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龍門石窟是誰建造的?

龍門石窟是誰建造的?

問題1:龍門石窟是誰建造的?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遷都洛陽。信佛的孝文帝同時不忘將佛教的發展中心移至洛陽。他組織修建了僧廟和寺院。前後在洛陽以南的龍門沂水河畔開了壹座石窟造像,從此開始了壹個神奇的大型石窟群——龍門石窟的創建。

問題2:洛陽龍門石窟是誰造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位於有“十三朝古都”之稱的洛陽以南13公裏的伊河兩岸,南北長1公裏。這裏兩山對峙,伊河如閘流過,故古稱伊闕。因為它位於首都的南部,古代的皇帝被認為是“真正的龍帝”,所以它也被稱為龍門。龍門之名始於隋代,歷經唐、宋、元、明、清,沿用至今。龍門自古就是險要的關隘和交通要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其風景優美,環境幽靜,氣候宜人,被譽為文人墨客的旅遊勝地。因為石頭極好,適合雕刻,所以古人選擇這裏修建石窟。

龍門石窟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開鑿,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明,斷斷續續修建了400多年。其間以北魏和唐朝為兩大造像,歷時近150年。其他朝代只是零星發掘,規模較小。龍門山脈現有2345個洞穴和壁龕,65438+萬個雕像,2800多個銘文和70多個寶塔。整個石窟中,北魏造像約占1/3,全部在西山。最具代表性的洞穴有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洞、巍子洞、蒲臺洞、火燒洞和瓷像窯。唐代造像差不多占2/3,大部分在西山,武則天以來遷到東山。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有西山時遷寺、賓陽南窟、賓陽北窟(以上兩窟及屋頂裝飾完成於北魏,佛像完成於隋、初唐)、景山寺、摩崖三佛祠、奉先寺象祠、萬佛洞、金安洞、東山擂鼓臺洞。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窟藝術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公元5-1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石窟藝術中最為壯麗輝煌的篇章,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兩窟造像以數量多、規模大、題材多樣、雕刻精美、寓意豐富而享譽海內外。北魏和唐代的雕塑達到了藝術的頂峰,其獨特的皇家風格和中原風格不同於早期和晚期的石窟。它們被稱為世界上碑刻數量最多的“古碑林”。石窟藝術中很少涉及佛教信仰的眾多門派,甚至道教題材。龍門石窟歷史悠久,跨越多個朝代,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優美,是很多石窟無法比擬的。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圖像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為中國石窟的創新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龍門石窟的歷史、藝術、科學和欣賞價值使其成為石窟藝術系列中不可或缺的傑作之壹,應受到全人類的重視和保護。1961年,龍門石窟被中國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0月30日,16543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龍門石窟是石窟藝術中典型的皇家風格。

龍門石窟是繼北魏大同雲岡石窟之後開放的又壹國家級佛教聖地。由於龍門石窟開鑿於中世紀大多數封建王朝的首都馮靜恩,它是皇室親屬、王子、大臣和高級官員祈求災難和制作雕像最集中的地方。也可以說,它主要是皇室意誌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封建國家政治色彩。與其說雲岡石窟的壹些造像披上了“聖旨為壹部為石像,使之如帝體”的意味,不如說龍門石窟的許多大型洞雕給封建政權披上了壹層宗教的外衣,從宮廷搬到佛門領域。如古陽洞、賓陽洞、皇甫公洞、景山寺、萬佛洞、會劍洞、奉先寺的大路阿什雕像龕、金安洞、高平縣的王東等,都是為皇帝、皇後、王公祈福的地方。也正因為有封建統治者的直接參與,才能夠不遺余力,耗費物力,打造出如此宏偉壯麗的石窟。因此,龍門石窟的興衰不僅反映了5世紀至10世紀皇室對佛教和宗教崇拜的興衰,而且因為它與許多重要人物和歷史事件有關,還在某些方面揭示了政治趨勢和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龍門石窟的這壹突出特點是其他石窟無法比擬的。

2.龍門石窟是中國歷史上鼎盛時期雕刻藝術的典範。

龍門...> & gt

問題三:龍門石窟建於何時~ ~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遷都洛陽。信佛的孝文帝同時不忘將佛教的發展中心移至洛陽。他組織修建了僧廟和寺院。前後在洛陽以南的龍門沂水河畔開了壹座石窟造像,從此開始了壹個神奇的大型石窟群——龍門石窟的創建。

地處中原的龍門石窟,是根植於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土壤的外來佛教教藝的豐碩成果,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體現,因此龍門石窟在中國石窟藝術中有著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龍門石窟是我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大型石窟群。據不完全統計,這裏有2000多個石窟,60多座佛塔,10多萬尊佛像,2800多處碑刻。龍門石窟是中原北部三大石窟之壹。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藝術瑰寶,被譽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從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到孝明帝時期的三十五年,是龍門雕刻佛像的第壹個繁榮時期。這壹時期發掘的石窟大多集中在龍門西山,約占龍門石窟造像的三分之壹。其中,有十幾個大中型洞穴,如古陽洞,賓陽洞和方耀洞。

龍門石窟中,古陽洞是發掘最早的洞穴,發掘於公元493年。在中國歷史上,這壹年是北魏太和十七年,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壹年。

谷陽洞位於龍門西山南麓。洞內供奉的主佛是釋迦牟尼佛,南墻上的大龕是釋迦牟尼與佛並肩而坐,佛教中也稱“二佛並坐”。南北壁上有三排龕,每排是四個對稱而變化的龕。

其中壹個大龕的門楣上刻有壹整套佛教故事,展示了悉達多王梓丞道學的過程。

古陽洞內有大大小小數百個佛龕。不僅佛教故事最多,佛龕上的圖案也裝飾精美,嚴謹完整,色彩豐富。

石窟裏的佛像都是信眾供奉的,每壹尊佛像都記錄著信眾的祈禱。從這些雕像可以看出,谷陽洞是北魏皇室貴族許願最多的地方。

北魏時期,主要的石窟是賓陽三窟。

賓陽洞供奉三世佛。主佛兩邊各有兩個弟子和菩薩,左邊是葉佳和文殊菩薩,右邊是阿難和普賢菩薩。佛、脅面部細長略長,衣紋疊得規整而密集,體現了北魏造像的藝術特色。

賓陽洞頂上雕有蓮花寶蓋,用十個隨風飄揚的藝伎樂撐天人。洞內壁兩側有大型浮雕,共分四層:維摩詰、佛生平事跡、慈禧太後禮佛、十王。龍門石窟很多洞窟都有禮佛圖,賓陽中洞的最好,不過在國外被盜了。

北魏晚期,開鑿了壹些有特色的洞穴,如蓮花洞、火燒洞、皇甫公洞和巍子洞。

其中最著名的是方子洞,因其洞內刻有大量古方而得名。洞穴中雕刻的壹些藥方也可以治療現代人所說的疑難雜癥,如糖尿病。這些藥方比孫思邈的《備不時之需》還要早。

北魏洛陽龍門開洞活動的結束,以賓陽中洞的中止為標誌。

隨著北魏的滅亡,龍門石窟的發掘趨於衰落,沈寂了近壹個世紀,直到唐朝的建立。從建唐到盛唐的百年間,龍門石窟迎來了歷史上第二次石窟繁榮期。

這壹時期發掘的石窟,按時代壹般是由南向北,集中在龍門西山。到了武則天時期,又有壹部分轉移到東山,約占龍門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二。唐代龍門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是千璽寺、萬佛洞和奉先寺。

唐代發掘的第壹個洞穴是龍門西山北端的千喜寺。這時,中國佛教“凈土宗”成立了。

唐代石窟造像在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達到頂峰。石窟造像雖然屬於佛教藝術,但與政治密切相關。從龍門眾多的唐代石雕中,也可以看到武則天壹步步走上皇後寶座的痕跡。......& gt& gt

問題4:龍門石窟建立於哪個朝代1?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2.介紹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400余年的大規模修建,南北長1公裏。今天,有2345個石窟,超過65438+萬個雕像和2800多個碑文。其中《龍門二十》是渭北書法的精華,褚遂良《壹闕佛龕碑》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歷時長久,跨越多個朝代。它們以大量的實物圖像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為中國石窟的創新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問題5:當時皇帝為什麽要修建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佛教建築。佛教從西漢時期傳入中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頂峰。這個時候皇帝修建佛教建築來教化民眾,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就像西方國家的國王要花巨資給教皇蓋房子壹樣。

問題6:洛陽龍門石窟始建於何時?公元493年,龍門石窟建於北魏。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北宋,雕刻斷斷續續四百年。

問題7:洛陽龍門石窟的由來及5分鐘建成龍門的由來。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城南13km處,香山與龍門山遙遙相對,伊河穿流而過,遠看似壹座天然大門,故古稱“伊闕”。隋朝的,楊迪皇帝,有壹次爬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地看見洛陽南面的伊闕,就對侍從說,這不是真龍帝的門戶嗎?為什麽古人不在這裏建都?壹個大臣諂媚地回答,古人不是不知道,只是在等陛下。楊迪聽後非常高興,於是他在洛陽建立了隋朝的東都,宮殿的正門正對著伊闕。此後,壹闕被人們習慣稱為龍門。

過去病史

龍門風景秀麗,景色宜人,還有溫泉。自古以來,龍門山的顏色就被列為洛陽八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川勝,龍門第壹。”龍門石窟開鑿在依山傍水的懸崖峭壁之間。大約始於北魏孝文帝從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遷到洛陽的時候。當時的孝文帝深感都城偏北,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開始修建龍門石窟。龍門石窟經歷了東魏、西魏、長齊、北周、隋、唐、北宋,斷斷續續雕琢了400年,其中北魏、唐代大規模建造了140多年。所以龍門所有洞穴中,北魏占30%左右,唐朝占60%,其他朝代只占10%左右。據統計,東西兩山共有洞穴2345個,佛塔70多座。龍門石窟被稱為古代碑林,擁有中國數量最多的古代碑刻。* *碑刻2860余處,其中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和楚梁壹闕佛龕碑為魏碑和。

xi有季連華東

唐凱堪稱典範,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傑作,龍門山共有11000多尊佛像,其中最大的佛像盧舍那佛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每尊只有2厘米長,稱為微雕。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許願和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室意誌和行為的體現。北魏和唐代的雕像反映了非常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失去了這裏雲岡石窟造像粗獷、雄偉、渾厚的特點,但生活氣息逐漸濃厚,趨於活潑、細膩、溫柔。這些北魏造像面部細長,肩細胸直,衣紋用直刀雕成,剛健古樸。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像雕塑也追求秀骨清象的藝術風格。唐代人喜歡以胖為美,所以唐代* * *佛像的面部,肩部寬厚,胸部凸起,服裝線條用圓刀法雕刻,自然流暢。龍門石窟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吸收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剛健生動、古樸自然的寫實風格,達到了佛像雕刻藝術的頂峰,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上的瑰寶。著名書法巨著《龍門二十》是後世北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石刻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最佳書法。這些銘文不僅記錄了許願人雕像的動機和目的,也為石窟的考古分期提供了依據。清代學者康有為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用魏碑書寫,盛贊魏碑筆法跳躍、結構自然、血肉豐潤等十美。今天,魏碑被廣泛用作標語和裝飾文字。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但也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風尚。石窟是壹座大型石雕藝術博物館,因為它保存了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實物資料。

問題8:龍門石窟建於北魏太和時期是哪個朝代,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壹直延伸到清朝。前後400多年。其中大規模高效建設約為150年,分別出現在北魏時期(約占40余年)和隋唐時期(約占110年)。龍門石窟的大小神龕和石像,散布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沿沂水兩岸,南北長1公裏。

問題9:洛陽龍門石窟建於北魏太和年間是哪個朝代,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至清朝。前後400多年。其中大規模高效建設約為150年,分別出現在北魏時期(約占40余年)和隋唐時期(約占110年)。龍門石窟的大小神龕和石像,散布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沿沂水兩岸,南北長1公裏。

  • 上一篇:魚缸養什麽魚好?魚缸裏養什麽魚最好?
  • 下一篇:中國企業利潤低的主要原因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