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中國傳統文化?這需要我們先弄清文化本身的含義。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認為,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等凡是作為社會的成員而獲得的壹切能力、習性的復合整體,總稱為文化。然而,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定義傳統文化,也會產生無法對文化進行傳承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在傳承文化時,我們總是通過抓住其主要特征進行傳承,過多的內涵會導致我們無法很好地對其進行消化。另壹方面,也是因為並不是傳統文化的所有方面都值得我們繼承,在傳承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抓住其中的優秀部分。具體而言,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壹是在知識體系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壹種是見聞之知,壹種是德行之知。前者主要是壹種對天地自然和鳥獸魚蟲規律的知識,後者則主要是壹種對人類道德本質的知識。就兩者的重要性而言,中國古代人認為德行之知是高於見聞之知的。人們獲得這兩種知識的主要途徑則是學習五經。
二是在藝術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藝術壹詞,但是相對於藝術,中國傳統文化更看重技藝。孔子認為有六種技藝最值得學習,分別是禮、樂、射、禦、書、數。這六種技藝都有很明顯的藝術特征,以“書”為例,中國古代就發展出了世界範圍內獨壹無二的書法藝術。
三是在習慣方面,這涉及了中國傳統人文的社會組織形式。在這方面,中國古代社會是以家為組織單位的,壹切的風俗習慣都是以家為中心展開的。到如今,家庭觀念還是中國人觀念中的最重要的壹部分。
綜上所述,中國文化最顯著的三個特征包括三個方面,在知識和信仰上主要以對道德的認知為人所追求的目標,在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方面主要以家為單位而展開,在風俗藝術人文方面則主要表現為禮、樂、射、禦、書、數六種技藝。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對於每壹個中國人而言都是必要的,因為每個中國人對自身的身份認同從根源上都要從其文化特征中判斷。但是,這並不能回答為什麽我們在小學階段要以語文為媒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符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內在要求
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漢語,漢語作為世界歷史中最悠久的語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根植於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漢字的字形來自甲骨文、金文中對天地萬物的模擬,如山、水、日、月等漢字都有著鮮明的象形特征。根據筆者的觀察,通過對這些漢字字源的學習,可以加強學生對漢字的理解與認知。此外,現代漢語中的很多語法習慣也來源於古代漢語,如主語在前,謂語在後,動詞謂語在賓語前,定語和狀語在它所修飾的中心詞前這些用語習慣都是古今壹致的。
2.符合小學語文教學對德育的要求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綜合素質成為教育界重視的考核內容,其中道德素養成為重中之重。語文教學的壹大目標就是通過具有道德感化力量的語文課文,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據筆者觀察,現在很多小學都已經開始圍繞語文教學將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忠義等思想引入其中,很多小學從壹年級起就開始讓學生背《弟子規》等古代文化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文化教育是小學語文加強德育的壹個重要途徑。
3.符合小學語文對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的壹個主要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而人文素養主要包括對歷史、哲學、文學的熟知程度。目前,小學語文已經開始關註語文教學和傳統的書法、繪畫、音樂等藝術的結合,藝術極大地豐富了語文課堂的內容,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只是接觸到語言文字和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更接觸到漢語言文字背後的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