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京劇四大名旦都是誰

中國京劇四大名旦都是誰

中國京劇四大名旦是: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和荀慧生。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京劇四大名旦最為知名,他們指的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梅蘭芳

京劇旦角、四大名旦之首、創立梅派藝術。

梅蘭芳(1894.10.22-1961.8.8),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北京人,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梅蘭芳在50余年的舞臺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腳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壹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主要成就

創立梅派

梅派形成初期

京劇形成初期,以梅巧玲為代表的壹代老前輩藝術家開啟了京劇男旦藝術的篇章。梅巧玲開創的梅派藝術,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提高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成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傳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缽,良好地繼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對梅派藝術的傳承功不可沒。

梅派的創立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孫梅蘭芳繼承並發展了梅派藝術,當時的男旦藝術在京劇史上出現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讓整四大名旦合影個京劇發展步入了巔峰時期,這是京劇走向興盛的重要標誌。

梅蘭芳旦行立派也是從“梅派”開始的,而京劇行當中梅蘭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蘭芳是中國旦角創藝立派的第壹人。

京劇中把女性統稱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齡、性格又可細分為許多行當,飾演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稱為“正旦”,正旦在京劇中俗稱“青衣”,這就是因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長衫而得名。京劇《竇娥冤》中的女主角竇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莊重嫻靜,秀雅柔婉,以唱功為主,壹般說來,青衣的唱腔旋律優美,細膩婉轉。

梅蘭芳通過不斷的努力,終於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馬旦行當為壹爐,創造出獨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稱“梅派”,影響很大。

梅派的創新

梅蘭芳所創新的京劇梅派藝術,不僅是中國京劇與整個中國戲曲藝術的高峰,而且還位列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壹,梅派藝術的發展,自是得益於時代的機遇,當時北京精英薈萃,戲樓茶館雲集,在梅蘭芳綴玉軒聚集的 “梅黨”也各顯其長,盛舉***襄,進而成就了當時梅蘭芳的梅派藝術。

藝術戲劇融合

中國戲劇在服裝、道具、化裝、表演上綜合起來可以說是活動的水墨畫,梅蘭芳深知應該從繪畫中吸取對戲劇有幫助的養料。於是他研習作畫並向壹些繪畫名家求教,其中包括齊白石,而齊白石又非常喜愛梅蘭芳的戲劇。齊白石對梅蘭芳而言是亦師亦友。梅蘭芳將藝術和生活,和興趣走到了壹起,讓中國傳統書畫走進戲劇,擴展了藝術領域,同時將原有的藝術壁壘打破,開創出新的出路,並將這種新式事物傳到了國外。

梅派傳承

梅蘭芳的壹生,體現了不斷革新、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他將諸多藝術領域的創作思想融於了京劇藝術舞臺表演之中,使京劇旦行的唱腔、表演藝術臻於完美的境界,成為旦行中影響深遠的流派。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最能體現梅派藝術代表劇有《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等。

所以在梅派藝術的傳承上,梅蘭芳之子梅葆玖,深得其父教誨和指導,作為梅派藝術的領軍人物,京劇界舉足輕重的男旦演員,梅葆玖在致力於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男旦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為之積極努力著。

而在梅派藝術的優秀傳人中,胡文閣被認定為梅派後背青年京劇男旦演員中的佼佼者。他師承梅葆玖等藝術家,拜梅葆玖為師。跟隨梅葆玖學習的過程中,他良好地繼承了梅派藝術,展現了男旦藝術的魅力,為梅派藝術、男旦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戲曲理論

梅蘭芳壹生主要從事京、昆表演,創作了壹批時裝戲和古裝戲,加工整理了壹批傳統戲,如《牢獄鴛鴦》、《宦海潮》、《鄧霞姑》、《壹縷麻》、《嫦娥奔月》等。他對中國戲曲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之於戲曲理論的貢獻僅是其中壹面。

梅蘭芳提出了“中國戲劇之三要點”。第壹點,西方戲劇與中國戲劇的隔閡是可以打破的。第二點,中國戲劇的壹切動作和音樂等,完全是姿勢化。所謂姿勢化,就是壹切的動作和音樂等都有固定的方式。例如動作有動作的方式,音樂有音樂的方式,這種種方式,可作為藝術上的字母,將各種不同的字母拼湊壹起,就可成為壹出戲。但是中國戲的演員們,都不被這種字母所束縛,他依舊可以發揮他在藝術上的天才與創造,《貴妃醉酒》就是其中代表作之壹。第三點,中國(戲)未來之趨勢必須現代化,並不壹定是戲劇、本體的現代化,是要使劇中的心情和倫理成為現代化,如背景與燈光也可使其成為姿勢化,使其有固定的方式來表現劇中各個情緒,這是中國戲劇今後可試驗的途徑。

這三點很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可以為中國的京劇傳承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梅蘭芳先生的理性闡述,根植於中華民族文藝理論的沃土之中,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是壹份難得的戲曲理論遺產,不僅對梅蘭芳京劇表演理論體系的總結至關重要,而且豐富了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值得深入總結研究。

藝術影響

梅蘭芳,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臺。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他刻苦學習昆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本工戲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經過長期的舞臺實踐,精心鉆研,勇於革新,創造了眾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曲目,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對京劇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化妝等各方面都有所創造發展,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深受國內廣大觀眾的喜愛,並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梅蘭芳的藝術成就,對現代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主要作品

《戰蒲關》、《九更天》、《二度梅》、《嶽家莊》、 《搜孤救孤》、《春秋配》、

《空谷番》、《摘纓會》、《汾河灣》、《別宮》、《法門寺》、《金針刺紅蟒》、

《紅鬃烈馬》、《祭江》、《南天門》、《雁門關》、《彩樓配》、《長阪坡》、《趕三關》、 《大登殿》、《二本虹霓關》、《四郎探母》、《女起解》、《頭本虹霓關》、 《兒女英雄傳》、 《六五花洞》、《八蠟廟》、《打漁殺家》、《遊龍戲鳳》、 《穆柯寨》、《天河配》、《四五花洞》、《桑園會》、《破洪州》 、《樊江關》、《槍挑穆天王〉、 《琵琶緣》、《審頭刺湯》、 《全部王寶釧》)、 《回荊州》、

尚小雲

尚小雲 (1900年1月7日壹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綺霞。祖籍河北邢臺市南宮市。1900年1月7日出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是中國具有深遠影響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壹,尚派藝術的創始人。是京劇"四大名旦"之壹。

尚小雲在近六十年的舞臺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尚派藝術

尚小雲是現代中國京劇代表人物之壹。其壹生藝術經歷,恰與中國京劇鼎盛時期相始終,是京劇中後期歷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尚小雲出科以後,先後從孫怡雲、張芷荃學戲,又得益於陳德霖。並從王瑤卿、路三寶學花旦戲,隨李壽山、陸金桂等學昆曲。所從師者,均為老成典型。因而早年即為文武昆亂不擋的出色旦角,而尤以其青衣戲最為觀眾認可,被公認為“青衣正宗”。

尚小雲天賦極佳。其嗓音寬亮,扮相俊美,身材適宜。尤以中氣充沛、調門高亢、久唱不衰為難能可貴。由於其聲高勁圓亮,以剛為主,很適宜傳統青衣的唱法,是以早年初搭各班,以“二祭”——《祭江》、《祭塔》及《玉堂春》、《探母》等唱工劇青衣戲享名於時,故有“鐵嗓鋼喉”之譽。

青衣壹行,傳統上多演“貞節烈女”,其唱法不僅要求清亮嬌脆,還須有陽剛噴薄之音。自胡喜祿開創陰柔壹路唱法以後,陽剛壹路漸有不敵之勢。而孫怡雲、陳德霖等均準老派,以陽剛為勝。尤其是陳德霖,繼承了陽剛壹派的優點,同時講究剛柔兼濟,開創了青衣壹行新的演唱格局。

尚小雲在演唱上,直接繼承了陽剛壹派的傳統,早期恪守傳統青衣“口緊字松”的唱法,其後受陳德霖影響,於剛健中輔以婀娜,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發音上抗下墜,對比鮮明,註重氣勢,給人縱橫捭闔、拔險攻堅的剛勁之美,傳統青衣“節節高”的唱法,在他能舉重若輕。尚小雲在唱工中,不但不像後來旦角每每減少詞句,有時還按老派唱法增多唱詞。 如《玉堂春》,壹般在“驚動鄉約和地保”後面,即接“拉拉扯扯到了公庭”,他卻接上“壹旁又來了兩個官人,壹個拉來壹個扯”,然後才接“拉拉扯扯”壹句。

與四大名旦中其他幾位壹樣,尚小雲在京劇旦行各領域都有所涉足,無論青衣、花旦、刀馬甚至武旦,都能勝任愉快;但他的不同之處,是並不致力於打破這些行當的表演界限,而是在每壹個特殊環境下,都以不同的行當適應表演的需要。在《探母》中,尚小雲早年演公主,後來又演太後,他都恪守行當規範,公主以旗裝花衫應工,而太後則完全是青衣典型。又如《全部紅鬃烈馬》,尚小雲在《武家坡》演王寶釧,在《大登殿》則演代戰,亦是青衣、花衫分明,決不含混。

主要劇目

《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漢明妃》、《梁紅玉》、《乾坤福壽鏡》、《銀屏公主》、《禦碑亭》、《虹霓關》、《打漁殺家》、《武家坡》、《墨黛》。

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壹1958年3月9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壹,程派藝術的創始人,男,程硯秋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禦霜。

藝術特色

程派的唱腔別具壹格。他嚴守音韻規律,隨著戲劇情節和人物情緒的發展變化,唱腔起伏跌宕,節奏多變,要求達到“聲、情、美、永”的高度結合。他的表演非常細致深刻,講究舞臺表現形式的完整與美感,同時註重貼近生活的真實。

程硯秋在藝術創作上,勇於革新創造,舞臺表演唱腔講究音韻,註重四聲,並根據自己獨有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了壹種幽咽婉轉、若斷若續的唱腔風格,形成獨有的特點。他創作的角色,典雅嫻靜,恰如霜天白菊,有壹種清峻之美,後成為“四大名旦”之壹。程硯秋在表演上無論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劍術等方面也都有壹系列的創造和與眾不同的特點,作為壹個完整的藝術流派,全面展現在京劇藝術舞臺上。程硯秋註重借鑒兄弟姊妹藝術,融合於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是眾多藝術大師中較為突出的壹位。

代表作品

程硯秋的演出劇目非常豐富,傳統戲有<武家坡>、《賀後罵殿》、《三擊掌》、《玉堂春》、《汾河灣》等側重唱功的青衣戲,也有<遊龍戲鳳>、《虹霓關》、《弓硯緣》等側重於表演念白和武功的花旦、刀馬旦戲。他的昆曲戲《鬧學》、《遊園驚夢》、《思凡》等也極具功力。由於羅癭公、金仲蓀、翁偶虹等人輔佐,他編演了《紅拂傳》、《花舫緣》、《鴛鴦冢》、<青霜劍>、《春閨夢》、《荒山淚》、《文姬歸漢》、《鎖麟囊》、<女兒心>、《亡蜀鑒》、《碧玉簪》、《馬昭儀》、《玉鏡臺》、《賺文娟》、<聶隱娘>、《梅妃》、《沈雲英》、《孔雀屏》、《玉獅墜》、《龍馬姻緣》、《梨花記》、《風流棒》、《勘情記》、《陳麗卿》等壹批新戲。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他還改編了《竇娥冤》,編演了<英臺抗婚>。

荀慧生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字慧聲,號留香,藝名白牡丹,中國著名京劇表演家,“四大名旦”之壹。荀慧生祖籍河北東光,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彜,與余叔巖合演《打漁殺家》起,改用荀慧生為名。荀慧生功底深厚,戲劇寬廣,融京劇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的表演於壹爐,兼收京劇小生、武生等行當的技藝,到30年代逐漸形成風格新穎、獨樹壹幟的“荀派”藝術。荀慧生壹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棋盤山》等,與楊小樓、尚小雲、譚小培壹起稱為“三小壹白”,有“無旦不荀”的美譽。

藝術特色

他對唱和念的要求非常嚴格,認為唱要“以有限的腔調曲表達繁復錯綜的感情”,而念白在與觀眾交流時“比歌唱更直接、更有力壹些”。為此,他主張唱和念時生活感和藝術性兩者結合,協調融洽,並與表情、身段的真實自然相壹致,互為表裏。這正是荀派表演的特殊風格。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在劇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的實踐與探索。在唱腔藝術方面荀慧生大膽破除傳統局限,發揮個人嗓音特長,吸取昆、梆、漢、川等曲調旋律,大膽創新。這不是簡單的壹曲多用,而是從生活出發,從人物感情與心境出發,字正腔圓,腔隨情出,令人著迷。

他善於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他還十分註重道白藝術,吐字清晰,聲情並貌,他創造出融韻白、京白為壹體的念白,韻調別致,具有特殊的表現力。表演方面他強調“演人不演行”,不受行當限制,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突破,他塑造的許多少女、少婦的藝術形象,具有大眾化、生活化的特點。嬌雅嫵媚、清秀俊美、風格各異。

荀慧生的表演熔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表演於壹爐,根據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當的表演技巧,甚至將外國舞蹈步法融於其中。他根據自己的天賦條件,在唱腔、身段、服裝、化妝等方面進行大膽的革新。他表演人物非常註意刻劃心理狀態,重視角色的動作,提倡旦角動作要美、媚、脆。他強調旦角每個動作都要給人以美感,要求演員把女性的嫵媚閃現於喜、怒、哀、樂、言談舉止之中,同時身段動作變化多姿,尤其講究眼神的運用,角色壹舉壹動、壹指壹看都要節奏鮮明,使觀眾醒目,演員壹出場就光彩照人,滿臺生輝。所以他的表演感情細膩,活潑多姿、文武兼備,唱做俱佳。

他的唱腔素以柔媚婉約著稱,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為荀派弟子的必修課目。他的唱腔委婉動聽,俏麗多姿,聲情並茂,感人至深。他敢於標新立異,創造新腔;廣采博收,吸取其他劇種唱腔的長處,設計新腔。如《紅娘》中那段“反四平調”膾炙人口。他善於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荀慧生編制新腔堅持三條原則:壹是讓人喜悅;二是讓人聽懂;三是讓人動情。

荀慧生的念白有獨特的風格,柔和圓潤,富於韻律美。他不照搬傳統的韻白和京白,從人物的感情感出發,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顯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輕重緩急,恰到好處,流利感人,又聲聲入耳。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生活美。

代表劇目

荀慧生長年與陳墨香、陳水鐘合作,編演了大量的新戲,在排演中得到王瑤卿的大力幫助。他演出的劇目有三百多出,大致有以下三類劇目:壹是《繡襦記》、《壹綹麻》《丹青引》、《紅娘》、《勘玉劍》、《釵頭鳳》、《魚藻宮》、《紅樓二尤》、《荀灌娘》等新編演的劇目;二是《販馬記》、《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緣》等增益首尾的傳統劇目;三是從梆子移植為京劇的《花田錯》、《元宵謎》、《辛安驛》、《香羅帶》等將近四十出戲。其他劇目還有《杜十娘》、《金玉奴》、《卓文君》、《胭脂虎》、《霍小玉》等。

  • 上一篇:馬未都的主要作品
  • 下一篇:中國古代有哪些「士」?壹些更有名的,大家都熟悉的東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