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詩歌有哪些常識?

詩歌有哪些常識?

詩歌風格概述

詩歌風格的分類是壹個復雜的問題。現在只是從壹般的角度,簡單說壹下漢魏六朝唐宋的詩風。

漢魏六朝的詩歌壹般稱為古體詩,包括漢魏樂府歌、南北朝樂府民歌和這壹時期的文人詩。樂府原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曲由樂府機關收集,配以樂譜演唱。《文心雕龍·樂府》說:“凡樂言詩,詩言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三個概念的關系:詩是指詩人所作的歌詞,歌是指與詩相配的音樂,樂府是指二者。後來臨摹樂府舊題材或模仿樂府體裁而寫的作品也叫樂府,雖然沒有配樂。中唐時期,白居易等人開創了新樂府運動,創作新題材,寫時事,故稱新樂府。

從格律的角度來看,唐以後的詩風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近體詩和古體詩。現代詩,又稱現代詩,有壹定的格律。古典詩詞也叫古體,是按照古詩詞的做法寫出來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歌的字數來看,有所謂的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四個字是四個字,五個字是五個字,七個字是七個字。四言詩在唐代很少見,所以通常分為五言詩和七言詩。五言古詩簡稱五言古詩,七言古詩簡稱七言古詩,三言、五言、七言同時使用的壹般認為是七言古詩。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法,限八句五十六言。八句以上的叫長法,也叫排他法。長法壹般是五個字。只有四句叫絕句,20句五行* *,28句七絕* *。絕句可分為絕和古兩種。法律要受平齊米的限制,古代法律不要受平齊米的限制。古絕壹般限於五絕。

詩歌的特征

詩歌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抒情。這是詩歌與科學、政治、哲學等文學體裁的最大區別,因為詩歌比其他文體有更強烈的感情,更突出的激情。這壹特點在抒情詩中尤為明顯。古人說“詩言誌”,“詩以情”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形象。詩歌的形象非常生動,能使讀者產生多種聯想。比如李白的“白發三千尺,愁似長須”和“但既然水還在流,雖然我們用劍去砍”等。,在表達悲傷情緒時,他們運用形象的語言,選擇各種形象,因而更具感染力。

第三,音樂性。詩歌和音樂密切相關。詩歌可以寫給音樂,音樂可以用來填詞。詩歌要講究韻腳和節奏,就像魯迅先生說的,詩歌要好記,好懂,好唱,有節奏,大致押韻。詩歌往往是給人朗誦的,所以語言要有明確的節奏,節奏和諧,朗朗上口。

第四,概括性。詩歌需要高度凝練和集中反映生活,這是壹門調動人的想象力的藝術。它用詞少,內涵多,有舉壹反三的作用,把壹段話講清楚。

詩歌是文學藝術中使用最早、最廣泛的文體,除了上述特點外,還具有排線、跳躍、想象的特點。

詩歌的藝術表現

“興、比、賦”是古代詩歌的三種藝術表現形式。

“興”意為“氣”,即觸景生情、為物所激的意思,即作者在外界的感召下,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和情感。如“關關羅鳩,在河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聯想到關羽和明筆下的男女和諧友愛。"

“比”是比喻的意思。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官倉老鼠大如鬥”。

有些人把“福”理解為“直言不諱”的意思,也就是直接說出來,也可以理解為用各種方式、各種角度描述出來的意思。如韓樂府寫的民歌《尚墨桑》中,詳細描寫了女主人公羅敷從頭到腳的穿著打扮,還寫了老人、青年、莊稼漢、鋤頭看到她的美貌後的各種儀態。詩中雖然沒有直接寫羅敷是如何的美麗迷人,但卻用了“賦”的方法,讓讀者對羅敷有了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可見“賦”也是陳述、敘述的意思,後來成為“漢賦”文體的主要表現。

詩歌按表現形式可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可分為田園詩、詠物詩、懷鄉詩(詠史詩)、送別詩、邊塞詩、旅行詩、永遠在我心中詩、送別詩。

歌詞

抒情詩是詩歌的範疇之壹,它通過直接表達詩人內心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是最能體現詩歌特點的壹種詩體。它是中國詩歌傳統的主流,也是近代以來西方詩歌的典型範疇。抒情詩的主要特點是通過描寫詩人獨特的感受和經歷,展示詩人的內心世界,表達詩人對外界事物的審美感受;不要求完整的故事和人物描寫,以主觀表現為主,客觀事物的再現從屬於主觀內心世界的表現;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摯自然,富有個性,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深刻的社會意義。

比如郭沫若的《爐中之煤》,柯巖的《周總理,妳在哪裏》?“是壹首抒情詩。

歌謠

敘事詩是詩歌的範疇之壹,是通過刻畫人物、敘述生活事件來表達情感的壹種詩歌文體。敘事詩雖然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但其情節簡單凝練,只關註人物和事件的典型方面。敘事詩中的所有敘事都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通常以抒情的方式表達對象,將抒情與敘事有機地融合在壹起。

如《孔雀東南飛》、《木蘭詩》、《琵琶行》等。

古代風格的詩歌

古典詩歌,又稱“古體詩”、“古風”,是相對於現代詩歌而言的,是指那些年代較早,不限句數,不求對仗通順,用韻相對自由的古詩。古詩詞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以五言、七言為主。後來用這種風格寫的作品也叫“古體詩”。

《詩經》中收錄的古詩主要是四言詩。四言詩在漢代、魏晉時期仍有人寫。曹操的《看海》和陶淵明的《停雲》是四言詩的典型,而李白的《唐代難行》則是七言五語的混合體。

“現代風格”詩歌

近體詩,又稱“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詩和絕句的總稱,與古體詩相對。每首近體詩的句數、字數、層次、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律詩八句,絕句四句。

如崔豪的黃鶴樓,王維的成衛曲和杜甫的春望。

格律詩

格律詩是嚴格按照壹定格式和規則創造的壹種詩歌風格。它在節數、行字、聲韻、對仗、句式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中國古代的格律詩、絕句、歌詞、歌曲、歐洲的十四行詩都屬於格律詩。格律詩在長期的探索中走向成熟和定型,是因為人們在詩歌創作中對這壹體裁的形式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因此,中外格律詩普遍具有和諧統壹的審美特征,代表了古典詩歌形式的最高成就。但由於嚴格的格律規則限制了創作的自由,不僅使許多內容難以表達,而且導致風格的雷同,因而逐漸顯示出形式僵化、思想束縛的弊端。

如劉禹錫的竹溪,子謙的石灰嶺,文天祥的長江等等。

演唱風格

唱腔是樂府詩的變體。漢魏以後以“宋”、“興”為題的樂府詩很多。雖然名字不同,但實際上並沒有嚴格的區別。都是“歌”的意思,音節和節拍壹般比較自由。它們的形式采用了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於是就有了“唱腔”。在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了沿襲漢魏六朝樂府的舊題外,也有少數詩人另辟新題。雖然他們辭了樂府,但其實是新聲。這種詩在李白和杜甫那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比如杜甫的《傷心的陳濤》、《哀江頭》、《冰車行》和《二為道》,還有白居易的很多作品都是樂府體,而且大部分都是三言七語的混合。

懷舊詩

懷古詩的內容壹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關於歷史的詩歌,往往是將史實與現實聯系起來,或是對個人經歷的惋惜,或是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抒發個人經歷,表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辛棄疾的《詠玉樂靜扣顧北亭懷古》表達了他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了社會現實。也有寫歷史的詩,只是對歷史做壹個冷靜理性的思考和評價,或者只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己的經歷不在其中,任濤的感受只是畫外的聲音。比如劉禹錫的《五壹巷》,通過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感。

描寫對象的詩

在內容上,詠物詩以某壹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進行刻意描寫;在思想上,往往是通過托物、從物到人、從實到虛來表達自己的意誌,寫出精神品格,往往運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方法。如何的《詠柳》是壹首描寫早春二月的柳樹的詩,把柳樹比喻成壹種婀娜多姿的美,襯托出早春的楊柳之美。

山水田園詩

東晉的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南朝的謝靈運開創了山水詩,到了唐代,出現了山水田園詩派,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山水田園詩擅長描寫自然風光、田園風光和舒適的隱居生活,具有雋永優美的詩境,清幽雅致的風格,清晰典雅的語言。比如王維的《鳥鳴溪》,通過描寫花落月升鳥鳴的動人景色,使詩充滿了生機卻又不死氣沈沈,同時突出了春溪的靜謐。

邊塞詩

先秦時期就有描寫邊塞和戰爭的詩歌。到了唐代,由於戰亂頻仍,統治者重武輕文,讀書人靠請邊塞朝廷比靠科舉更容易贏得功名利祿。此外,盛唐積極用世、意氣風發的風氣,極大地發展了邊塞詩,形成了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新詩派。

旅行詩和永遠在我心中的詩

古人離家久了,或漂泊久了,或戍守邊關久了,總會想家,懷舊,所以有很多這樣的詩。他們或寫對旅行的思念,或寫對親朋好友的思念,或寫對鄉愁的思念,或寫在閨房中的懷孕。在寫作中,通過觸景生情、適時動情、以物傳情、因夢傳情,或者用絕妙的比喻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讓自己感覺受到了傷害。李白的《荊門渡口送別》和杜甫的《在外壹夜》都屬於旅行詩,而王昌齡的《永遠在我心中》和李商隱的《魏攸》則是《永遠在我心中》的典型代表。

告別詩

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不發達,親朋好友往往幾年難相見,所以古人特別註重離別。臨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行,折柳相送,有時還吟詩送別,因此離別成了古代文人永恒的主題。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送別詩中所寫的具體內容和思想傾向往往也不同。有的直接表達離別之情,有的抒發胸中之氣或表明意誌,有的重在離別之痛而不恨,有的重在勸解、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我們最熟悉的送別詩是王維的《送二使安西》,其中“勸君多酒,平白出陽關”壹句,表達了人們的送別之情。此外,李白的《贈王倫》和的《送別杜副都督赴任》都是送別詩。

四字詩

四言詩是指用四句話寫成的詩,貫穿京城。這在《周易》的古代歌謠和韻文中都有所體現。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雖然包含了三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的句子,但基本上是四言體。

四言詩是古代最早的詩體。《詩經》中的國風、雅俗,主要是四言詩。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古籍中,如《史記》中的麥修閣、《左傳》中的子禪用,也是以四字體為主。可見,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無論是社會上層還是下層,無論是娛樂還是祭祀場合,最流行的詩體都是四言詩。春秋以後,四言詩逐漸衰落,但仍有不少詩人寫四言詩,如三國時期的曹操父子,東晉時期的陶淵明。比如曹操的“走出廈門,雖龜萬歲”:“老馬臥虎,誌在千裏。烈士之年,勇往直前。”人們還在念叨。

每行五個字的古詩

五言詩作為壹種獨立的詩體,起源於西漢,成熟於東漢末年。當然《詩經》裏已經有五言句了,比如《國風·趙南星錄》:“誰說鳥無角,何必穿我家?誰說女人無家可歸,妳幹嘛快去坐牢?”漢魏六朝的詩多為五言詩,說明這壹時期形成了五言詩。五言句式是在四字的基礎上每句加壹個字,在句子節奏上加壹個節拍,形成221或222的節拍組。因為不同的節奏在詩歌中交替使用,所以句式更多樣,更有音樂感。此外,四字改為五字,增加了句子在語法成分上的容量,使壹個句子可以同時容納主語、謂語或主語、謂語和賓語,從而增強了句子的表現力。五言詩是歷史上最多的。唐人寫了很多五言古俗和五言律,比如李白、杜甫的作品。五言詩以首句為套路,有時首句入韻。五字古體多是壹韻到底,很少變韻,類似五言律。

每行六個字的古典詩歌

六言詩也是舊詩的壹個體裁,但全詩六字壹句,不太流行。六言律詩在《詩經》中已經萌芽,後世詩人也偶有六言四句的短詩,如王維的《田園曲》:桃紅滿雨,柳綠更煙。花兒已經落了,孩子們還沒有回來,緹縈山的客人們還在熟睡。

每行七個字的詩

七言詩全是七言或七句,起源於先秦兩漢時期的民歌。漢魏之間七言詩很少,從南北朝到隋代逐漸發展起來,到了唐代才真正發展起來,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另壹種主要形式。七言詩包括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詩)、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句)。

雜詩

雜詩是古代詩歌的壹種,最初出自樂府。詩中每句話長短不壹,沒有壹定的標準。最短的句子只有壹個字,長句九個以上或者交叉,三個、四個、五個、七個字交替。雜詩的特點是形式相對自由,便於不受拘束地表達思想感情。有時會用到幾個散文句。比如《漢樂府十八首》、《和歌行》中的東門之行、病婦之行、孤兒之行等等。後世文人壹般寫古樂府詩和由古樂府詩演變而來的長篇歌謠。比如李白的襄陽歌,杜甫的軍車店等。

無題詩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經常有以“無題”為題的詩詞。沒有話題比話題更好。作者之所以用“無題”作為題目,是因為作者不方便或不願意直接用題目來揭示詩的主題。這類詩歌往往寄托著作者難以言說的隱痛、莫名的情懷、苦澀的情懷、執著的追求等等。無題詩始於唐代,其中以李商隱的無題詩最為著名,後人在詩歌中也經常使用這壹題材。

自由詩

自由詩是近代發展起來的壹種新的詩體,不同於傳統的格律詩。它包括狹義的自由詩、民謠詩和散文詩,與格律詩的主要區別在於沒有嚴格的格律限制。

在中國,自由詩是指五四以來文人寫的白話詩,受外國現代詩歌影響很大。其主要特點是:不受格律的限制,沒有固定的格式;註重自然、內在的節奏,內容、形式、表達都要自由。押大致相似的韻腳與否,字數、行數、句式、聲調不受約束;註重創新,通俗語言。

民間詩歌是指人民群眾創作的新民歌和詩人創作的具有民間風味的新詩。這些詩感情真摯樸實,形式短小精悍,語言自然幽默,風格質樸清新,深受群眾喜愛。

散文詩是將詩歌的特點與散文的自由形式相結合的壹種新的詩歌文體。既有詩歌的意境和激情,又有散文的自由靈活,篇幅短小,講究自然節奏和音樂美。

散文詩不同於格律詩和自由詩。這是壹部以散文形式寫成的詩歌作品。散文詩,顧名思義,介於散文和詩歌之間。形式上是散文,壹般沒有分支,很少押韻;從內容上看,也是壹首詩,講究意境,飽含情感和哲理。魯迅的《野草》和屠格涅夫的《愛情之路》都是著名的散文詩。

唐宋詞概述

第壹首名曲,宋,和宋詞。簡稱“詞”,又稱樂府、近體樂府、音樂樂章、秦曲,也稱詩、歌、長短句。綜上所述,這些名稱主要說明了詞與音樂的密切關系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在中國古代,詩歌和音樂是壹體的。漢魏六朝的《詩三百首》和樂府詩,大部分都是和音樂結合在壹起,可以傳唱的。“樂府”原是漢代政府音樂機構的名稱。漢代以後的五言詩和七言古詩,以及唐代以後的近體詩,開始是詩而不是歌。模仿唐代樂府的古體題材,與新樂府不再合拍,其實是壹首古詩。唐代也有絕句可以配以音樂演唱,或稱“唐樂府”,有時夾雜著詞,如陽關曲、楊柳枝等。、和也被用作曲調的名稱。

唐宋詩詞是用新樂唱的歌詞,可以說是前代樂府民歌的變體。當時的新興音樂主要是從邊疆少數民族和外國傳入的民間音樂和曲調,篇章跌宕起伏,變化多端,與以“中和”為主的傳統音樂大相徑庭。歌詞的句式也有長有短,交錯偶奇,比壹般工整的傳統古代現代詩詞歌賦有了很大的發展,具有特殊的表現力。曲子詞、近體樂府、詩詞、長短句等名稱均由此衍生。歌詞壹般是根據某個曲子的總譜來寫的。《菩薩蠻》、《梁祝》、《念奴嬌》等曲子的名字叫“曲子”或“詞牌”,根據曲子寫的詞叫“倚聲”或“歌詞”。雖然宋詞的唱法早已失傳,但讀者仍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或纏綿婉轉,或閑適飄逸,或慷慨激昂,或沈郁失意,驚心動魄。

根據每個聲調的字數,前人分別稱之為“小令”、“中音”或“長調”。有的以58字以內為小筆記,59字至90字為中筆記,91字以上為長筆記;有人主張是62字以內的小序,外面叫“慢字”,但他們沒有得出結論。除了少數小調外,大部分都分為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聲”、“三疊”、“四疊”。段詞的學術語言是“片”或“幹”“片”的意思是“都過了”,表示樂曲已奏過壹次。“闞”原意是“大團圓結局”。壹個詞的兩段分別叫上下篇或上下篇。詞雖支離破碎,但仍屬於壹首歌。所以上片和下片的關系壹定是分、合、斷、續、承、起,句式也有異同,尤其是作者在片中的別出心裁和功力(或換頭)。我們可以看到,宋代很多詩人在這裏經營慘淡,營造出壹種忽開忽關,若有所歸,反反復復的藝術仙境,給壹個字增添了層次、深度和波紋。大部分分詞的句式長短不齊,押韻多變。字的語氣裏有壹兩個字,或者八個字或者10字以上的長句,這在壹般詩歌裏很少見。

婉約與豪放是宋詞的兩種主要藝術風格。婉約派和豪放派在宋詞中的存在,使宋詞呈現出兩種不同的人格特征,而兩種風格的結合,如姜夔的“空靈飄逸”,又使宋詞呈現出雙峰競秀、萬樹競榮的氛圍。

宋代詞

宋詞可謂絢麗多彩。後蜀趙崇左的《話》,以及南唐後主李靖、李煜、宰相馮延巳等人的詞風,對北宋詞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李煜入宋後的作品,脫離了花前月下唱詞的傳統風格,成為壹種可以暢所欲言的新詞風,在藝術手法上對後世豪放派產生了直接影響。有人稱李煜為“詞帝”,所以李煜在政治上是亡國之君,不愧為開創詞界壹代風氣的領袖。

北宋初期,重要詞人如張喜安、晏殊、宋祁、歐陽修、顏、柳永等。柳永是當時詞學進壹步發展的重要代表。他在江湖久了,所以他的歌詞更能反映壹些都市市民的生活、思想和感受。而且他能運用民歌、俗語入詞,善用敘事手法,創作出大量的慢詞。柳詞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形成了宋詞的新風尚。

北宋中期蘇軾的出現,在詞界掀起了壹座壯麗的山峰。他倡導豪放詞風,極大地拓展了詞的境界,成為“豪放”詞人的傑出代表。蘇的弟子和追隨者,如秦觀、黃庭堅、何祚庥等,雖與蘇軾的詞風不盡相同,但都能獨辟蹊徑,成為詞壇上的佼佼者,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繁榮景象。尤其是秦觀的詞,深邃散漫,與周邦彥的嚴復精工、李清照壹樣清新跌宕,是婉約詞壇之巔。周邦彥、柳永也被稱為“劉洲”,主要指他們的詩中纏綿悱惻的情愫;與南宋姜夔並稱為“周姜”,主要是指他們對音律的審度,所以也有人稱周姜為格律派。而周邦彥在“素語有韻味”、“素語有格調”、“清淡淩厲”、“舉手投足”等方面卻不如秦觀、李清照、柳永。所以明清人推秦李婉約是很有見地的。李清照生於南北宋之交,南渡之後,詞風由明麗轉為悲涼,堪與李煜相提並論。

南宋以後,由於民族矛盾尖銳,從宋金之爭到元朝滅亡,愛國歌曲始終回蕩在詞界,悲壯慷慨的基調應運而生,將豪放詞風提高到壹個新的高度。張、項紫音、嶽飛、張孝祥、陸遊、辛棄疾、陳亮、劉過、劉克莊、文天祥等。,如山峰之巔,連綿不絕。其中辛棄疾的成就最高,他壹生有600多首詩,有抒發抗金復中原的宏願,有對被鎮壓的悲憤,有對茍安投降者的批判,有對自然風光和田園風光的贊美,有對深情的低訴;風格以豪放、渾厚、激情、大方為主,但也要別致、典雅、迷人。辛棄疾的作品是宋代詞人中最為豐富的。他與北宋蘇軾並稱為“蘇辛”,他們的詞風各有特色。金代末年,元好問的詞在北方首屈壹指,與宋代詞人不相上下。在藝術上,他學習“素心”,廣泛吸收各派之長,風格多樣如豪放婉約。可視為宋金詞藝術發展的終結者。

元曲概述

元代是元曲的全盛時期。壹般來說,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是元代文學的主體。但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所以有人把元雜劇稱為“元曲”,也叫“元曲”。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壹朵奇葩,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體現了其獨特的特點,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個重要裏程碑。

元曲最初來源於所謂的“番曲”、“樂虎”,最早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調”或“村坊小調”。隨著元朝滅宋,以大都(今北京)、臨安(今杭州)為中心,在南北廣大地區傳播。元曲有嚴格的格律公式,每個曲牌在句式、字數、平仄等方面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不過,雖然有固定框架,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固定框架內插頁,有些曲牌還可以加句。所以讀者可以發現,同壹個“曲牌”的兩首歌,有時候用詞不同,就是這個道理。與絕句和宋詞相比,元曲更加靈活。元曲融合了傳統詩詞、民歌和方言俗語,形成了詼諧、灑脫的藝術風格,對詞的創新發展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元曲有其獨特的魅力:壹方面,元曲繼承了詩歌的優美和圓融;壹方面,元代社會將士人置於“八妓九士十丐”的地位,政治壟斷,社會黑暗,使元曲放射出極其耀眼的戰鬥鋒芒,流露出反叛情緒;鋒芒畢露直指社會弊端,痛斥“不讀書是最高的,不識字是最好的,無知是自吹自擂”的弊端,直指“人人都不好意思活下去,誰也看不見錢”的世界潮流。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歌更具有煽動性和豪放性。這些都足以永遠保持元曲的藝術魅力。元曲的四大悲劇和四大愛情劇對世界影響深遠,也代表了元曲的精髓,顯示了其獨特的魅力。元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將在後面的章節中介紹。

  • 上一篇:嚴茜子·嚴茜子的文化內涵
  • 下一篇:有哪些世界知名企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