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應該恢復繁體字嗎?

中國應該恢復繁體字嗎?

這方面的爭論依然激烈。最近日本人和韓國人想把中國繁體字申報世界遺產,引起了中國的關註。是應該恢復繁體字還是繼續簡體字改革,壹直以來都有爭議。現在看來這種爭論還在繼續。倉頡造字以還之,漢字源遠流長。幾經變遷,非壹朝壹夕。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中國漢字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壹方面,過去放棄漢字的國家,如韓國和越南,正準備恢復使用漢字。另壹方面,世界上形成的越來越多的孔子學院落戶世界各地,漢字正在成為全世界人民都願意學習的壹種文字。按說,中國文化的廣泛傳播和跨國使用是壹件大好事,但也帶來了壹些麻煩和問題,比如如何處理繁體字和簡體字。目前以日韓為代表的繁體字派正在壓迫中國大陸承認以繁體字為主的5 000個統壹漢字,而中國大陸已經成功推行簡化字50多年,已經沒有回頭路了。而日本、韓國和臺灣省認為繁體字是原始漢字,只使用正體漢字,卻不承認簡體字的地位。這樣就會出現漢字使用國和宗主國兩足鼎立的局面。大陸作為漢字的宗主國,怎麽可能屈服於使用國的壓迫,放棄自己的統治地位和意誌?但是日本韓國都不普及簡體字,人們都認識繁體字。妳怎麽能強迫人們認同在中國大陸以簡化字為主的統壹漢字呢?如果中國不趕快拿出壹個方案,讓日韓做點別的來統壹漢字,不僅會使中國失去漢字主權國家的地位,而且會造成今後漢字使用的國際混亂,對中國的文化傳播和漢語教學極為不利。現在有幾個學派:中國大陸的簡化字不存在,作為繁體字的對立面和完全替代品(不是每個漢字都簡化,只是幾百個筆畫太多的常用漢字)。簡化字是漢字的民間速記形式,其中大量來自草書和異體字,也是我國傳統的漢字形式。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寫作改革只是規範和普及了寫作教學。簡化字的普及最大的成就是方便了勞動人民學習和書寫漢字,對普及教育和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先認簡體字,再認繁體字,幾乎成了所有現代中國人的自覺學習路徑。目前,比臺灣省和南韓更早實現現代化的新加波已在中國大陸普及了簡化字,壹些海外華人也熟悉了簡化字。港澳臺同胞在內地經商時使用簡化字是很常見的。甚至日本人也不自覺地使用中國大陸的簡化字。換句話說,簡化字和繁體字之間固有的繼承性和親緣性使得它們之間的過渡沒有太大的障礙。韓國已經跟不上形勢了,因為幾十年來壹直不使用漢字。把簡化字當成異端完全是無知,但說它落後於自己也不是真的。韓國認為繁體字和簡體字對立是錯誤的。糾正這個錯誤最無聲的方法就是中國大陸恢復繁體字的使用和教學,讓南韓認識到簡體字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繼承的,繁體字代表壹個源頭。簡化字代表了壹種進步,壹種趨勢。中國恢復使用繁體字並不意味著對簡體字的否定和輕視,而是簡體字和繁體字並用,都是公認有效的。事實上,這種兩用在改革開放時已經在南方省市實行,以後還會推廣到全國。在統壹編碼的今天,簡單與復雜的轉換只需輕點鼠標,非常方便。我國恢復繁體字後,九年義務教育仍以簡化字為主,但在教授壹些古詩詞和簡單古文時,會使用壹些繁體字,主要是培養鑒別能力。高中和大學的時候,我繼續學習古文,以擴大對繁體字的認識和熟悉。此外,中國人在識別簡體漢字方面有特殊技能,因此中國人可以無障礙地使用簡體漢字。這個好像沒問題。中國恢復繁體字的使用和教學後,可以理直氣壯地以漢字主權國的身份與日韓討論統壹五千個漢字,但分為兩個版本:壹個是繁體字版本,壹個是簡體字版本,兩個版本都由中國主持。傳統的主要是中國的康熙字典,簡化字主要是中國已經普及的簡化字,權威完全在中國。由日本和韓國等國家決定他們想要實施哪個版本。反正都是漢字,也願意像中國壹樣並行使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希望簡化寫作,快速寫作。這種心理並不是現代人獨有的。古人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於是發明了筆畫稀疏、書寫迅速的草書體。草書體並不是書法家的專利,普通人也廣泛使用,以至於形成了漢字所謂的“書寫體”。比如“學”在古人寫字的時候就寫成了簡化字。筆畫復雜的字整體印刷,整體書寫,兩體並行。在這壹點上,中國的漢字和西方的文字很相似。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簡化字是兩個體的融合,即書寫完全等同於印刷。世界上除了中國沒有第二例做二合壹的實驗。兩者的融合意味著相當數量的繁體字被丟棄,使得漢字體系面目全非,部分漢字被放入歷史垃圾箱。古人學過文風,所以能掌握兩套體系。現在的人已經很不壹樣了。在學校,他們只能學習簡化字,很少接觸繁體字。因此,這兩種書寫系統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從縱向來看,年輕人看不懂50年代中期以前的繁體中文文獻(少數翻譯成簡體字的文獻除外),無法融合從古到今的文明,導致傳承斷裂。從橫向來看,中國周邊的漢字文化圈也造成了與中國交流時的極大不便。用漢字也很難流暢交流,壹個是用傳統的系統,壹個是用新創造的系統。為了彌補不足,不時有繁體中文版的東西出現(比如電影《秋菊物語》的字幕就用了繁體字),方便了中國周邊漢字文化圈的觀眾,卻讓中國大陸的年輕觀眾失去了文學體系,只能用難以分辨的鄉音來理解劇情。顧此失彼,制造混亂。有人認為拼音的使用在西方,西方處於世界文明的前列,充分顯示了拼音的優越性。中國效仿是合理且勢在必行的。壹個漢字,有時代表壹個契約,有時代表壹種頓悟,有時代表壹個趣味遊戲,有時代表壹個世界。它和宇宙壹樣大,壹樣小。天地之所以活,鬼神之所以幽,人之所以奇,江河之所以流,幾乎可以直接通過漢字找到。揣摩它很有趣,它的微妙含義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不像西方的ABCD,A&B的賬本和呆板的字體。繁體字使用了至少2000年沒有改變,壹直是團結民族的紐帶。改漢字等於告別過去。成為壹個新的國家。沒有參加簡體字的臺灣省人,以及對中國歷史有感情的人,對繁體字也有感情,所以不喜歡簡體字。已經用簡化字的人,對簡化字的感情,就像愛自己的民族壹樣,但是對用繁體字的人,他們是厭惡的。這裏的爭論很像兩個民族之間關於誰的地位更高的爭論。方嘲諷臺灣省人認為放棄古文字是壹種損失,就是這個道理。事實上,大陸新生代對中國古代文明的感情並沒有臺灣省和香港那麽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使用了壹種新的文字,導致古籍鑒定和與古人交流困難。臺灣省和香港的識字率遠高於中國大陸。它幫助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說繁體字誤國是沒有道理的。然而,簡體字早已像繁體字壹樣被有效地使用。對於很大壹部分已經使用簡體字的人來說,回歸繁體字相當於讓他們變成半文盲,非常痛苦。我覺得大家求同存異最好。讓漢語多元化發展,否則更傷感情。壹個民族必須尊重自己的傳統文化。當壹種傳統文化已經存在了幾千年,隨便改變是很危險的。頻繁換詞更容易造成民族分離。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主要民族同源,相互理解對方的語言。後來使用不同的語言,現在兩國是死敵。用核武器互相威脅。除了阿爾巴尼亞語,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斯波坎語等民族的語言都很相似(區別就像北京話、四川話),因為都用馬、希臘等拼音來書寫自己的文字,導致民族之間意見不合,沒有感情,歷史上也經常被打死。中國的方言差異很大,沒有象形文字是不可能使用同壹種書寫體系的。
  • 上一篇:中國古典音樂的發展歷程
  • 下一篇:2019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全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