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概念是西方表明道德起源的概念之壹。雖然在正義觀的歷史發展中,許多思想對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這壹理念的重要思想資源,但最早的思想淵源來自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後來任何學派的哲學思想和理論都可以在這裏找到自己的萌芽胚胎。本文試圖探討古希臘文化中倫理道德的各種特征以及古希臘人對這壹問題的解釋,以便清晰地分析倫理道德在古希臘的起源。
關鍵詞古希臘;倫理;正義;亞裏士多德
壹、古希臘以道德理想為最高境界的審美規範。古希臘理性主義直接在藝術中形成了理想的審美追求,其顯著特征是把倫理道德作為精神美的最高境界。在希臘藝術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壹種思想,即肉體之美和精神之美是相互關聯的,它在某種程度上與宇宙中的道德秩序緊密相連。如果身體和精神的主觀平衡能夠與現實和理想世界的客觀秩序相和諧,其結果就會使人進入道德的崇高境界。這是壹種基於社會意識的美學原則。在那個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天然壹致的時代,道德規範作為壹個有組織的社會的智慧果實,必然與藝術規範聯系在壹起。對此,許多希臘哲學家從不同方面給予了普遍的關註,從而在思想上形成了積極的趨勢。蘇格拉底作為第壹個從社會現實中尋找美的根據的哲學家,主張美與功利是聯系在壹起的。美壹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標準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醜。他從美的相對性出發,認為美不能離開目的,即不能離開事物出現價值時的關系。不能為了實現人的願望而離開事物的適宜性。從這個意義上說,“美”與“善”是統壹的。而“善”其實是道德原則的某種表達。以倫理為精神美的最高境界,實際上反映了希臘社會和社會現實中個體獨立自足的壹種必然關系。正如黑格爾所分析的,“根據他們的直接現實生活,希臘人生活在有意識的主體自由和倫理實體這兩個領域的正中間。”在他看來,希臘社會並沒有像古代東方社會那樣,統壹在壹個不自由、受宗教和專制壓迫、沒有個人權利的社會裏,也沒有發展到個人從社會中分裂出來,沈浸於自我,陶醉於內心生活,從而要重新建立壹個“純粹的精神世界”,實現個人與社會的統壹。
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的倫理學基督教倫理學在羅馬帝國站穩腳跟之前,西方古代哲學家的倫理學應該是主流。但是,即使羅馬帝國時期接受了基督教,歷史上積累的西方倫理道德也沒有根除,或者說古代西方倫理道德融入了後來的基督教倫理道德。據我國學者黃維和介紹,公元前6世紀歐洲第壹位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萬物始源的哲學命題,標誌著歐洲哲學發展的歷史開端。大約在泰勒斯之後1世紀,希臘思想界發生了壹個顯著的變化,即從討論自然哲學轉向討論生命哲學。這種變化體現在歐洲歷史上的道德聖人蘇格拉底身上。直到蘇格拉底時代,苔莎才開始從哲學的角度探討人類的道德現象。更重要的是,他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人間”,致力於研究人類社會的各種問題,提出了許多對希臘整個羅馬世界乃至近現代社會都有重要影響的道德主張。(1)蘇格拉底的倫理道德正義觀蘇格拉底將正義視為最高的善,蘇格拉底認為“壹切既美又善的事物都與同壹目的相聯系,以使其既美又善”,“美與善都是以它們所適用的目的來考慮的。”(2)穆勒在《功能主義導論》中說:兩千多年前,年輕的蘇格拉底聽了老“哲學家”普羅維特·戈拉的話,就主張功利主義。當然,蘇格拉底並不提倡功能主義,但他認為善與目的相關,所以,正義作為最高的善,自然不是抽象的,而是與目的相關的。蘇格拉底說,“我個人致力於為妳們提供最偉大、最有益的服務,我試圖說服妳們每壹個人不要更多地考慮實際利益,而要更多地關註靈魂和道德的提高”。他認為,只有追求靈魂的完善,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這是提醒人們道德向善的使命,而每個人的人生職責就是回顧自己的人生,趨向善。由於蘇格拉底沒有留下著作,他的思想和觀點主要通過他的壹些學生的作品流傳下來。國內外許多哲學史和政治思想史著作也介紹了他的思想。例如,據說蘇格拉底認為任何行為只有在美德知識的指導下才能成為善。另壹方面,如果妳沒有美德知識的指導,妳是不可能成為好人的。蘇格拉底說:“其他壹切都系於靈魂,而靈魂本身的東西,要想善,就系於智慧”。蘇格拉底認為,人只要有相關的道德知識,就會做好事。他說,“正義和所有其他美德都是明智的。”。?凡是能分辨和認清那些事的人,絕不會不選擇而選擇其他事去做;?所以,聰明的人總是做光榮的好事。人不能因其意而行惡,即不能因知其惡而行,也不能因知其善而行。如果有這種情況,說明這個人是最大的無知,因為真正有知識的人必然會選擇善來消災。就蘇格拉底所論述的知識內容而言,當然是關於善和道德義務的知識。他認為,知道什麽是道德義務,人就會有相應的道德行為。任何知道怎樣對待他人是恰當的人總是做正義的事。其實蘇格拉底常用的三段論推理是這樣的:壹切善都是有益的;而知識是有益的;因此,知識是美德或善。在蘇格拉底之前就存在的智者派,其實壹直在討論道德倫理問題。面對當時混亂的精神和道德心態,那些自稱能教人智慧和善良的智者們,強調他們是基於個人的感受、經歷和看法,並不關心什麽是正義,什麽是美德,什麽是自然的美好生活。他們只教人們政治統治的技巧,如修辭學和演講術。智者的教育活動除了成功和每個城邦特殊的政治和社會實踐之外,沒有道德和正義的標準。目前,與那些把人的感性欲望作為道德標準的智者相比,蘇格拉底關於知識即美德的人生命題是完全相反的。他要求人們只關心自己的靈魂,不去追求財富和榮譽之外的對道德有害而無益的東西。這壹思想後來成為中世紀宗教倫理中禁欲主義的思想來源。蘇格拉底把善視為世界的最高目標和道德生活的最高準則。在個人生活中做好人是為了獲得對世界美好的認識,在道德生活中做好人是為了在靈魂上做好人。兩者是壹體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向善,獲得向善的最高知識,用理性的生活磨煉自己的靈魂,讓向善成為壹種習慣,成為人生的品格。有學者指出,這種善本身貫穿於壹切具體的美德之中,在各種具體的美德中存在著壹種普遍的善本身,就像壹切事物都有壹個* * *的概念壹樣。所以蘇格拉底認為,任何符合善本身的行為都是好的行為,也就是德性。⑥善良是發自內心的美德。個體可以通過自我完善達到善的精神,外力的施加違背了善的真諦。壹般認為,蘇格拉底德性的本質是知識的命題是建立在對德性的普遍定義的追求之上的,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人類的智慧、節制、虔誠、勇氣、正義等等。可以說,把德性的本質看作知識,把知識看作道德的基礎,是蘇格拉底倫理學的根本思想。總之,蘇格拉底的倫理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它成為後世許多倫理思想,尤其是柏拉圖倫理思想和亞裏士多德倫理思想的源頭。(2)柏拉圖的倫理學3在人類文明史上,柏拉圖是壹位具有世界意義的人物,他的哲學和倫理學在西方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影響深遠,延續至今。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忠實學生,也是他最偉大的弟子。他經過壹定的理論加工,將蘇格拉底的道德追求概括為四種美德:智慧、勇氣、正義和節制。他的倫理思想在於對“什麽是好的生活”這壹問題的回答。英國著名學者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認為,兩千多年的西方哲學是柏拉圖哲學的註解。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從兩個方面影響了柏拉圖的政治態度:壹是他的教義;二是被雅典的民主法庭處死,激起了柏拉圖對民主的刻骨仇恨,進而影響了柏拉圖的整個思想。柏拉圖第壹次做出了“正義即善”的哲學規定,把正義上升為壹種絕對的“理念”和“形式”,把個人正義和城邦正義劃分為社會正義。在《理想國》中,他把正義視為四德之首,與智慧、勇氣、節制並列。對個人來說,正義的人是使靈魂中的理性、意誌和情欲和諧相處的人。對於國家來說,政治家、軍人、勞動者對應的是靈魂中的三者。“這三個部分各司其職,互不幹涉,就有了正義”,正義就是和諧。從倫理思想史的角度來看,由於蘇格拉底並不滿足於各種具體的善,他提出尋求其背後唯壹的、整體的善,提出了“德性即知識”的命題。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思想,提出了“善的觀念”理論,並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完整的倫理體系。我國學者黃維和在《歐洲傳統倫理思想史》壹書中認為,柏拉圖受赫拉克利特哲學的啟發,認識到感官所感知的壹切都是不變的,因而是不真實的。柏拉圖哲學的基本特征是把統壹的世界分成兩個世界。壹方面是由我們感官所觸及的具體事物構成的“幻影世界”,另壹方面是由獨立於具體事物並賦予具體事物現實的觀念構成的“概念世界”。他說,世界上有許多好的東西,除此之外,還有壹種絕對的好,那就是“善的觀念”。為了把握善的觀念,我們必須分析善的觀念與其他因素的關系。⑦此外,中國學者對帕托的倫理思想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比如,有學者認為,柏拉圖的《倫理學》講的是善的觀念與具體事物的關系。在柏拉圖看來,善的觀念是壹個獨立的實體,不依賴於具體的善的東西。柏拉圖說,善的理念是“賦予認知客體真理,賦予認知主體認知能力的東西。”可見,柏拉圖試圖將善的觀念本體化,並將其視為善的本體,結果是將善的標準絕對化。王克平在《柏拉圖美善論解析》壹文中認為,本質意義上的美,即“美本身”或“絕對的美”,是永恒的,無始無終,無生無滅,無增無減。⑨善有相對性和絕對性,只有符合歷史潮流的才是善。片面強調道德的相對性和絕對性是錯誤的。人類的理想社會恐怕既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又符合人類自身的需要,即不僅是真的,而且是好的。這樣的理想社會也是人類創造力的結晶。當人在自己的創作中把自己的本質力量形象化時,必然會有壹種美的感覺。黃維和先生在《歐洲傳統倫理思想史》壹書中提出了人生幸福的問題,本質上是壹個人生觀問題,認為柏拉圖在這方面也有建樹。在道德本體論方面,柏拉圖標榜“善的觀念”是最高的善,但認為有形世界中的任何事物或行為都不具有真善的性質。因此,在人生觀方面,他強調理性生活對人的重要性,從而貶低或否定感性生活。以上三個層面對柏拉圖人生觀的考察和分析,從整體上反映了柏拉圖的人類生態學和生命哲學。柏拉圖將善的理念升華為最高的善。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上所有能被人感知的事物,所有可感知的行為,都沒有真正的善。柏拉圖的人生哲學和人生觀過於強調理性,有走得太遠之嫌。從作者的角度來看,在柏拉圖的靈魂理論中,人的理性、意誌和欲望很好地解釋了人的三種道德品質:智慧、勇氣和節制。人的理性、意誌、欲望構成了人的靈魂,理性有智慧,意誌產生勇氣,欲望要克制。三者中,理智第壹,意誌第二,欲望第三。理性、意誌和欲望的和諧結合會造就壹個正義的人,這是他和諧人生觀的提煉。柏拉圖的倫理思想不僅涉及個人倫理,還提出了系統的社會倫理思想,這些思想都體現在他的名著《理想國》中。《古希臘羅馬哲學》壹書對柏拉圖的《理想國》做了詳細的分析。(3)古希臘正義思想“dikaion”的希臘文原意亞裏士多德以前指的是放在壹條直線上的東西。起初是指公開合理的丈量分配土地,後來演變成保護個人私有財產的最大正義和侵犯私有財產的最大非正義。因此,規模成為分配正義的象征。古希臘人強調壹切遵循邏各斯,邏各斯支配壹切,尺度是邏各斯的基本意義之壹。正義的概念最早是由奧索倫賦予基本含義的。梭倫認為,正義意味著對立雙方都要克制欲望,保持平衡。自梭倫以來,正義作為壹個道德範疇被提出,並第壹次將“給人以應得之物”的具體內涵引入正義概念。通過聯系應得的概念正義,他使正義成為壹個具有明確的社會和道德意義的概念。赫西奧德也對正義做了大量的論述。在他看來,在分配中公平地得到自己的份額是不公平的,從而形成了各方的邊界,超出了自己的地盤,侵犯了別人的地盤。認識到自己的邊界而不超越它是正義的標誌。赫西奧德的作品和季節稱正義為宙斯的法律,把正義放在最高的位置。在赫西奧德的描述中,宙斯顯然是正義神聖捍衛者的形象。敬畏宙斯幾乎是整個古希臘倫理的基本精神,敬畏宙斯其實就是敬畏正義。簡而言之,正義有兩個基本特征:第壹,正義是克制自己,不侵犯他人,維護自己應有的權利;第二,正義是最高的美德,即古希臘諺語所說的“正義是所有美德的總匯。”他們討論的義和某個目的有關。蘇格拉底的倫理學是壹個廣義的目的論,他的正義觀當然是建立在這個目的論的基礎上的。盡管柏拉圖把正義提升到了壹個抽象或絕對的概念,但他堅守自己的位置、履行自己的職責的正義也是為了實現城邦的和諧。因此,在廣義的目的論意義上,他們的正義思想對古希臘倫理的形成具有壹定的啟示意義。(4)亞裏士多德對正義與倫理的區分在亞裏士多德(Aristotle) e之前,古希臘的正義概念相當廣泛。真正從倫理和政治的角度研究正義和倫理的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亞裏士多德。他的學術內容涵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恩格斯稱他為“最有學問的人”。關於正義思想,亞裏士多德從倫理和政治兩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按照亞裏士多德的觀點,正義要維護的是* * *相同的利益,另壹個是每個人特定的應得利益。根據這兩種利益,亞裏士多德正式將正義分為普遍正義和特殊正義。首先是普遍正義。在亞裏士多德看來,普遍正義是對法律的遵守,這是“所有人據此做正義之事的壹種品質”。普遍正義是通過法律保護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因為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促進某些共同利益。所以,人們把違法視為不正義,把守法視為正義。其次,亞裏士多德將維護每個人特定應得利益的特殊正義分為分配正義和矯正正義。前者指的是社會財富和權力以及其他可以在個人之間分配的東西的原則。在分配正義中,亞裏士多德提出了兩個原則:算術平等和比例平等。在這兩個原則中,亞裏士多德更喜歡比值相等。他認為不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權利,對有差異的人區別對待,這才是真正的平等。矯正正義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經濟交往和契約的制定原則,它表現了所有人之間的平等關系。在矯正正義方面,亞裏士多德主張算術平等。在內容上,亞裏士多德將正義分為絕對正義(Nature justiee)和相對正義(ConventoinaluJstice)。相對正義,即法律正義,是人們相互認同的結果。這壹正義原則可能因時而異,有時甚至是矛盾和沖突的。但亞裏士多德認為,世界上仍然存在壹種絕對的正義,也可以稱之為自然正義。它是壹個普遍的、永恒的原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絕對性。必須時刻遵守,比如不殺人。但無論是自然正義還是人為正義,在亞裏士多德看來,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城邦的利益和整體的幸福。綜上所述,亞裏士多德正義思想的顯著特點是正義與城邦利益相關,這與他的“人是城邦的動物”的思想非常壹致;其次,他對絕對正義和相對正義的劃分實際上是後來法律正義和道德正義劃分的起源。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對正義思想闡述最全面的人。他綜合和發展了在他之前的古希臘的各種正義思想,西方的各種正義觀,無論是功利主義的還是道義主義的,都是從他正義思想的不同側面發展而來的。(五)亞裏士多德倫理學的主觀認識《尼各馬科倫理學》是亞裏士多德倫理學的代表作,是第壹部系統完整的人類倫理學著作。其嚴謹完整的結構奠定了亞裏士多德作為西方倫理學奠基人的地位。研究亞裏士多德倫理思想的歷史軌跡,為深化我們對古希臘倫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論資源,同時,對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也具有現實啟示意義。倫理學的主體無疑是人。亞裏士多德繼承了古希臘“認識自己”的思想傳統。在倫理學的研究中,他首先揭示了人的本質,並在此基礎上展開了他的倫理學研究。1,人是政治人。人是什麽,或者說人的本質是什麽,是思想家尤其是哲學家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亞裏士多德提出“人天生是政治動物”○10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更明確地指出:“人是政治動物,他們生來就是為了生活在壹起的。”圈子裏的人本質上都是政治性的,這種本質決定了人要過不壹樣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說* * *的生命是人之常情,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人之為人。這種政治或者* * *性質是什麽意思?亞裏士多德說:“與其他動物相比,人是獨壹無二的,因為他有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等情感。”○11由此可見,人的特性在於判斷善惡的能力和是否正義,也就是說人是理性的。總之,人性決定了人必然需要政治生活,或者說政治生活是人的本質需要。具體到古希臘時期,也就是人壹出生就過著城邦生活。亞裏士多德對政治的人性定義是絕對的。他說:“壹個因天性而非偶然與城邦分離的人,要麽是超人,要麽是輕蔑的丈夫。”楊,人為什麽要生活在壹起?柏拉圖的論點是: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但能力是有限的。這種需求的多樣性和能力的有限性決定了人們需要同樣的生活。柏拉圖是從社會分工的角度來討論的。亞裏士多德明確指出:“人天生是政治動物。所以,人即使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也還是要追求同樣的生活。”○12從這個角度來看,亞裏士多德對人性的規定僅僅是以人為本,不需要其他理由。2.人都是有德之人。人的本質是政治動物,是群居動物,是理性動物,這不足以充分展現人的特性,還需要分析他的特長或作用。“談到人的問題,僅僅說明人是什麽——人的本性和本質,即人是理性的動物——是不夠的,還要說明人的道德,即人的特長和作用。”亞裏士多德對人的特長或美德的分析是從靈魂開始的。他說我們說的德性不是肉體的德性,而是靈魂的德性。靈魂有非理性部分和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是雙重的。壹個是生長和營養的本源,是壹種能力,是所有生物都具備的,而不是人所獨有的。另壹個非理性的部分是欲望,與理性相對,但也有理性和可接受的約束,比如自制力。美德也要根據靈魂的不同來定義。根據靈魂的劃分,亞裏士多德區分了美德。他說:“美德分為兩類:壹類是理性的,壹類是倫理的。大部分的智慧美德都是通過教學產生和培養的,所以需要經驗和時間。道德美德是從風俗習慣中傳承下來的。因此,“‘ethike’這個名字來源於‘Ehtos’6這個詞的拼寫略有變化。”3.人是修行的人。要全面了解人,不僅要從理論方面研究,還要從實踐方面研究。亞裏士多德說,大自然賦予我們各種能力,我們總是先有了能力,才把能力用在行為上。感官是這樣的。我們沒有獲得看和聽的能力是因為我們經常看和聽,但我們有能力在將它用於行動之前看和聽。亞裏士多德首先指出,美德和技能是壹樣的,我們必須進行現實的活動,才能獲得這些美德。我們在學習壹項技能的時候,是邊學邊做,然後逐漸學會的。因為我們建造房子,我們可以成為建築工人和彈豎琴的人,我們可以成為鋼琴演奏者。同樣,那些因正義行為而變得正義的人,也因溫和勇敢的行為而變得溫和勇敢。在此基礎上,亞裏士多德明確指出:“我們討論德性是什麽,不是為了認識,而是為了成為壹個善良的人,否則這種努力將毫無益處。”所以,我們討論的壹定是行動或者如何行動。“概括起來,古希臘學者從生命、理性、德性、德性實踐三個方面來分析倫理道德。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的東西。現實中是壹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古希臘學者所說的人,如果從特定歷史背景下的階級性角度考察,其實指的是奴隸主,也就是古希臘學者所說的公民。但在古希臘城邦裏,畢竟還有奴隸、農民、手工業者、外國人等沒有公民權的人和沒有完全公民權的孩子。他們也客觀事實地構成了倫理學的價值主體。同樣,從整體上看,古希臘倫理學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和實在論基礎上的,學術界壹般把亞裏士多德的倫理學作為這種倫理價值的典範和標準,亞裏士多德的倫理思想是對前亞裏士多德時代倫理思想的理論總結。我認為,在古希臘和整個西方倫理學的發展中,亞裏士多德的倫理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他的倫理學中,善是提高人的自然本性,在理性的控制下合理地滿足人的情感欲望,行為公正,具有正義的法律和德性的人格,它只是壹種靠自己實現幸福生活的手段。他為倫理思想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對中世紀和近代的歐洲產生了深遠影響。盡管亞裏士多德也非常清楚自己倫理思想的局限性,但他最終並沒有擺脫柏拉圖的倫理思想,但他的缺點並沒有被掩蓋。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