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假山、魚塘、盆景壹般布置在圍場的大小天井裏。主屋後的半園和正門前的半月潭裏,圍繞著“花頭”有各種花草樹木。圈地後面山上的森林叫“龍衣”,禁止砍伐。整個建築掩映在常青樹之中,壹年四季鳥語花香,環境優美靜雅。
圍場內的柱、梁、枋、門等都雕刻有生動的山水花鳥、鳥獸等圖案,並塗上鮮艷奪目的油漆,看上去金碧輝煌,古色古香,蔚為壯觀。
壹般來說,有壹個親密的家庭生活在壹個龍圈地裏,和睦相處,尊老愛幼。
逢年過節,男女老少聚在主屋上堂祭祖,舞龍舞獅,敲鑼打鼓,其樂融融,壹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第二,客家龍屋的風格是對原有民居風格的繼承。
考古資料顯示,黃河流域原始社會中晚期的半坡氏族和龍山氏族,生活在由數十間方形和圓形夯土房屋組成的區域內。
這說明客家人的居住觀念潛意識裏包含著對祖先某些居住經驗的恢復和借鑒。
第三,龍屋的建築特征也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投影。
體現在建築對象與自然地形的和諧,符合“天人合壹”的哲學原則。
如遇地形不理想,可通過增設半月形花臺或池塘或建築半門來調整座次方向,達到陰陽平衡,適應環境。
這種陰陽思想後來又摻雜了很多講究“風水宅田”的巫術文化,如古語:“風水為天下不可少,全靠陰陽養”。
第四,體現了傳統的宗族觀念。
威龍屋
壹方面表現了客家人群居的習慣。
因為,無論是在漫長的旅途中,還是在新的地方,客家人都有壹家難以克服的困難,都要靠自己的姓氏生活在壹起;另壹方面,屋內居民按輩分、等級分配房間,祠堂牌位放在樓中央供後人祭拜,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傳統的家庭倫理。
客家人蓋新房時,通常會舉行“喬遷新居”的習俗,稱為“示煞”。
請風水先生驅走“三害”會平安吉祥。
搬家那天,有壹場盛大的宴會和對神靈的獻祭。
價值體現
廣東省梅州市有2萬多座客家龍屋,分布在全市各縣(市、區),壹般都有200至300年甚至500至600年的歷史。
北京的客家圍龍屋、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扁擔,雲南的印章,被中外建築界譽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極具歷史文化價值。
梅州現有客家圍龍屋2萬多間,其中價值最高、規模最大的客家圍龍屋主要分布在梅縣、梅江區、大埔縣和興寧市,如梅縣仁厚文公廟和萬秋樓、梅江區誠德樓、大埔縣張弼士故居和花萼樓、具有興寧市特色的新海遺址何子淵故居等。
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從建築風格到民俗風情,處處展示著客家的文化歷史。它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標誌,被許多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明珠、世界民居建築的奇葩和壹部無窮無盡的百科全書。
按照世界文化遺產的評定標準,只要滿足六個條件中的壹個就可以獲批,而梅州客家龍屋通過對比符合其中的四個,完全符合“申遺”的條件。
梅州決定正式啟動客家圍場龍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以下簡稱“申遺”)工作。
客家圍龍屋“申遺”,對於提高梅州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梅州文化軟實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們將確立目標,全力以赴,通過“申遺”工作,把梅州客家建築文化的主要代表——客家龍屋打造成世界級的文化旅遊品牌。
很久以前,為了抵禦外敵和野獸,大部分客家人選擇群居,於是修建了龍圍。
客家龍屋主體結構多為“壹進三廳兩廂壹圍”。
普通龍舍占地8畝左右,大龍舍占地30多畝。
龍圍欄就像壹座巨大的城堡。
屋內有許多臥室、廚房、大小廳堂、水井、豬圈、雞舍等設施,形成壹個自給自足、其樂融融的地方。
目前,客家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扁擔式”、雲南的“壹封式”並列,被中外建築師稱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
時至今日,客家人已走出封閉的龍圍,正成為歷史遺跡和壹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