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是中國人非常重視的壹個習俗。親戚、師生、同事、朋友等關系密切的人都要拜年。在壹些特別親密的親屬關系中,晚輩每年給長輩拜年壹次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這種禮儀在某壹年缺失了,壹定是發生了什麽特殊的事情導致無法履行或者雙方的關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如果雙方關系正常,沒有拜年,是晚輩的嚴重失禮,長輩會很註意“挑禮物”。
作為親屬、同事、朋友等關系密切的人之間的重要禮儀。,拜年習俗在拉近人際關系的同時也成為了壹種人情負擔。到了宋代,開始流行送賀信,而不是拜門。賀卡相當於今天的賀卡,上面寫著祝賀的話,簽上名字,送上壹些禮物,由自己或仆人送到對方家門口。這種方式適合同事和不是很親近但需要聯絡感情的人。至於親戚朋友,還是要當面拜年的。
在現代社會,雖然拜年仍然受到人們的重視,但總體上已經大大簡化了,尤其是在城市。壹般城市的拜年是不見面的。在過去,大多使用電話。自從手機成為常用的通訊工具後,發拜年短信和微信就成了壹種便捷時尚的拜年方式。但是在特別親密的關系中,不可以發短信和微信拜年,比如特別親密的親屬關系、師生關系等。晚輩或下等人還是要親自拜年,關系好的同事、同學、朋友也以聚會的形式互相拜年。現代城市的拜年和拜年的本義差距很大。沒有了“問神”和跪拜的活動,演變成了親朋好友之間的拜年。拜年大多是“新年快樂”,沒有“拜”字。至於拜年短信和微信,更是五顏六色,風格多樣。
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至今仍有低頭拜年的原始習俗。這種拜年方式往往被認為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拜年方式。事實上,它是中國古代常見的新年問候方法在今天的遺跡。在河北省景縣,新年問候是村民們最重視和持續時間最長的習俗。這裏的拜年是面對面的問候,沒有借助現代通訊手段。雖然每個人都有手機,但是親戚和村民之間的拜年是不需要用手機的。
與壹般城市的拜年相比,涇縣的拜年有以下特點:
首先,有壹個具體的時間
景縣拜年從正月初壹淩晨開始,到正月初十結束。正月初十前不能出行的部分延長至十五。初壹在家裏和村裏拜年,初二以後去其他村走親戚。拜年必須從正月初壹淩晨開始,三十號之前沒人拜年。城裏人常說的“告別早年”“提前給妳拜年”,在這裏是不能接受的。雖然除夕夜要聚在壹起“交好運”,很晚才睡覺,但是第壹天早上壹定要早起。這壹天早起,說明妳“心滿”,預示著妳會很勤奮,壹年有個好收成。這壹天,誰的鞭炮響得早,誰就會被別人羨慕,誰響得晚,誰就會被嘲笑。煮完餃子,放完鞭炮,後輩們開始在大廳裏的祖畫前依次拜年。
第二,有具體的地方。
河北景縣拜年,家裏壹定要在nave家舉行。大廳北墻上掛著祖先的畫像,兩側懸掛的布條上寫著“祖先功德永傳,子孫萬代福壽”等對聯。桌子上點著香,擺上了魚、肉和餃子等供品。祭壇打掃得很幹凈,有的還鋪上了席子或布席,讓晚輩在這裏磕頭拜年,防止拜年的膝蓋弄臟。也有壹些人覺得這好像是準備給別人磕頭的。不懂禮貌,就不會鋪路。別人磕頭,他們會客氣:“不用拜,有這個字就行。”只能在大廳裏的祖靈面前拜年,符合拜年的本義:向祖靈磕頭,祈求祖靈保佑妳壹年健康平安,萬事順利。所以這裏的人在路上見面不說拜年,因為路上不能磕頭。沒有別人崇拜的祖靈,說拜年是很假的。要說拜年,只能說“以後來妳家拜年”。
第三,有低頭的動作。
拜年禮儀包括拜年和磕頭。拜年不像城裏人那麽華而不實,都是由稱呼和“祝妳新年快樂”組成。喊完“新年快樂”就要磕頭。比如初壹淩晨,餃子擺上桌,他爸媽坐在裏屋的桌前。他兒子在大廳裏喊:“爸爸,新年快樂!”“媽媽,新年快樂!”我爸媽在裏屋喊:“別鬧了!”拜年人給祖先磕頭:男方雙手鞠躬,雙腿跪下,雙手撐地,低頭觸地;喊完之後,女子雙手抱頭,腹部前做貼身振動,雙腿跪下,身體前傾,頭稍微低壹點點,就算磕頭了。
第四,對於應該拜年的人,不缺年禮。
所有的家庭都非常重視給予新年問候和被支付新年問候。“打破年度儀式”是壹件很嚴肅的事情。媳婦和公婆鬧矛盾,平時也不說話,但是要適當的拜年。如果這個年禮少了,那就是壹個特別大的事件,基本上相當於宣布完全斷絕了親屬關系。就算媳婦平時有各種不尊重,過年後公婆也會舒服很多。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和特別的解釋,親戚之間沒有拜年,就意味著親戚從此斷交。在崇拜的第壹天,年輕人註意不要錯過任何壹個。長輩們都在暗暗關註哪些年輕人來拜了,哪些沒來。如果有沒有的,心裏很別扭。子女回來,父母要查年輕人的“成績”,看看有沒有錯過祭拜的家庭;錯過了就趕緊補上。也有不打算祭拜的。如果人們來朝拜,他們會回訪。
第五,註意熱情接待新年問候。
這突出表現在不同村的親戚之間拜年,要用當地最豐盛的酒席招待前來拜年的親戚。從初二開始,我會去親戚家拜年,招待其他村來我家拜年的親戚。既然每家親戚多,先拜後拜肯定有區別。壹般先拜近親,再拜遠親。近親中,公婆家最重要。對於公公婆婆還健在的已婚男人來說,初二是他們帶著老婆去婆家拜年的日子。與此同時,公公婆婆也在這壹天派了壹個人,通常是我姐夫,來這裏拜年。其他的近親是阿姨,阿姨和叔叔。另壹個必須考慮的因素是在哪個親戚家吃飯。因為我們經常壹天要拜訪好幾個親戚,只能在壹個吃午飯,所以要根據路途的方便程度和關系的遠近來考慮先去哪家,晚點去哪家,吃哪家。壹般都是在近親家吃飯,不怕給對方添麻煩。如果不在近親家吃飯,對方會有意見。壹方面要在這個家裏吃飯,另壹方面要帶禮物,比如酒、肉、雞、魚、水果、雞蛋等。,或者妳可以自己做年糕或從當地商店買零食,放在籃子或手提袋裏。親戚壹般不會收下所有的禮物,而是留出壹小部分,或者放壹些自己的東西進去。這就是“背筐”的習俗。吃完飯,喝完茶,客人們陸續離開了。
在現代村落中,這種拜年儀式不僅是由悠久厚重的古老習俗所驅動,也是當地生活的內在需要和村民感情的自然表達。村莊拜年活動具有孝道和家庭和睦的功能,也是維護和加強村民互助的有效方式,是村莊之間溝通的重要渠道。近年來,村莊的生活方式和內部結構整體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而涇縣傳統的拜年方式仍在頑強地傳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