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陳佩斯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我確實從他的話中聽到了答案。我認為陳佩斯的觀點是正確的。相聲作為壹門藝術,目的是讓大眾從中得到快樂,不應該糾結於誰能代表傳統相聲的問題。而且我個人的看法是,相聲的本質是快樂,只要不違背相聲的本質,就是好相聲。
第壹,正統相聲之爭。畢竟,這些年來,郭德綱經常活躍在相聲舞臺上,給許多觀眾帶來歡樂。另壹方面,姜昆幾乎很多年都沒有推出任何讓觀眾發笑的作品。陳佩斯對相聲的評價基本上是肯定郭德綱的。郭德綱和姜昆都是相聲大師。為什麽會發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在以往相聲的漫長發展中,相聲的風格各異,形成了各種流派。然而,音韻學上的矛盾實際上發生在近十年,而且矛盾的起源與郭德綱和姜昆是分不開的。仔細分析這兩個人關於相聲“正統與非正統”的爭論,歸根結底還是與時代發展有關。
在過去,相聲作為壹種民間藝術,主要在街頭、茶館和劇院表演。很多相聲藝術家都靠這壹手藝養家糊口。1949年以後,中國對民間藝術的發展起到了規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相聲也順應時代發展,做了很多改變。傳統相聲中壹些經典的東西被保留了下來,而壹些灰暗、低俗、不符合新時代的東西被陸續淘汰。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聲壹度迎來了自己的輝煌,陳佩斯、姜昆等壹大批相聲藝術家都取得了成功。他們已經成為全國觀眾熟悉的喜劇演員。這些人基本上代表了音韻學發展的壹個時代,在那個時代,他們通過電視屏幕給觀眾帶來了很多歡樂。
然而,時代的車輪從未停止,並迅速發展。隨著時代的進壹步發展,大家喜歡的娛樂方式也在悄然改變。於是相聲的地位開始慢慢下降,而以前表演相聲的姜昆等人對觀眾越來越冷漠,甚至很多年輕人都不再聽相聲了。在這種情況下,相聲要想生存,就必須改變。
而姜昆等人,經過多年的積累,他們的漫畫行為藝術形式已經固化了壹點,顯然跟不上漫畫市場的變化。因此,壹旦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就會有人試圖改變相聲的表現,而郭德綱就是這樣的人。
他用傳統的師徒方式培養了壹批青年相聲演員,並以這個群體為團隊,憑著自己的努力,創辦了專業相聲劇團“德雲社”。郭德綱的相聲表演有壹個特點,就是既尊重舊的傳統相聲段子,又敢於創新,在作品中加入了許多與時代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
他的改變迎合了市場的需求,吸引了大量觀眾購買劇場相聲的門票。改變的本質是打破舊的東西,創造或添加新的東西。郭德綱的這種變化無疑需要在藝術上有所改變,甚至顛覆壹些傳統的東西。因此,在音韻世界裏,新舊觀念必然會發生沖突。
眾所周知,說相聲的人更敏捷。因此,以郭德綱為代表的新派和以姜昆為首的保守派在某些時候不可避免地會用語言來嘲諷或反駁對方。久而久之,這會造成音系世界的沖突。這種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媒體的添油加醋,逐漸變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第二,郭德綱。我想每個人都熟悉傳統的相聲藝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指導,今天仍然給人們帶來很多快樂。多年來,在相聲行業,郭德綱創辦的德雲社無疑是行業內最具代表性的相聲社。
郭德綱的相聲很幽默,有很多粉絲。但多年來,郭德綱收到了鮮花和掌聲,同時也不乏爭議。尤其是以姜昆為首的壹批相聲大師,經常批評郭德綱的相聲有點“俗”,說他的相聲表演脫離了傳統相聲的本質。郭德綱似乎更加鄙視那些“主流”相聲演員。此外,郭德綱經常在節目中自嘲為“非主流”相聲演員。
放眼當今娛樂圈,郭德綱的確是壹位眾星雲集、實力雄厚的大咖級人物。然而,郭德綱成名的歷史相當曲折,在他過去的奮鬥中,他也遭受了無盡的辛酸。郭德綱看起來有點老,但他的年齡不是很大。20世紀70年代後的郭德綱仍不到50歲。郭德綱出生在天津。這個城市有相聲的傳統。當郭德綱很小的時候,他也非常喜歡這門藝術。但是,喜歡是壹回事,拿這個當飯碗,遠比想象中苦。
選擇相聲這條路後,他先拜了壹位叫楊的師傅。他接受了師父的啟蒙教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啟蒙老師的能力有限,郭德綱也很難達到更高的水平。不過,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郭德綱也想在相聲界闖出壹番名堂。結果十幾歲的時候,他勇敢地離開了天津,來到了相聲行業更加活躍的北京。
獨自來到北京後,郭德綱嘗遍了下層社會的酸甜苦辣。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相聲事業。壹旦有機會,他還是會去會場,去各種小劇場講相聲。那時候因為沒有名氣,收入很低,經常吃上頓沒下頓。為了謀生,郭德綱做了許多屈辱的事情。
那壹年,他有壹個計劃。為了引起大家的註意,他策劃了壹個活動,就是把壹個人放在壹個透明的大玻璃盒子裏,然後在盒子裏吃東西喝耶戈。只要他住三天,他就會給壹筆錢。為了賺取收入,郭德綱當時接受了挑戰。他被關在壹個玻璃盒子裏三天,每天都有大量的觀眾來看他。這些觀眾像看猴子壹樣看著郭德綱。這也是做不到的事情。壹時間,郭德綱再也無法忍受什麽表情了。
努力的人可能會得到上帝的保佑。勤奮的郭德綱,在相聲技巧方面,他的造詣越來越高。後來,他受到後的賞識,並被後收為徒。在相聲行業,師傅很重要。壹旦有了名師,就意味著“名師出高徒”,既能得到師父的指導和支持,又能得到圈內人的認可,對他事業的發展很有幫助,為他以後的走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傑出人士的支持和郭德綱本人的努力下,他抓住了機會。在後來的幾年裏,他壹步步在相聲圈走紅。郭德綱成名後,並沒有停止前進,而是開始規劃未來。他創辦了德雲社相聲劇團,按照相聲的傳統,帶著壹群孩子親自教授相聲技藝。經過幾年的培養,以、何、為代表的壹批學徒逐漸成為德雲社的棟梁。
這種前瞻性的策劃也讓德雲社成為娛樂圈最受歡迎的相聲劇團。隨著德雲社的成功,郭德綱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成為壹顆耀眼的明星。出生在基層的郭德綱有著坎坷的過去,但他的成功也相當鼓舞人心。
第三,姜昆。與草根出身的郭德綱相比,姜昆的生活要順利得多。姜昆於1950年出生於北京。姜昆從小就熱愛文學和藝術,他非常喜歡表演。當他十幾歲時,他主演了壹部非常著名的電影《白求恩大夫》,這部電影為大家所熟知。
總的來說,姜昆是壹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僅演技好,而且口才好,是個主持人。後來他也迷戀相聲。1976年,姜昆師從著名相聲大師馬季。從壹個初學相聲的人能跟馬季學相聲,就能看出姜昆的家庭實力非同壹般。
後來相聲藝術蓬勃發展。而姜昆,在馬季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多露臉的機會。尤其是馬季連續幾年帶姜昆上春晚,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姜昆,憑借春晚的舞臺,成為全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喜劇演員。成名之後,姜昆並沒有對相聲有更多的想法,而是進入了體制內。他發展順利,壹步步成為中國曲藝家協會的掌門人。他的地位越來越高,社會地位很不壹般。
第四,陳佩斯的觀點。陳佩斯是娛樂圈受人尊敬的人物。當主持人向他拋出“誰能代表姜昆和郭德綱之間的傳統相聲”這個有爭議的問題時,盡管很多人覺得陳佩斯沒有給出肯定的答案。但仔細分析後,陳佩斯說相聲的本質是逗觀眾笑,只要能逗觀眾笑,就是好藝術,這些話雖然簡短,卻壹針見血。
畢竟,長期以來,大家似乎都把註意力集中在郭德綱和姜昆的個人話題上,而忽略了相聲本身。陳佩斯從相聲藝術本身的角度,用客觀的文字指出了相聲藝術的本質。相聲雖然是壹門傳統藝術,但無論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走紅的姜昆,還是21世紀走紅的郭德綱,其實都對傳統相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們既有傳統相聲的基本功,又在不同時期的相聲藝術中加入了壹些自己的東西。所以爭論誰能代表這兩個人的傳統相聲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只有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藝術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藝術,而陳佩斯恰恰指出了這壹點。這也從側面說明,陳佩斯作為壹個老藝術家,看問題總是壹針見血,實在令人佩服。
5.比較壹下姜昆和郭德綱。按照年齡,姜昆似乎比郭德綱大不了多少。然而,從相聲藝術的發展來看,姜昆和郭德綱基本上是兩代人。23歲時,姜昆在春晚的舞臺上走紅,而郭德綱則要晚得多。所以從這些情況來看,雖然兩人都出自相聲,但是代表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
姜昆剛進入相聲行業的時候,有馬季的支持,而在那個春晚爆炸的年代,姜昆因為在春晚上搭檔馬季而迅速走紅。他基本沒有在底層摸索的經歷,也從未感受到相聲界競爭的殘酷。
因此,姜昆經常給人壹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也許這與姜昆在相聲方面缺乏功底有關。在成名的道路上,郭德綱與姜昆截然不同。出身草根的郭德綱,在留聲機圈的底層摸爬滾打了很久,嘗盡了所有的艱辛。而他的作品更能展現社會現實。
除了經歷完全不同,成名之後,他們的發展方向也大相徑庭。姜昆在春晚相聲成名後,就進入了體制內。但成名之後,郭德綱依然堅守在相聲行業,從德雲社的成立到收徒弟,他所做的壹切似乎都沒有離開過相聲行業本身。
第六,總結。郭德綱和姜昆爭論多年,其實這與他們成名的時間、個人經歷和事業的發展方向有關。各種因素疊加在壹起,就造成了姜昆和郭德綱之間難以解決的糾葛。
回顧過去,無論是姜昆還是郭德綱,在不同的時期,都用相聲藝術的形式給觀眾帶來了巨大的快樂。也許,就像陳佩斯說的,相聲就是讓觀眾笑,讓大家覺得開心。與其爭論誰能代表姜昆和郭德綱之間的傳統相聲,不如讓相聲藝術家們更專註於他們的作品。畢竟,讓人們感到快樂是相聲的本質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