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十分有利。世界經濟和貿易開始溫和復蘇,發達國家經濟和貿易低速增長,發展中國家經濟和貿易增長較快,比發達國家快得多。從國內經濟形勢看,我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加快,對外投資規模繼續擴大,經濟結構升級繼續加快,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繼續上升,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增添了動力。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呈現出壹些新的特點。
壹、當前外貿發展的新特點
(1)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亮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對外經濟貿易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產生了積極效應。2002年,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出口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位居世界貿易大國第五位,中國的世界貿易大國地位進壹步鞏固。2003年6-7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507.3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7.9%,其中出口2284.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4%,進口2223.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特別是單月出口增速和規模遠遠大於2002年。
(2)2002-2003年,在世界市場關稅降低和燃料、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下,我國進口繼續大幅增長,但對經濟的影響不僅小於預期,而且對經濟發展起到了更大的促進作用。總的來說,入世促進了中國加工貿易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升級。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已經成為我國吸引外資、發展經濟、升級經濟結構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方式。
2002年,加工貿易進口1799.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1%,占我國對外貿易的50%。占進口增長總額的54.6%。2003年6-7月,加工貿易進口854.2億美元,同比增長32%。占進口增長的23%。加工貿易設備進口11.42億美元,同比增長19%。先進技術和短缺原材料在進口中的比重進壹步增加。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吸引外資的政策得到了完善和調整,利用外資的結構進壹步優化。我國進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貿易制度進壹步完善並發揮了積極作用,進口增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
(三)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進壹步優化,制成品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我國經濟向工業化社會轉變,我國制成品出口的貿易比較優勢越來越明顯。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向工業化社會轉型,中國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長,占出口比重越來越大,成為拉動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從出口結構看,2002年,我國制成品出口2970.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占出口的965.438+0%。2003年前7個月,制成品出口達20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從進口結構看,2002年,中國制成品進口24594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占進口總額的83%。2003年前7個月,制成品進口為1,823,438+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0%。從貿易差額來看,2002年,中國制成品進出口順差511.5億美元,初級產品進出口逆差207.9億美元,表明中國制成品出口具有壹定的比較優勢,而初級產品主要受中國加工貿易進口料件的影響。
(四)中國進出口貿易多元化。加工貿易出口自1995年成為第壹大貿易方式以來,壹直是第壹大貿易方式,並且壹直高速增長。2002年,加工貿易出口179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占出口的55%,進口1222.2億美元,增長30%,占進口的比重。2003年6-7月,加工貿易出口同比增長365438±0.5%,加工貿易仍是我國貿易順差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壹般貿易方式和其他貿易方式進出口增速加快。壹般貿易壹直是中國重要的貿易方式。2002年,壹般貿易出口654.38+03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5.438+0.7%,占出口的42%;進口654.38+029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54.38+03.8%,占進口的49%。過去壹般貿易壹直是逆差,現在已經轉為順差。2003年6月5日至7月,壹般貿易出口同比增長35.2%,進口同比增長53.2%。由於進口增長快於出口,貿易逆差達到12190萬美元。其他貿易方式雖然還處於很大的比較劣勢,但也在快速發展。如2002年出口9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9%,進口43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5.438+0.3%,貿易逆差344.4億美元。2003年6-7月,其他貿易方式出口大幅增長。其中,邊境小額貿易出口同比增長92%,租賃貿易出口增長147%。
(五)中國出口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自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規則,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發揮積極作用,積極推動區域和世界經濟壹體化,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成效顯著。2002年,中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美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省、韓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俄羅斯和英國,與2001相比略有變化。臺灣省從第五名升至第四名,馬來西亞從第十名升至第六名。馬來西亞正逐漸成為中國的重要貿易夥伴。中國對亞洲、歐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長較快,而對非洲和拉美的出口仍然較少,增速不穩定。
亞洲國家和地區壹直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2002年,中國對亞洲出口1703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86%,占中國出口的52%。2003年前7個月,中國對亞洲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8%。中國對北美國家的出口快速增長。2002年,中國對北美出口742.7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占中國出口的22%。2003年前7個月,對北美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3%。
2002年,中國對歐洲出口592.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3%。占中國出口的18%。2003年,前七名對歐洲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
2002年,中國對拉美出口94.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占中國出口的3%。2003年前7個月,中國對拉美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同年,中國對非洲出口69.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5.438+06%,占中國出口的2%。2003年前7個月,中國對非洲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9%。2002年,中國對大洋洲出口5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占中國出口額的1.6%。2003年前7個月,中國對大洋洲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
(6)盡管外資企業仍是外貿出口的主力軍,但隨著民營經濟逐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資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吸引外資的形勢很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外貿出口的增長和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外商投資企業壹直是中國出口增長和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的主力軍。2002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6543.8+069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6%,占我國外貿出口的52.2%。2003年前7個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
隨著我國外貿經營權的逐步放開,今年,我國提前履行入世承諾,實行外貿經營權登記制,集體和私營企業發展外貿的潛力逐步釋放。2002年,集體企業出口6543.8+08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6%。2003年前7個月,出口增長率為365.438+0%。2002年,私營企業出口6543.8+03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543.8+059.5%。2003年美國7個月的出口增長率為654.38+0665.438+0%。集體和私營企業出口總額占出口總額的10%。國有企業在出口中的作用正在逐漸下降。2002年國有企業出口6543.8+0228.6億美元,增速最低僅為8.5%,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下降到37.7%。2003年前7個月出口增速為14%,依然是最低。
(7)出口加工區正在成為中國外貿發展的新增長點。為促進出口結構優化,國家加強了對出口加工區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進了出口加工區的健康發展。2002年,中國出口加工區進出口總值4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倍。其中,出口2654.38+0.9億美元,增長5.654.38+0倍;進口25.5億美元,增長3.7倍。2003年前7個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57%。加工區出口的產品90%是機電產品,其中電腦及其零部件是主要出口產品。2002年,計算機設備出口7.4億美元,增長11倍,計算機零部件出口102億美元,增長33倍。
(八)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發展加快。近年來,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給予西部地區各種優惠發展政策。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規模有了很大發展,對外貿易大幅增長。出口產品結構有所改善,抗風險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盡管今年受到非典疫情的影響,但中西部地區的出口仍大幅增長。2002年,河南、湖北、廣西、西藏、甘肅、新疆、江西、吉林等省市自治區外貿出口大幅增長,2003年前7個月,河南出口增長41.5%,新疆增長67%,廣西增長48%,西藏增長66%,湖北增長30%。江西出口增長44%,山西增長40%,吉林增長33%。
二,當前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根據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及其基本原則,進壹步改革了經濟管理體制,中國的外貿管理體制基本與國際接軌。目前,中國經濟仍處於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新舊體制的交替使中國的外貿發展進入了壹個轉折點。由於管理體制不完善,我國外貿發展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壹)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已經形成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
近年來,壹些發達國家通過環保標準、質量標準、技術標準、衛生標準等各種形式的非關稅壁壘對進口產品進行限制,濫用反傾銷手段保護國內市場。國際上針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二)中國國有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普遍較低。
近年來。中國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取得了壹些進展,但許多企業,特別是國有外貿企業,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國有外貿企業布局過於分散,效率低下,缺乏核心競爭力。債務負擔嚴重,資產負債表惡化。國有外貿企業出口增速下滑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這壹點。
(三)我國出口市場,勞動密集型產品低價競爭現象嚴重,外貿經營秩序亟待改善。
隨著外貿經營權的逐步放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但壹定程度上導致了盲目競爭,低價競爭,缺乏公信力。出口低價競爭的主體是受“多、低、散、亂”生產源頭嚴重影響的行業和企業。中國出口的低價競爭現象在發展中國家和市場體系不發達的國家尤為嚴重。
(四)外貿發展質量有待提高,出口增長方式仍然粗放。
2002年,出口大幅增長,但就具體商品而言,出口價格繼續下跌,而出口量大幅增長。這種情況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尤為突出。出口增長仍以低成本、低價格的數量增長為主。
(E)中國鼓勵外貿發展的政策和制度仍需進壹步合理化。
中國鼓勵外貿發展的政策應該與國際接軌並保持穩定,這是外貿持續快速發展的條件。目前,壹些補貼政策仍然不符合國際規範。有些政策雖然符合國際規範,但不能穩定執行。比如出口退稅機制還不完善,跟不上外貿發展的需要。
(6)電子商務市場亟待規範和管理。
近年來,許多海外商人利用國內部分人急於致富的心理,利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管理不規範的優勢,通過海外國際商務公司和互聯網,在國內發展非法傳銷。很多人都被自己騙了,買了很多進口的高價商品,也騙了自己的親戚朋友。導致很多人的私有財產流失,國家的關稅和增值稅流失,國家和個人的經濟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三、對策和建議
為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健康順利發展,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壹)國有企業應加快重組和改革。
國有外貿企業是在特定的環境和背景下產生的,在滿足市場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作為計劃經濟的產物,應該進行完善和改革,實現投資和股權多元化,進行多種形式的重組和改革。
(B)中國鼓勵外貿發展的補貼政策進壹步完善,符合國際標準。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嚴禁補貼出口。因此,未來中國鼓勵出口的補貼政策必須改為由匯率、利率、稅率等經濟杠桿來調節。未來中國政府補貼應該投向初級生產要素、基礎理論研究和高技術開發。人才和高科技的充裕是企業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證,但企業缺乏資金,無法承擔高科技投資帶來的風險。因此,企業有必要通過各種形式補貼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投資與開發,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3)國家應註意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努力使出口市場多樣化,增加進口原材料和高技術,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壹個經濟體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發展是完美的。如果雙邊貿易的過度不平衡給對方造成過大的壓力,就會引起貿易摩擦。解決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是當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中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要不斷開拓有發展潛力的市場,特別是增加對中國有貿易順差國家的出口。根據國內市場需求和中國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我們應該增加原材料和高科技的進口。從豐富的要素來看,中國是壹個資源和高新技術短缺的國家,加大資源和高新技術的進口。有利於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四)大力發展中國優勢產業產品出口,將比較優勢產品轉化為競爭優勢產品。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人們對商品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中國傳統的出口產品已經不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努力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增加花色品種,滿足不同市場和層次的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是我國企業面臨的重要任務之壹。中國企業要實現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轉變,應努力從國外引進高新技術以彌補自身的不足,並將高新技術與中國傳統產業相結合,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要重視科技發展,加大科研投入,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生產效率,不斷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非價格競爭力。
(五)加強出口價格的指導和協調,規範出口市場管理。
建立和加強出口市場中介組織的作用,強化商會的指導、管理和協調功能。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許多國家不僅有規範出口市場的法律,還有中介組織的協調和管理。出口企業必須接受協調,防止低價競爭和自相殘殺。為了加強對市場的管理,我國政府或商會應在出口市場建立中介組織,對市場價格進行監督、指導和協調,並對低價競爭的企業進行處罰,以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正常的商業秩序。
(6)規範和合法化電子商務市場。
國際電子商務挑戰傳統關稅制度,對各國關稅制度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我國政府應盡快出臺《電子商務管理法》及相關法規和政策。采取切實措施,通過國際協調進行有效管理。國家電子商務宏觀管理機構應協調所有相關政府部門,如海關、商務部、國家商檢局、稅務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共同有效管理電子商務市場,嚴厲打擊通過互聯網進行的非法傳銷。
世界上只需要五臺電腦?
“我認為全球市場上大約有五臺電腦。——托馬斯·沃森,總裁——IBM,1943。
這句話現在看來相當可笑,尤其是出自IBM總裁之口,更是匪夷所思。當然,以今天個人電腦的市場規模來評判沃森的判決是不公平的。畢竟,不可能想象每個家庭都有壹臺電腦。
但不管怎樣,中大型電腦的市場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