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的八年,我知道家風是家庭的整體風格,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中,體現在待人接物的修養中,體現在孩子活潑自信的眼神中。所以在孩子的培養上,我牢記“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認真努力做壹個合格的“能蹲”的父母。
蹲下來好好說話,是培養孩子個性的第壹步。既然孩子不會說話,我就註意用愉快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不管他能不能聽懂,我都會和他講道理,學會蹲下來慢慢和他說話。
記得孩子壹歲半左右的時候,有壹段時間特別不講道理。只要達不到他的願望,他就會以閃電般的速度在地上打滾。有壹次他想吃冰箱裏的香蕉而不是說,直接在冰箱前打滾。然後我努力壓抑住自己的憤怒,假裝很平靜地對他說:“好娃娃要講道理。如果妳有什麽要求,即使天黑了我們也不知道妳需要什麽,更別說滿足妳了。”孩子聽完,馬上從地上爬起來,抱著冰箱說想吃香蕉。當我把香蕉從冰箱裏拿出來給他的時候,我馬上蹲下來表揚他的正確行為。從此,孩子學會了有要求就說出來。
放下面子,壹起成長,是培養孩子探索和認知的關鍵。在孩子最初的認知中,父母是萬能的,世界是新奇的;但事實是,這個世界很新奇,但父母不是萬能的。
讓我認識到在孩子面前放下父母所謂的“自尊”,敢於在孩子面前暴露弱點、示弱的重要性,這源於壹次拙劣的“表演”。我記得那是我孩子壹年級的時候。我壹下班回家,孩子就沖過來激動地問我:“媽媽,妳知道臭豆腐為什麽臭嗎?”“當然是廁所留了很久了。”我假裝很自信。雖然我知道這個答案不正確,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臭豆腐為什麽這麽臭。“媽媽,妳錯了,我來告訴妳。就是因為微生物發酵蛋白質,產生的硫化物和氨基酸是臭的,所以臭豆腐聞起來臭,但是吃起來很有營養。”我在驚嘆小家夥知識淵博的同時,也為自己貼臉的無知感到羞愧。從此以後,面對孩子的很多奇怪的‘問題’,我再也不會假裝不懂,而是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和孩子壹起嘗試解決,* * *壹起探索,* * *壹起成長。
在我和孩子壹起成長的歲月裏,這樣的故事很多。他讓我明白,要培養好孩子,首先要審視自己,成長自己。只有原版的優秀復制品才不會差,只有好的家風才能養出好孩子!
高二作文中的家風2家風即家風,是指壹個家庭或宗族代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生活方式。看到《現代漢語詞典》對家風的解釋,我陷入了沈思:我的家風是什麽?
嗯,今天是周末,全家都在,我來采訪他們。我拿起壹份報紙,把它卷進麥克風,開始了我的小記者行動。
第壹個采訪的當然是我們家最尊敬的爺爺。年近七旬的爺爺是個農民。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因為家庭條件不好,他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說到家風,爺爺有話說。“我覺得是孝順。我記得妳爺爺在的時候經常說‘諸德孝為先’。那時候家裏窮,連壹個白面饅頭都吃不上,但是我們姐妹先給妳送點稀罕的。平時妳爺爺不動筷子,我們再餓也吃不下。”
真的,現在我們家,爺爺愛到處走,不註意時間。他經常吃完飯不回來。有時候肚子咕咕叫,但是媽媽就是不讓我吃,我只好等爺爺回來。平時爸爸媽媽買好吃的,總是先給爺爺奶奶;過年的時候舍不得花錢,卻要給爺爺奶奶買各種禮物。平時總是被教導要孝順爺爺奶奶,說“孝也是仁之本”。
“我覺得是勤快。”爸爸在旁邊笑嘻嘻地說。“寶貝,妳不知道,爺爺年輕的時候,經營窯廠,每天起早貪黑,睡得很晚;我和妳阿姨要上學,奶奶壹個人要種全家六口人的地,連回家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嚼壹個玉米面包只需要壹天。當時村裏人都說爺爺奶奶比黃牛勤快,我們家就成了村裏第壹個萬元戶。”
奶奶笑著對我說:“那時候生活很苦,但是這麽大的家庭,怎麽能不勤快呢?”還好妳爸爸阿姨省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我去地裏幹活,不用擔心家裏的任何事情。我阿姨做飯洗衣服。妳爸爸三四歲就掃地擦桌子,壹年級就能做飯了。放學後,我努力學習。作業寫不完,連飯都不吃,也不睡覺。"
這只是廢寢忘食。難怪,我媽總說我爸最重要的是勤奮。以前是,現在已經工作十幾年了。上班很辛苦,下班還要讀書寫字。有時候醒來,父親房間的燈還亮著。“業精於勤”,真的,不然爸爸也不會有工作上的成就。父親經常對我說的壹句話是:“人生勤勤懇懇,不求回報得到什麽?”教育我在生活和學習上要勤奮。只有這樣,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收獲更多。
“孝順親人,勤勤懇懇。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壹直沒說話的媽媽笑著說:“我們的家風不是寫在紙上的,而是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行動上。現在,連我們的小芮芮都在練了!”
“是的,芮芮每天給奶奶擦背,寫完作業就洗碗掃地。”奶奶繼續說道。
“我壹定要以爺爺奶奶的父母為榜樣,好好學習,繼承這種孝順勤儉的家風,繼續給爺爺奶奶擦背,繼續洗碗掃地,好好學習,以後才能更好的孝順爺爺奶奶的父母。”我大聲說。
全家人聽了我的話都笑了。
高二3家風的構成傳統中國非常重視家風。總結壹下,琳琳的家風是好的,無非就是幾個關鍵詞,家國天下,耕讀有加,行善積德,仁孝為先,廉潔奉公。揚州個園有兩副對聯:“傳家寶沒有別的辦法,就是不耕不讀;豐衣足食之後,有良策,唯有節儉勤儉”,“幾百年來,人除了積善,壹無所有,第壹件好事也不過是讀書”,就體現了這壹點。家風影響了幾代人,但這幾年很少被提及。在各種“神答案”中,雖然有調侃,但也能看到他們的沒落。
有人說現在談家風沒多大意義。言下之意,大部分家風都是充滿正能量的,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但社會現實往往是“老實人吃虧”。有壹種聲音說現在的社會除了成功沒有信仰,為了成功可以拋棄壹切。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做蓮花不沾泥太累,甚至很難有光明的未來。但必須註意的是,這會造成壹系列社會問題,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只會減弱。而且,我們同舟共濟,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誰也不能成為社會責任的“逃兵”。這種責任是存在的理由,是美好生活的保障。
有人說,家風從來都是壹個大家族的事,和普通人關系不大。這是壹個誤解。文人看重家風,但家風不只是文人。很多家庭,雖然沒有專門的家訓,卻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這也構成了特色的家庭教育文化。
有人說,現在家庭意識在降低,談家風不合適。家庭單位小型化是趨勢,但再小也有家庭和家風的意義。多年來,“富而不貴”、“富不過三代”的話題,讓壹些人焦慮,也讓壹些人欣喜。這也可以從家風中找到。富是指物質和金錢,貴是指素質和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壹堂課。壹個人的成長是否受到良好家風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有什麽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麽樣的價值觀、財富。對於很多人來說,家風的好壞甚至影響和決定著人的壹生。
有人說,現在講政風、社風更重要,不要退到第二家風。“四風”很重要,密切相關,相互影響,中間可以加上“家風”。雖然不能無限擴大家風的重要性,但“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家正”可能有些絕對。但換個角度,從家風入手,推動黨風、政風、社風、民風的改善,在方向和策略上都是正確的。最重要的有用的是妳現在正在拜訪的家風構成。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就是撿。最無聊的是先爭論它,最怕的是在爭論中用不到它。
不要讓家風成為“壹陣風”,留下“古風不再”的感覺。今天有必要重溫壹下家風。家風的形成與財富、文化、德行無關。家風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用無窮。家風來源明確,有利於培養良好的黨風、政風、社風、民風。
家庭是苗圃,孩子是幼苗。家風如雨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幼苗才能健康成長。只有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孩子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壹詞的流行,不禁看到爺爺奶奶教育我的照片。
小時候,奶奶上學前總會叮囑我幾句:“孩子,上學的時候不要和同學磨牙。”如果有人欺負妳,回來告訴我,我就去找妳老師。" !奶奶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她總是在我沒事的時候給我上壹堂“政治課”,講壹些經典的故事,教我遇事要坦蕩,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好好相處,不要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在奶奶的諄諄教導下,我和老師同學基本沒有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能吃苦耐勞的。妳必須從小學會吃苦,否則妳做不了大事!”爺爺也教過我:“只有吃了苦,才能成為大師。”只有經歷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環境,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才能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出類拔萃。或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人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現在,我已經進入高中,成為壹名高中生。我已經養成了樂於助人、努力、簡單的好習慣。仔細想來,這些都和我們的家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奶奶依然在每次上學前給我上壹堂“政治課”,爺爺依然在飯前飯後時不時給我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如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我很樂意聽他們的話,因為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父母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有什麽樣的父母就有什麽樣的孩子,隨著社會的進步,每壹代人都有自己的家風家教,這會影響孩子的壹生,好的傳統觀念也會代代相傳。雖然和我壹樣,對父母遺傳的“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做了壹些改變,不是更好嗎?沒有什麽是壹成不變的,但變化壹定是更好的,不能忘記根本。我壹直在想,樹立正確的家風,傳承優秀的家規家訓,是壹種值得提倡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上的壹些陋習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承。如果加上好的家風來建設,我們社會的風氣會更純凈,人民的生活會更美好,國家的未來會更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