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認為,無人駕駛正迎來第二波投資機會,封閉場景下的L4自動駕駛將在2-3年內爆發。
陳濤資本智能驅動基金合夥人蕭依婷表示:第二波機會的核心要素是實現商業變現。
蕭依婷,陳濤資本合夥人
自動駕駛的新融資潮
從自動駕駛的發展來看,從Waymo開始,百度Apollo的產業投資逐漸進入上升期,包括Pony、Momenta等創業公司的成立。
然而,優步無人車事故開始於2018,自動駕駛行業開始轉向。包括Roadstar partners的內鬥,奧迪取消L3自動駕駛研發,很多初創企業因為估值倒掛,無法獲得新的融資而破產。
然而,今年以來,自動駕駛行業的融資潮又回來了。但更多的新資本更側重於具體應用場景的落地。
關於落地節點的預測,蕭依婷認為,2-3年內,封閉式、低速、有載自動駕駛將率先實現落地;高速、載貨、以幹線物流為主的自動駕駛還需要5-8年;開放、高速、載人的自動駕駛可能需要10年以上。此外,ADAS技術也將逐步發展。
“無人駕駛落地最快的場景應該是礦山、港口、環衛、農機。除了農機,其他賽道我們都沒有投入,現在更關註了。”蕭依婷說。
目前,陳濤資本已投入ADAS產業鏈的產品智能化,輕松控制智能駕駛,為礦山自動駕駛踩歌。無人物流車賽道上的白犀牛無人車和易咖智能車。萬智是環衛清潔跑道的司機。
為什麽看好港口自動駕駛賽道?
對於此次發布的港口自動駕駛賽道,蕭依婷表示,“我也會選擇頭部的壹兩家公司進行投票。”
報告認為,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集裝箱車)是中國水平運輸自動化的最佳方案。相比采用磁釘導航技術的AGV 5-8萬的價格,無人車+智能改裝+調配的成本約為1.20-1.8萬/臺;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和大規模應用,成本探索還有很大空間。
而且無人集裝箱卡車對港口基礎設施沒有特殊要求,適合老碼頭自動化改造?和新的自動化碼頭。
然而,蕭依婷承認,港口水平運輸市場的容量有限,年化規模約為50億元。但陳濤更看重的是,無人卡車未來可以延伸到幹線物流,幹線物流的拓展空間超過萬億。
“相比礦山、保潔等封閉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技術,港口無人卡車由於底盤相同、場景相似、軟硬件方案壹致、產品化和工程化技術相似,可以很容易地走向半開放和發展區域。隨著港口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和落地,無人駕駛卡車收集可以更快地延伸到幹線物流,將整個市場擴大到萬億。”
短期內有具體的應用場景,方便商業化,長期可以擴展到更廣闊的賽道。這是陳濤資本看好港口軌道的基本邏輯。
港口無人值守軌道模式
然而,盡管無人駕駛卡車已經在壹些港口投入試運行,但在特殊的港口環境下實現大規模商業運營仍需進壹步努力。
斯年智能駕駛算法劉偉認為:“港口無人貨車自動化改造特別特別。即使把世界上最強大的自動駕駛團隊放到港口,如果不在港口浸淫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他們也很難取得好成績。因為港口的運營技術和道路上的自動駕駛場景關系不大,是非常獨立的工業場景中的壹些應用。”
目前,在港口提供港口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和運營服務的角色有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如西京科技、幹線科技、斯年智能駕駛、暢駕風行、飛步科技、榮源亓航、途勝未來等傳統工程公司,如三壹海工、振華重工;還有汽車電子公司,比如經緯恒潤。
大部分公司都完成了1-2次以上的融資,在終端進行了測試運營,但只有西京科技和主線科技有支付訂單,大部分都沒有實現商業合作。
陳濤資本預測,到2022年底,無人駕駛卡車將在港口大規模商業化。
“基於智能終端建設的政策指引,無人駕駛卡車目前的項目現狀,以及無人駕駛卡車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趨勢。”這是陳濤做出上述預測的基礎。
蕭依婷認為,屆時,無人駕駛卡車的自動駕駛改裝成本將降至20萬元以下,甚至更低。這基本相當於手動收卡的司機的成本。屆時,擁有核心算法能力、批量交付能力和集裝箱運營管理能力的自動駕駛公司將迅速獲得資本和港口的青睞。
同時,2022年後,自動駕駛行業和市場應用將進入高速增長期,落後公司得不到優秀的人才、客戶和財力,團隊、業務、資金壓力巨大,第三梯隊公司可能會倒閉、合並重組。
詳細報道請在車雲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對話框輸入“港口軌跡”。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