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發展模式的細節。

中國發展模式的細節。

中國發展模式

中國現在已經成為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之後的最大贏家。任何訪問亞洲的人都會意識到,西方在金融和經濟能力方面的聲譽受到了嚴重損害,而中國卻獲得了巨大的聲譽。命運之輪正在轉動。“中國奇跡”是2009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中國的經濟和工業實現了“驚人的崛起”。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值得尊敬的榜樣,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都可以從“中國經驗”中受益。

中國的發展模式是本世紀最值得探討的話題之壹。中國的改革無疑是成功的。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很多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都出現了下滑,但中國經濟卻保持了快速發展。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創造了壹套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讓億萬人民受益,讓中國人民擺脫饑餓,讓他們實現自我價值成為可能。涉及幾個關鍵詞——民生、漸進改革、文化覺醒;是對中國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總結,也是對中國經濟在危機之年壹枝獨秀的總結。壹系列關於中國的組合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中國奇跡”到“中國經驗”,從“中國現象”到“中國精神”,從“中國模式”到“中國道路”。

“中國不愧為2009年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

2009年底,“中國工人”作為唯壹壹個群體入選《時代》周刊年度人物。本刊駐京記者奧斯汀·拉姆齊認為,成千上萬在千千的中國工人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正在引領世界經濟復蘇。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說法,中國是防止世界經濟陷入深淵的壹個主要因素。

壹年多前,國際金融危機來襲,保持多年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遭遇新世紀以來最嚴峻的挑戰。2009年初,我國政府堅定地提出了“八個確保”的目標。對此,許多國際研究機構和經濟學家並不看好。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降低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指標,而壹些西方媒體則爭先恐後地報道“中國經濟的最後壹根支柱不再強大”,“中國只是壹個監獄中的大國”...疑惑此起彼伏。有壹段時間,中國的經濟前景被描述為暗淡。

如果妳不在乎妳的安全,妳就不會在乎妳的心。困難是空前的,措施也是空前的。面對“新世紀以來最困難的壹年”,中國沒有畏懼,迎難而上,堅決出臺了壹系列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6.1%, 7.9%, 8.9% ...中國經濟正在逐季回升,世界各國都在驚奇地註視著這個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的強勁脈搏——不僅全年“八保”毫無懸念,而且復蘇的速度和幅度也遠遠領先於發達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中國經濟以壹個尖銳的“V”型反轉曲線,平息了壹些人起初對“U”、“L”、“W”的猜測,向世界交出了壹份漂亮的答卷。“中國最新經濟數據鼓舞世界”,“中國成為首個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引擎”...國際輿論紛紛稱贊。

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部主任洪平凡說:“2009年將作為非常特殊的壹年載入世界經濟史,中國經濟在這壹年的表現將成為突出的篇章。”巴西《聖保羅頁報》特約專欄作家阿爾貝蒂·菲斯洛教授2009年2月撰文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及其對全球經濟穩定和復蘇的貢獻,使古老的“未來國家”越來越成為現實。2009年,中國不愧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新德裏印度政策選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問題專家莫漢·古魯斯瓦米(Mohan Guruswamy)表示,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領導人在防止經濟下滑方面表現出卓越的適應性和快速反應。

中國創造了壹種有效的發展模式,使數百萬人受益。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吸引了世界對“中國模式”的熱議,那麽“危機之年”的中國經濟則壹枝獨秀,進壹步助推了這種討論。

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張維為認為,“中國模式”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獨特發展模式,它涉及幾個關鍵詞——民生、漸進式改革和文化覺醒。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東亞學者馬丁·賈格斯說,中國選擇了更合適的經濟戰略,這確實與西方不同。“中國模式”是本世紀最值得探討的話題之壹。俄羅斯《* * *青年真理報》稱,中國的改革無疑是成功的,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許多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都有所下滑,但中國經濟仍保持快速發展。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創造了壹套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讓千百萬人受益,讓他們擺脫饑餓,讓他們實現自我價值成為可能。

俄羅斯政治基金會負責人維亞切斯拉夫·尼科諾夫在俄羅斯報紙《消息報》上寫道,“中國奇跡”是2009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發表文章稱,中國成為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後的最大贏家。

牛年充滿活力,虎年充滿生機。展望2010,沃爾夫預測中國經濟增長9.3%,這個增速是可持續的。世界銀行認為中國經濟將在2010年全面復蘇。聯合國於2009年6月5438+2月發布的《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稱,發展中國家將成為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8.8%。日本《鉆石》周刊在虎年新年號中認為,中國政府將繼續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進壹步復蘇。由於內需樂觀,外需復蘇,虎年中國經濟將保持較為強勁的增長態勢。

過了海,就原形畢露了。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在波濤中艱難前行,將努力創造壹個又壹個奇跡。

被世界認可

2008年,筆者在《國際先驅論壇報》發表了題為《中國模式的魅力》的評論文章,就此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最近,頗具影響力的美國《新觀點季刊》將這篇文章與基辛格、斯蒂·格萊斯和亨廷頓的文章匯編在壹起,並出版了壹期關於全球化的專刊。其實不是我的文章寫得那麽好,而是西方壹些有識之士開始反思,為什麽西方模式在發展中國家收效甚微,而中國不采用西方模式卻能崛起得那麽快。

事實上,中國的發展模式遠非完美。相反,中國模式有許多缺點,甚至許多棘手的問題,需要認真處理。但與西方主導的發展模式相比,中國模式確實不錯。20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在非洲實施了所謂的“結構調整計劃”,其特點是削減公共開支,減少政府的作用。因此,非洲本已脆弱的國家能力變得更加脆弱。壹般認為,這是非洲國家經濟下滑、社會危機惡化、艾滋病嚴重失控的主要原因之壹。美國在俄羅斯進行“休克療法”,被今天的許多俄羅斯人稱為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三次大災難(前兩次是13世紀蒙古戰機入侵和二戰德國納粹入侵)。

與西方主導的模式相比,中國模式確實有其獨特之處:首先,中國在處理穩定、改革和發展的關系上找到了壹個平衡點: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實現了中國近代史上從未有過的近30年的長期、大跨度發展,為中國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二,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指導原則非常務實,即集中力量滿足人民最迫切的需求,首先是消除貧困,並在這壹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過去20年,全球70%的減貧是在中國實現的。換句話說,沒有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的成就,整個世界的扶貧工作都將黯然失色。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美國人所說的恐怖主義,而是消除貧困,因為世界壹半以上的人口仍然生活在極端貧困中,其中8億人(超過發達國家總人口)仍然在挨餓。在這壹點上,中國的經驗具有深遠的國際意義。

第三,通過不斷試驗,不斷總結和吸取自己和他人的教訓,不斷進行大膽而謹慎的制度創新,中國避免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盲目采用西方模式帶來的困境,中國成功抵禦了1997亞洲金融危機。事實上,僅在抵禦金融危機方面,中國模式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在2005年訪問了印度尼西亞,危機的影響仍然存在。當地學者告訴我,危機讓印尼過去20年的發展成就付之東流。很難想象如果中國未能抵禦這場危機會發生什麽。

第四,拒絕“休克療法”,推進漸進式改革。這種方法接近於英國歷史上的經驗主義傳統。英國人相信壹個民族既定的文化習俗和文化判斷的相對穩定性,主張埃德蒙·伯克所說的“保留的改革”,堅持壹個國家的政治制度要想有生命力,就應該從自己的傳統中逐漸衍生出來,而不是通過追求壹種純粹純粹的理想模式。

第五,建立了相對正確的優先順序。中國的改革開放呈現出壹個清晰的格局:改革的順序是先易後難;先農村改革,再城市改革;先沿海後內陸;先經濟改革,再政治改革。這種做法的好處是,第壹階段改革為第二階段改革創造了條件。改革不需要壹步壹個腳印,而是需要持續漸進,分清輕重緩急,通過逐步積累最終完成。實踐證明,這是壹條務實有效的成功之路,對中國的政治改革也有啟示。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這些具體做法可能不具有普遍意義,但這些做法背後的理念,尤其是“實事求是”、“以人為本”、“循序漸進”、“和而不同”以及政府的作用,可能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沿著這個思路,中國應該能夠從容應對並最終有效應對和解決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這些思想也構成了中國的政治軟實力。

我們常說,中國的硬件進步很大,軟件卻跟不上。總的來說,筆者完全認同我們的地鐵這麽新這麽漂亮,但是大家都擠著上車不排隊,就能說明這個問題。我們的國民素質還需要大大提高,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妳仔細想想,中國的硬件取得這麽大的進步,是不是部分歸功於我們自己的軟件?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從高速公路到機場、港口,發展這麽快,不也是我們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相關決策使然嗎?推而廣之,為什麽我們能讓近3億人脫貧,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卻在增加?為什麽可以避免「休克療法」?為什麽可以避免1997的亞洲金融危機?我們是如何克服非典危機的?我們是如何順利度過入世五年過渡期,給世界壹個驚喜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是中國的軟實力。

中國的軟實力不能只有太極拳、中華美食、寫意、書法、功夫、舞龍、孔子學院等。,還包括政治軟實力、政治價值觀、治理模式等等。而且,這種軟實力應該不僅對中國有吸引力,對世界其他國家和人民也有吸引力。

歸根結底,作為壹個具有國際意義的軟實力,關鍵是要能夠更好地應對我們這個世界帶來的嚴峻挑戰。當今世界面臨的兩大問題,壹個是貧困/發展,壹個是和平/戰爭,包括恐怖主義。西方價值觀未能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加劇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美國主導的“民主輸出”模式導致世界動蕩,恐怖主義對美國和世界的威脅也在增加。

中國模式的相對成功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話語權。過去要麽蘇聯模式,要麽西方模式。冷戰結束後,蘇聯模式隨著蘇聯的解體退出了歷史舞臺。西方的主流認為這是歷史的終結,剩下的就是壹條不歸路:全世界都會擁抱西方的政治制度。然而,冷戰後的形勢表明,世界事務要復雜得多。如果西方制度真的是普遍適用的,那麽為什麽它在第三世界失敗了,從菲律賓到海地再到伊拉克?

在處理世界面臨的諸多問題時,中國的軟實力對外界有其獨特的魅力,因為它回應了當今世界面臨的壹些根本性挑戰:發展中國家是否有權將消除貧困和實現現代化放在首位?有沒有權利從自己的傳統與現代的互動中推導出適合自己國情的制度安排?在實現各種人權的過程中,有沒有權利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優先排序?妳有能力提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影響迄今為止西方思想主導的主流價值體系嗎?中國的經驗對此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中國的崛起可能帶來壹種全新的思維,壹種深刻的範式轉變,壹種西方現有理論和話語無法解釋的新認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崛起也是中國政治軟實力的崛起,它可能對解決中國自身的挑戰、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許多全球性問題的治理以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未來走向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張維為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為世界工業生產的復蘇創造了條件."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初,中國政府曾表示,中國對世界經濟最大的貢獻就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俗話說,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應對和處理國際金融危機的“穩定器”,對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說,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不僅對穩定中國市場,而且對穩定世界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裏亞(Angel Gurria)在法國《費加羅報》上撰文,題為《中國將經合組織拉出衰退》,指出:“感謝中國。經濟復蘇已經得到證實,並蔓延到所有發達國家,這在壹定程度上得益於中國經濟的活力。”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桂鑫·埃爾默斯表示,中國經濟強勁反彈超出預期,為世界工業生產復蘇創造了條件。德國《商報》2009年6月5438+065438+10月報道稱,中國很好地經受住了全球經濟嚴重下滑的沖擊,這對亞洲其他經濟體是好事,對全球經濟是壹個強有力的提振。有韓國媒體指出,韓國經濟復蘇是“搭了中國經濟的便車”。

當2007年夏天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進而演變成國際金融危機時,世界上只有少數有識之士斷言中國是解決這場危機的“金鑰匙”,可以打開世界經濟在漩渦中的大門。

聯合國發表的《2009年世界經濟報告》指出,如果2009年中國能夠實現8%的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達到50%。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和國際關系教授邁克·摩爾認為,2009年,中國真正加入了世界經濟體系“領先國家”的行列;中國在擺脫危機中起著關鍵作用。《福布斯》雜誌指出,中國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

  • 上一篇:為什麽黑人擡棺舞這麽受歡迎?這就是非洲加納的死亡葬禮文化,視死如生。
  • 下一篇:中國電影理論的演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