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應在遵循素質教育原則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法,根據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註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我們把在先天稟賦基礎上通過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發展起來的人的主觀素質稱為素質,也就是說後天的訓練對於壹個人素質的形成尤為重要。如何提高中學生的數學素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素質教育,是我們數學教師面對新課程的重要課題。本課題要求每壹位數學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1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方向,所以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非常重要。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而且要求形成學生的數學觀念和意識。另壹方面。素質教育也更加註重學生個性和綜合素質的發展。
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合作、競爭和創造,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為了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我們的教學工作應該盡快從傳授知識向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轉變。
2改變課堂教學方式
數學素質教育是學生各方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更應該重視中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因此,數學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應該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課堂教學方法的應用與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密切相關。
2.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主動性,教師應根據教學任務和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上課初期的心理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用舊知識帶動新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遊戲中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用已有的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子曰:“溫故而知新。”學生會對自己熟悉的知識更感興趣,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已有的舊知識激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比如,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復習中問:點與圓的位置關系有哪些?它們是什麽種類的?是什麽決定了這些位置關系?然後,老師引入題目:如果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是這樣,那麽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動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數學教師要適當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習場景,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的需要。
2.2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關鍵問題。針對課堂實際情況,積極鼓勵學生動手、說話、動腦、踴躍提問,給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改變過去老師“壹包到底”的教學方式,把課堂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發揮。比如在概念教學中,讓學生參與概念的產生、發展、形成等抽象概念的過程,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假設、檢驗,讓學生體驗未知領域探索的樂趣,為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奠定基礎;在例題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解題思路的探究過程,創造師生共同思考、討論乃至辯論的課堂模式。教師作為引導者,讓學生嘗試學習,鼓勵和肯定學生的想法和觀點。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為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奠定基礎。建立完善的自評互評制度,讓學生對作業和習題的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和修正,既達到了讓學生真正理解的目的,又有助於學生形成自我批評和自我完善的品質。讓學生明白數學問題的解決首先要訓練思維的嚴謹性和計算的準確性,形成優秀的學習品質。
2.3學生分類指導
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最大限度地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潛在個性,讓每個學生都學得好、學得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中學數學教學註重基礎知識、思想和方法的滲透。教學中不能離開課本內容,需要從課本的基本內容開始,逐步過渡到高層次的數學思維方法。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針對所有學生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註意把教學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試題、考試要求、作業布置等方面分成幾個層次,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思想。教師可以從教材和教學方法兩方面傳授知識和方法,同時對高層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可以保證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收入,有效地促進各種學習能力的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對於各個層次的學生,也要在學習方法的指導中,通過分類方法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對於所有學生來說,要求掌握基本的數學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做筆記,完成作業。對於高水平學生,要求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學習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註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積極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精神。
3結論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素質教育的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不是壹成不變的,也不是上面說的那幾種。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加強素質教育,需要我們思想政治教師不斷探索。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同時要敢於大膽嘗試,努力工作,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還要精通相關學科。同時,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研究教學方法,摒棄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構建“開放式”課堂。將素質教育充分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總之,時代需要教師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充分發展學生個性。教師的任務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完美地實施素質教育,幫助教育的發展。
參考
[1]唐。素質教育下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分析[j].阿壩師範學院學報,2005(4)。
[2]張朝青。淺談中學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成功(教育),2007(8)。
[3]王·。探究教學促進初中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實驗研究[d].西北師範大學,2003。
[4]翁美春。信息素質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法制與社會,2006(24)。
[5]李先欣。淺談新時期中學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j]。考試周刊,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