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乾隆年間中國人口激增的原因:雍正取消人頭稅。

乾隆年間中國人口激增的原因:雍正取消人頭稅。

導讀:1791年,康熙宣布“定人口,永不增稅”政策,雍正實行“攤地入畝”政策,相當於逐步廢除人頭稅,並入土地稅。沒想到人頭稅壹減,全國人口壹百年翻了三倍多,從1億到3億,這也從反面說明了人頭稅的有效性。明朝中葉1500年左右開始局部過度擁擠。當時福建、皖南等地人均耕地跌破四畝,剩余人口開始外流,脫離家庭和宗法制度控制。這種趨勢對古典政治制度的破壞是致命的,它宣告了壹部分人進入了制度真空,蒸發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剩余人口和無家可歸者越來越多,形勢越來越緊迫。儒家政治持續了大約300年。到了1800,乾隆和嘉慶的通信已經疏通,清算終於來了。此時,全國人均占有耕地資源總量不足四畝的底線。人均四畝的底線屬於古代農業生產能力的極限,是古代農業不可逾越的技術極限。低於底線,人民將大量餓死,政治制度將失去合法性。至此,從理論上講,傳統社會的經濟體系已經不能自給自足,建立在農耕經濟基礎上的古典文明秩序已經無法維持,結局只有崩潰。崩潰的過程始於鴉片戰爭,終於內戰。中國人習慣說帝國主義憑借“造堅船利炮”的實力讓西風東漸,這只是問題的壹面。西方列強的入侵加重了中國的苦難,這只是外因。沒有西方文明的到來,儒家政治就會自行崩潰,因為人類的危機壹直都在,而且越來越嚴重。體制外的太平天國和猖獗的幫派、宗派是有差距的。西方人的到來只是雪上加霜,火上澆油。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壹個是縫,壹個是飛;如果中國社會沒有人地危機和制度空白,就不會有西方蒼蠅的機會。事實上,西方列強對中國覬覦已久,從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到大英帝國,幾個世紀以來壹直在等待雞蛋出現裂縫。他們不知道這個裂縫是什麽,中國人也不知道是什麽。今天我們知道,這是儒家文明特有的人地危機。

按照人口增長的趨勢,19世紀以後,中國的土地已經人滿為患,儒家制度根本管不了,大限已到。1855年,清代學者王士鐸在《乙丙日記》中痛苦地記載:人多,山頂已種粟,河中已種洲田,河中已開老林,深耕苗洞,不足養,天地之力窮。王士鐸道出了“裂縫”:到處都是莊稼,不夠老百姓吃,到處都在挨餓。此時,覬覦已久的西方豪強破門而入,瘋狂掠奪,加劇了古典儒家體系崩潰的悲劇進程,就像壹群饑餓的獅子撲向壹只老羚羊,加劇了中國人民的死亡和苦難。壹系列不平等條約和數十億金銀賠款掏空了中國社會的財富,極大地阻礙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清代洪的《洪集》也記載了人口過剩的歷史細節。過度擁擠正在逼近,耕地緊缺,下層民眾無法在宗族村落中生活。無奈之下,他們只好遠走他鄉,尋求生機。於是,定居生活所支撐的社會模式——宗族、宗法、規矩、習俗——開始瓦解,儒家體系逐漸被拋棄。

事實上,直到1800,中國人才開始流亡生活。早在1500年,福建、安徽等省的人口就開始周遊世界,經商、勞動、當海盜、去南亞...往前走,不是1500之後,中國人才知道怎麽做移民。從商周開始,中國就出現了壹些商人,他們是中國移民的先驅。除了商人,更多的遊俠,旅行者,煉金術士,修行者,劇團...從壹個地方遷徙到另壹個地方,朝代絡繹不絕。戰爭爆發時,有綠林、颯颯馬、大胡子、土匪和秘密結社...這些人都為中國後來的移民社會模式,也就是江湖,做出了“貢獻”。這種自發的遷徙模式逐漸演變成了中國的江湖社會。但在1500之前,流動人口占社會總人口的比例極低,如果不算戰時流散人口,正常年份不到10%。這些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極小,他們動搖不了儒家文化體系,不時受到統治者的打壓。

1500以後,耕地接近飽和,由於當地人口過多,遊民比例開始上升。到1800年,全國人口接近飽和,流民如洪水般四散,為生存而逃亡,遍布全國,往往占總人口的壹半以上,嚴重動搖了儒家的政治秩序和意識形態。在1800之後的整個19世紀,儒家體系逐漸走向破產。從此中國不可能再回到固定農耕文明的老路。我們必須考慮用壹種新的模式來解決人口增長的迫切問題,重組社會組織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水平,從而提高生產率。此時,中國的古典主義已經走到了盡頭。然而,現代性還沒有形成。

  • 上一篇:Urumqi-█ █新疆最鋒利的刀是什麽?韌性最好?████
  • 下一篇:2021-06-21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