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黃侃的學林故事。

黃侃的學林故事。

黃侃的人格分析

蘄春黃繼剛是辛亥革命的先驅之壹。他的壹生,帶著無數時代潮流的印記:新與舊、激進與保守、放蕩不羈與謙虛嚴謹交織在壹起。黃侃的性格中有很多這樣的兩極,看似互斥,實則矛盾統壹。

辛亥革命前,黃侃在湖北、日本搞革命,後到國內各著名大學任教,治學嚴謹,成為國學大師。黃侃師從章太炎、劉,代代相傳,培養出、金毓夫、楊伯鈞、、呂宗達、尹夢倫、程、潘崇貴、徐福等著名學者,在20世紀學術史上影響深遠。

狂,孤傲,狂,名,善遊,讀書,罵人,不羈,不拘小節,乖張,特立獨行...黃侃給後人留下了壹系列關鍵詞和軼事。

黃侃雖然是個放浪形骸的人,但對母親很孝順。1908年,黃侃的生母周茹夫人病重,被電話叫回家料理病情。黃侃6月回到家,親生母親去世,她驚恐萬分,甚至吐血。當時清政府嚴令逮捕革命者。由於叛徒告密,兩江總督聽說黃侃在老家,也就是湖廣總督陳的壹份密電,很快就把他抓了起來。當黃侃得知這個消息後,他立即離開了家,搬到了日本。黃侃回到日本後,仍然思念母親,便請蘇畫了壹幅《母親墳之夢》,並為自己題詞。這幅畫也成了他的私人珍藏,寸步不離。是不是可以說黃侃和他媽壹樣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是他對國學的天然感受。正是因為這種情感,他把自己的著述視為神聖,治學非常嚴謹,因為他知道“中國的學問就像在山上鑄銅,把海煮成鹽,無窮無盡”。

“老師並不迂腐,而是壹個活潑有趣的人。他喜歡旅遊,喝酒打牌,寫詩,但是有壹點。不管他怎麽玩,每天都要完成作業……”弟子成的言論可謂知人善任。1935 10 10月5日,黃侃因飲酒過量,胃血管破裂,搶救三天後死亡。在他去世的前壹天,雖然他吐了血,但他仍然讀完了《唐補》和《通江集》五卷。讀書、提問、研究國故,不僅符合時代需要,更重要的是黃侃有發自內心的動力支撐他走過半個世紀的人生。

黃侃師從章太炎。

1905,從黃侃到日本,進入早稻田大學。在早稻田大學,他認識了武昌中華總校的同學宋。當年8月,同盟會在東京成立,黃侃被列為會員。

1906年5月章太炎赴東京,入團,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當時有壹萬多名中國留學生住在東京,在章太炎手下競爭工作。黃侃也跟著圍觀。我壹到門口,就看到墻裏有壹個四個字的大本子,上面寫著:“如果仲尼在東路長大,大禹從西羌出來,誰做我的配偶?”這是東漢戴良的語錄。黃侃看到後,覺得章太炎太狂妄,極難接近。這壹次,黃侃見到章太炎,想到的不是“我要是認識韓景洲就好了”。我認為他們都是冷漠的人。後來有人形容這對師生是“壹對瘋子”。

黃侃經常看《人民日報》,很佩服章太炎的文章。章太炎的說辭深刻典雅,論據以經典和歷史為依據,很有說服力。《人民日報》是團的機關報,是革命者的喉舌。報紙因為章太炎的文章,很受留學生歡迎。通過對《人民日報》的不斷閱讀,黃侃對章太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逐漸消除了誤解。從那以後,他壹直為《人民日報》撰稿。千裏馬總會遇到伯樂的賞識。有壹天,章太炎看到黃侃寫的壹篇文章,大加贊賞,立即寫信預約,使他成為天下奇才。章太炎結識黃侃,也許是宋介紹的。

1907年秋,章太炎聽說黃侃要回鄉,對他說:“學不如當老師。回望中國,能為君為師的人少之又少。楊,壹個土生土長的君主,並不精通管理土地,似乎他也不想這樣做。瑞安的孫中榮先生還在,妳可以去看看他。”黃侃沒有馬上同意。章太炎說:“不速歸,必欲師也,如仆也。”黃侃壹躍而起,今天去了,磕頭自稱弟子。隨即,蘇搬進章太炎在町的住處,天天跟著他。在學習音韻學和評書的同時,他積極為《人民日報》撰稿。章太炎也覺得黃侃的聰明和悟性與眾不同。他嘆了口氣,說:“俗話說,學而時習之,猶如行萬裏路。現在妳壹天就是萬裏!”

北京大學教授黃侃。

1914年秋,黃侃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邀,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講學,《文學概論》、《詞·張學》、《中國文學史》等。

1914年2月,章太炎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被軟禁。先囚禁在北京本寺胡同,後遷至龍泉寺,並派巡警把守大門。後來,他被軟禁在東城梁倩胡同的壹所房子裏(北京四大鬼屋之壹)。在梁倩胡同的住所裏,章太炎可以讀書寫字,親戚朋友和弟子也可以去探望他,但他沒有外出的自由。此時,黃侃正在接受北京大學的聘任,在北京當教授。他已經打聽到了張家人的下落,並前去探望。見張寂寞,便主動提出留下來陪老師,請他講講文學史。這時候大多數人都避而遠之,黃卻主動作為同伴前來求教。患難見真情,張深受感動。壹連幾個月,黃早出晚歸,白天出去教書,晚上師生燭光下談學習,直到深夜。但有壹天晚上,警察強行驅逐了黃侃,其他客人也不準參觀。張見黃被強行帶走,被剝奪了見客的自由,憤而絕食。之後在馬敘倫的巧妙勸說下放棄了絕食。

我們來看看黃侃在北大講課時的神態和聲音。黃侃的《文選》、《文心雕龍》講座非常生動,吸引了壹大批其他系的學生。馮友蘭說:“他上課的時候,聽的人最多。他上課講《文選》、《文心雕龍》,我連聽都沒聽過。”黃擅長吟詩作對,抑揚頓挫,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美感。於是,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合唱起來,成為北大校園裏的流行曲調,被師生們戲稱為“黃調”。在當時的宿舍裏,到了晚上,“黃調”的聲音隨處可見。不僅如此,北大學生馮友蘭放假回家,按照黃侃的方式選了壹些詩,講解給他的妹妹馮(後來的魯堪如夫人),教她“黃調”,帶領她走上文學之路。

黃侃和侍郎黃門。

黃侃壹生桃李滿天下,弟子被稱為“黃門輔”。在眾多弟子中,有三位關系特殊。壹個是黃在武昌師範學院教書的學生黃菊英。1923,黃菊英畢業於武昌師範學院。同年,黃侃和黃菊英在武昌黃土坡結婚。黃侃娶了自己的學生,和魯迅、許廣平、沈從文壹樣,張兆和轟動了民國學術界和文壇。壹個是黃卓,黃侃的侄子。作為黃侃學術的繼承者,黃卓積累了豐富的黃侃學術理論和古籍校勘資料,並陸續整理出版。黃卓以其叔父黃侃為榜樣,“50歲以前從不著書”,所以70歲以後他的所有著作都被收集起來,陸續在世界上出版。另壹個是潘崇貴,成了黃侃的女婿。

在中央大學期間,黃侃與劉太希談起了近幾年考上中央大學的潘崇奎。黃侃興奮地說,在眾多論文中,只有文筆細膩、“壹絲不茍”的正楷潘升,最近經常去黃侃的住處求教。黃侃說,此生在現代青年中可謂純金美玉,敬佩之情溢於言表。無獨有偶,劉太喜非常激動地告訴黃侃,潘生是他的侄子。黃侃也覺得這是壹種奇怪的緣分,趕緊問潘生是不是訂婚了。得知她沒有訂婚,黃侃說女兒在閨房等著,和潘生很般配。後來潘崇奎真的娶了黃侃的女兒。

1929 165438+10月27日,黃侃帶領學生潘崇奎到上海為章太炎先生祝壽,黃侃將自己的得意門生潘崇奎介紹給章太炎。章太炎問他學到了什麽,極有收獲,就給他改了名字,改了規矩。

中央大學教授黃侃從未向學生提及革命。他的學生很少知道他和黃興是壹起浴血奮戰的戰友。有歷史學家認為,黃侃為《大江日報》撰寫的社論《亂,救中國的靈丹妙藥》是武昌起義的前奏。黃侃死後,潘崇貴才明白當年為什麽不談革命。潘崇貴寫道:“他認為冒著生命危險投身革命是國家職責。所以,他覺得過去所有的犧牲都沒什麽值得驕傲的;即使革命成功後,我也擺脫不了人民的水火,仍然深感內疚。他沒有感受到革命的光榮,只感到慚愧。這恐怕就是他壹輩子不談革命往事的原因吧!”

黃侃不拘壹格的教學給侍郎黃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經常借郊遊吃吃喝喝的機會,聊壹聊知識,開闊眼界,在閑聊中給學生很大啟發。他講課也是天馬行空,毫無章法,講到哪裏就講到哪裏,但知識面很廣,超出壹般人的理解。學者程對此表示贊同:“老師晚年講課時往往沒有壹定的教案,初學者往往也是壹頭霧水。但我當時是四年級的學生,感覺從各種議論中學到了很多……”

黃侃“是個欣賞風景的人。”他喜歡和他的弟子壹起遊覽風景點。他興高采烈的時候就用唱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會寫詩的人贏得他的青睞。他在北京時,經常有孫士揚和曾誌陪伴。孫士揚說:“王先生喜歡旅行,但他很難成為壹個同伴。他只恭敬謹慎,遍遊郊區。他經常在宴會上談到深夜。司文君法先生,所到之處,必有所問,偶有所令,有所作,也必有所樂。”弟子與黃侃交朋友,受益匪淺。因為呂宗達能喝酒能抽煙,所以深受黃侃的喜愛。經常壹邊吃飯壹邊和他聊天,有時候壹頓飯吃四五個小時。魯從中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 上一篇:兩種假設的含義和關系
  • 下一篇:& gt為什麽要加強現代物流的發展?具體措施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