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記得《鄉愁》第壹、二、三、四集。

記得《鄉愁》第壹、二、三、四集。

《記住鄉愁》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選取100多個傳統村落進行拍攝。是壹部以看得見的傳統村落為載體,以生活化的故事為依托,以鄉愁為情感基礎,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大型紀錄片。

由中宣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中央電視臺拍攝。將選取中國100多個傳統村落進行拍攝,梳理傳統村落發展脈絡,聚焦海內外華人記憶中的鄉愁,深度挖掘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於2015 1在中文國際頻道隆重推出。

記得《鄉愁》第壹集,妳對它的看法。

2015大年初壹,《記住鄉愁》第壹集晚8點播出。看完之後,今天中午又看了壹遍,感覺很不錯。

《敬畏之心不可或缺》是在我的家鄉——福建培田村拍攝的。《無懼》這個題目很好,很好的詮釋了培田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個縮影的特點。

拍攝這部紀錄片時,龍巖市有關部門專程帶我和廈大教授鄭振滿參加拍攝。妳為什麽要我參加這部電影的拍攝?我猜導演看了我的書《大房子裏的殘影》或者我的博客相關文章。我有壹篇博文《培田傳統文化簡介》(發表在閩西日報上),講了培田“傳統文化”的特點。內容非常符合“敬畏不可或缺”。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崇禮的儒家文化為主. "荀子《禮記》說:“禮記三書:為天地之人之生命之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也是君臣之治的根本。“天地是自然,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在農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耕文化,不可能不崇拜天地。對祖先的崇敬表達了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拜和宗族血緣關系的堅韌。崇拜‘君師’,君是政權的化身,師是倫理道德的化身。關鍵是要拜老師——聖人。這三篇體現了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文化特征。

培田是繼承傳統,做到三個尊重的典型。

培田先民崇拜天地,自覺做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結合。培田村的選址和建設講究‘風水’,其實就是講究‘天人合壹’。後龍山的“風水林”和河源河上遊的密林為耕種農田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小農經濟時代,註重生態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拜天地的結果。

培田人尊敬祖先。在培田民居建築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是‘正殿’或供奉祖先牌位的廳堂,整個房屋布局必須服從這壹點,從而形成以廳堂為主體的建築風格。所謂‘九堂十八井’,就是為了滿足大家庭裏很多祭祀空間的需求。這裏的‘堂’指的是正殿或正殿,供奉的是公家的祖先,各廂房的正殿供奉的是各支的祖先。井是壹個天井,為大廳提供照明和通風。

培田人早上起床第壹件事就是給祖先燒香,所以堂內香火常年不斷。逢年過節,殺了壹只雞,買回幾斤肉,都要先祭祀在大廳的神桌上,讓祖先先‘嘗’壹下。每年除夕夜,大廳裏都要掛祖先的畫像,沒有畫像的要換成新寫的紅紙,上面寫著歷代祖先的名字。

傳統的“祖先崇拜”和血緣關系形成了傳統的民居建築。也形成了宗族社會、宗法制度和老少等級關系,使傳統小農社會實現了村民自治和管理。

客家學者謝重光先生在《閩西客家》壹書中寫道:道德風尚:‘客家人的基本價值觀是,壹切都是下等的,唯有讀書高。’培田人也是如此。事實上,這種價值觀念不僅是閩西客家人獨有的,也是我們民族的主要傳統之壹。“尊師重教”是“禮儀三書”之壹。當然,儒家主導的所謂“教育”,不僅包括“讀書做官”,還包括倫理教化、道德修養等所謂“修養、和諧、治理、平等”。延續數千年的儒家傳統文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壹直是專家學者們頗有爭議的話題。是與非,至今難以定論。

培田人尊師重教由來已久。歷史上的培田,經濟條件好,有錢人熱心捐助教育,有鼓勵辦學的激勵機制,使培田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墨之鄉’。南山書院也很有名。

培田,壹座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館,給人們留下了很多研究和思考的空間。有人說培田是壹本讀不完的書,確實如此。佩天為什麽這麽珍貴?因為它不僅是“大屋”,更是“文化”、“歷史”,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村”。……"

在紀錄片《敬畏不可或缺》中,上述內容得到了很好的闡釋、補充和發展,用“敬畏”代替“尊重”,非常巧妙。

  • 上一篇:行政管理的研究方法包括
  • 下一篇:江西省都昌縣周西鎮蔣姓屬於哪個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