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挑戰VS無限挑戰第壹季
非正式會談與非首腦會談
花兒與少年VS花姐姐
偶像來了VS英雄。
妳好,四大名助VS全民大脫口秀
……
韓國方面指責這些抄襲者已經不是壹天兩天了。在此之前,有韓國網友諷刺——
後來有電視臺親自出馬聲討。
KBS官方列出涉嫌抄襲《Hello》的“四大名助”
▽
現在這份不良記錄清單可能還需要加上壹條:湖南衛視即將開播的第三季中餐廳,被指抄襲韓國tvN電視臺的《尹飯堂》。
《尹飯堂》今年5月剛剛結束,節目設定的是在巴厘島經營韓國餐廳的幾位明星。“中餐廳”的設定,簡直就是把“韓國人”變成“中國人”—
在客人設置上,尹餐廳的配置是70歲的老板娘+中年男高管+幫廚師的小姐姐+當爺爺的小服務員的組合,而中餐廳幾乎是照搬。
因為《殷飯堂》播出時人氣很高,收視率高達14.1%。因此,高度相似的中國山寨版的消息壹出,立刻在韓國互聯網上引發了壹場爭議。tvN電視臺CJ E&的母公司;m也很快表示《尹食堂》沒有向任何國家輸出版權。
尹大食堂總制片人PD這兩天也回應:節目版權不貴,但還是想買正版。
更尷尬的是,羅PD還表示,買下版權後,尹食堂會教更詳細的制作流程,“我們會提供各種服務”。
被抄襲的人反而恭敬地說,希望妳能買下版權,我們會提供很好的售後服務...這叫什麽?不要談論喜歡韓綜的中國球迷。任何有壹點版權意識的中國觀眾都丟不起這個人。
而且抄襲不僅是原則問題,還是水土不服的頑疾——抄襲不好。
這次要復制的尹飯堂,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因為背後的男人是韓國綜藝界的國寶羅英石。
熟悉韓綜的人都知道,綜藝節目背後真正的大老板是節目總監。從創作構思到制作團隊的組建、現場拍攝、後期剪輯制作,都離不開PD的指揮。可以說,PD就像壹個交響樂團的作曲家和指揮,壹個優秀的PD就像壹個點石成金的魔術師。
這是韓國綜藝非常成熟的運營體系,也是國產綜藝不可復制的核心。
羅英石,壹個醜陋的中年男人,創作了壹系列戶外綜藝《2天1夜》,壹系列旅遊綜藝《花樣年華》,壹系列烹飪綜藝《三小時三餐》,都是在韓國擁有壓倒性人氣的現象級綜藝,在中國觀眾中的評分也高得驚人,都是9分+。
去年,羅英石被評為韓國娛樂圈權力人物第四名,僅次於宋仲基、《太陽的後裔》的編劇金恩淑和國家主持人於在石。作為幕後人物,他的影響力和名聲可想而知。
在制作了幾次收視率達到40%的《兩天1夜》後,羅英石被稱為“支持KBS電視臺的人”。2013年,tvN電視臺據報道花了30億韓元(2000萬軟妹幣),答應了他的制作團隊很多喘息的機會,成功挖走了羅英石,開始了綜藝掛科之路。
那麽羅英石贏得了什麽呢?
對韓綜不是那麽熟悉的人,對韓綜的印象可能主要是跑男或者是對這個主題競技節目的無限挑戰。他們知道韓國人特別擅長設計搞笑的遊戲環節和找梗,綜藝感很強。每個人都充滿了喧鬧和歡樂,感官刺激強烈。
而羅英石的代表作品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遠離城市的喧囂,遠離大量人為的設計環節,像送野人壹樣把客人扔到鄉下/野外,去,做飯/旅行。
比如極其簡單的“三小時三餐”,由壹只狗、壹只羊、壹間平房和兩塊農田組成,客人要在這裏做飯壹年...
聽著,我不想打開,是嗎是的,連客人自己都受不了。每壹個來看節目的嘉賓都會忍不住吐槽:這麽無聊的節目還有人看嗎...
第壹季的主持人李瑞鎮聽到這個節目的想法,簡直崩潰了:我會認真的讓這個節目死掉。
李勝基來的時候,壹邊收割高粱,壹邊也在想:幹農活夠不夠?妳不需要別的嗎?
最近很火的“尹食堂”,剛開始大家都不知所措。jpg:這到底是什麽?
但是鵝這種連嘉賓自己都擔心的節目,收視率很高,全部被狠狠打臉。
這樣壹個質(遼)園(曹)的設定,靠的就是羅PD的金主。作為韓國旅遊綜藝的開創者,美食綜藝的鐵桿制作人,他就是有壹種神奇的力量,可以把平淡的砍柴、種田、做飯、看風景變得有趣,觀眾哭啊哭。我可以看壹年。
而這種“有趣”滲透著許多不可言說的細節,也悄然折射出中國抄襲這些節目時不同的制作理念。
比如選角。
國內的旅遊類綜藝節目,以《花兒與少年》為例,更註重每壹季嘉賓的流量承載能力。到了第三季,前兩集已經完全被拋棄成了老花,年輕漂亮的小花和小鮮肉都在壹個鍋裏。
這也註定了嘉賓之間並不熟悉,彼此有壹個磨合的過程。所以節目組會特別關註這個東西,放大某壹部分嘉賓的性格特征,人民群眾喜歡的沖突和撕逼就會產生。
但是羅PD喜歡選擇已經有交情的老熟人。比如《花樣年華·非洲》就收錄了《請回答》1988的四個大男孩,分別是茍歡、山雨、阿澤、正風歐巴,他們正在非洲大草原上飆車。
本來大家對劇情還意猶未盡,驚訝的發現阿澤真的是個傻逼團寵,讓人心疼的狗歡真的是個穩重負責的大哥哥。突然壹幕抓住老婆的梗也是壹個溫馨的笑話——
劇中的三角戀阿澤拉攏了茍歡,茍歡在旅遊時給大家發SIM卡時突然嘔吐。
▽
再比如《花樣年華秘魯》裏的三個大叔,二十年的老朋友。多年的相識,讓旅途非常融洽,擦出了超越普通人際關系的火花。
而且羅PD作為節目制作的大老板,會把合作的藝人變成朋友,也會把友情延續下去,帶著老朋友壹起參加幾個不同的綜藝節目,也發展他們不同的亮點。
比如《三小時三餐》的靈魂人物李瑞鎮大叔(就是想毀了這部劇的那個),之前就已經和《花爺爺》裏的羅PD合作過了。留學精英樹立起來的帥大叔,被他的爺爺們在各個年齡段的人面前拷問。
後來,壹個偶然的機會,羅PD在節目中發現了他的烹飪天賦,開始計劃把他從壹艘賊船上拉下來...
吃了李瑞珍做的菜後震驚的羅PD。
▽
厭倦了旅行節目中烹飪的李瑞珍被羅PD騙來參加真正的烹飪節目。因為關系好,兩人經常上演要錢VS不給的拉鋸戰。羅PD經常明目張膽的進入鏡頭,吃客人做的菜。壹點違和感都沒有,反而有壹種家庭成員之間的搞笑氣氛。
三代高學歷樹立起來的李瑞鎮,經常不給老熟人壹點面子。
節目組采訪他,問他,這個節目之後,他的生活有什麽改變?我更喜歡鄉村生活。我更喜歡這座城市。
問:聽說之前吃的不好?快回答這個節目,讓我的生活有規律了。答:這個節目之後,我每天只吃壹頓飯,我已經厭倦了。
有“毒舌”的人賣的好,但是羅PD對此從來不固執,反而很自然的表現出李瑞鎮口是心非,默默幫助大家做好工作的溫柔壹面。
對於其他合作過的藝人,羅PD從不要求節目熱鬧,也從不通過剪輯引出誤會和眼淚。就連參加過節目的藝人私下都說羅PD沒有要求,讓藝人安安靜靜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的節目組對藝人有壹種真正的善意和尊重,而不是把他們當成炒作的工具。
因為羅PD真正擅長的是讓人情味壹點壹點滲透到父母身上。不經意的壹句話,可能會觸動人心。
比如三叔參加的《花樣年華秘魯》中,雖然認識了20年,但直到節目中的推心置腹的談心,兩個月前戒酒27年的殷商,最近在服用抗抑郁藥抑制病情。被老朋友勸住的殷商開始默默抹眼淚。
可能有時候,因為關系太好,沒辦法表現出不可言說的東西。壹次普通的旅行,可以給壹個機會,去釋放從未表露過的心結。
比如最近的網絡綜合,在中國拍攝的《新西遊記》,姜虎東和恩智元在大理古城脫離了大部隊。沒想到,在漆黑的古城裏,壹個路邊小店的男人主動給他們帶路,讓他們很感動。
回到住處,兩人還在回味這份來自陌生人的恩情很久。姜虎東還感慨地想起,小時候,父親就是這樣壹個存在,走在黑暗中壹句話也不說。
這些人際交往中的小細節也許很容易被遺忘,但羅PD的鏡頭總能捕捉到這些溫暖,讓觀眾靜靜回味。
他的節目也喜歡在沈默中還原自然之美。比如“三小時三餐”會很關心自己種的莊稼怎麽樣——
他們的小狗也從壹開始的小,變成了小狗的媽媽。
節目組每壹次都會細心的配上字幕,告訴觀眾距離上次來這裏已經過去了多少天,讓人真切的感受到生命和時間在靜靜的流淌。
羅PD甚至完全不介意與嘉賓“搶鏡”無關的風景和事物,反而會花大量篇幅呈現《歲月靜好》—
喵~
經常把喋喋不休的嘉賓變成畫外音,只留下畫面上的自然美。其實壹碗雞湯都是不知不覺熬出來的。
簡而言之,羅PD個人風格的溫暖與細膩,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舉例說明的,只能用他粉絲的經典語錄來概括:
沒想到這個人的臉皮和身板這麽寬,但他的胸襟卻是驚人的。
而這種近乎任性的個人風格能在韓國大獲成功,背後是有原因的。
壹方面肯定離不開PD本身在開羅的才華。畢竟,他是壹個奇怪的人,當他在KBS電視臺參加考試時,他想出了“請冰箱”的創意原型。
只是因為他媽媽抱怨她經常打開冰箱,被凍了很久的肉嚇了壹跳,他才有了廚師打開名人和普通人的冰箱門,用有限的食材烹飪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妳對做節目是什麽樣的態度?
在他的自傳中,羅英石談到了他對創新的重視程度——超越了“有趣”和“有意義”的地位。
(來源:羅英石《反正比賽還很長》)
他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只有足夠新的東西才能吸引觀眾擡頭看電視。觀眾才是真正的專家。他們只需要十秒鐘就可以判斷壹件事情是否值得花費時間,而羅英石整個職業生涯都在為這寶貴的十秒鐘而奮鬥。
《我向往的生活》被吐槽:中國人這麽矮的桌子怎麽吃飯?
▽
同時,羅英石可以清楚地篩選出他的計劃中真正重要的內容。每個人都稱贊他的節目總是有恰到好處的剪輯和配樂,但這是他精心選擇能讓觀眾保持關註的結果。
“去掉無聊的部分,讓剩下的有邏輯”是編輯的要旨。這裏的關鍵點是“如果妳那樣做,有趣的部分會發生什麽?”這裏的有趣並不單純指讓人發笑,可以進壹步闡述為“讓觀眾持續關註節目的力量”。壹個關於當明星的笑話很有趣,下雨時前院安靜的風景是另壹種“樂趣”。像這樣從多個角度思考哪壹部分“有趣”,並做出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采訪羅英石)
因此,羅英石多年來壹直能夠保持壹貫的個人風格:看到平常生活中別人不易察覺的東西。他表現出來的生活比現實生活更精彩,比壹般節目更真實。
這就是他所有節目成功的原因:觀眾看到的是若即若離的理想生活,即使明知道不可能實現,但還是願意看到那些真實單純的美好。
更有經驗的粉絲認為,羅英石的節目壹直有壹種關照東亞文化的內在邏輯:《花爺爺》和《花姐姐》中嘉賓年齡差的設定會讓人思考傳統的論資排輩的倫理觀;新西遊記以極大的熱情探索古絲綢之路文化。
這些個人特征在韓國綜藝節目以PD為中心的體系中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羅英石最大限度的發揮了自己的才華和潛力,也讓他的金字招牌成為了節目質量的保證。
而抄襲韓國綜藝節目的困境在於,我們只是想動壹動出彩的“手表”,卻沒有條件和能力去抄襲更為挑剔的“李”。
如果有人真心想做壹個有良心的中國綜藝,環境裏有太多的東西幫不了他。
合適的選角?投資人只看重能吸引眼球的小鮮肉。人與人之間,人與程序之間能存在什麽樣的關系鏈,絕對不是優先考慮的。我們已經看到很多沒有變化感的流量是壹個絕望的笑話。
創新模式?創新的風險太大,大家早就學會打安全牌了。爸爸火的地方都會搞親子節目,極限挑戰火的時候都會搞把六個男人壓在壹起打遊戲的競技節目。套路壹樣的節目都堆了壹陣子,現在終於輪到做飯了。妳不知道明年妳會開始搬回什麽。
更不用說羅英石作品中象征性的溫暖和清新了。中國綜藝行業的宗旨是“不撕不綜藝”。沒有人有耐心去挖掘那些平凡卻有趣的微小瞬間,大開大合的沖突才是觀影保障。
甚至在偷師這件事上,有些人連最起碼的謙遜都沒有——
我們羨慕韓綜的成功,但我們仍然在復制鏈接,硬設置人,使用廉價的過濾器和宣揚雞湯,拐彎抹角。都是真人秀,卻打動不了打心底的“真相”。沒有推動和鼓勵創新的動力,他們動不了,首先動不了人才的創造機制。只有明目張膽的抄襲環境和資本綁架的草率套路還沾沾自喜。
但是壹只貓和壹只老虎的拙劣模仿能帶來真正的進步嗎?自欺欺人的“偷”有什麽意義?
點擊關鍵詞查看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