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說“善行之家必有余慶,惡行之家必有多災”,“多行不義必自斃”
佛家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並不是時間未到。到時候什麽都報了。"
道家說“無福無病,只有人自謂之。”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西方基督教《聖經》裏也有壹句話叫“善有善報”。
因為古人普遍相信這壹點,人,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不做萬惡,萬善必追”,不因小善而為,不因小惡而為。積德行善、修橋修路、尊老愛貧、扶弱濟困、廉潔不欺、寬容忍讓,普遍保持了較高的社會道德水平。
現在不受道德觀念束縛的人,為利拜金,為物忘義,縱欲享樂,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全面下降
首先,什麽是善,什麽是惡
所謂善,或善行,是指能對自己、他人或社會有益的行為。
所謂惡,或惡行,是指對自己、他人或社會有害的行為。
需要指出的是,這裏所說的利益,既包括金錢、財產等物質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包括名譽、榮譽、快樂、感情等等。既包括直接利益,如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等個人幸福,也包括間接利益,如父母、配偶、兄弟姐妹等親屬和後代的利益。
因為我們討論的這個問題有壹定的宗教背景,從宗教的角度,特別是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這裏涉及的利益也應該包括超常的利益。
什麽是超常興趣?佛教的理論認為,壹般情況下,人死後生命會以另壹種方式延續,即因果報應之輪中的六大司,投胎。人體死亡後,生命依然存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的生活情趣,在這裏我們稱之為非凡情趣。
第二,善惡報應的性質和形式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實際上表現了壹種人與環境的關系。
萬事萬物之間都是相互作用的。當壹件事對另壹件事產生作用時,另壹件事必然會對這件事的作用作出反應。人與環境的關系也是這樣壹種互動。
當人們對環境施加影響時,環境必然會對人們的影響作出反應。當人對環境中的其他人施加壹種效應時,環境中的其他人必然會對這種效應做出反應。這個作用和反作用是同向的。
當人的行為給環境中的其他人帶來利益的時候,環境中的其他人壹定會用利益來回饋。當人們的行為對環境中他人的利益造成損害時,受害者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反應,使對方對自己的利益進行補償。
利人者利己,害人者終害己。種玫瑰者得花,種薊者得刺。還債,殺人保命
不僅如此,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都在維護這壹法律。
違反這條法律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和輿論的攻擊。榮譽被玷汙,名譽被敗壞。
三、寓言故事中蘊含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
蛇和鷹勢不兩立,千絲萬縷。那條蛇緊緊地纏繞在鷹的身上。農夫看到後,幫老鷹解開蛇,把它放了出來。這條蛇非常生氣,它在農夫的杯子裏放了毒藥。
當毫無防備的農夫拿起杯子準備喝水時,老鷹俯沖下來,打掉了農夫手中的杯子。
第四,三個真實例子所反映的“善與惡”令人難忘:
1,1,寶馬女
壹個時髦的女人開著壹輛寶馬735,路過壹個自行車修理攤,刮倒了壹輛要修理的自行車。女子慌忙將車停下,要求機械師賠償,並以各種方式辱罵機械師。據說自行車刮了她的寶馬。起初,機械師辯稱,是對方在自己的區域內撞倒了東西,對方應負主要責任。女子不肯罷休,就把機械師往前推。機械師揮手示意停下,碰巧弄臟了女子的衣服。在發生這種變化時,女性的態度更加堅決。據說車的事情暫時不算,要先賠3000塊錢補償衣服。這時候已經有很多人在看了,有路人上前調解。技工也忍氣吞聲,向女子道歉,並提出要清洗她的衣服。但女子並不領情,繼續辱罵上前調解的機械師和路人。同時,她拿出手機,開始求助。
是她的父母向那個時髦的女人求助的。他們壹家三口住在對面的“貴族”小區。她父親趕到現場後,對整件事壹無所知,直接拿起地上的自行車打氣筒,對著機械師的頭猛砸。突然,機械師的頭上全是血。
壹些實在看不下去了的圍觀者開始指責父親的行為,有幾個想上前制止打架。她父親威脅說誰敢靠近就揍誰。此時,他的父親繼續用打氣筒踢被他撞倒的機械師的腹部,而他的母親則站在壹旁,對為機械師說話的路人和圍觀者破口大罵。時尚女性壹直坐在空調寶馬裏,得意洋洋地看著這場鬧劇。
幾分鐘後,女方父母又打又罵的累了。他的父親對機械師說:“如果我在壹刻鐘內看不到3000元,妳以後就不要在這裏胡鬧了。妳的賤命值幾個錢,我就不用看著妳了……”機械師掙紮著從地上爬起來,吐了幾口血,艱難地說:“等壹下,我去拿。”然後搖搖晃晃地走向貴族社區對面的貧民窟。
大約十分鐘後,機械師返回現場,來到時尚女的父親面前。父親冷笑著,伸出手,大步走上前。這時,技工猛地從懷裏伸出右手,手裏拿的不是壹疊鈔票,而是壹把雪亮的西瓜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捅了對方心臟,然後在同壹個地方又捅了兩刀。他的父親倒在地上,沒有發出任何聲音。然後,技工兩三步就走到他媽跟前,壹眨眼就捅了他三刀。殺紅眼的機修工沒有放過寶馬裏已經驚呆的時尚女。他像抓小雞壹樣把她從車裏拎出來,捅了她幾刀,把她扔在路邊。
幾分鐘後,警察和救護車都到達了現場。警察不費吹灰之力就逮捕了兇手。剛才還活著的三個生命,連急救程序都沒執行就死了。四條命,就因為壹件小事。關於兇手殘忍還是死者活該,目擊者說法不壹。
這是發生在遼寧撫順的壹個案例。
第二,橘子
壹個殺人犯已經逃亡了整整壹年,當他來到鎮上時,已經是衣衫襤褸了。口渴的逃犯在壹個水果攤前久久不願離去,攤上的橘子深深誘惑著他。但是他已經把錢都用光了,他不知道該怎麽辦:乞討還是搶劫?逃犯慢慢地伸手去拿他隨身攜帶的尖刀。
就在這時,壹個大橘子突然出現在了分神的逃犯面前。逃犯感到有些意外,握著刀的手不由自主地松開了。原來,攤主關註逃犯很久了,猜他想吃橘子又沒錢,就拿了壹個遞給他:妳免費吃。逃犯猶豫了壹下,拿起橘子,壹口吞下,什麽也沒說就走了。
三天後,逃犯再次來到水果攤。這壹次,沒等他開口,攤主就拿起幾個橘子塞到他肚子裏。像上次壹樣,逃犯吃了橘子就匆匆離開了。晚上,當攤主準備回家時,他在水果旁邊發現了壹份被某個顧客遺忘的報紙。當他打開它時,他驚呆了。原來大篇幅刊登通緝令,懸賞3萬元給提供線索的人,公布的逃犯照片酷似送橘子的人。理智終於戰勝了憐憫,攤主撥通了派出所的電話。
警察連續幾天埋伏在貨攤周圍。三天後,逃犯再次出現,這次穿得和照片上壹模壹樣。但他似乎意識到了什麽,緊張地註視著攤販的壹舉壹動,並沒有進入警察的包圍圈。攤主和警察如鯁在喉,因為街上人來人往,逃犯壹旦發現警察的存在,很快就會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而且他身上可能有刀,隨時可以挾持人質,後果不堪設想。
終於,站了很久的逃犯采取了行動。但令人驚訝的是,他慢慢拿出自己的尖刀扔在地上,然後平靜地舉起雙手。警察壹擁而上,毫不費力地制服了逃犯。戴著手銬的逃犯突然說,請等壹下,讓我和水果攤老板說句話。在警察的擁抱下,逃犯驚魂未定地來到攤主面前,低聲說:我把那張報紙放在那裏了,然後帶著滿意的微笑走上了警車。攤主趕緊仔細查看報紙,發現背面有幾行小字寫著:我厭倦了流亡西藏,謝謝妳的橘子。在我猶豫如何結束生命的時候,是妳的善良感動了我。舉報3萬元是我的獎勵。
這是壹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2006年3月23日中國北方的壹個小鎮。
第三,眼淚
他是個強盜。他在監獄裏,然後他殺了人。在路的盡頭,他搶劫了壹家銀行。那是壹個小儲蓄所。搶劫從來都不順利,兩個女人拼命反抗。他殺了其中壹個,另壹個在公交車上被劫持。因為有人報警,警車越來越近。他劫持了那個女人,瘋狂逃跑,把所有的車都開走了,撞了很多人,軋了很多攤位。這個女孩,剛剛21歲,剛參加工作。為了這份工作,她努力學習。畢業後,她委托很多沒錢的人送禮。是她哥哥賣血供她上學給她送禮物。她父母雙亡,她只有壹個哥哥。她認為自己真的很不走運。她剛上班沒幾天就遇到了這麽可怕的事情,怕是沒有生還的可能了。
最後,他被警察包圍了。所有警察告訴他放下槍,不要傷害人質。他狂吼道:“我丟了好幾條命,反正我是死定了。沒關系。”說著,他用刀割破了她的脖子,鮮血從她的脖子上滴下。她流淚了。她知道她遇到了壹個逃犯,她幾乎沒有生還的機會。“害怕?”強盜問她。她搖搖頭:“我就是覺得對不起我哥。”
“妳哥哥?”“是的,”她說,“我的父母去世了。我哥哥養大了我。他賣血供我上學,送我工作禮物。他28歲了,但還沒有結婚。我覺得妳跟我哥差不多大。”強盜的刀落在她的脖子上,他自言自語道:“那妳真倒黴。”
周圍的警察繼續喊,他無動於衷,然後跟她說了她哥哥的事。他不僅有槍,還有雷管,可以引爆汽車,但他突然想找人聊天,因為他的人生經歷也很不幸。他的父母早就離婚了,他還有壹個姐姐,也是姐姐出錢供他上大學,但是他不想讓姐姐知道他是殺人犯!她告訴他她的童年,說她的哥哥會織手套。她13歲來月經後,去找壹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幫忙。她說話時,他哭了。他看了看前面,看了看大喊的警察,又看了看告訴他的女孩。他突然覺得這個世界好美好,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他拿出手機遞給她:“來,給妳哥打電話。”她淡定地接過,知道這是和哥哥最後壹次通話,於是幾乎是笑著說:“哥哥,妳在家嗎?妳先吃。我上班在加班,不回去了。”“妳要去哪裏”是她經常說的話,他的姐姐也對他說過這樣的話。看著被自己劫持的男人,聽著她和哥哥的對話,他伏在方向盤上哭了。“妳走吧!”他說。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走吧,別讓我後悔,說不定壹分鐘就後悔了!”她下了車,走了幾步,甚至回頭看了他壹眼。
她剛到達安全地帶,就聽到壹聲槍響。回頭壹看,她看到他躺在方向盤上,劫匪開槍自殺了。很多人問她說了什麽讓劫匪放了她。她說:“我只說了幾句話,最後對哥哥說的壹句話是,‘哥哥,天冷了,妳要多穿點衣服。’“她沒有把強盜流淚的事告訴別人,別人也不相信。
每個人都有美好的想法,只是有些被塵封在心底。防止惡念的形成可能很復雜,但為壹個人的善良找個理由拂去灰塵往往很簡單,只為在壹個人需要的時候幫他壹把,哪怕是壹個橘子,壹口水,壹個眼神...當壹個人的善念充滿了他的內心,那麽他就會是壹個好人。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開導人們的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