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四大學院

中國四大學院

中國四大學院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廬山五老峰南麓。書院依山而建,壹簇簇亭臺樓閣、園林掩映在參天古樹中。白鹿洞原是唐代李伯和他的兄弟們隱居和在鎮遠求學的地方。

據說李伯隱居於此時,曾養過壹只白鹿自娛。所以人們稱李伯為“白鹿原先生”,也正因為如此,離山麓數裏,真有入洞之感,故稱白鹿洞。南唐元年間,白鹿洞正式辟為圖書館,又稱白鹿洞書院,又稱“廬山國學”。李善道為洞主,掌管教授,設田聚徒,成為講學藏書之所。“四方之人,事業歸來,世有所成,功名成就,不勝枚舉。”宋太宗太平興國兩年出九經。宋仁宗五年,孫琛在舊址建了十所學堂,稱為“白鹿洞學堂”,與嶽麓、應天府、松陽壹起成為當時的“四大書院”。

白鹿洞書院雖然建於宋初,但很快就廢棄了。直到著名理學家朱重修書院,白鹿洞書院才在中國聲名鵲起。南宋第六年,朱知道了的南康軍。朱鵬趕到時,白鹿洞書院已被士兵摧毀,建築已倒,林園荒蕪,滿眼都是塵封的書籍和門廊。經過朱的再三請求,終於同意重建白鹿洞書院。改造後的白鹿洞書院,以聖堂為中心,形成壹個錯落有致、相得益彰的龐大建築群。書院內有360多間殿堂和書店,包括禦書館、明倫堂、宗儒祠、萬神殿、忠義節殿等。聖堂是學生祭奠孔子的殿堂。門上方的兩塊匾額上寫著“學而優則仕”、“千秋萬代楷模”等字樣。在講堂裏,有壹本朱寫的書《鹿群與遊水,物是人非的地方;“峰泉相交,知仁獨尊”的對聯。朱不僅重建了白鹿洞書院,而且制定了嚴格的書院規章制度。

《白鹿洞書院條令》不僅體現了朱以壹套儒家經典為基礎的“敬事、知行、至誠、正心、修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思想,而且成為南宋以後中國封建社會700年的辦學風格,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壹。

朱還邀請國內著名學者來白鹿洞書院講學,學術氣氛相當活躍。宋二年,朱彭與陸九淵在江西硯山縣鵝湖展開了壹場激烈的學術論爭。但朱並未因此而持門戶之見,並邀請陸九淵到白鹿洞書院講學。陸九淵講了《論語》中“君子義,小人利”這壹章,受到白鹿洞學院師生的好評。壹些學生甚至被陸九淵精致而精辟的演講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為此,朱鵬特意在院門口刻了陸九淵的內容。這不僅是書院中第壹個“講學”制度,也為不同學派在同壹書院講學樹立了榜樣,並被傳為中國儒學史上的佳話。自朱以來,白鹿洞書院與嶽麓書院壹樣,成為宋代傳播理學的重要基地。

元末,白鹿洞書院毀於戰亂,直到明朝元年才恢復,後又擴建。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壹,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約958年)。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潭州刺史朱東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成立嶽麓書院。後歷經宋、元、明、清,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教育學校,後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科學校。1926正式命名為湖南大學。歷經千年,壹直被稱為“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自創辦以來,就以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著稱。宋真宗北部的皇帝召見了山的首領石舟,並授予了大量的書籍。書院之名開始響遍天下,有“瀟湘竹絲”之譽。南宋主教朱兩次講學。明朝中後期,明世宗賜“尊真”,王陽明心學、林東學派在此傳播交流,明清時期著名愛國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學。清代康熙、乾隆分別授予“學達自然”和“師南正脈”的稱號。

嶽麓書院占地21,000平方米。現存的大部分建築都是明清時期的遺跡。主要建築有第壹門、第二門、講堂、半自習堂、教學堂、百泉軒、禦書樓、文廟等。分為講堂、藏書、追悼會三個部分。各部分相互連接,融為壹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宏偉氣勢。

除了建築遺跡,嶽麓書院還因保存了大量的碑、碑而聞名,如唐代雕刻的“廬山寺碑”、明代宋真宗雕刻的“嶽麓書院碑坊”、清代雕刻的“程子四言碑”、“學天”、“道南正脈”、清代雕刻的“忠孝碑”、歐陽正煥雕刻的“工整碑”等。

●松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於登封縣城以北約三公裏的嵩山南麓。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八年(公元484年),稱嵩陽寺。唐代改為嵩陽寺,是道教修行的場所。松陽書院歷史上曾是佛道之地,後來被儒家壟斷。五代時,周朝改太師書院。嵩陽書院在北宋最為興盛,院內學生數百人。宋廷在此有校官,賜九經史。宋代理學“洛學”創始人程顥、程頤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各地學者紛紛慕名而來。此後,嵩陽書院繼續以理學教育學生,成為宋代理學的發祥地之壹。明末,書院毀於兵,清康熙重建。嵩陽書院歷經壹代又壹代的多次增補和修繕,規模逐漸形成,布局日趨嚴密。書院的建制簡潔、典雅、大方。嵩陽書院、河南睢陽書院(又稱應天書院)、湖南嶽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並稱為中國四大書院,在中國也占有重要地位。

松陽書院東西兩面環山,逍遙谷溪水緩緩南流,宋嶽寺溪水潺潺西流。兩條清澈的小溪在松陽書院前匯入雙溪河,再向東南蜿蜒流入鶯鶯。學院的南面是壹片開闊的沃野。站在松陽書院門口,妳可以仰望宋嶽的群峰,遠眺登封市的全景。環境很美,不愧是讀書勝地。書院建築布局保持清朝以前的風格,有500多個廳堂和畫廊,由五個院落組成。首先是祖廟,供奉與書院有關的聖賢,其次是講堂,再其次是道觀,最後是圖書館。兩邊的房子原本是“朱成廟”,壹個書店和壹個書房。院內畫廊的墻上鑲嵌著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詞和寄語,其內容和書法各具特色。西校區有清代松陽書院教學考場的部分建築。松陽書院有歷代研究場,以支付書院費用。

除了書院歷史悠久,松陽書院的旅遊景點還有西漢的“將軍柏”和唐代的“大唐碑”。相傳2000多年前,漢武帝劉徹來嵩山遊覽,走到嵩山南麓的嵩陽寺。壹進門就看到壹棵古柏,身材奇形怪狀,枝葉茂密,酷得像個大丈夫。武帝是壹個戰士,渴望壹個好士兵已經很多年了。他期待了很久,稱贊了壹番,馬上給它取名為“將軍”。沒想到,嵩陽寺是個潛龍臥虎的地方,透過二院看到的柏樹比“將軍”還大。武帝見之,既驚又猶豫,但以為自己是天子,不能變心,故誤將二院柏樹命名為“二將軍”。“將軍”開心地笑了,笑彎了腰,變成了壹棵彎曲的樹。“二將”生悶氣,生氣了,成了空心樹。“三將軍”對此非常生氣,它向天空伸出壹根樹枝,怒氣沖沖地向天靈蓋撲去,好像在和別人打架。可惜明末毀於大火。傳說歸傳說,但“將軍柏”真的是世界罕見的參天大樹:“將軍”柏直徑6米,“二將軍”柏直徑15米。十二個人正好可以手挽手地抱著箱子。柏樹高達數十米,蒼勁有力,直抵雲霄。封於漢元豐元年(公元前110)。歷經千年滄桑,依然生機勃勃,不愧為勇者。庭院西面有壹座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雕刻的碑,俗稱“大唐碑”,高8米,是松山地區最大的石碑。它講述了道士孫太沖為唐朝皇帝李隆基“九轉金丹”的故事。這是荒謬的,但紀念碑巍然屹立。徐浩的隸書工整,筆法飄逸蒼勁。時光荏苒,千年易逝,煉丹的荒誕已成笑談,但《大唐松陽紀觀盛德之感頌》卻因為是唐歷的傑作而吸引了壹代又壹代的觀眾,這對於立碑的人來說,也是壹件意想不到的趣事。

●應天府書院

應天府書院,又稱睢陽書院,位於商丘縣南部。創建於晉代後期,北宋時獲得了極大的知名度。

這裏原來是齊講學的地方。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誠在土地上修建了150間校舍,並征集1500余冊招生。另壹個讓應天府書院成名的人物是範仲淹,他唱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在這裏讀書的時候是壹個有遠大抱負的人。雖然他窮到很長壹段時間只能吃鹹菜和粥(劃槳切粥的故事講的是範仲淹),但他壹年四季都在刻苦讀書,春夏秋冬的淩晨聞雞起舞,然後苦讀詩書到半夜。既然應天府書院是免費的,這也是範仲淹選擇這個書院的最大原因,那麽書院裏應該有很多像範仲淹這樣的讀書人。從這壹方面也可以看出應天府書院的學風是非常艱苦和嚴謹的。

範仲淹也是壹個手把手的老師。每當他給各種生活問題布置作業時,都要先寫壹個,掌握問題的難度和寫作的重點,讓學生快速提高寫作水平。這種做法和今天很多教授講課時口若懸河,真正應用到社會上卻並不出彩的現象大相徑庭。真的很值得後人學習。應天府書院原址在商丘老城區,完整的書院已不在。我們只能看壹些殘存的建築。

  • 上一篇:中國古代婚禮的習俗有哪些?
  • 下一篇:中國有哪些傳統名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