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根據實際分析,發展中國家在選擇發展戰略時應該考慮哪些問題

根據實際分析,發展中國家在選擇發展戰略時應該考慮哪些問題

過去,壹提到國家安全,人們往往會想到用軍隊守衛國家的領土,保衛本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就是軍事安全。然而,在信息時代,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重大變化。信息時代的國家安全不再是指軍事安全,還包括經濟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諸多方面。因此,我們應該對國家安全的變化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認識。經濟全球化不僅將國家安全擴展到經濟領域,也使安全的各個方面更加緊密和復雜。壹個國家的經濟危機和金融動蕩很可能蔓延到政治和軍事領域,影響軍事安全。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全球化雖然遵守市場經濟的規則,但由於各個國家和民族在文化傳統、歷史、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經濟起點等方面的差異,會在全球化過程中造成利益不均,產生矛盾和摩擦。壹旦發生沖突和摩擦,西方發達國家就會憑借其在經濟、科技、國際聯盟和組織上的優勢,迫使不發達國家接受不公平的條件。經濟是國家生存的基本需要,是國家生存的命脈,是政治和社會穩定的保證,是國防安全的基礎。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應該更加重視經濟安全。虛擬國家安全邊界互聯網的發展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安全問題。網絡的基本特征是開放和廣泛的接觸,這不僅為信息資源的享用創造了條件,也為敵對國家的信息入侵提供了幾乎不設防的“邊界”。互聯網時代,國家安全邊界從物理邊界擴展到虛擬邊界,不是以傳統的地理、領土、領空、領海來劃分,而是以具有政治影響力的信息輻射空間來劃分。日益增多的網絡安全事件給各國軍事信息系統的安全和保密帶來了巨大威脅。據統計,全球有2000多萬人具有網絡攻擊的潛力,“黑客”使用的軟件工具超過1000種。信息安全對整體國家安全產生了巨大影響。農業經濟時代國家安全的助推器,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到10%,工業經濟時代後期達到40%,目前發達國家達到60%。據預測,在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將達到80%以上。現代科技是國家安全的助推器。高技術競爭已經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的命脈。文化入侵不容忽視。信息技術為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更便利的條件,但也導致了文化入侵。目前,電影、電視、音樂、書籍、電腦軟件等大眾文化產品已經取代水果和工業品成為美國最大的出口物資,美國文化入侵已經遍布全球。文化交融無可厚非,但美國有些人卻把“文化大棒”當成宣揚美國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在他們看來,要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美國僅僅依靠經濟和軍事實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大規模實施文化輸出,通過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感召力吸引其他國家,說服他人模仿美國的行為或使其認同美國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壹些歐美國家非常擔心美國的文化入侵。法國文化部官員驚呼:“美國流行文化的上升浪潮正在吞沒法國。”因此,法國政府規定,電視臺播放的節目中,必須有40%是國內節目。獨立自主的國家意識形態是國家安全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沒有這個支柱,國家安全的大廈必然倒塌。因此,文化安全是信息時代國家安全的重要方面之壹。要樹立兩個觀念。首先,必須確立“綜合安全觀”。信息時代的國家安全是由軍事、政治、經濟、科技、信息、文化等諸多因素決定的。軍事以外的其他因素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增加,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基本因素。因此,在考察國家安全狀況、分析國家安全形勢、制定國家安全政策和戰略時,要從更大範圍、更多領域、更宏觀的層面來考慮,充分重視軍事以外的其他因素對國家安全的影響,重視從軍事以外的其他領域加強國家安全。二是樹立“關鍵安全觀”。在信息時代,雖然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比過去更多,軍事以外的因素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更大,但必須看到,軍事因素仍然是國家安全的核心和最重要的因素。經濟、科技、文化、信息等力量只有轉化為軍事力量,才能成為國防力量。在此之前,它們只是壹種國防潛力。因此,在樹立“綜合安全觀”的同時,也要樹立“關鍵安全觀”,高度重視從軍事安全的角度思考國家安全問題。對外貿易在壹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階段應該選擇什麽樣的貿易戰略,引起了發展經濟學家的廣泛關註和研究。壹些經濟學家站在發展中國家的立場上提出了壹些貿易戰略理論,這些理論成為發展中國家制定貿易戰略的依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進口替代戰略理論和出口導向戰略理論。這兩大戰略理論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特別是在經濟起飛階段得到了很好的實踐和應用,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經濟飛躍,從而初步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因此,通過對這兩種戰略理論的比較研究,可以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為發展中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借鑒。1進口替代策略1.1進口替代策略是指用中國生產的制成品替代從國外進口的制成品。這壹戰略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由發展中國家的兩位經濟學家prebisch和Singh提出的。此後,亞非拉許多發展中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實施了進口替代戰略。在國際市場上,發展中國家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和礦產品價格下降,而發達國家生產的消費品價格上升,不平等的貿易關系日益突出。為了克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不平等貿易,發展民族工業,廣大發展中國家努力發展壹些過去依賴進口的商品的生產,供中國少數富裕階層消費,從而實現進口替代。進口替代壹般會經歷兩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建立和發展壹批最終消費品產業,如食品、服裝、家電制造及相關的紡織、皮革、木材等產業,以國產消費品替代進口商品,進入國產消費品能夠替代進口商品並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第二階段;第二階段,進口替代從消費品轉向國內資本品和中間產品的生產,如機械制造、石油加工、鋼鐵工業等資本密集型行業。經過這兩個階段的發展,進口替代產業日趨成熟,為全面工業化奠定了基礎。1.2實施進口替代戰略的限制實施進口替代戰略需要實施貿易保護政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壹是關稅保護,即對最終消費品進口征收高關稅,對生產最終消費品所需的資本貨物和中間產品征收低關稅或免征關稅。二是進口配額,即限制各種商品的進口數量,以減少非必需品的進口,保證國家支持的工業企業能夠獲得進口的資本品和中間產品,降低其生產成本。第三,讓本國貨幣升值,以降低進口商品的成本,緩解外匯不足的壓力。其中,關稅和配額是進口替代戰略中最重要的保護措施。進口替代的實施在壹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工業中消費品工業的發展,增強了發展中國家自主發展經濟的能力,降低了對外依存度。還培養了壹些專門的技術人才和熟練的勞動者,政府部門也獲得了管理經濟的經驗和知識。因此,許多拉美、南亞和中歐國家選擇了進口替代戰略,並在壹定程度上實現了經濟發展目標。但是,這種戰略僅限於刺激民族工業的發展,因為它不能完全消除對外依賴,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進口。它只是改變了進口商品的結構,從成品到國內沒有的原材料、技術專利、機器設備、中間產品、資本。發達國家在以高關稅發展我國民族產業的同時,還利用各種手段破壞或打破關稅保護,抵制發展中國家的進口替代,因此進口替代戰略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並在實踐中逐漸暴露出諸多缺陷。有學者認為,進口替代戰略的核心問題在於它違背了比較優勢原則。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進口替代戰略受到許多學者的批評。1970期間,Little等人考察了巴西、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賓和中國臺灣省工業化發展的經驗,認為進口替代戰略嚴重降低了經濟效率,抑制了出口,加劇了失業,導致了國際收支的惡化。因此,實際上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壹些國家和地區開始轉向更加開放的貿易戰略,特別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中國臺灣省,在經歷了壹段從進口到工業化的過渡時期後,它們不遺余力地采取出口導向戰略。2出口導向型戰略2.1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含義和內容是指發展中國家通過促進本國產品出口,積累發展資金來發展經濟的戰略。這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達到壹定水平後采取的策略。這些國家的經濟普遍具有二元經濟的經濟特征,即壹部分傳統落後,另壹部分具有現代化的經濟特征。他們將當地廉價的勞動力與發達國家的資本和技術相結合,發展出口產品的生產,從而加速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壹般來說,出口導向戰略要經歷兩個階段:第壹階段,輕工業產品出口取代初級產品出口,主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如食品、服裝、紡織、壹般家電制造等。,並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而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以重化工業產品出口取代輕工業產品出口,發展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如機械、電子、石化等產業。此後,極少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開始建立知識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試圖在世界高技術工業產品出口貿易中占有壹席之地。2.2出口導向戰略不完善。這壹戰略的實施過程實際上是利用國內的比較優勢發展相關產業,並根據比較優勢的變化及時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在第壹階段,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其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通過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來增加外匯收入,從而帶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會上升,勞動力優勢會逐漸喪失。這時候就要及時調整產業政策,鼓勵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這壹戰略的實施還需要壹定的措施:壹是對出口企業給予優惠政策,如減免稅收、低息貸款、增加補貼等;二是對出口企業需要從國外進口的資本貨物、中間產品和技術專利實行減免稅和放寬進口配額;第三,使本國貨幣貶值,以降低本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增加企業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實施這壹戰略可以通過保持較高的出口增長率來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從而使壹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世界經濟圈。因為國際競爭的壓力對國內企業形成了有效的激勵,國內企業必須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經濟管理,開發新技術,培訓員工。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在過去的20年裏,幾乎所有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都是出口占GDP比重不斷上升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亞洲“四小龍”和東盟。但是,這並不足以證明出口導向戰略是完美的。通過比較臺灣省和韓國全要素生產效率增長與出口的關系,壹些經濟學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出口企業的生產效率並沒有隨著累計出口量的增加而呈現遞增的趨勢,因此得出出口導向戰略也並不完美的結論。(1)出口導向戰略受到國際市場的極大限制。國際市場對勞動密集型工業產品的需求是有限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采取出口導向的貿易戰略,國家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加上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發展中國家擴大出口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2)出口導向戰略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壹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國內經濟容易受到外部經濟沖擊,如匯率、利率、貿易條件、債務條件的變化和國際遊資的攻擊。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市場體系不發達,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缺乏抵禦外部經濟沖擊的能力。壹旦危機發生,將對經濟發展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3)出口導向戰略還需要實施壹些保護性措施,這些措施會在壹定程度上扭曲市場價格體系,降低資源配置效率。結論通過對這兩種貿易發展戰略的比較,可以認為這兩種戰略各有利弊,沒有絕對的區別,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中也不同程度地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未來,每個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關鍵取決於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貿易戰略,並根據國際環境和世界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從而更好地發展本國經濟。“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是冷戰結束後國際關系中的又壹重大事件。”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陶研究員25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場戰爭對國際形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戰後美國單邊主義傾向可能進壹步發展。與1991年海灣戰爭不同,伊拉克戰爭是美國繞過聯合國發動的。美國起初想給單邊主義披上授權的外衣,但未能公開拋棄聯合國發動戰爭。這意味著冷戰結束後,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國際政治力量平衡被打破,壹旦美國成為主導力量,其單邊主義勢必進壹步發展。伊拉克戰爭在國際關系中開了壹個不好的先例,可能導致國際關系中濫用武力。在2002年的國家安全報告中,美國提出了先發制人的戰略。美國違背大多數國家的意願,繞過聯合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無疑是這壹戰略的第壹次實踐。——伊拉克戰爭導致美歐關系出現裂痕。安理會大多數成員,包括美國在歐洲的盟友法國和德國,都強烈反對美國戰前提出的新決議,這是美國決策者始料未及的。美歐裂痕的出現是國際關系的新因素,雙方的矛盾會走多遠還有待觀察。——美國與伊斯蘭國家的關系將發生微妙變化。伊斯蘭國家對這場伊拉克戰爭的態度極其復雜,但大多數國家都反對這場戰爭。他們擔心,如果美國成功地從外部改變了壹個主權國家的政權,將來也會對其他阿拉伯國家這樣做。美國對伊斯蘭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非常不滿,想把伊拉克作為改造伊斯蘭世界的第壹步。戰後美國與伊斯蘭國家的關系會有壹些變化,美國要求伊斯蘭國家民主化的壓力也會加大。——伊拉克戰爭嚴重損害了聯合國在國際社會的威信。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安理會負責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這次美國繞過聯合國對伊拉克動武,是對聯合國威信的損害。這場戰爭提出了壹個嚴重的問題,即聯合國今後將如何在國際政治中發揮作用,如何維護其權威。陶趙文指出,從戰前到戰爭的全球反應中不難看出,“美國的單邊主義在發展,國際社會對單邊主義的限制也在發展。”這位專家表示,伊拉克戰爭雖然會對國際格局產生上述五大影響,但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國際政治“壹超多強”的基本格局,也不會改變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 上一篇:英語來自英國還是美國?為什麽這麽受歡迎?
  • 下一篇: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