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隋唐五代工藝美術

隋唐五代工藝美術

隋唐五代工藝美術

隋朝和初唐社會相對穩定後,隨著農業的恢復和發展,手工業也在盛唐時期迅速發展。在手工業中,工藝美術占了很大壹部分。城市工場手工業成為唐代手工業的基本形式。由於封建經濟的發展,唐中期以後,壹部分手工業逐漸脫離農業,成為商品生產的獨立作坊。中唐以後,城市作坊有織錦作坊、地毯作坊、毛氈作坊、染色作坊、造紙作坊、造船作坊、酒鋪、制糖作坊等。手工作坊不僅是制造的地方,也是銷售的地方。生產同類商品的作坊和店鋪都集中在城裏的壹個街區,叫做“線”,長安有220條線。手工業作坊之間建立了行會組織。行會組織的主要作用是調整作坊之間的關系,避免競爭,負責與政府打交道,如納稅、應對公務等。手工業經濟中的這些新現象為工藝美術的發展提供了壹定的社會條件,手工業向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影響著官營手工業。

官辦手工業在古代手工業,尤其是工藝美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前幾章所述,大多數工藝美術的精美產品都是由官辦的手工業制作的。中國古代官方手工藝品主要分為五大項:①民用建築,包括城市、宮殿、墓葬、運河和軍事防禦工程,如長城。(2)王室日常生活和儀式所需的各種器皿,包括服裝、器皿、禮儀儀式、交通工具、樂器等。③各種武器,如盔甲、馬鞍、弓箭等。④錢和壹些青銅器(如銅鏡)。⑤鹽、鐵、銅甚至茶葉等政府壟斷的手工業。這五項除最後壹項外,大部分都與藝術有關,而2343項尤其與工藝美術有關。由於古代社會的巨額財富集中在統治階級手中,官辦手工藝品的制作質量較高,往往代表了壹定時期工藝美術技藝的最高水平。

唐代官手工業非常發達。根據盛唐時期,官方手工業機構比漢魏南北朝時期更加擴大,有四個機構:少府、江左、琦君和都水。少府掌管各種技藝,還有①上中部,為舉行祭祀和各種儀式提供器皿和服飾。(2)佐商部,供應各種車、風扇、雨傘、罩子等。皇帝和皇室使用。(3)右商部,為皇帝和李世民供應馬鞍、刀、劍、斧、鈸、甲、椽、紙、筆、席、碾子等。各政府部門。(4)織染司,為皇室和官員供應冠組,以及縫紉、染色和織錦。絲綢等。⑤棕櫚冶煉部,供應熔鑄銅器和鐵器。此外,少府監還管理著各地各種冶煉鑄錢的機構。他將負責土木工程,與①左學部(木工)。②右校部(巖土)。③中校的辦公室(船、車等。).(4)鎮政府機關(泥瓦匠、陶工)。貞觀府是北朝以來的常設機構,承擔以下工程:修建石窟(北齊貞觀府下有石窟)、墓前碑刻、墓中石像、石獸、陶俑。將與五名測井主管壹起擔任主管。軍器監是修復和治療鎧甲弩的武器,由弩坊和鎧甲坊組成。水監主管水利,主管四川澤金梁渠堰塘管理。在上述四所監獄中,少府監獄與工藝美術的關系最大,貞觀府與雕塑藝術的關系最大,初唐時,少府監獄中有壹些當時的著名藝術家,如點化,少府監和擅長繪畫,方上成鬥和毛婆羅等(“方上”意為“少府”)。唐朝有開元年間的“集賢殿書院”,裏面有壹個“畫直”。

與工藝美術密切相關的少府監,規模龐大,內部分工精細。如織染部包含二十五種“作品”,其中有布、絲、縐、紗、斜紋、羅、錦、綺、■、棕等十種織造的作坊,有組、縐、掛毯、纓等五種作坊。該行的工作是什麽?有線坊、洞坊、網坊四個作坊,藍坊、絳坊、黃坊、白坊、皂坊、紫坊六個作坊。

城市中獨立手工業作坊的興起和政府作坊中“勞役制”的逐漸變化,是唐代手工業和技術最重要的變化。這樣的變化必然會對工藝美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唐代工藝美術新面貌的形成,既有社會經濟原因,也有中外文化交流和科技進步的原因。

唐朝的絲織品遍布全國。根據文獻記載的當地地方貢賦可知,河北路的丁、鎮、魏、項,河南路的蔡、燕、滑、徐、葉,淮南路的揚州,江南路的嶽、潤、蘇、胡、杭,建南路的成都、桓、蜀、漢,都有各種絲制品出產。如定州有細絲、瑞絲、二絲、單絲、二絲包、熟絲等。蔡州四巢,雲花,龜甲,倍距,和?■如絲綢,揚州有奇袍錦、被子錦、半臂錦、絕絲,越州有名貴花卉、花紋,而白織、梭織、十種花紋等絲綢,還有輕容、生絲、花紗、吳絲等。江南越州等地絲織的發展主要是在中唐以後。絲綢到處都有生產。在唐朝的租佃制下,農民不得不接受絲綢和棉花。此外,唐代的麻織也很普遍。淮南路、江南路很多郡都有葛、米、葛布作為貢品。

絲織品的名稱很多,代表了織法和花紋的不同。絲、綢、錦等名稱因織造方法不同而有區別。

絲綢是平紋織成的,古時候本來叫“連”,梁武帝的別稱是“阿連”,所以改名為“絲”,現在叫絲綢。平紋綢沒有花紋,只能用染色來裝飾。

斜紋是壹種單色斜紋組織。斜紋組織的組織變化很大,因為經緯起伏的斜紋組織排列變化很大,斜紋的組織可以隨時變化,產生花紋。這種編織圖案的方法叫做“提花”。斜紋可以是平的,也就是用斜紋組織花紋的絲綢地,也可以是斜紋地,也就是地花紋和花紋是兩種不同的斜紋組織。

織錦是壹種多色多織(現在稱為緞織),質地厚重。唐代的織錦在技術上不同於經織錦和緯織錦。緯錦是唐代的新創造,大概始於武侯時期。緯錦使用多根多色緯紗編織圖案。織布機復雜,但操作簡單,可以織出比經錦更復雜的圖案和更寬的織物。唐代的彩錦,效果非常豐富。

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織錦包括武德時期(公元618-626年)的“朱利安天馬織錦”和公元660年左右的獅鳳織錦、蜀江織錦。這些織錦都是經編織錦,織出來的圖案都是很多球。球的外緣是珠子,中心是馬、獅子或花。這種圖案在唐代的織物中非常流行(圖226、227和228)。

類似的織錦也保存在法隆寺。其中“四天王錦”長四尺多,寬八尺,是現存最大的完整唐錦。新疆還發現了織有“花對鹿”字樣的緯錦碎片,也是珍貴的標本。

唐朝時,織錦的名稱常常混雜在壹起。比如中唐以後,有壹種珍貴的面料“織錦”。浙西出產的織錦,可織出“立鵝、天馬、織錦、豹紋”等圖案,有“文采奇麗”之說。Twinkle silk也可以叫錦緞,從紡織工藝的角度還很難判斷是斜紋還是錦緞。

羅,紗是壹種正確的織法,壹種復雜的織法自漢代以來壹直流行。紗和紗是單色半透明的,可以通過染色來裝飾。

織錦名稱的多樣性表明,在平紋、斜紋、緞紋的基礎上可以有多種變化,尤其是斜紋、緞紋。其實,織錦的不同名稱是由於織造方法的不同,織錦的圖案都是利用提花的多樣變化而產生的。

在唐代,平織絲綢上的裝飾方法是染色。除了單色染色,各種技術也用於染色圖案,這些圖案可以是單色圖案或多達四種顏色。唐代流行的染法有三種:纈、纈、纈。

顏就是今天人們所記得的“蠟染”。賈瓦勒是壹塊雕花木板,中間夾著布帛,縫隙用染料填實。然後移開木板,顯示圖案。有時寬幅對折,染出的圖案對稱。這個技能傳說是唐玄宗時劉潔玉的妹妹所創。先是在宮禁中流傳,後又流向民間。然而,根據另壹項記錄,在隋朝大業期間,楊迪皇帝曾送給宮人和他的妻子壹件“五色百褶裙”。撚就是用線把布和絲打成結。染色後打結的部分沒有浸過,變得斑駁。如果繩結是按照壹定的模式排列的,那麽這個模式就是按照壹定的模式排列的。

在新疆發現了各種染色方法的碎片。日本的正倉院也保存了壹些,日本也保存了折扇和屏風。

絲綢上除了各種染色,還有彩繪。如唐代婦女所用的“綢”上常加彩畫(從肩後將長條狀的錦或紗或絲包裹在兩臂之間)。六朝時期將金銀箔剪成花飾貼在衣服上的方法,可能在唐代也有。

在絲織品中,織錦的技藝(即漢代的織錦)進壹步發展到了繪畫。武則天當皇後的時候,已經織了400尊佛像,繡了佛像。有唐朝傳到日本的編織佛像。

刺繡作為絲織品的加工,在唐代有了很大的發展。除了前代的針繡和鎖繡外,它在唐代發展了平繡和平繡,類似於今天的亂針繡。唐代刺繡在色彩的運用上有仿暈的效果,稱為“雲浮繡”。在敦煌已經發現了刺繡佛像和裝飾品混合鎖繡或鎖繡在平繡。

唐代染布的圖案、花紋名稱很多,但實際內容還有待考證。從實物遺存來看,唐代的典型圖案有:①天馬、堆風等動物圖案置於團客圈內,呈四個方向連續排列,空隙處排列有四個卷草圖案。(2)團花如寶花的方形連續花紋。在這些模式中,前者尤其值得註意。據文獻記載,唐代竇創制此紋:“唐太宗年間(公元650年前),庫瑞金出現雉、鬥羊、鳳、遊鱗,為所創,流傳至今”(張彥遠《歷代名畫》卷十)。竇在唐朝初年被派往四川統治並負責建造皇家物品。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工匠,如時輪的叔祖父竇遲、的父親竇康、的叔叔竇福、的堂兄竇發奇。竇封為陵陽公,故作“四川張”。從引文中可以看出,這種“阿雅羊公象”是以雉、羊、鳳、龍等動物為原型的,而且很多是成對的動物,如雉雞、鬥羊等。

具有這兩種特征的圖案在唐代的流行,從壹些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比如武則天統治時期,各個帝國將領的服飾都是以成對的獅子、獨角獸、虎豹、鷹、鸛、駢馬來區分,國王則以龍、鹿來裝飾,大臣則以鵝來裝飾。此外,奢侈的絲綢產品在唐朝被禁止,包括盤龍,堆風,麒麟,獅子,天馬,邪靈,孔雀,鶴,曹植,萬紫和雙升。這些圖案很多都可以從現有的實物和影像資料中看到。

唐代工藝:羅店鑲嵌、木刻、漆畫、雕刻是唐代工藝的傑出成就。這些技藝大多是南朝工藝的進壹步發展,在唐代宮廷生活和貴族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文獻記載,上中司每年為宮廷制作的器物中,有平的、鑲齒的、珍貴的珠寶和木畫等名稱。

中國古代的青銅工藝經過漢六朝壹直在不斷發展,包括銅鏡。隋唐時期的銅鏡各具特色。

隋代的銅鏡和六朝的不容易區分。鏡背裝飾最外面的輪廓是壹圈正斜體的銘文,大部分是並列的,如:“玉匣談天開鏡,光如壹片水,照人兩岸。”(是南北朝詩人庾信關於鏡子的詩的前四句。)鏡背主要裝飾部分在鏡鈕附近的環形區域,期間四六只珍奇動物(龍、獅、鳳等。)常作,有人作六組花,形似寫實風格,疏密排列。

唐代銅鏡中,除了壹些與隋代樣式相同的銅鏡外,最大的部分就是所謂的“海馬葡萄鏡”。此銅鏡背面飾有高浮雕動物、葡萄,有時還有孔雀、蜜蜂、雀之類,圖案密集。唐鏡後面的裝飾也是以人物故事為題材,比如樹下有人彈琴或者月宮桂樹有嫦娥,玉兔砸藥。但有大量的花鳥,如雙熊、鵲蝶、鴛鴦鵝等。,並且還有各種珍貴的花卉布置裝飾(圖229)。這些銅鏡有的是圓形,但也流行六進(六弧形成的圓周)或六出八出(如六瓣或八瓣形成的圓周)的菱形。唐鏡有著高超的鑄造技術,柔和自然的花紋,以及非常細膩逼真的浮雕效果。其合金成分與漢鏡大致相同(銅約70%,錫約25%,鉛約5%)。因為磨面是白色的,所以也叫白銅。唐朝銅鏡在當時是很珍貴的東西,比如玄宗生日的時候給他的大臣們送銅鏡。唐代銅鏡中也有壹些非常豪華的。

銅鏡背面除鑄造花紋外,還可以用金銀糊工藝裝飾,塗上金銀,裝飾珍珠母。河南洛陽唐墓(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出土的羅店鏡,直徑25厘米。羅店嵌入壹幅畫。樹下有兩個人對面坐著彈琴,壹只鶴在前面翩翩起舞,周圍是各種花鳥。這個題材的內容不完全了解,但在唐代也很流行(圖230)。

唐代的銅鐘也保留了下來。比如Xi安景龍關的大鐘(景雲二年,公元711年),高壹米半,重三百多斤。它裝飾有浮雕的獅子和鳳凰。這口大鐘是漢代以來罕見的大型青銅鑄器。

在唐代的金屬工藝中,金銀工藝也非常發達。大部分都是各種飾品,比如發夾,臂章,戒指。其次是各種酒器和食器,據文獻記載,有瓶、甕、罐、勺、杯、碗、盤等。在唐代發現的金銀器中,有高腳菱形酒杯、六棱形盤、蓮花形碗,都雕刻有各種熟悉的花鳥圖案。這些物件都是純銀或鍍金銀錘打而成(圖233)。

由於貨幣的作用,這些金銀器皿不易保存,至今所剩無幾。由於唐代商業經濟發達,貨幣需求增加,中唐以後青銅器的生產也是矛盾的。如果妳賣壹千塊錢換銅,可以得到六公斤,每公斤文物可以得到六千塊錢。所以自然的趨勢就是把賣錢當工具,從而造成政治幹預。屢令禁止。會昌廢佛時,佛寺內大量青銅器被毀。

兵器在唐代金屬工藝中也很重要,但現存實物很少。

隋代的陶瓷技術沒有明顯的變化。隋仁壽三年(公元603年)墓在安陽殷墟遺址上發掘。墓主人名叫蔔仁,墓中有四個青瓷壺、五個白瓷碗和壹個白瓷盤,與涇縣馮墓出土的極為相似。據古籍記載,隋代賀疇發明“青瓷”是因為他的琉璃傑作。雖然這是壹個值得註意的記錄,但現在還很難確定何疇到底發明了什麽“青瓷”。在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的古墓中發現了玻璃制品和小裝飾品。涇縣馮墓中發現壹種可稱為“琉璃”的淡藍色杯子,其風格與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發現的所謂“羅馬玻璃”相似。

陶瓷在唐代,尤其是晚唐五代,有了重要的發展。唐代最重要的陶瓷是青瓷、白瓷和“唐三彩”陶器。

青瓷的代表產地是越州,白瓷的代表產地是興州。陸羽在公元八世紀中葉比較了這兩種瓷器,並提到了其他地方的產品:“伊、越州、定州、梧州、越州、壽州、洪州。還是去興州吧,不然。興瓷為銀,越瓷為玉,興不如悅意。興瓷若雪,越瓷冰冷,興不如月兒。中國的白邢和,越是瓷青和譚綠,還不如越是邢三呢。越州瓷和越州瓷都是綠色的,綠色有利於茶,茶是白色和紅色的。中國白、興洲、深棕色;壽州瓷黃,深棕紫;洪州瓷棕黑,不宜泡茶。”

青瓷是中國瓷器的開端,各種濃度不同、色調各異的“藍”釉是中國最早的瓷釉。唐代青瓷繼承了南朝的傳統。最重要的產地是今天浙東的紹興,也就是唐代的越州。因此,越窯青瓷是中國古代陶瓷史上,尤其是唐五代陶瓷史上的第壹件陶瓷工藝品。

唐代越窯青瓷燒制溫度在1250度以上,敲擊聲清脆。唐朝中期(公元847-859年),壹個調性官員說,他擅長打甌,用十二星甌、月甌* * *,加水,用筋打,比方響更精彩。清脆的音樂也是瓷器的壹大特色。

唐代越窯青瓷的巨大進步還在於燒制“長石釉”的成功(釉中必須含有矽酸,或用草木灰,或用應時和長石。長石的成功使用可以克服釉汁不均的缺點,產生細膩的效果。長石釉的成功是陶瓷工藝上劃時代的變革,所以唐代越窯青瓷鮮艷動人的色彩不斷吸引著詩人的贊美。如徐夤詩中“祖母綠融綠,色新,陶成先得我君貢。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填絲雲。古鏡穿破,嫩荷涵露江水。中山的竹葉初現,有病就很好了。”還有陸桂夢的詩:“九月秋風開窯,勝千峰翠色。

所以我可以送杯子到半夜,送杯子到半夜。——五代時越窯顏色被描述為:“古鏡破青苔”、“嫩蓮露”、“千峰翠”。

唐代越窯流行的裝飾方法是用流暢的線條雕刻釉下胎,雕刻出的圖案十分生動,有牡丹、荷花、蓮瓣、荷葉、名貴花卉、卷草等花卉圖案,有龍、獅、鳳、鶴、鸚鵡、鴛鴦、鵝、龜、魚、蝶、鳥等動物圖案和神仙、人物、飛鳥。

唐代越窯青瓷燒制的地方現在已經發現,主要是紹興的九眼山和余姚的上林湖。

越窯器物出土年代準確,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比如已知最早的是唐長青三年(公元823年)的壹篇墓誌銘。其次,紹興唐家仆北海君夫人墓出土壹批青瓷,包括兩個短口長柄壺、壹個素凈瓷盤和壹個帶花瓷盤。圓形盒子,壹個左手插花。墓誌的年代是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其次是殘壺,上面有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的字樣。從這些例子可以確定,越窯在中唐時期已經進入成熟期。

越窯青瓷在五代時期成為極其珍貴的珍品。在江南地區相對穩定,工商業不斷發展的條件下,越窯越來越精致,產量大大提高。五代末北宋初,嶽倩向中原進貢,壹次可以有壹萬多件,或者五萬多件,最多的時候達到十四萬件。其中有金銀瓷(瓷碗燒鈕,邊無釉,邊上鑲嵌金或銀,稱為金銀)。最精美的越窯在嶽倩時期是禁止民間使用的,所以這壹時期的越窯也被稱為“秘彩窯”,但秘彩窯的名稱最早始於唐代。

青瓷是中國早期陶瓷生產中最受歡迎的。除了越州窯,陸羽《茶經》所列的還有定州(陜西涇陽)、梧州(浙江金華)、越州(湖南嶽陽)、壽州(安徽壽縣)、洪州(江西南昌)。其中壽州窯多為黃色,洪州窯多為褐色。這兩處窯址尚未發現,目前還很難確定現存的器物中哪壹處是這兩處窯址的產物。窯址已被發掘,在嶽州窯發現了大量產品。越州窯遺址位於湖南嶽陽附近的湘陰縣窯頭山。其制作是豆青釉半瓷,也有米色釉和白色釉。在長沙市郊發現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墓誌的“伊馮王墓”中,出土了越窯器物。各種青瓷罐罐都有雕花裝飾。梧州窯在金華附近,生產的青瓷相當厚重。

近年來,各地發現了許多具有越窯風格的唐代青瓷窯和實物標本,大多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南和長江流域以北。已知的青瓷窯都是五代北宋的。南方青瓷最值得註意的是在廣東番禺縣石馬村唐墓中發現的大量青瓷。如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在廣州巡撫史耀閣長女曇曜墓中發現壹個四耳青瓷罐,另壹個唐代墓葬出土了壹個設計精美的梁蓋罐,當時同壹墓葬共出土瓷器185件。這些藍釉瓷胎堅白略灰,釉色淺灰藍,薄潤,是可與唐越窯媲美的產品。在廣州附近的黃帝崗發現了青瓷窯址,這表明廣州在唐五代也是壹個生產青瓷的中心。廣東東部的惠陽白馬山、潮州上步也有唐代風格的青瓷窯址,潮州有宋明風格的龍泉瓷。

景德鎮是中國現代陶瓷技術的中心。唐代也燒制越窯風格的青瓷。胡翔和湖田地區有許多古窯址。

江西吉安何勇鎮的吉州窯,宋代以白瓷聞名,唐代的產品以白瓷為主,也有青瓷。但是發現實物並不多,具體了解還是有欠缺。

青瓷不僅在唐五代時在國內引起廣泛關註,而且大量銷往國外。唐代越窯風格的青瓷殘片在海外發現。例如,在埃及開羅附近的古城福斯塔(該城繁榮於9世紀,毀於13世紀初)、波斯的查馬拉特遺址(該城建於公元838年,毀於公元883年)和印度的布拉米納巴德遺址(毀於公元1020年的地震)都發現了碎片。日本的法隆寺等地也有唐代傳下來的越窯瓷器。至於青瓷,從明代開始流行,五代出現了壹種所謂的“柴窯”青瓷。據《後周世宗》記載,燒制的瓷器釉色為“雨後青雲破,色如未來”。明代有記載柴窯的特點是“藍如天,明如鏡,薄如紙,響如清”,據說窯址在鄭州附近。這些說法目前還沒有得到證實,過去所謂的柴窯器具都是附帶的。

姚興白瓷在唐代被稱為越窯青瓷。白瓷的興起,開啟了中國陶瓷歷史後期的新傳統。唐宋時期是青瓷和白瓷並行的時代。宋代以後,元明清以來以白瓷為主。姚興的白瓷在唐代非常流行。

據唐代記載,邢窯位於河北內丘,但窯址尚未確定。現在可以看到很多唐代的白釉瓷器,專家認為就是所謂的“邢窯”。例如,在廣州附近的唐十二年(公元858年)付瑤墓中發現了壹對除青瓷外的白瓷碗,這肯定是邢窯。胎厚,胎土白潔,細如泥,極硬,瓷化程度高,白釉潤澤,不透明,不開,略帶黃色或淡藍色光。胎和釉之間有壹層釉下彩,或者叫花莊土。從風格上來說,碗的特點是圓的高邊(俗稱“折邊”),沒有平底。現在已經發現了許多這種白色瓷器。據記載,邢窯在唐代雖稱越窯,但唐代以後邢窯並沒有進壹步發展。定州是北宋時期的白瓷中心。唐代鄯善地區還有平定、平陽、霍州等地的白瓷。

以前四川有個所謂的大義窯。杜甫詩中說“大邑燒瓷輕堅,扣如金城哀玉傳說。白家勝似霜雪,急送毛宅可憐。”近幾年在四川發現的白瓷雖然不是“淡而濃”,但也不是釉色接近霜雪的白釉。大邑窯的遺址還有待確定。在湖南發現了大量的白釉瓷器,其產地至今難以確定。

江西吉州窯是白瓷的中心。興起時期大致在五代。冀州有北宋定窯的印刷和磁州窯的黑漆花裝飾,冀州也生產黑瓷。

這些殘缺的資料也說明了唐代白瓷的普遍性(圖231)。

唐三彩屬於漢代的青黃鉛軟釉體系。唐代多為隨葬隨葬品,與越州青瓷、興州白瓷不同。有人物、鳥獸、車馬的雕塑,還有許多器皿,如瓶、罐、盤、燈等。唐三彩因胚軟,釉黃、綠、白,故稱“三彩”。濃黃色接近紅褐色,藍色很少見。三彩有意識地用釉色的變化來裝飾,富有華麗的效果。

唐代的裝飾藝術以其華麗優美的風格成為時代的特征。比如從敦煌藻井的圖案可以看出,垂簾變成了壹個個花圈,卷曲的草地上長出了茂盛的花朵;姜黃的葉子變得多樣,具有相當的厚度。這種花多是密密麻麻的重瓣,沒有完全展開,每片花瓣都飽含汁液,以至於展開又折回。

唐代的卷草紋在敦煌藻井紋中都是鮮艷艷麗的(圖235)。唐代的花卉圖案常見於織錦染布、銅鏡和瓷器。唐代碑刻側面的浮雕卷草花卉圖案(如Xi安碑林的大支禪師碑就是壹個著名的例子)顯示了唐代圖案的健康風格。

在花卉圖案中,蓮花進壹步豐富,寶花開始流行。牡丹作為洛陽名花,也成為此後裝飾藝術範圍內最受重視的圖案(圖234)。與花卉圖案相配的是壹些鳥、蝴蝶之類的東西。特別是花鳥組成壹個小場景,很有詩意。成對的鳥,如鴛鴦,也很常見。

唐代的動物圖案中也有壹些龍鳳,非常傳神。

唐代裝飾紋樣最明顯的特點是寫實風格,在組織上有壹定的規律性,形象處理精致,沒有大量變形。唐代裝飾藝術是自戰國末期以來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又壹次重大變革。

唐代的圖案明顯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團結紋、團結紋中的成對動物、團結紋周圍的朱利安,可以用織錦中的“靈楊公象”來代表。這受到了波斯薩珊王朝模式的影響。

唐代美術在六朝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由於技術的進步和大批畫家的努力,創造了壹種形象更加完美、主題更加明確、對現實生活反映更加有力的藝術。

在唐代美術中,宗教美術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優秀的美術作品具體反映了唐代的現實生活。比如菩薩豐滿健康,但表情平靜甚至冷漠。

描繪貴族,尤其是貴族女性的繪畫,集中表現了她們孤獨、無聊、貧窮、空虛的生活。壹些泥人有傾向性地挖掘了壹些人物令人厭惡的社會本質。這些都是唐代現實主義的重要成就。

唐代社會各方面的蓬勃發展和劇變,需要和可能發展人的更多才能和力量。優秀的藝術家創造力高,創作熱情強,藝術想象力豐富。比如他們創造了壹個極其繁華歡樂的凈土和壹個極其悲慘恐怖的地獄;制造了維摩與文殊的緊張辯論,也制造了窮功與托多洛基激戰的妳死我活場面;也造就了花園中貴人的閑適,深宮中貴夫人的孤獨,塑造了無數的生命意象和莊嚴美好的典範。這些意境和意象是藝術史上的重要成就。

在唐代的美術中,藝術技巧有了很大的進步。人物各種類型的臉型和表情的創造以及姿態的動態表現更加豐富和自由。發掘並開始展現自然事物的美好特征:山水、花鳥。唐代以後的繪畫,善於選擇生活中壹些富有詩意和戲劇性的場景,而不是在平板上描繪生活。在構圖上,距離和尺度的視角趨於正確,在表達某些內容和思想上更有力量。人物關系不再是平行或接近平行的形式,也不以大小為標準,而是處理得更加自然、真實、藝術。

道具和環境在表達主題內容上逐漸發揮了更大的作用。盛唐以後,藝術技巧完全脫離了幼稚狀態。

唐代的代表藝術主要是盛唐藝術,形象豐富典雅,結構豪華緊湊,色彩艷麗和諧。簡而言之,它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傑出的古典藝術之壹,正如盛唐所代表的經濟力、政治力和人民創造力的充沛和格調的高雅。

  • 上一篇:葡萄酒與傳統文化
  • 下一篇:中醫經典送PK時的起起伏伏誰說了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