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中國新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他吸收了中國傳統武俠小說的精華。著有《飛雪射白鹿原,笑說與度蜜月》等小說14部,代表作有《笑傲江湖》《田布》《鹿山公爵》《射雕英雄傳》《射雕英雄傳》等。金庸以娛樂中的人生哲學、人生體驗和價值信仰,將武俠小說從低級的大眾娛樂提升到更高的藝術境界,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雅俗共賞的成人童話,被譽為“香港三大奇觀”之壹。
金庸武俠小說的歷史文化內涵。
金庸是壹位歷史學家,他的小說始終貫穿著壹種歷史英雄觀,即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金庸將歷史和小說有機融合,以小說的形式演繹歷史事件和人物。金庸武俠作為壹部英雄傳奇小說,主要體現了英雄在歷史上的決定性作用。英雄傳說首先要把劇情放在第壹位,充分利用懸念的跌宕起伏。用金聖嘆的話說,劇情往往發展到無路可走,作者絞盡腦汁想出意想不到的方法。其次,人物要扁平化,誇張化。他們是超人,比普通人大壹號,但他們也是“人”和“神仙”,也就是才華出眾的“英雄”。
金庸武俠裏的英雄,從帝王到俠客乞丐,都是歷史的創造者。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在善與惡的沖突中,生與死的選擇、價值信仰和個人私利塑造了人物的高尚品格。它還描繪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包括英雄和小醜,雄心勃勃的武術鬥爭,禁欲,無為,感情和曖昧...
小說中的帝王豪傑無所不能,馳騁自如,盡顯風流情懷,從而造就並鞏固了千裏江山。《射雕英雄傳》中的成吉思汗和鹿鼎記的康熙皇帝是最典型的。鐵木真將草原從弱小的力量統壹到屈辱和重負,在運籌帷幄的過程中,贏得了千裏之外的戰鬥,鐵騎走遍了草原。作者生動地描繪了壹位用弓射大鷹的大汗。《鹿鼎記》應該是從武俠角度寫歷史最合適的小說。整部小說貫穿了康熙帝壹生的豐功偉績:除了鰲拜、滅三藩、平定葛爾丹,看起來就是壹個武俠式的康熙朝,可見作者深厚的歷史功底。
俠義英雄最精彩,最動人。他們長得像“白馬王子”,所向披靡。他們既俠義又深情,純真卻止步於此。金庸欣賞不了雅俗。他在裏面放了很多理想的東西,比如儒家的大任,社會責任,道德標準,從而拓展了小說的記憶空間。這就是為什麽著名作家王蒙在讀笑傲江湖時感動得哭了,而且有些人認為笑傲江湖和八龍是最具傳奇色彩的。
在金庸小說中,這些俠義英雄力挽狂瀾,扶樓而倒。他們是另壹類創造歷史、最受作者青睞的英雄,寄托著作者的終極理想。《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和《射雕英雄傳》中的喬峰是最具代表性的。《射雕英雄傳》記載了歷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戰”。襄陽城,北宋的南大門,決定了整個國家的命運。但也正是因為郭靖的鎮守和防守,才被包圍了四年沒有落入元朝,延緩了北宋的滅亡。北宋時期,郭靖以積極的態度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投身於反袁戰爭,保家衛國。喬峰是另壹個真誠的英雄,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當他還是漢人的時候,就積極阻擋遼的入侵。也許是命運的捉弄,讓他成了遼人的後代。作為壹個遼人,他極力勸說並阻止大宋的入侵。他以豪邁的氣度,在宋遼之戰中堅持正義,最後死得悲壯感人,留下壹顆丹心彪炳史冊。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金庸小說在廣闊的歷史空間中廣泛地涵蓋了那個動蕩時代的生活領域。它表現了對動蕩世界的悲憫,對源遠流長的東方文化進行了深刻的透視和反思,建構了自己的理想模式。
與其他武俠小說不同,金庸小說刻意追求離奇的故事情節,盲目虛構毫無歷史真實感。它截取了真實的歷史背景,具有真實的藝術魅力。題材多取自宋、元、明。這壹歷史時期政局混亂,兵家割據,便於構建壹種“亂世出英雄”、“亂世出英雄”的審美境界。
在歷史的長河中,作者還捕捉了許多真實的人、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民間傳說,然後讓精心虛構的英雄人物在其中各就各位,去征戰戰場和笑傲江湖,從而給人壹種藝術享受。所以讀金庸武俠,總有壹種讀歷史小說,讀真實歷史事件,讀真實歷史人物的感覺。如《射雕英雄傳》中的靖康之難、襄樊之戰,以及王重陽、丘處機等道教人物;鹿鼎記除鰲拜,滅三藩,平定格爾旦,順治出家;劍書中關於乾隆皇帝起源的傳說。在這壹點上,金庸和19世紀的英國小說家司各特很像。司各特把歷史當作壹根釘子來掛他的小說,用歷史來網絡他的小說,金庸也是如此。
金庸武俠小說的傳統文化內涵。
金庸以通俗武俠小說的形式對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刻的洞察和反思,在小說的各個方面對儒釋道進行了滲透和剖析,以新的視角和方式對傳統的儒釋道進行了反思和批判,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模式,提高和完善了人的性格和天性,倡導了豁達、清明、道德標準和責任感。發揚三大學派的光輝,摒棄其消極的缺點。
儒家思想雖然有宣揚封建正統、等級觀念和嚴格倫理道德的糟粕,但它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有著超越時代的自身價值。儒家的“仁”確立了人們精神生活和行為實踐的起點,充滿了博愛精神。“義”確立了行為價值的最終評價標準。儒家積極入世,強調社會的責任感、責任感和道德水準。這也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看點,成為小說中的亮點,異彩紛呈。《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是儒家仁義的化身,《射雕英雄傳》中的楊過,《八龍》中的喬峰也是如此。他們都視仁義為生命,重義輕利,為義犧牲生命,對社會和生命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堅守著壹條鐵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擔當重任,臨危不懼,忍辱負重,正如孟子所說,貧賤不能動,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作者批評了相反的價值觀。比如《射雕英雄傳》中,楊康見利忘義,為了財富而不顧民族氣節。作為漢人,認金為父,薄情至死不思悔改,與正直善良、義正言辭的郭靖形成鮮明對比。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兩人的名字只是“靖康恥”和“康”其中之壹。楊康念念不忘的郭靖國恥,讓整部小說負載了深刻的思想內涵,而不是壹般武俠小說簡單意義上的仇恨和復仇,所以也讓整部小說有了厚重的歷史感。金庸小說以儒家不屈不撓、不道德的氣節書寫積極向上的人生哲學,以民族精英確立和彰顯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儒家狹隘的愛國主義,獨善其身、獨善其身的思想,在金庸小說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他的小說從壹個打打殺殺的層面上升到了精忠報國的藝術高度,從壹個微小的家族恩怨上升到了民族恩怨。在其代表作《射雕英雄傳》中,郭靖具有淳樸、正直、忠誠的品質,永不言敗的進取態度和仁義至上的信念表現出對大宋的赤誠忠誠,從而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高潔品格三維空間。郭靖的愛國思想最感人,壹切利益沖突在它面前都無關緊要,尤其是與成吉思汗吞並大宋統壹全國的沖突。蒼茫草原上彎弓射大鷹的壹代天驕,是養育他的人,情同父子。然而,即便如此,郭靖在他面前明辨是非,深刻貫徹了他知道自己是漢人,應該保家衛國,不應該屈服於蒙古人的命令。第三,郭靖與武術教師哲別的民族沖突也是如此。私情和民族仇恨分明,他堅持鐵的原則,百折不撓,充分顯示了維護國家利益高於壹切的崇高民族氣節。所以郭靖的愛國也有壹種震懾人心的力量。另壹部代表作《笑傲江湖的令狐沖》表現了他的癡情和忠誠,也具有感人的力量。無論大師嶽不群如何誤解甚至陷害他,他始終忠貞不渝,最終導致了他的死亡。令狐沖仍然把他當作養父。
金庸不僅是歷史學家,而且對佛教也頗有研究,通過它可以窺壹斑而見全豹。金庸在小說中不僅巧妙地運用佛教經典來組織故事,還用佛教思想來點化人生,在待人接物中闡明壹種人生哲學,解決生活中的矛盾,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勸告眾生棄惡從善,放棄各種瑣碎的恩怨,弘揚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真善美的傳統美德。佛教語言裏說眾生皆福。《鹿邑公》和《田蔔》是其中最典型的兩部。《八龍》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是佛教術語,指的是八位護法。主人公之壹的段譽是作者佛學思想的體現者和代言人。他自小違反大理國家規棄武學佛,癡迷佛教典故。段譽體現了佛教的文化痕跡,“善”字當頭,“忍”字當頭。雖然他做不到壹切,但他心中永遠有壹片凈土,佛祖會壹直關註。因為他從不強求不是自己的東西,所以他能做到大公無私,心靜如水,無欲無念成佛,盡管他不是佛教徒。再加上小說中蕭家和慕容家的矛盾始終無法調和和妥善解決,恐怕只能訴諸佛法,最終皈依佛門。《鹿鼎記》中,金庸巧妙地將佛教傳入中國的第壹部經典著作《四十二章》串聯起來組織整個故事,並借助順治皇帝(即行癡)來渲染佛教的影響。但金庸也對佛教進行了反思和批判,指出佛教是不人道、不合理的。比如《鹿山公爵》中順治與康熙的相遇,不過是輕輕壹點,間接壹點。
道家思想在金庸小說中也很明顯。金庸以極大的熱情和傳奇的方式關註道教的發展。從《八龍》裏的吟遊詩人(當然這個門派可能是虛構的,名字來源於莊子的思想)到《射雕英雄傳》裏的全真教(這是符合史實的,包括人物王重陽和丘處機)再到《倚天屠龍記》裏的吳唐門。用傳奇色彩結合史實描述道教的故事。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以含蓄的方式蘊含在小說中。令狐沖在《笑傲江湖》中的性格灑脫、灑脫、無拘無束,是道家自然、逍遙、聖人之道的體現和寫照。同時也體現了對中國幾千年來沿襲的正統文化的壹種反叛,也是作者試圖建構的壹個理想人物形象。令狐沖教是如此的無拘無束,以至於正統的人都無法容忍。金庸打破了嚴格的善惡界限,建立了新的江湖秩序,對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提出了質疑。在小說中,作者以各種形式表現了他們對傳統的背叛,比如喝酒、不守規矩、與“邪靈”交朋友等等。《鹿山公爵》中的韋小寶也是最典型的壹個,嗜賭、貪婪、好色、膽小,行為像個惡棍。但作者卻在他身上寄托了壹種理想而美好的東西——對正統的反叛和對江湖道德的重視。義可以說是韋小寶的核心品質,也是最有密度和品質的品質。雖然他身上還有很多缺點,但都不能抵消他的輝煌。
《射雕英雄傳》中的黃也是壹個傳統的叛逆者。他的口頭禪是“迂腐”,反對壹切過時不合理的東西。這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被認為是“惡”,所以被稱為“東邪”。然而,作者並不這麽認為。反而對他大加贊賞,小心翼翼地將他安置在壹個純凈而不被打擾的世外桃源——桃花島。黃是豪放的,他不受世俗的束縛。他和壹個比他小幾十歲的年輕人非常親密,體現了人類rlie自然生命力的張揚。這是作者賦予其反傳統的叛逆人物的壹種理想。這種理想以壹個江湖意義上的“義”字為價值取向,追求壹種人與生俱來的純真。身在江湖,“義”字難免有封建的東西,但卻包含了更多積極的成分——齊心協力,扶貧濟困,報國濟民。
儒釋道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儒家思想在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心理結構方面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地位;道教在塑造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文化心理結構上,也是被民眾廣泛認同和接受的;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原以來,對整個文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金庸小說吸收了三家思想的精華,從新的更高的角度重新審視和定位,從而確立了自己新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比如金庸小說裏有壹句名言: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無招必勝。
金庸武俠小說的大眾文化內涵。
金庸是古典的,金庸小說蘊含著深厚的古典文學。利用這個話題,可以從壹首古詩中演繹出壹個傳奇故事。整體來看,規模龐大,劇情結構跌宕起伏,氣勢非凡。既是武俠,也是言情。難怪臺灣省作家三毛評價金庸“只寫壹個字”。金庸小說的靈性在於,往往以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作為背景環境,以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作為人物活動的陪襯,使自然景物與人物情感緊密結合,達到天人合壹的效果,產生感人至深的獨特藝術感受。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把中國壯麗的山川融入到小說中,為人們的活動設置了壹個充裕而優美的空間,描寫了名山大川的各種景色,講述了它們的文化和歷史。作者逐壹觸摸祖國的三山五嶽、草原海島,在壹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中編織了壹個個驚心動魄的動人故事。江海之波,江湖之雲,兒女之情,相互輝映,產生壹種恢弘。笑傲江湖是最耀眼的。五嶽雄偉的景色,恒山懸空寺,恒山歸雁樓,嵩山禪定臺,浩蕩的長江,滾滾的黃河都包括在內。還有《射雕英雄傳》中的遼闊草原,帶給人們壹種博大精深的文化享受。並配以琴棋書畫的高雅藝術品位,精心構思各種傳奇故事,使整部小說顯得雍容華貴,蘊含著深刻的藝術內涵。《八龍》中苦榮大師與四大反派的棋局,是真正的無兒龍棋局;還有的琴棋書畫《江南四友》,以及秦、蕭的《笑傲江湖》。作者的別出心裁之處就在於此,用壹段音樂組織起整篇文章,演繹出壹個激蕩人心的江湖故事。
總之,金庸通過通俗小說洞察了整個東方幾千年的文化脊髓,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對傳統文化進行了觀察和反思。金庸武俠小說貫穿歷史、玄幻、人生、江湖,是從佛教、老莊思想中解脫和升華出來的。讓大自然心胸寬廣,瞬間變永恒。悲情蘊含著超脫包容的人生態度,形成獨特的人生體驗,融入浩瀚宇宙和千古歷史畫卷,系在壹個長長的愛恨情仇的情節上。金庸小說在廣闊的自然和社會範圍內,完成了入世與超世、樂觀與哲思的深遠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