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將消亡的民間美術有墻皮畫、 皮影戲、 灘頭年畫 、江永女書 、南京雲錦 、松江顧繡、 唐三彩 、紫砂壺 、木版年畫、 剪紙藝術 、楊柳青年畫等。
江永女書
江永女書是現在世界上唯壹存在的性別文字----婦女專用文字,它的發展、傳承及其為符號承載的文化信息構成了女書風俗。
女書記錄的語言是女書流行與眾不同的永明土話。
女書文字呈長菱形,筆畫纖細均勻,似蚊似蟻,民間叫它作長腳蟻字或螞蟻字,因其專為婦女所用,學術界便將其稱為“女書”。
灘頭年畫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寶慶(現在為邵陽市)隆回灘頭鎮漢族民間工藝品之壹。是中國漢族特有的壹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灘頭年畫的種類在最盛期達六十多種。由於歷史的原因,現存二十余種。灘頭年畫多以祝福新年的喜慶豐登,免除災禍的古老民間習俗為題材,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和精神寄托。從題材內容和品種來看,可分為神像(門神、財神和竈神)、吉祥如意、故事(戲文、仕女娃娃)三大類。
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於木版印繪制品,是著名的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之壹,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年畫產生於中國明代崇禎年間,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柳青年畫產品行銷北方及東北、內蒙、新疆各地。對河北武強年畫、東豐臺年畫、及山東濰縣、高密及陜西鳳翔等地年畫都有壹定影響。
松江顧繡
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漢族傳統刺繡工藝之壹。顧繡是上海地區工藝品中的瑰麗奇葩。起源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上海老城廂的顧氏家族。顧繡因源於明代上海顧名世家而得名。顧名世曾築園於今黃浦區露香園路,穿池得壹石,有趙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園(今露香園路,即為紀念此園得名)故世稱其家刺繡,為“露香園顧繡”或“顧氏露香園繡”或簡稱“露香園繡”、“顧繡”。它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繡",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
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譽稱,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417年(晉義熙十三年)衣冠南渡在秦淮河畔“錦署”之時,而織金錦(金銀薄)在金陵開始織造與“雲錦”壹名在文字記載中出現,至少也有壹千五百年歷史。
南京雲錦因其絢麗多姿,燦若雲霞的特點而得名,位列中國四大名錦之首,如今僅有雲錦保持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仍然保留著傳統老式提花木機織造的方法。目前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方法仍無法用現代化機器來替代。南京雲錦被看作為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壹座裏程碑,被公認為“東方瑰寶”、“中華壹絕”。
南京雲錦集歷代織綿工藝藝術之大成,又融會其他絲織工藝的寶貴經驗,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歷經元、明、清三代均為皇家禦用品及貢品,其用料考究,織造精細、圖案精美、錦紋絢麗多姿,為濃縮中國絲織技藝之精華,中國絲綢文化的璀璨結晶,也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是中國古老的織錦技藝最高水平的代表,於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8月《地理標誌產品雲錦》國家標準在南京通過國家級專家評審,同年9月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京雲錦研究所被國家質檢總局核批為首批地理標誌使用企業,以及文化部批準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