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山流水
樂器:古箏
簡介:
《山流水》是根據《博雅古琴遇知音》《山》《流水》兩首歌改編的,只有壹首歌。第壹誌向是關心山川,說仁者樂山。未來的誌向是關心流水,意思是智者樂水。唐朝分兩首,不分小節。最高的山分四段,流水八段。“它有兩種音樂書籍,琴和箏。鄭松的“山流水”與秦樂有很大的不同,並且有許多流派的音樂書籍。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浙江武林派傳》,旋律優雅,韻味雋永,有“山雄偉,水流動”之貌。
(2)廣靈散
樂器:古琴
簡介:
據曹勤說,戰國時期聶政的父親,為朝鮮國王鑄造了壹把劍,因為他推遲了日期而被殺害。聶政決心為父親報仇,他去山裏學了十年鋼琴,並成為壹名特技演員,這使他在南朝鮮出名。朝鮮國王把他叫到宮裏去玩,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朝鮮國王的夙願,他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將其譜成鋼琴曲,慷慨激昂,氣勢磅礴,是著名的古琴曲之壹。嵇康在漢魏時期因反對司馬氏獨裁而被殺。臨刑前,他淡定地彈奏了這首曲子,現存的鋼琴譜最早見於《魔法秘譜》。
廣陵散:古琴曲。又稱“止廣陵”,在《戰國策·史記》中記載韓國大臣顏仲子與宰相夏磊有仇,而聶政與顏仲子交好,為顏仲子刺殺韓翔,體現了壹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懷。這是壹個普遍的看法,魔秘譜中這首歌的歌名就是來源於這個故事。
(三)、梅花三弄
樂器:古琴
簡介:
《梅花三弄》是最古老的古琴曲,旋律優美流暢,曲式優雅獨特。通過對梅花的描寫,歌頌了文人的高尚品格,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作者桓伊是東晉淝水之戰的名將。《梅花三弄》的主題是梅花,三弄其實是三個變奏。古有三說:響巷、低巷、閑巷。整首歌* * *分為十個小節兩個部分。第壹部分,前六節采用循環再現的方法,後四節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的靜態和動態意象。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子》、《玉妃引子》。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的《魔秘譜》。譜中說金代的浣衣是笛子上給王惠的“梅花三弄”的曲子。後人以琴為絕招。“《梅花三弄》之所以叫《梅花三弄》,是因為它以泛音奏出主旋律,同壹曲調在不同的徽位重復三遍。《樂府詩》卷30卷33有1解,提到了“吹笛,高奏,吹笛”的技法。今天的秦樂中“三農”的音樂結構可能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4)陽春白雪
樂器:琵琶
簡介:
《春雪》,唐良星飾演。簡稱“陽春”,是壹套68板小曲,大部分是舊六板的變體。這首組曲收錄在李芳遠的《南北大曲琵琶曲十三集》中,被稱為“陽春古樂”。這首歌有很多版本。壹般十段、十二段稱為大陽春,七段稱為小陽春或快板陽春。這首歌生動活潑,描寫了三月春,大地春,萬物生長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它是最基本的傳統琵琶歌曲之壹。
(五)四面埋伏
樂器:琵琶
簡介:
至於十面埋伏是何時形成的,沒有確切的理論,但在明代王有鼎(1598-1662)所著《四趙唐吉》卷八《唐琵琶傳》壹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尤其以楚漢為榮。兩軍決鬥,聲動天地,瓦房飛落。許且察之,有金音、鼓、劍、弩、車馬;沈默。很長壹段時間,有怨恨就很難理解。那些悲壯,是王祥悲歌的慷慨之聲;我告別的聲音;困於大澤,有追馬之聲;到烏江,有壹個國王的喉嚨,琪宇是為王聲而戰。它讓聽者壹開始感到激動,同時又感到悲傷,最後沒有辦法哭出來。太感人了。”從文中描述的楚漢情節來看,與《十面埋伏》中描述的壹致,說明十面埋伏早在16世紀就已經在民間滅了。
目前魏中樂先生演奏,邱春橋、葉、林友仁、胡曉芳錄音,收錄於《琵琶獨奏集》十段譜分析:[1]獵影[2]吹[3]點[4]編曲[5]走位[6]伏兵[7]雞鳴山小戰[8]
(6)、平沙大雁
樂器:東曉
簡介:
古琴曲《平沙落雁》最早刊於明代正宗古音(1634),又名《平沙落雁》。自問世以來,已出版了50多種音樂集,音樂流派眾多。只有1962出版的第壹部古琴曲集收錄了六位音樂家的演奏樂譜。這首曲子的作者是唐代的陳立昂。宋代毛民中、田誌翁說的話,明代朱權也說過。因為沒有可靠的史料,所以很難證明是誰寫的。
“平沙雁”的含義和各種琴譜有不同的解法。《正宗古聲》壹歌中說:“以秋為例,秋高氣爽,風平浪靜,沙平浪靜,雲程萬裏,天飛揚。用洪湖的眼光寫伊勢的心。.....三起三落的完美節奏。第壹部戲如鴻雁之客,天上極空靈,雁列相諧,隱而顯,若來。它想墜落,想環顧四周,想在空中盤旋;也會跌。呼吸聲傾斜,繞著大陸掃了三圈。它倒下了,這需要另壹個。三五成群,飛來飛去,睡來睡去,正合適:母子相讓,亦可嘗之。”這種對鵝本性的解題描述極其深刻生動。整首歌委婉流暢,雋永清新...
(7)漢宮秋月
樂器:古箏
簡介:
《漢宮秋月》原是崇明派的琵琶,現在的樂書種類繁多,從壹種樂器演變為不同的樂器,並通過各自的藝術手段進行再創作,塑造出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流通中的普遍情況。《漢宮秋月》現在流行的形式有二胡、琵琶、箏曲、江南絲竹。主要表現古代宮女的悲涼心情和壹種無奈孤獨的生活意境。琵琶《漢宮秋月》又稱《隋晨》。以歌舞的形象寫孤獨的後宮,更多的是清怨和壓抑,有不同的傳記。目前壹般由無錫的吳(1847-1926)來報,但劉德海加入了很多音色變化和意圖擴散的指法,充滿了情感和感染力。
(8)、玉橋問答
樂器:古琴
簡介:
《玉橋問答》是流傳了上百年的名曲,現在的樂書種類很多。《秦雪·晉楚》雲此曲:“曲意深長,神態灑脫,但巍峨的山,壯闊的水,斧的丁丁,聲的嘆息,在指縫間若隱若現。”音樂因其準確生動的形象,近幾百年來在音樂家中廣泛流傳。樂曲開頭,曲調悠然,呈現出壹種飄逸灑脫的風格,上下句的呼應引起漁樵回答的興趣。主題音調的變化發展,以及新音調的不斷加入,再加上滾動技法的運用,在第7段達到高潮。形容隱士豪放不羈的情形。其中,投刺三彈的技法所產生的強音,要與分段的節奏相協調,使人感受到巍峨的群山和樵夫擊鼓斧的聲音。1段結尾所呈現的主題基調,在整首歌中反復移調變化,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日落笛聲和鼓聲
樂器:琵琶
簡介:
《夕陽笛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是文曲琵琶的代表作品之壹。這首歌最遲在18世紀在江南壹帶流傳。《夕陽笛鼓》是壹首抒情寫意的文曲。原始音樂分為10個段落,即:
1.日落長笛和鼓,2。開花的雄蕊散開,回到空中,3。關山附近的月亮,4。臨水斜陽,6。鳳棲秋生,7。紅樹林呼嘯著,8。夜看江面,漁舟唱夜曲,10。在夕陽的陰影中回到船上。
音樂以其輕柔的旋律,平和的心境,描繪了人間的美好風景:暮鼓送走夕陽,笛聲迎來滿月黃昏;人們在獨木舟上漂浮,在河邊蕩漾;兩岸青山綠水,花團錦簇;水面滿是波浪,船槳添聲...
(10),胡佳18拍
樂器:胡琴
簡介: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被匈帝國俘虜並流放到長城,後來與左結婚並生下兩個孩子。她在長城外度過了十二個春秋,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曹操平定中原,與匈奴講和,派惡使者用壹大筆錢贖回了文姬,於是寫下了著名的長詩《胡佳十八拍》,描寫了她壹生的不幸遭遇。秦歌有大胡佳、小胡佳、胡佳十八拍等版本。雖然曲調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思念家鄉、不忍骨肉分離的極其矛盾和痛苦的感情。音樂委婉哀怨,撕裂肝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