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教
中國古代活躍的儒、釋、道、法、墨、大師、陰陽、縱橫家等壹些思想流派,對現代企業管理有著深刻的意義。
儒家文化的精髓在於“仁、義、禮、智、信、柔、善、禮、儉、讓”的道理,這是做人的根本。溫柔,善良,恭敬,勤懇,謙恭,這才是做人的態度。同時,這也是儒家提倡的以物待人的原則。此外,儒家還特別強調忠孝,這是貫穿中國的兩個詞。忠誠是對國家、對企業的忠誠,而孝順是中國每個人的終身責任。不孝之人為什麽要談對國家、對企業的忠誠?
儒家的最高理想就在於“學而時習之,忠厚老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十七個字,意思是古代要想讓德行在世間彰顯,首先要把國家治理好;治理好國家,首先要整頓好自己的家園;整頓家庭,首先要修身;想修身養性的人,首先要端正思想,其次要提高修養;修養完美,然後家庭井然有序;家庭井井有條,然後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然後天下太平。這是儒家傳統中知識分子推崇的信條。以自強不息為根本,治理家族直到天下安定,是千百年來無數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但實際上成功的機會很少,失望的次數很多,於是就產生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立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與“窮則能濟天下”的積極哲學態度相結合,相得益彰,千百年來影響從未減弱。“窮則獨善其身,富則濟世。”出自孟子?敬業,原句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意思是“失意時自律修身,成功時使天下如此。”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印度人,原本是來自印度的外來文化,但在中國經過幾千年的錘煉和演變,已經完全本土化了。佛教提倡節欲、輪回、因果報應,適合歷代統治階級的胃口。因此,佛教能夠在中國生根發芽,成為對中國人有重要影響的文化。
道教對中國的影響也是持久的。道家大師老子寫了《道經》和《道德經》,合稱為《道德經》,共865,438+0章。這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書,也是中國圖書出口的王牌書目。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就是說走壹千裏,始於足下。打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字可以點名,很有名。無名世界的開始;著名的萬物之母。”這些警句,“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千百年來依然縈繞在心頭,給人以震撼之感。黃老之道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如今被各個企業的管理層重新找回,並作為壹種明智的說法,放在企業的顯要位置。現代企業管理中有壹個重要的理念。“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管理者和員工各做各的事,互不幹涉,給予對方最大的信任。
法家大師商鞅幫助秦孝公變法,使積貧積弱的秦國壹舉達到壹流強國的地位。法家是先秦諸子中最重視法律的人之壹。他們以倡導“依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提出了壹套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漢繼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和法律主體。韓非和李斯是法家的兩位傑出代表,他們都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弘揚了法家思想。法家對管理科學的貢獻在於倡導壹種制度化、規範化,以制度管理企業,把管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墨家創始人墨子主張“尚賢”,即任人唯賢。“兼愛”是指完全的博愛(與儒家的親親相對,它延伸了父恩、子孝、兄弟朋友、兄妹等對待親人的方式。給其他陌生人。)“不攻擊”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失敗者的傷害,傷害人的生命,損害人的才能,是無意義的破壞。對於勝利者來說,只是收獲了幾個城市和稅收,但總的來說,傷害和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戰爭是沒有意義的。)對於管理,墨家主張壹種民主管理,可以認為是現代企業民主管理的雛形。
大師:代表人物:鄧、惠施、公孫龍、桓疃。作品:公孫紫龍大師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壹,因從事以辯名(名、觀)、辯實(實、實)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大師。當時人們稱之為“辯手”、“法官”或“名罪犯”。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壹,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來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個學派起源於古代掌管天文歷法的統治階級,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齊人鄒衍。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的對立和轉化力量,可以用來解釋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組成的,其中有兩種互長互勝的規律,可以用來解釋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把兩者融合起來,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把五行的屬性解釋為“五德”,創立了“五德始於終”的學說,作為歷代王朝興衰的規律,為建立新的統壹王朝提供了理論依據。
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始人:鬼谷子。在《戰國策》中主要發言流傳的軍事家是中國,是戰國時期遊說諸侯,以合縱連橫的策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被列為百家爭鳴之壹。主要代表人物有蘇秦、張儀。戰國時期,南北縱,東西橫。蘇秦主張燕、趙、韓、魏、齊、楚聯合起來排斥秦,張儀則試圖打破聯合。連橫六國分別歸秦管,故名。他們的活動對戰國時期政治和軍事結構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最終對中國影響最深遠的還是儒釋道,但這三個學派都是兼收並蓄,博大精深。所以傳統文化對中國的影響總是巨大的,無形的。唐朝之所以是壹個繁榮的朝代,和她的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同樣,這也是傳統文化在管理中的成功應用,但只用於政治管理。
本文從做人和做事兩個方面解讀了儒家文化的內涵,使我們對儒家文化有了新的結構性認識,再次認識到儒家文化對管理的重要意義。
表現
為人正派,公道正派。其中,貝林的壹幅書法作品說:“民不滿意我的能力,順從我的公開,而官員不怕我的嚴格,只怕我的誠實。”這是明代嘉靖年間,河北無極縣知縣郭九禮總結為官經驗,被後人稱為“為官格言”,出自《嚴清?官方諺語。這句話適合管理。管理的前提在於公平。沒有公平,所有的管理都是徒勞的,不正常的。子曰:“其身正,無令而行。他的身體並不直立,雖然他不服從命令。“這句話的現實意義在於,管理者必須以身作則,以身作則比言傳身教更重要。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要言傳身教,而是沒有例子的言傳身教,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甚至會適得其反;老師可以以身作則,雖然沒有口頭說教,但還是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幾千年過去了,但對管理者來說仍然有現實意義。
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能力:愛。古人說:“愛別人的人,永遠愛別人;作為企業管理者,妳壹定要有愛心,有愛心的人才會有親和力,親和力才會有凝聚力,凝聚力才會有戰鬥力。張先生根據自己多年的管理經驗,提出了企業文化的概念,認為愛是企業文化的壹個要素。這樣的企業文化代表了壹種凝聚力,有了凝聚力才能構建和諧的文化。建立這樣壹種和諧的企業文化有助於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知足勝過財富。無論是作為企業管理者還是員工,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為物喜而為己悲。不辱,看庭前花開;我無意停留或停留,望著天上的雲。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在做事的時候,可以像花花壹樣平凡,可以不驚;看職位是不是要留,可以是無意的。
社會保持對企業的責任感。只有負責任的人,別人才會信任妳,企業才能發展。企業是壹個平臺,要勇於承擔責任,做壹個對企業負責的人。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壹種敢於擔當的偉大情懷,也是範老先生能夠名垂青史的原因。世界之大,人口之多,事物之復雜,所以幸福觀有各種答案。暴君路易十五不是說過“即使我死了,也會有大洪水嗎?”言下之意,唯我獨尊,及時吃喝玩樂,不顧百姓疾苦,不顧子孫幸福,不顧他人幸福。然而,裴多菲說:“生命是寶貴的,但愛情更昂貴。有空的話,兩個都可以扔。”這是裴多菲的幸福觀。他把追求自由當成幸福,忽略了自己的壹切。當然,每個人對幸福都有不同的解釋,但從這些解釋中不難總結出壹個道理。不同階層的人,不同奮鬥目標的人,對幸福的看法是不壹樣的,無非兩種:壹種是為了自己,壹種是為了人民。“居廟堂高則憂民,遠則江湖遠則憂夫。”妳在朝廷做官的時候,腦子裏想的都是如何讓人民的生活更好,如何讓人民的福利更多。如果妳被放逐到壹個偏僻的地方,而不是在朝廷,妳也是在為君主和人民著想。妳能做些什麽對君主和人民有益?範仲淹敢於對人民負責。現代企業不也是如此嗎?為了企業的發展,管理者或員工必須學會承擔責任。
妳的事業有多大,妳的耐力就有多大。承受失敗、侮辱和壓力的能力是現代企業管理者的必備素質。張先生還提出了著名的管理學定律——“南瓜定律”。皮越厚的南瓜越好吃,越值錢,皮越厚意味著比壹般的南瓜更能包容,所以它的味道是必然的。王月的代表人物勾踐就是如此。現在,人們經常用“嘗壹嘗勇氣”這句話來表達他們努力工作,不斷進步的決心。歷史上有這樣壹個故事:越王勾踐在壹次戰爭中被吳國打敗,忍辱與吳國講和。在吳王的威脅下,勾踐還在吳國朝廷服了三年苦役,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勾踐獲釋回國後,為了奮發圖強,為自己報仇雪恨,睡在硬木上,坐下來吃飯,嘗盡辛酸,以不忘亡國之痛,激發自己的勇氣和鬥誌。最終越王勾踐從吳國歸來,與其過人的心理承受力密切相關。史玉柱,當代版越王勾踐,被稱為最成功的失敗者。1997年,因珠海巨人大廈腐敗案,史玉柱欠款上億,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壹包袱”。然而,在短短的10年時間裏,史玉柱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迅速聚攏了財富至數百億。雖然對他的營銷手段有很多非議,但業界對史玉柱的素質還是比較認同的。從“中國首當其沖”到“中國首富”有多遠,這個距離可以用承受能力來彌補和支撐。
自信。人類最大的敵人是不自信,但壹定要把握壹個度,自信不能過度,否則就是自負,自負是管理者的大忌。
工作
第壹,有廣泛的專業知識。這就需要管理者多讀書,多接觸文化知識,尤其是從傳統文化中吸收知識。孔子曾說“登東山而小,登泰山而小於天下”,可見知識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對於企業管理來說,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綜合業務素質,才能在不損害企業形象的情況下代表企業。
第二,溝通能力是每個管理者必備的素質。先學會適應別人,融入到別人的話語中,然後表現出自己的自信,從而達到與他人協調溝通的目的。
第三,說服他人的能力。作為企業管理者,妳必須具備這個能力,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說服別人,從而達到管理的目的。中國古代有這樣壹群人,他們是軍事家。戰國時期,他以縱橫合作的策略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被列為百家爭鳴之壹。主要代表人物有蘇秦、張儀。戰國時期,南北縱,東西橫。蘇秦主張燕、趙、韓、魏、齊、楚聯合起來排斥秦,張儀則試圖打破聯合。連橫六國分別歸秦管,故名。他們的活動對戰國時期政治和軍事結構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蘇易最為著名。他們名揚天下,事業有成,靠的都是說服別人的藝術。[第頁]
第四,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從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去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宋。蘇軾的《題西林壁》講得很清楚,現代社會的問題越來越復雜,作為壹個企業的管理者,必須具備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第五,堅持的力量。荀子的《勸導》就著眼於這個問題,堅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積土成山,風雨繁盛;水滴匯成海洋,龍誕生了;積善成德,神明自得,聖心備。所以,不積跬步,不可行萬裏路;不積小流,不成江海。飛躍,不是十步;這是對馬旭成功的巨大貢獻。堅忍不拔,朽木不可雕也;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蚯蚓沒有嘍啰的優勢,筋骨強健。他們吃大地,喝黃土地,也是用心的。螃蟹跪六下,捏兩下。不是蛇穴沒有寄托,也是浮躁。所以,別有用心的人,沒有光明的前途;無事生非的他,與呵呵無關。行正道者不來,行正道者不允。雙眼看不到,雙耳聽不到。蝰蛇飛無足,鼠窮五技。”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品格高尚的好紳士永遠是有禮貌的人。他儀表笨拙,心如疙瘩!“因此,君子被縛於壹。這段話的大意是:土石堆積成了山,風雨從這裏升起;積水流入深淵,龍由此而生;積德行善,培養高尚的品德,自然頭腦就會清明,就會有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沒有半步路程的積累,就沒有辦法到達千裏之外;沒有積累微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入江河大海。馬壹躍,不到十步遠;壹匹壞馬能走十天,它的成功在於不斷的走。如果片刻後停止,朽木將繼續被雕刻。堅持雕刻,石頭就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沒有強壯的骨骼和肌肉,但它們可以吃起泥土,喝下泉水,這是因為它們專壹壹只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個蟹爪。(但是)沒有蛇和鰻魚的洞穴,它就無處可住,因為它是浮躁的。這個比喻對於當前的企業管理圈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值得管理者學習和借鑒。
第六,灑脫的心態。法國作家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的是海洋,比大海更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的是人類的心靈。張先生要求企業管理者和員工要有壹顆感恩的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和事。最流行的壹句話形象地表達了這個主題:灑脫的生活。”滾滾長江東流,浪花都是英雄。成敗已轉空,青山還在,夕陽幾度紅。河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習慣了歲月的變遷。壹壺濁酒喜相逢,古今付出多少事。“這是明代楊慎的代表作,他給了我們廣闊的境界。
第七,對企業忠誠。歷史不斷證明,壹直蒙在鼓裏的人,不會有長久的事業。有壹個寓言,是這樣說的:“有壹天,鳥獸之間發生了壹場戰爭。蝙蝠見百獸甚壯,飛至其列,曰:“我有牙,是胎生哺乳。我是壹頭野獸。讓我加入戰鬥。”過了壹會兒,鳥兒們漸漸占了上風。蝙蝠悄悄地來到鳥群中,說:“妳看,我有翅膀,會飛。我是妳的朋友。讓我幫妳做。“後來,鳥獸講和了。動物們稱蝙蝠為叛徒,不予理睬。鳥知道了,不歡迎。蝙蝠很尷尬,只好白天躲起來,晚上出來。”這就回答了蝙蝠為什麽晚上出來的“著名問題”。
第八,管理者應該學會罕見混亂的藝術。“水清則無魚,人望則無徒。”這句話出自《戴戴李記?張子問入官章,意思是水太清,魚無法生存,對別人要求太嚴,就沒有伴侶。現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事不要太嚴格,也叫“清水無魚”。
第九,部門之間相互理解,協調工作,這是壹個成熟企業文化的表現。
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人才管理的理念分為認識人才、尋求人才、信任人才、合理配置人才四個環節。
經歷了600年的風風雨雨,到了唐宋以後,八大才子屈指可數。唐宋八大家,唐代稱韓愈、柳宗元,宋代稱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
人才很重要,發現人才更重要,就是韓愈的“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壹天,周文王在去拜訪聖人的路上,看到壹位白發蒼蒼、氣度不凡的老人在渭水南岸釣魚。每壹個鉤子都是壹條活蹦亂跳的大魚。文王很驚訝,和老人聊了起來。讓文王驚訝的是,這位老人居然對治國之道有著精辟的見解。文王喜出望外,把老人請上車,壹起回了京城。老人姓姜尚,字子牙,因為文王跟他回去的時候說:“我盼兒子盼了好久了!”它被稱為太公王,其共同的名字是姜太公。在姜太公的協助下,文王開始進攻周邊小國,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其他歷史典故比比皆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從楚國把他買了回來。然而,秦穆公對英雄很有眼光,並沒有因為他是奴隸而看不起他。最後,他幫助秦穆公實現了他的霸權。
孟嘗君以他的好客和善良聞名於世。他以犧牲自己的職業為代價來對待公眾,從而“把自己扔在全世界之上”。這裏有3000多名食客,其中馮諼是最好的。他表現得像個怪物。起初,為了考驗孟嘗君的頭腦和眼光,他壹再向孟嘗君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孟嘗君無壹例外地滿足了他,並且從未拋棄他。當他發現孟嘗君是壹個不勢利、慷慨大方、值得給他出謀劃策的領袖時,他毅然決定竭盡全力為孟嘗君服務。通過“學習國家和城市的意義”和創造“膽小鬼兔子的三個洞穴”等活動,馮諼為孟嘗君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使他的政治生涯長期繁榮。
那些不懂得發現人才的人,也難逃毀滅的命運。項羽是天下英雄。當初有陳平、範增等謀士,武將後來名滿天下,有龍且、韓信,但項羽視大才為無物,棄之為己有。韓信投靠劉邦,成為幫助劉邦打敗項羽的大將。還好還有壹個範增,但是項羽居然懷疑範增的忠誠。沒有什麽比壹個老臣的忠誠被懷疑更讓人寒心的了。範增只好隱退,死在回家的路上。項羽也失去了最後壹個謀臣,從此命運不再眷顧這位驍勇善戰的君王,最終烏江自盡。
參觀草堂就是壹個著名的例子。據說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才華,想請他出山幫他統壹全國。這三個人第壹次來到隆中,當他們得知孔明不在時,他們很失望。第二次,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馬上讓人準備了壹匹馬。當他到達小屋時,諸葛亮仍然不在那裏,他們三人怏怏而歸。春天來了,劉備打算三次拜訪孔明。張飛和關羽都不耐煩了。三個人第三次去隆中,來到小屋。劉備知道諸葛亮在睡覺,就等著他。當諸葛亮醒來時,他們做了壹些禮讓,談論國家大事。劉備壹再邀請,諸葛亮看出了劉備三顧茅廬的無知。他怎麽能這麽有誠意的不答應劉備呢?
從此劉備才可以天下有二,而不是僅僅擁有壹群優秀的武將卻沒有壹個戰略規劃大師,他終究只是壹個小小的軍閥。
如果妳得到了人才,卻不信任這個人,就會處處受制,最後壹事無成。用人要敢用到底,就是用人不疑。唐太宗在這方面做得最好,他的事跡可以在《唐太宗論德錄》中找到:唐太宗說,許說:我看眾臣,惟清賢,有人說是非,那又如何?許說:我聽說春雨就像霜,能讓萬物生長。農民喜歡它潮濕,行人討厭它泥濘。秋月如鏡。美愛其享受,賊恨其光彩。羊肉雖然好看,但是大家都很難調整。朝有是非,不聽自然無有。妳聽臣被罰,父聽子被斷,兄聽之。朋友們說再見。情侶聽對方說話的時候,都很討厭對方說話。堂堂七尺,謹防三寸不爛之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唐太宗對許說:我認為妳是群臣中唯壹壹個很有德行的人,但還是有人批評妳的是非。為什麽?許說:我聽說春雨就像滋潤萬物的精華,讓萬物生長。農民喜歡它的潮濕,行人討厭它造成的泥濘。秋夜的月亮像壹面鏡子。優雅的女士喜歡享受它,而小偷討厭它的輝煌。羊肉雖然好吃,但畢竟難調口。對錯每天都在發生。無視就好了。國王聽臣子的話會被砍頭,父親聽兒子的話會被懲罰,兄弟聽兒子的話會被疏遠。朋友聽了會斷交的。夫妻聽了會離婚,村裏聽了會互相仇視。七尺男兒須提防三寸舌。舌如龍劍,殺人不見血。
另外,人才的合理使用也很重要。在使用人才時,我們也運用我們的優勢。例如,在壹個村莊裏有壹個農民和五個兒子。大兒子老實,老二聰明,老三駝背,老四瘸,老五聾。每個人都在擔心農夫死後,他的五個兒子將如何生活,但農夫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安排。他讓大兒子種地,二兒子做生意,三兒子搓草繩,四兒擺攤修自行車,五兒子炸石頭開山路。三年後,這家人成了村裏最富有的人。這是他善於從實際出發,合理利用大家的長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