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玄學有嗎?

中國玄學有嗎?

壹 古代中國的玄學 “玄學”壹詞,最早見於唐朝初期所整理的壹些前朝歷史典籍和壹些解讀揚雄《太玄》的劄記之中,當時所說的“玄學”,主要指三方面: G

壹,是指關於學習應用“三玄”的學問。自漢以來,中國官方和民間壹直就有專攻“莊子、老子、易”這三門知識的人群,慢慢地,就產生了圍繞這“三玄”而形成的“玄學”知識學問。 $

這裏需要提示壹下的是,中國歷史上實際上壹直存在著兩個莊子,壹個是戰國時代的宋國人莊周,著有我們現在看到的《莊子》的內篇部分。另壹個莊子是西漢末期的蜀人莊遵,即嚴君平,著有《道德真經指歸》(又稱《老子指歸》)。並且,根據宋代張行成在《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中的“先生詩雲:若無揚子天人學,安有莊生內外篇。以此知外篇亦是先生之文門人蓋編集之爾。”的說法,可知道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莊子》的內篇,實際上是邵雍的門人根據揚雄的學說所改造過的,《莊子》外篇則是邵雍門人根據揚雄學說原理直接編造的。 W9O

二,是指道儒和三玄混合的知識學問。西漢末期,由於社會的發展變化,漢武帝采納實行的董仲舒的“獨尊儒術”的國家文化體系,就已經搖搖欲墜了。中國南北朝時代,北方民族和西域佛學大量入主中原,這使得中國自商周以來就自成體系的“國學”(以禮、樂、射、禦為首的“大學”和以書、數為首的“小學”的京師官學)也受到了很大沖擊。但是,中國傳統文化畢竟是有強大生命力的,在南北朝時代的各國知識階層中,壹些智者以“三玄”為主兼而綜合吸納了各種學派的知識,從而形成了壹種獨具特色的“玄學”知識形式,並將這種知識形式納入了官方教育知識體系中。比如,梁代人沈約(441--513年)所著的《宋書·何尚之傳》中就記載到:宋文帝13年(公元437 年)“彭城王以康欲以司徒左長史劉斌為丹陽尹,上不許,乃以尚之為尹,立宅 南郭處,置玄學,聚生徒,東海徐秀,廬江何 曇 、黃回,穎川茍子華,太原孫宗昌、 王廷秀,魯郡孔惠宜並慕道來遊。謂之南學”。梁代人蕭子顯(489--537年)所著的《齊書·百官誌》中則有:“泰始六年(公元456--471年),以國學廢,初置總明觀,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各十人。”這是有關“玄學”被官方正式納入官學的最早記載。

三,指蜀學者嚴君平和揚雄的知識學說。唐朝,統治者見外來佛學日盛,出於文化格局平衡的需要,壹直極力推崇中國本土的道教與道家文化。開元二十壹年,唐玄宗李隆基親自編校《道德真經疏·外傳》,向官民推廣《老子》和蜀人嚴君 平的《道德真經指歸》。“開元29年,始於京師置崇玄館。諸置道學生徒有差,謂之道舉。”(《通典·選舉三》) 這裏所說的“道舉”,是與當時科舉中的“明經、進士、童生“壹樣的仕員稱號。“天寶13年,玄宗禦勤政樓,試搏通墳典,洞曉玄經,辭藻宏麗,軍謀出眾等舉人。”(《舊唐書·揚綰傳》) 這裏所說的玄經,就是指的老莊易和嚴君平及揚雄的學說。由此可見,由於唐朝官方的努力推廣,當時的“玄學”地位甚高,而且,這樣的學問還被官方正式納入了國家科舉考試舉仕的程序中了。 P

中國歷史上,註解和讀揚雄的《太玄》的文章很多,唐朝王涯的《說玄》就是他讀揚雄的《太玄經》時的劄記,他寫道:“故探玄進學之多……所釋止於首贊,又並玄測而列之,庶其象類,曉然易知,則玄學不勞而自悟也。” 王涯這裏所說的 “玄學”,就是指的《太玄經》,同時也指學習《太玄》的人在剖玄析徽時的知識狀態。 $'^2

綜上所述可知,在清代之前,中國人所說的“玄學”的主體文本,是指《老子》、《莊子》、《易》,及其嚴君平的《道德真經指歸》和揚雄的《太玄》、《法言》。按照這樣的知識特點和知識路線,後來研究應用和發展這些學問的學術知識,也都應該算是“玄學”,所以,嚴君平和揚雄之後的鄭玄、張衡、王弼、何晏、郭象、彭曉、陳摶、譚峭、周敦頤、邵雍、張行成……等人的學問,也應該算是“玄學”。 二 中國玄學的形成和知識特點 d科學的本質是發現,科學的任務是求真。技術的本質是發明,技術的任務是創新。求真,就是科學者最大限度的排除主客觀幹擾因素,將研究返本還原到其本來存在的運動狀態中去如實反映;創新,就是技術者根據現實實際需要和各技術的科學原理,去組合新的技術形式。科學和技術是壹組互為根本和相互作用的關系,科學發現求真需要用技術發明創新去作為自己繼續探索問題的手段,技術發明創新則根本依賴於科學發現求真得出的原理原則去發展自身。但是,無論技術發明創新還是科學發現求真,本質上又都是研究當事人在對外部世界進行認識改革的同時,實際上是對自己的知識主體的自知、自我突破和自控的過程,所以,認知科學是壹切科學和技術的基礎。 ?j;VS

然而,人類認知科學的本身並不是不受限制的,因為,人類根本依賴於自然而生存,所以,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是人類知識活動的前提,也是人類知識活動的最終極限,人類壹旦超過了這個前提和極限,人類知識和行為不但是無序雜亂的,而且,自然還將毫不留情的懲罰人類。這就是說,人類正確知識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應該是同壹和唯壹的,這就是人應當主動去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及相互作用。中國玄學知識體系,就是這樣的壹門將人的知識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同時統壹和同壹在人與自然和諧上的知識體系。老子的“同謂之玄”和“道法自然”就是指的這個意思。由此可見,早在老子時代,中國智慧者就將“玄”看成是壹種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同壹知識行為狀態了。 u>/h

清代之前,“玄”和“元”二字壹直通用,所以,“玄學”實際上也是“元學”。在許慎的《說文》中,“玄”有“幽深、黑紅、復返”三義。“元”有“始、壹、兀” 三義。揚雄則說:“玄者,幽離萬類而不見形者也,資陶虛無而升乎規, 神明而定摹,通同古今以開類,攡措陰陽而發氣。壹判壹合,天地備也。天日回行,剛柔接矣。還復其所,終始定矣。壹生壹死,性命瑩矣。仰以觀乎象,俯以視乎情,察性知命,原始見終。三儀同科,厚薄相劘。圜則杌棿,方則吝嗇。噓則流體,吟則疑形。是故闔天謂之宇,劈宇謂之宙。”(《太玄·玄攡》) 由此可見,漢代和漢代以前所說的玄學,實際上是壹門中國智慧者對宇宙日月星辰和農業季節及其人的性命這三者運動關系中的統壹和同壹的周期性變化規律進行分析總結的壹門學問,即天道、地道和人道三道合壹的知識體系。 ;/O|o

中國玄學的是伴隨中國農業社會形態的逐步形成而產生的,因為,農業社會,特別是水利農業社會,必須要求人們對天文地理,動植物生長、分工計算及其人的生老病死養生等知識有深刻理解,慢慢地,中國古代智者學會用統壹辨證的思想方法去認識世界和人的自身身心的相互關系,並從中總結出了陰陽五行和卦爻排列壹類的簡單而同壹的知識形式。《易》的產生,標誌著中國開始進入了用數理模式去表達天地人的統壹和同壹的周期性運動變化規律的知識形態,這就意味著早期的玄學知識已經形成。 C

但是,真正將玄學完全體系化的,還是應該算是蜀學者嚴君平和揚雄,因為,嚴君平在中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將老子對宇宙本質的思辯成果和《易》的卦爻數理思想進行了提煉和統壹歸納,從而在人類歷史上首先在他的《道德真經指歸》中提出了人的知識的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問題,即將“我”拆成為了“形體我”和“精神我”兩部分,並認為由於人是天地的產物,所以,人的精神之我是受“道”支配的,因此,人是可以知“道”的,是可以認識和掌握自身命運的,這正如他說:“道德無形,而王萬天者。無心之心,存也。天地無為,而萬類順之者。無慮之慮,運也。由此觀之:無心之心,心之主也;不用之用,用之母也。何以明之,莊子曰:我之所以為我者,豈我也哉。我猶為身者非身,身之所以為自身者,以我存也。而我所以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道使然也。”(《道德指歸論》四庫全書本。註:這裏說的莊子,是指的嚴君平。) XeeC

嚴君平和揚雄的思想都來自於當時中國最發達的都江堰自流水利農業灌區,揚雄從老師嚴君平那裏接受了將人的知識主體放置在人的知識行為中心的學術思想,所以,他所創造的《太玄》理論模式,雖然也和《易》壹樣在討論天地人的關系,但是,卻和《易》將天道置於萬物以上的思想邏輯完全不壹樣,甚至相反,而是從人的性命的存在和性命的生存原則的角度,去建構了另壹種天地人的運動關系模式。這樣,《太玄》將萬事萬物都看成為是圜型周期運動和相互作用的模式,人和人的性命卻是宇宙的中心,而他認為,鏈接天地人關系的,則是氣,他說:“夫天宙然示人神矣,夫地他然示人明矣。天他奠位,神明通氣,有壹,有二,有三,位各殊輩,回行九區,終始連屬,上下無隅”(《太玄·玄攡》) S

揚雄嚴君平的玄學知識體系,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思想資源,是對上古中國各種思想文化成果的集大成,同時,他們又對《易》和儒家的天尊地卑及其天道尊人道卑的思想邏輯進行了挑戰,並建立了以人和人心為知識行為的中心的全新的理論模型,使人的思想自由了起來。可以這樣說,經過嚴君平及揚雄承前啟後和繼往開來的創造性工作,使“天人合壹”從學術命題完全蛻變成為了“天地人合壹”的系統知識體系,從而使玄學成為了中國的基礎性學問,重大影響和改變了後來的中國文明文化結構。如果說中國人對“易”是日用而不知,同樣,嚴君平揚雄所開創的中國玄學知識體系也是中國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東漢以後的中國道教的產生,佛學的禪宗知識形式,空靈飄逸的中國文字藝術形式,氣功養生武術等知識形式,都受到了玄學的深刻影響作用。 F\ci

中國古代玄學有所謂的“象術派”和“義理派”之分,象術派偏重於從物理、生物、數學的角度去研究天地人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規律,而義理派則偏重於從抽象哲學思辯和政治倫理及文學藝術的角度去探索天地人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規律,所以,盡管象術派和義理派的玄學者的知識是互滲互借,但是,他們的知識方法和最後的學術結果往往有很大差別。但是,象術派和義理派又都具有兩個基本***同點,壹是這些玄學者使用的“玄學”知識文本是***同的,二是他們都有自己的性命修為在其中,也就是玄學者們都要對自己的知識主體世界進行自知性的開發探索,然後,再用自己知識主體的身心和“氣”去對他們所要研究的進行直接的體驗、觀察和測試,這就是說,他們最後的知識表達也往往和這樣獨特的學術參照系有很大關系,是知識主體和客體這兩個生動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理性和感性的結合,以人為本的主客內外雙重辨證認知,是中國玄學的重大知識特征,也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學問所不具備的特點。 kM_zK

“玄學”重要學術特征是:以天地人為研究,以天文地理、數學、物理、農業水利、動植物生長規律、音樂、律歷、養生等知識為研究手段,去最終探索天地人的和平發展運作及其內在生態系統規律的壹門系統性學問知識。中國歷史上的“玄學”具有“基礎性”學問的特點,它的學術研究資源來自於人類社會的所有領域,但是,它壹般又不涉及具體的政治、經濟、倫理和科學技術等問題,而是著力去研究這些知識背後和本質性的同壹運作規律,所以,“玄學”的學術成果往往不能夠直接運用於世,卻又是中國古代社會各種知識的基礎。 !nO

如果將中國古代玄學的知識特性和來自於西方的現代自然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特性進行比較,就可以發現,中國古代的“玄學”,其實就是中國本土文明文化中的科學知識體系,只不過其是將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內涵混同在壹起的、生態系統性的、學術研究的參照系和知識表達方法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科學知識體系而已。最後需要提示的是,從揚雄等人建立玄學的主體理論實踐大廈那壹時刻起,玄學就和讖緯、民間宗教、民間方術等是有明確區別的,玄學和這些知識形式可能在遠古時代同源,但是,後來卻分岔各自進入了自己的運行河道和生態發展區域。這點,應該是今人充分註意到的。但是,玄學和中國養生、氣功、象術、醫學、文學藝術、民間科學技術及其儒釋道等卻有著更近的聯系,他們相拌而生長,如同科學與技術的關系那樣。或者說,玄學就是這些學問的基礎知識形態,這,也應該是今人充分註意到的。 0^

  • 上一篇:中國園林與繪畫的關系?
  • 下一篇:中國的風水是怎麽起源的?有什麽科學的理論依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