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最出名的戲劇有哪些?

中國最出名的戲劇有哪些?

十大古典悲劇:《竇娥冤》、《漢宮秋》、《趙氏孤兒》、《琵琶記》;明朝的《精忠旗》、《嬌紅記》;清朝的《清忠譜》、《長生殿》、《桃花扇》、《雷峰塔》。

十大古典喜劇:《救風塵》、《墻頭馬上》、《西廂記》、《李逵負荊》、《看錢奴》、《幽閨記》、《中山狼》、《玉簪記》、《綠牡丹》、《風箏誤》。

1、《竇娥冤》

《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於明萬歷十年(1582年)。

全劇四折,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壹壹實現。

這出戲展示了下層人民任人宰割,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控訴了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生動刻畫出竇娥這個女性形象。該劇同時體現了關漢卿的語言風格,言言曲盡人情,字字當行本色。

2、《漢宮秋》

全稱《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簡稱《漢宮秋》)是元代文學家馬致遠創作的雜劇。

該劇講述漢元帝派毛延壽去民間挑選宮女,毛延壽借機收受賄賂,中飽私囊。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壽行賄,被毛延壽畫醜,因而被打入冷宮。

後漢元帝巡視後宮偶然得見王昭君,遂加以寵愛,並封為明妃。毛延壽自知罪責難逃,投奔匈奴,並獻昭君美圖於呼韓邪單於,致使呼韓邪單於向元帝索要昭君為妻,不從則兵戎相見。

漢朝文武百官畏懼匈奴,勸元帝忍痛割愛,以美人換取和平。元帝無奈,只得讓昭君出塞,並親自到灞橋送別。漢元帝回宮後,心情無比悲痛。而昭君不舍故國,在漢蕃交界的黑龍江投水而死。

該劇的基本沖突是漢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奸臣賊子的沖突。與匈奴的矛盾只是作為壹個社會背景來寫的。全劇的藝術特點在於抒寫人物內心的感情,有濃厚的抒情意味。

3、《西廂記》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恒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誌的沖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

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折連演壹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極具詩情畫意。

4、《玉簪記》

《玉簪記》是明代作家高濂創作的傳奇(戲劇),刊行於明萬歷年間。

該劇寫道姑陳妙常與書生潘必正沖破封建禮教和道法清規的約束而相戀結合的故事。金兀術南侵,少女陳嬌蓮在逃難中與母失散,入金陵女貞觀為道士,法名妙常。

府尹張於湖赴任經過,曾向妙常挑逗,但為所拒。女貞觀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會試落第,亦來女貞觀。陳、潘二人經過茶敘、琴挑、偷詩壹番曲折後,終於私自結合。

事為觀主覺察,乃逼必正赴試。登程之日,妙常追至江邊,雇船趕上,哭訴別情。後潘生登第得官,路出金陵,迎娶妙常歸家團聚。

《玉簪記》情節簡單而生動,語言樸實而優美。

5、《風箏誤》

《風箏誤》是清代文學家李漁創作的傳奇(戲劇),***三十出,完成於順治十年(1653年)。

《風箏誤》講述胸無點墨的戚友先拿才子韓琦仲題詩的風箏去放,風箏斷線後落在詹烈侯的兩院,被二小姐詹淑娟拾得,貌美且有才的詹淑娟依韻和詩壹首於風箏上。

風箏被戚家書童索回去後,韓琦仲見所和之詩贊不絕口,由此萌生了對詹家小姐的愛情,於是另作風箏題求婚詩壹首,仿戚友先的做法去放。

但風箏不墜西院墜東院,被貌醜且急色的大小姐詹愛娟拾得。愛娟密約韓生,韓生誤以為是會淑娟,見面驚醜而急退。韓生赴試,狀元及第,上司詹烈侯要以女兒淑娟配之。

韓琦仲追憶“前驚”而不受(誤以為婚配者就是密約時所見的愛娟)。後怕犯欺君逆父之罪而屈從:洞房之夜如臨深淵,懊喪至極,結果銀燈高照,方識“聘婷”而大喜。

《風箏誤》壹劇,以關目新奇而又針線細密著稱。它以風箏為姻緣的線索,通過巧合、誤會等手法編織情節,引出許多逗人發笑的喜劇效果。李漁的“十種曲”中,惟《風箏誤》最膾炙人口。

百度百科——中國十大古典喜劇

百度百科——中國十大古典悲劇

  • 上一篇:中國共產黨的紅色革命精神是什麽?
  • 下一篇:中小學藝術教育調查報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