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盛認為,質疑和思考什麽是科學在當前的中國具有極其迫切的現實意義。於是,這本新書《科學是什麽》應運而生。
首先,這本書對希臘科學投入了大量篇幅,旨在明確科學的源頭,即科學的源頭在希臘。該書的另壹個重要部分談到了現代科學與經典科學的區別,這也是正確評價現代科學的前提。書中的自然史部分不僅使人們了解了西方的另壹種科學傳統,還創造了廣義的“科學”,重構了科學譜系。
當然,“本書除了回歸西方歷史語境,追溯希臘科學與現代科學的歷史淵源之外,也希望為中國重新評價古代科學開辟壹條新的思路。”吳國盛說。
就像他20多年前撰寫出版的《科學的歷程》壹樣,這本書《什麽是科學》也很有可讀性,深受讀者喜愛。上市壹個月後印刷。吳國盛笑著說,其實書中有大量的引文和註釋,80%左右的文字發表在CSSCI期刊上。至於成為大眾讀物,那是出版社的功勞。
中國科學報:這本書的標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有點別扭。很多人把“什麽是科學”說成“什麽是科學”,就像人們習慣於把“科技”和“科學”混為壹談壹樣。請談談「什麽是科學」和「什麽是科學」的區別?為什麽要從這個角度來談?
吳國盛:起初,我認為這只是壹種表達習慣,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區別。後來有人提出“科學是什麽”有點本質主義的味道,好像妳不知道“科學是什麽”。我來告訴妳,我覺得有道理。
《科學是什麽》似乎避免了這種本質主義的嫌疑。從我自己的本意來說,就是想把它作為壹個問題提出來,突出這個問題的“問題”性質。就是想引起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重視。所以是疑問句,但不壹定要提供標準答案。
中國科學報:妳說英國科學哲學家查默斯的《什麽是科學》沒有回答題目提出的問題,西方科學哲學大家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什麽是科學”似乎關註不同的問題。為什麽?
吳國盛:對於西方科學哲學家來說,“科學”的指稱是明確的,即他們都知道“科學”壹詞指的是什麽。當他們問“什麽是科學”時,他們不是在尋找“參照物”,而是想建立科學作為科學的標準。這確實是西方科學哲學家想要做的,但是這個標準從來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查默斯沒能達到他的目的。
另壹方面,對於我們中國的讀者來說,提到科學也不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在我們中國,科學似乎有很多種,馬克思主義就是科學,中國古代也有科學。所以我們希望明確定義科學的外延,把壹些東西排除在科學之外,這顯然不是查默斯想要做的。
《中國科學》:看完書,會發現我們不是在說這個那個科學,這個那個不是科學,就是科學ABC,而是從“科學”這個詞的翻譯入手,來講希臘希臘文明與中國農耕文明的區別,以及對自由的追求等等。它更多的是關於西方和中國文化的對比,而不是完全談論科學。請介紹壹下這本書的創意。
吳國盛:正如我在序言中所說,有兩類中國人更關心“什麽是科學”。
有壹批人就是想打擊各種偽科學,所以希望有壹個標準,科學就是科學,可以用來判斷什麽是科學,什麽不是科學。我這本書不是給這群人看的。
還有壹批人是想發展中國的科學事業,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現代尋求中國人的文化認同。他們必然會遇到中國近代科學為什麽壹直沒有發展起來,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近代科學為什麽會產生負面後果等問題。我的書是給這些人的。
我的思考是,中國近代科學的發展總是不盡如人意,關鍵在於中國文化中普遍缺乏真正的科學精神,即來自希臘的純粹理性精神;中國人之所以不能輕易看到現代科學的負面後果而不設防,是因為我們不了解現代科學背後的形而上學基礎和哲學預設;中國古代根本沒有西方主流數學科學意義上的科學。所以,如果像李約瑟那樣,用主流數學科學的模式去覆蓋古代中國,只能打撈出壹堆歷史碎片。相反,如果換壹種科學範式,即從博物學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博物學是非常豐富和發達的。
中國科學報:妳說“因為沒有認識到科學的獨特性,所以很容易誤認為中國古代有科學——中國人有技術,有智力,所以有科學。這種錯誤的科學觀阻止了我們反思自己的文化。”這種反思和五四時期的反思傳統有什麽區別?
吳國盛:這種普遍主義的科學觀,壹方面錯過了科學的真諦,使我們的科學無法健康持續地發展;其次,我們誤解和錯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壹種簡單而準確的反思傳統,可以追溯到五四時期。不同的是,我們可以對傳統文化采取更加寬容和同情的立場,並探討傳統文化本身的特點及其在當代的積極意義。
中國科學報:明確科學的概念可以為科學在中國的發展掃清道路?這會導致中國人不僅在技術上,而且在思想上更加西化嗎?
吳國盛:當然。澄清科學的概念可以為中國科學的發展掃清道路。
中國人早就被西化了,只是不太清楚,或者說不願意承認。很多中國人已經不自覺接受的東西,並沒有得到澄清。因為沒有意識,在頭腦中與傳統留下的東西處於壹種混雜的狀態,導致了文化認同的喪失,在很多問題上的困惑,以及當今中國* * *知識的匱乏。
中國科學報:除了希臘理性科學和數學科學,該書的另壹個重要部分是自然歷史。是出於什麽考慮?為什麽醫學不包括在內?
吳國盛:單就自然歷史而言,有兩個考慮因素。壹是為了糾正和降低西方數學實驗科學的霸權地位;二是為非西方文化的“科學”提供場所。
醫學既不是科學也不是技術。相反,醫學是壹種比較普遍的人類文化現象。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醫學,就像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科技傳統,但科學不同。只有少數民族有科學,中華民族不在其列。
中國科學報:妳說這本書的出版不僅僅是純學者的愛好,實際上有很多現實的顧慮。請舉例詳細說說。
吳國盛:現實是中國人對科學有很多誤解,這些誤解影響了科學研究、科學決策、科研評價、高等教育、傳統文化評價、文化認同等很多非常現實的問題。
比如,如果我們不明白科學精神的真諦在於自由,我們的科技決策就永遠以應用為主,科研評價就永遠急功近利,科學家就永遠扮演“奴隸科學家”的角色;比如,不理解現代科學的苛求本質,就無法理解為什麽科學變成了雙刃劍,為什麽科學家變成了利益集團。再比如,不了解博物學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就找不到切實可行的方法來緩解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
中國科學報:從1995出版的《科學的歷程》到《什麽是科學》,這兩本書有關聯嗎?妳自己的思想有什麽變化?毫無疑問,《什麽是科學》是壹本發人深省的書。妳認為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壹步探討?
吳國盛:科學的歷程畢竟是20多年前的事了,這與什麽是科學完全不同。寫那本書的時候,我還是壹個28歲的年輕人,科學史方面的書看的不多。書中沒有太多屬於我的思想。這本書當然有很多我自己的想法。
當然,有些想法已經成熟,有些還不夠成熟。比如從博物學的角度重建中國古代科學史,這是我的壹個新想法,但對於如何修復,我只有壹些非常抽象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