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範文1:中國企業融資現狀分析摘要: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占gdp的60%以上,而只占有20%的經濟資源。如何改變資源配置的不平等,擴大中小企業融資,完善金融融資渠道和制度建設,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壹,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在內源融資方面,中小企業缺乏自有資金,自我積累有限。
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小企業在創業階段基本上都是靠內源融資發展壯大起來的。這是因為在初創階段,企業的業務規模還較小,產品線不成熟,市場風險較大。因此,外部融資不僅困難而且成本高,因此中小企業不得不主要通過企業自籌資金和向關聯方借款來籌集資金。自籌資金通常表現在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向關聯方借款。兩種方式的利率壹般都高於同期貸款利率。根據廣東民營企業融資問卷和溫州實證研究,到2004年底,企業通過內源融資在大多數中小企業中處於首位。但總體來看,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自有資金不足的現象。以民營企業為例。目前平均每戶註冊資金只有80多萬元。在內部融資方面,中國大多數中小企業都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如果他們不能轉向外部融資,更不用說擴大企業,維持生產經營都成問題。
[wwW.niuBb.NET](2)在外資融資的直接融資方面,證券市場的進入門檻很高。
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還很不完善,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很難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獲得資金。從股權融資的角度來看,作為企業發行股票上市的唯壹市場,滬深交易所設置了很高的門檻,絕非壹般中小企業能夠接觸到的。根據《公司法》和《證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總股本不低於5000萬元,且要求開業三年以上,持續盈利。所以,戶均註冊資本80萬元以上的廣大中小企業,根本沒有資格爭取上市或發行公司債的指標。從債券融資的角度來看,中國企業的債券市場發展遠遠落後於股票市場的發展,大型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更不用說信用評級相對較差的中小企業了。依靠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來解決我國眾多中小企業,尤其是非國有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是不現實的。
就外部來源的間接融資而言,中小企業資金有限。
在我國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渠道中,商業銀行貸款占絕大多數。然而,商業銀行在向中小企業貸款方面壹直有各種限制。據統計,目前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僅占銀行信貸總量的8%左右,與GDP的1/3、工業增加值的2/3、出口創匯的38%、國家財政收入的1/4的比例極不對稱。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業融資難並非中國獨有,而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問題。然而,由於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時期。這讓我想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壹些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特點。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壹)中小企業尚未建立現代企業。
業務系統、財務管理、運營管理不規範。大多數中小企業是由家族管理和合夥管理發展起來的。許多中小企業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產權單壹,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短期經營行為,負債多,積累少,投資規模和市場競爭力不足,抗風險能力低,容易被市場淘汰;財務管理和運營管理不規範。據調查,80%的中小企業會計報表不真實或沒有會計報表。有的企業甚至存在財務信息失真的四賬(銀行、工商、稅務、自身)。此外,由於壹些中小企業逃避銀行債務,有多次抵押,信用等級不高。由於銀行對其缺乏足夠的信心,為了保證信貸資金的安全,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銀行不願意冒險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二)中小企業版(創業版)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作用有限。
2004年5月,中小企業版在深交所正式推出。中小企業版的建立可以避免中小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開創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模式,有助於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但這種中小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方案,只能解決部分高風險高回報的科技型企業的融資問題。未來中國的資源稟賦結構將以資本相對稀缺、勞動力相對充裕為特征。中小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很難像科技型企業壹樣成為高產高成長的企業。所以通過資本市場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對這些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幫助不是很大。
國有銀行非常不願意放貸
國有銀行惜貸的原因可以從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的角度來分析。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確定性,借款人具有信息優勢,因此貸款人很難收集到借款人的所有信息,或者說收集和識別這些信息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中小企業大多處於初創期,不僅數量多、規模小,而且單個企業所需資金少,財務管理透明度差,導致中小企業信用水平低。此外,大多數中小企業辦事處
在競爭性領域,經營風險和淘汰率高,融資風險大,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因此,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可能會變得超過其自身的能力,中小企業不願意按照銀行的要求提供相關的財務信息。導致銀行的貸款成本和監管成本上升。由於缺乏關於中小企業客戶風險的充分信息,銀行無法做出適當的風險評估。此外,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在經營透明度和抵押條件。
由於金融方面的差異和銀行對規模效應的追求,大型金融企業通常更願意為大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不是為資金需求較小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四)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
截至2007年底,中國已建立600多種服務中小企業的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200多億元。我國擔保體系以政策性融資擔保為主,主要由政府出資,民間資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擔保機構不需要自負盈虧,而是追求社會效益,不符合擔保的高風險,有可能把擔保做得過大,變成福利。當銀行考慮到壹旦賠付金額過大或集中,擔保機構無力賠付時,就不願意貸款給中小企業。此外,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抵押的折現率過高。壹般來說,中小企業規模小,抵押物品少。然而,目前對抵押物的金融貼現率過高,使得許多中小企業無法獲得充足的信貸資金。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
(1)加強中小企業的公司治理。中國很多中小企業仍然有明顯的家族特征。在用人方面,家族成員占據重要管理崗位,獨斷專行。這種管理模式不利於中小企業引進優秀的管理人才,提高中小企業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增加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降低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使銀行和投資者不願意向其放貸和投資。
鑒於此,中小企業應走產權主體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公司化改造,解決家族制對其發展的制約,調整股權結構,引進優秀管理人才,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從而提高信用水平,增強融資能力。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大力發展互助擔保體系。
充分認識和重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作用,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建立多層次、多結構、多所有制並行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首先,要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信用擔保體系。由各級政府出資,建立具有法人資格的獨立擔保機構,實行市場化、公開化運作,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其次,成立商業擔保公司。它主要由法人和自然人出資,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設立,以商業化運作,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第三,建立互助擔保機構。由中小企業自願組成,共同出資,起到聯保互保的作用,不以營利為目的。互助擔保的優勢來自於私人擔保的產權結構、社區互助、相互監督和互保機制。當面臨另壹種風險時,政策保障的通常做法是將風險轉移給政府。互助擔保機構承擔的風險最終由成員共同承擔,容易被潛在擔保人接受,擔保審批人和擔保申請人相互了解,緩解了信息不對稱的危機;相互擔保將銀行或政府擔保機構的外部監管轉化為相互擔保機構內部的相互監管,提高了監管的有效性;處於劣勢的中小企業因為在銀行談判中能贏得更有利的條件,通過相互擔保聯系在壹起;互保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為政府和中小企業之間創造了新的溝通渠道,容易得到政府支持。為適應未來發展需要,宜構建以互助擔保機構、政策性擔保機構、商業性擔保機構為主體,以地區和市級、省級、國家級再擔保機構為支撐的結構體系。
(三)轉變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和模式,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對於進入成熟期的廣大中小企業來說,最關心和期待的是及時獲得銀行貸款。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無論其資本市場多麽發達,銀行信貸融資始終是中小企業的主要來源。
1.調整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政策,加強和完善服務中小企業的信貸機構。商業銀行要打破企業規模和股權結構是貸款標準的誤區。除總行外,作為基層核算的壹級分行和二級分行也應盡快分離並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機構。
2.修訂企業信用評級標準,建立成長型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應把企業的行業發展、成長預期、管理團隊、科技優勢等作為評價的主要因素,用量化指標體現出來,再結合財務狀況,對此類企業進行綜合評價。
3.在政策上提高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可以考慮擴大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區間。對於中小企業貸款占比高的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實施消除壞賬、資金補貼等措施,增強其抗風險能力。
4.運用創新金融工具,提高信貸融資能力。很多成長型的中小企業風險很高,用信貸融資顯然是有風險的。雖然這樣的企業也會帶來高收益,但是這樣的高收益並不會增加銀行信貸的利息收入。如果將壹部分收益轉為股權融資,既給銀行帶來了中小企業成長帶來的收益,又降低了信貸的整體風險。
(四)大力發展地方中小金融機構。
地方中小機構包括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地方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中小企業債券市場和地方風險投資公司。現在雖然全國有5萬多家農村信用社,5000多家城市信用社,但是它們的合作性質已經淡化,變成了?準國有商業銀行?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建立中小企業商業銀行,為當地中小企業提供商業貸款。中小金融機構具有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信息優勢;中小金融機構壹般是地方金融機構。通過長期合作,中小金融機構對當地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了解逐步增加,有助於解決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公務員之家
(五)發展融資租賃業務。
這是因為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融資租賃具有其他融資方式不具備的優勢:
1.限制條件少,能迅速形成現實生產力;它可以使中小企業保持技術和設備的先進性,提高產品競爭力;與發行股票、債券或向銀行借款相比,受體制、企業規模、信用等級、責任比例、擔保條件等限制較少。
2.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較小,有權選擇自己最需要的設備,並主動及時更新設備。由於設備的所有權在租賃期內屬於出租人,承租人有權選擇在租賃期滿時返還或購買,設備過時的風險將由出租人承擔。當中小企業因經營不善無力支付租金時,出租方不得不收回設備。與債務融資下的破產清算相比,融資租賃的財務風險更小。
3.維護中小企業的財務合理性和安全性。壹方面避免了壹次性過度占用營運資金,增強了中小企業的流動性;另壹方面,與股權融資相比,租賃融資可以避免股權被稀釋。
4.它能產生節稅效果。根據我國稅法的規定,租賃設備的折舊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包含的利息和手續費可以在稅前扣除,這樣承租人就可以從減稅中受益。
金融市場範文2:金融學畢業論文摘要:由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動蕩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我們應該處理危機,總結事件的過程並進行反思。
《金融學畢業論文範文》正文開始> & gt摘要:由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動蕩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應對危機,要總結事件的過程,反思教訓。在西部金融業發展中,應重視信貸過度集中的問題,促進和發揮金融創新的積極作用,鼓勵適度消費,建立嚴格的金融風險評估機制,加強金融監管和立法,促進和保障金融業的穩健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西部地區;吸取的教訓;發展思維?
?
?
由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風暴給全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憂慮,尤其是金融業。那麽,這場金融危機是怎麽發生的呢?西部大開發和西部金融業發展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教訓?對此,本文做出以下分析和思考。?
1.美國金融危機的原因及相關問題分析?
2007年4月,新世紀抵押貸款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次貸市場風險危機開始。此後,隨著美聯儲、歐洲、日本等國家多次向金融體系註資救市,以及美聯儲利率的不斷下調,這場以雷曼兄弟倒閉為代表的華爾街風暴逐漸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次金融危機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壹是債務危機,即金融機構貸款給大量信用差、低收入群體購房,貸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而引發的問題;二是流動性危機,即這些金融機構不能及時產生足夠的流動性來應對因債務危機導致的債權人清算問題;第三是信用危機,即人們對基於信用的金融活動產生了全面的懷疑。探究這次金融危機的發生,如果從體制機制和相關金融宏觀管理決策分析,與美國債務經濟模式、金融機制和金融宏觀管理決策本身存在的問題有直接關系。?
(壹)美國不勞而獲的經濟方式?債務經濟模式是真正的空殼經濟,孕育了美國經濟增長的大泡沫?
眾所周知,債務經濟模式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兩次石油危機大大增加了世界各國對美元的需求,隨後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放棄了對美元貨幣供應量的控制,轉而將利率作為調控宏觀經濟的貨幣手段。也就是說,美國不再需要壹般的工業企業。除了食品以外的壹般消費品和壹般工業設備,其他商品都是從國際市場采購,出口到世界各地。為了國際貿易的順利結算,其他國家不得不持有相當數量的美元儲備,並購買美國債券或其他所謂安全的美元資產,以確保美元儲備的保值增值。在這種金融框架下,只要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不變,外國政府就永遠需要美元儲備,美國欠下的債務永遠不用償還,通貨膨脹或者美元貶值自然會蠶食利率。據統計,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制造業占美國GDP的比重不到10%,制造業投資增速更少,而服務業占美國GDP的比重卻高達80%。根據美國著名學者安德森?維京的計算表明,每1美元的GDP,美國必須借入5美元以上的新債務。同時,隨著國際貿易量的增加,美元債務也會增加。正是這種債務經濟模式,既壯大了美國經濟,也為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埋下了隱患。即壹旦消費信貸的快速擴張導致次貸危機,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量和金融機構數量都將大幅下降或增加,從而導致金融危機。?
(二)財政投資激勵機制失衡,導致財政過度擴張?
美國財政投資的極度擴張與財政投資激勵機制的失衡密切相關。在債務經濟模式下,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家和職業經理人只能通過無限擴張股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來獲取更多利益。到2008年年中,美國各種衍生品的名義金額高達200萬億美元。金融機構的杠桿作用
費率高達50-60倍,遠超幾倍甚至更多的正常水平,加劇了其財務脆弱性?①.然而,融資者和職業經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承擔風險,在證券化分析、系統性風險估計甚至違約概率的計算上不斷出錯。這種情況,加上華爾街金融家的不良行為,比如各種非法套利,不準確的傳銷,導致了資產證券化的快速擴張。壹旦資產證券化過度,必然拉長金融交易鏈條,降低金融市場透明度,金融風險空前放大。?
(三)缺乏對消費信貸的金融監管?
從Y=C+I+NX可以看出,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使得凈出口NX對經濟產生負面作用。而美國制造業投資增速在降低,2006年僅為2.7%,投資僅為GDP的2.1%,金融投資只能平衡貿易逆差。因此,美國只能通過增加消費來刺激經濟增長。僅2007年,消費對美國GDP增長的貢獻率就高達72%。然而現實是,從1971到2007年,美國民眾的絕對收入水平下降,中產階級數量急劇萎縮,失業率持續上升。為了解決這壹矛盾,美國政府采取措施不斷鼓勵消費信貸。即沒有資格借錢的人可以借錢消費,沒有能力買房的人可以買房。金融監管的缺失導致金融專家被利益驅動,經濟學家被公司利用,最後政府監管成為擺設,風險預警能力喪失,這是形成系統性全球金融危機的另壹個重要原因。?
(4)評級機制被打破?
美國很多金融機構的貸款都有問題,這和金融評級機構的嚴重不誠信是分不開的。由於金融機構的不誠信,許多問題債券和問題銀行被評估為?優秀?,包括美國三大著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惠譽)。不可信的評級機制蒙蔽了政府、企業和公眾,迫使他們吞下金融危機的苦果。?
2.金融危機背景下西方金融業的發展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值得借鑒?
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對各國尤其是金融業的影響也在向縱深發展。危機伊始,國際投資大鱷索羅斯就預言:各國能否有效應對這場金融危機,取決於各自的政策效力。?面對危機,中國政府重拳出擊,加大投資,刺激消費,給經濟?輸血?以及壹系列有效措施。2008年和2009年新增投資4萬億人民幣,2009年新增信貸近10萬億人民幣。減稅降費、貼息降息、家電下鄉、汽車補貼、各地積極的就業政策、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應對了這場危機。正如溫家寶在十壹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面對危機?我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壹攬子計劃。?它迅速扭轉了經濟增長的下滑趨勢?②.目前,危機似乎已經接近尾聲,但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特別是中央第二個西部大開發規劃即將出臺,西部大開發將進壹步加快,西部金融業也面臨難得的機遇。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西部金融業,我們應該吸取哪些教訓,註意哪些問題?
(壹)在宏觀經濟決策中,必須根據國情和地區情況制定產業政策,合理安排金融業的發展比例,平衡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