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古代書院的起源

中國古代書院的起源

石鼓書院,北宋四大書院之首,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市石鼓區,海拔69米,面積4000平方米。

石鼓書院創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書院的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中傑祠、大觀樓、七賢祠、合江閣、渝北閣、葉靜堂、靈興門、朱令洞等。蒸水出環往右流,湘水往左流,雷水在前流,三水交匯,順洞庭而下。而石鼓就在其中,過河,秦然無動於衷。衡州有三個景點:石鼓、江山繁花、朱令洞千首詩、青草橋百家酒屋。宋代四大書院之壹

北宋時期,書院壹度衰落,這是由於統治者為了更直接地控制教育,大力興辦官學,強調科舉考試。讀書人有更多的學習途徑,不通過科舉就能做官的很少。所以他們不願意在山裏久留,對書院失去了興趣,以至於“書院荒廢到崇寧末年”。但北宋的官學很快淪為科舉的附庸,日益腐敗。因此,南宋書院之風的回潮與理學的盛行密切相關。書院已成為研究和傳播理學的重要基地。朱在南宋書院的復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對後世書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在惜春守南康軍六年(1179)時,發現廬山白鹿洞書院舊址,申請復建,次年成功。朱為書院立下了規矩,對書院的宗旨、學習的順序、修身養性的重要性、辦事、受事等都作出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被稱為“白鹿洞書院學規”,為後世多數書院所效仿,對我國封建社會教育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宋代四大書院之壹

元代的書院,據說是“天下之幾倍”,但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缺乏爭鳴的氛圍。書院雖多,但並沒有書院講學的特色,與官學幾乎沒有太大區別。這是書院正式學習的開始。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明朝初年。直到鄭德(1506 ~ 1521)和嘉靖(1522 ~ 1566)時期,書院講學、論辯之風才又興盛起來。王守仁、詹若水及其弟子對明代書院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王守仁講學說:“朝野之風席卷,士紳拋下舊事,投身講學,建立書院,遠近相望”。詹若水是著名學者陳憲章(白沙)的學生。所到之處,他都會建壹座書院,40多年來講學,收徒。此時,書院將學術研究與講座活動結合得更加緊密,不同的學派標明宗旨,各抒己見,往往超出書院論壇的範圍,發展成為壹種大規模的區域性學術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書院“講座”體系。

東林書院是明末影響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書院。據無錫金桂縣誌記載:“東林書院又稱桂山書院,位於城東南角,宋講學之地,後成為書院。”“萬歷三十二年,顧憲成與其弟議而成之。憲成死了,高攀龍、葉茂才相繼掌管,列為東林書院。”憲誠、講學時,...遠近名人異口同聲,四海學者以林東為家”。可見東林書院名氣之大。東林書院的重要特點是積極參與當時的政治活動,致力於諷刺時政,評判人物。為此,它的聲譽大大提高;然而,它也被統治者禁止了。《明史顧憲成傳》說:“除講學外,常諷刺時政,審判人。仰慕他們風格的人都是敬而遠之,因為林東有名,禁忌多。”明朝末年,書院被毀四次:第壹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朝廷史家巡視內廷,疏於管理,指責詹若水“崇尚邪學,廣收無賴,私創書院”。第二次是在嘉靖十七年(1538),吏部尚書許贊以“官學未修,勞民傷財”為借口。第三次是在萬歷七年(1579)。為了整頓吏治和教育,張把書院說成是缺乏實用知識和“斂民財”。第四次是在天啟五年(1625),魏忠賢“拆天下書院,始於林東”。書院被毀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統治者為加強意識形態控制而采取的政治措施。——明朝最有影響力的書院

鑒於明末書院“聚黨”、“撼朝廷”的教訓,清初統治者極力對書院采取抑制政策。直到雍正十壹年(1733)才允許在政府的嚴格控制下建立書院。清代書院數量眾多,但除少數仍保持著在書院講學的傳統外,大部分與官學並無太大區別。清末,隨著封建制度的逐漸瓦解,書院也每況愈下。雖然有人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進行挽救,但結果最終無效。光緒二十七年(1901),下令將各省的書院全部改為省會的大學堂,各府、直隸州的中學,各縣的小學。

書院在中國已經存在了近千年。唐宋時期主要由私人創辦,由私人講學。元明時期,政府加強控制,到了清朝,完全官方化。這是學院發展的大趨勢。書院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寶貴遺產,值得認真總結。

第壹,學院的組織結構相對精幹。壹般只有山長(或洞主、主洞),規模較大的書院增設副山長、助教、書籍,協助山長工作。書院的理事大多是書院的講師,離開講座的管理人員很少。

第二,書院既是教學機構,也是學術研究機構。書院的主持人或講師大多是當時的著名學者,甚至是某壹派的代表。每個學院往往是某個學校的教學和研究的中心或基地。教學活動和學術研究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第三,學院允許不同的學校壹起講課,重視學術交流和辯論。尤其是南宋以後,書院盛行“講座”制,成為書院的壹種重要教學形式。師生不僅參與學術辯論,而且往往與地方學術活動緊密結合,使書院成為壹個地區教育和學術活動的中心。

第四,學院講座“開門”。壹個學者可以在幾個學院講課,聽眾也不限於我們學院的學生和徒弟。經常遠道而來的,學院熱情接待,提供各種便利。

第五,學院非常重視學生的自學,提倡自主討論,課程設置靈活,讓大家各有側重,發揮特長。總的來說,以自學和閱讀為主,輔以老師的引導、提問和提出疑難問題。表現評價有多個平時表現,不僅看他們的學業,更註重人品和操守的培養。

第六,書院師生關系比較融洽,師生感情相當深厚。在書院講學的名師,學識淵博,品德非凡,因其愛崗敬業、熱心育人而深受學生喜愛。學生來自仰慕他們的老師,他們可以虛心求教,立誌成人,尊重老師。因此,我國教育史上尊師愛生的優良傳統在大學教學中非常突出。

第七,學院的經費大部分是自籌,有較大的自主權。老師和學生經常被組織起來管理或監督各種費用。經費主要用於教學和學術活動,其他雜費比例很低。

  • 上一篇: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法律風險案例
  • 下一篇: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背後的邏輯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