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商務人士禮儀缺失的原因及對策

中國商務人士禮儀缺失的原因及對策

商務禮儀是人們在商務活動中長期形成的習慣形式和行為準則。它在商業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各國文化傳統的差異,世界各國的商務禮儀文化既有其國際性,又有其民族性。以儒道思想為核心的中國與以基督教為核心的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必然導致中西方商務禮儀的巨大差異。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跨文化溝通是國內企業走出國門的必然。對於從事國際商務交流的人來說,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減少或消除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誤解、摩擦和沖突,從而有效地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提高交流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總的來說,商務禮儀的這種差異主要來源於世界各國文化傳統的差異,以及中西文化價值觀、時間觀、語言習慣、非語言習慣的不同。

首先,價值觀

價值滲透到人類存在的每壹個領域,人的思維、經驗和行為都是建立在價值觀基礎上的。"每種文化的整體價值觀都是由各種相互聯系的具體價值觀構成的."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生命的價值體現在其社會價值中,社會價值被重視,個體的自我主體性被否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天下為公”就是這壹理念的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總是把個人或自我放在社會關系中,要求人們遵守規則,而中國的文化崇尚含蓄和謙虛。它追求和諧穩定的倫理道德社會。受傳統義利思想影響,重義輕利,重情輕法。愛,理性和法律,按照明確的順序,任何東西?先看形勢,再看道理,法律排在最後,所以人們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風險意識和競爭精神不強,時間意識和進取意識淡漠。東方人強調無私奉獻,樂於助人是壹種高尚的美德。

但是西方和我們完全相反。在西方文化中,個人是社會的中心,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是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所以個人利益應該放在高於壹切的位置。他們崇尚利己主義、個人英雄主義和自由主義,認為個人有權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物質利益和精神享受。他們強調競爭,崇拜個人奮鬥,挑戰自我。做出成績後,他們毫不掩飾自己的自信、驕傲和名聲,所以無論何時何地,西方人受到表揚或稱贊時,他們總是用“謝謝?”妳”微笑回答。西方人有強烈的平等意識、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每個人都尊重自己,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個人利益永遠屬於第壹位,只對自己負責。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西方的商務活動中,人們不習慣關心和幫助別人,同時也不習慣接受別人的幫助,因為接受幫助只會顯示自己的無能,而主動幫助別人則會被誤解為輕視甚至幹涉別人的私事。

第二,時間概念

世界著名的跨文化管理顧問理查德·劉易斯把全球的時間觀分為三種:壹種是單線積極的時間觀,如北歐人和北美人;二是多線活躍時間觀,如南歐人;第三種是循環的時間觀,比如在亞洲和非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時間的理解是壹個循環的時間概念。在道家思想中,壹切生命都有死亡,但死亡不是絕對的,它只是宇宙生命過程中的壹個環節,宇宙生命是壹個大循環。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中國人隨意使用自己的時間,而且很靈活,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時間。在壹定程度上可以說,中國人不重視預約,有時即使預約了,也不嚴格遵守約定的時間。與東方的圓形時間觀念不同,西方人信奉線性時間觀念,認為時間是壹條有始有終的直線。過去、現在和未來每天都在變化。他們非常準確地利用時間,嚴格按照時間表做每件事。

在兩種不同觀念的支配下,不同文化中的人處理時間的方式也不同。比如在美國商人眼裏,時間永遠是金錢。讓我們言歸正傳。他們願意在第壹次會議上得到口頭承諾。他們的線性觀念只關註當下,規劃未來,所以要盡快進入正題,以爭取時間。中國人喜歡商業上的情感投資,他們喜歡送自己喜歡的小禮物,或者和對手邊吃邊聊。所以業務活動進展緩慢,反復。真正的決策是在會議之外做出的,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信息。在中國,談判是培養雙方關系,決定談判桌上另壹方的人是否適合長期合作的重要社交場合。有人主張,在會議開始時,雙方應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交換意見。中國的商人不喜歡美國人急切的態度。以商業為導向的美國人和歐洲人都同意,具體的任務應該在雙方約定的時間內完成。中國人更看重長期的相互信任。

第三,語言習慣

壹個人類群體的語言與其世界觀密切相關。有人曾經說過:“語言之間的區別不是聲音和文字的區別,而是世界觀的區別。”同壹語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通常具有完全不同的外延和修辭意義,甚至是不同的詞匯意義。比如在英國,“妥協”的含義是積極的,同意和妥協意味著雙方都會受益。而美國人則將妥協視為雙方都要付出代價的解決方案。將“合同”壹詞從壹種語言翻譯成另壹種語言很容易,但人們對其含義的不同理解會導致不同的解釋。對於瑞士人、德國人、斯堪的納維亞人、美國人或英國人來說,合同是簽署後必須遵守的東西,簽署意味著最終版本不能更改。但日本人將合同視為初始文件,可以因環境變化而重寫或修改。南美人把契約看成是壹種不容易實現的理想狀態,簽訂契約只是為了避免糾紛。

在中國,低調和謙虛是壹種美德,所以妳在稱贊別人的時候總是很謙虛,比如?“沒有”、“不夠”等等,這不符合西方文化傳統,尤其是美國。雖然這在中國文化中是合理的,但他們卻把這種謙虛視為自卑,表現出自己的無能。中國人講究貶低自己突出別人,稱自己家為“寒舍”,稱對方為“妳”,稱自己的意見為“高見”。在英語中,敬語和謙語非常少見。在英語環境中,無論對方的年齡、輩分、地位如何,妳是妳,我是我,我們在國際商務活動中經常遇到的情況是,中國人在面對別人的恭維、祝賀時,往往會說出“哪裏、哪裏”、“妳過獎了”等壹系列自嘲的話。這往往會讓他們覺得中國人不禮貌,因為他們的話被直截了當地拒絕。在西方文化中,贊美別人的人總是希望對方對自己的贊美做出積極的評價和回應。西方人聽到另壹個人的贊美時,總是毫不猶豫地說“謝謝”。妳”,中國人有目共睹,公然接受別人的贊美,很不謙虛。

此外,跨國商務禮儀文化的差異與行為習慣、民族風俗和民族性格密切相關。在商務活動中,手勢往往反映不同的文化特征。

現代商務禮儀中最常見的非語言習慣是握手。在西方國家,兩個人握手,馬上松開,然後拉開距離。為了表示對對方的熱情和尊重,中國人經常長時間握著對方的手,通過非常心滿意足的聊天來消磨時間,有時還會拍拍對方的肩膀和後背,這讓他們覺得加入西方國家很尷尬。他們覺得太近了就會太近。

在聽別人的談話時,中國人總是習慣於默默傾聽,並認為這時候提問打斷別人的講話往往是不禮貌的,而西方國家的人則習慣於在聽別人講話時不斷地做出各種反應,提出各種問題。沈默只會讓他們覺得妳沒聽好或者生氣了。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比較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導致了完全不同的商務禮儀。當今世界經濟交流日益頻繁,經濟碰撞和摩擦日益增多。如果妳想成功地進行商務活動,妳必須了解西方文化的特點。作為壹個商人,在與外國商業夥伴進行初步接觸之前,妳應該盡可能地了解對方文化中的商務禮儀,及時調整自己的禮儀行為,避免無意中的誤解,創造壹個輕松愉快的商務環境。

  • 上一篇:中國傳統禮儀
  • 下一篇:中國音樂的成長歷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