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曹沖的大象》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懸念

《曹沖的大象》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懸念

那麽,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對,就是用水桶把船艙灌滿水。因為水就在船旁邊,所以往船艙裏註水就方便多了。其實曹沖的做法並不是最省力最有效的。但他畢竟才幾歲,沒必要太苛刻。但曹操作為大漢丞相,太“利害”了,“叫人照曹沖說的去做”。

但是事實真的和故事說的壹樣嗎?我們來看看史書是怎麽記載的——

崇曰:“放於大船上,刻其水痕,稱之,運之,便知。”大喜,即如何實行。

可以看出,曹沖在《三國誌》中只說“把其他同等重量的小服放在船上”,卻沒有說清楚船上裝的是什麽,更不用說“把石頭放在船上”。所以“船上裝石頭”的情節可能是後人解讀和編造的。

他是7歲還是更小?

曹沖聲稱,這段文字與史書還有壹個不同之處。傳統故事中,大象被稱為“曹操之子曹沖時,年僅7歲”。據史書記載,曹沖五六歲的時候被稱為大象。而且故事裏的7歲是壹歲,史書裏的五六歲是虛歲。按壹歲算,曹沖應該只有四五歲。

那為什麽要改曹沖的年齡?這大概是因為編造者認為四五歲的孩子不可能有這樣的智慧,即使是七歲,也足夠聰明了。年齡的這種調整當然是合理的。

曹沖做大象的方法,真是大智慧。他首先要知道,船上的負載越重,船舷被淹沒的部分就越深;船上的負載越輕,船舷被淹沒的部分就越淺。他還需要知道,如果壹個重物和許多輕的物體裝在同壹艘船上,只要重量相等,船舷被淹沒的部分是壹樣的。這些小物體在同壹條船上的總重量等於大物體在同壹條船上的重量。這些對於今天還在幼兒園玩耍的幼兒來說,還是很難理解的。

如果是7歲,那就大不壹樣了。如今,7歲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他學過加減乘除,人生閱歷豐富多了,智商當然也高多了。但即便如此,壹個7歲的孩子,沒有自己的實踐經驗,沒有參考前人的類似經驗,也很難憑空想出這樣的表征方法。

其實神童只是智商高,但智商不等於智慧。智商是先天的,智慧是後天的。智慧不是幻想,而是從經驗的思辨中獲得。經驗不僅包括自己的實踐經驗,還包括前人的經驗。大象的智慧也是如此。四五歲的曹沖,不太可能有這麽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不借鑒別人的經驗,靠自己的智商想出來是不可能的。

是否要學燕昭王的“直立”叫豬?

那麽,曹沖做大象的智慧從何而來?南宋時,吳增曾在《殘改齋漫錄》卷二“史事”範疇中提出這壹觀點

按下:“付梓”

嶽曰:“朔人獻大禮,以養若。使節說:‘即使妳不住在大地方,妳不是人也不會珍貴。今年120歲,人們稱它為仙女。“王乃命豺狼屠養十五年,大如沙墳,勢如破竹。王羲之命恒官架橋丈量,折了十座橋也不丈量。直立,水官,奉命丈量,卻極重要而無用。”在這樣的時候。眾所周知,用船測量東西的方法在趙巖時代就已經存在,而不是始於鄧王愛。

戰國時期,北方的壹個部落送給燕昭王壹頭巨大的豬。獻豬使者說,豬名叫楊希若,120歲,人稱“仙仙”。燕昭王派負責養豬的官員去養它。15之後,豬大如沙丘,四條腿根本支撐不住身體,只好整天坐著。

燕昭王命令負責衡器的官員稱豬的重量。起初,負責衡器的官員帶來了十把最大的秤,每把可重達500斤,每把可重達5000斤。他們在豬身上套了很多繩子,然後把十個大秤砣掛在不同的繩子上,每個大秤砣由兩個強壯的年輕人扛著。但是,不僅20個男生舉不起來,這些十桿秤也舉不起來。負責稱重儀器的官員帶來了十個砝碼,每個大秤上有兩個。這樣壹個大秤可以稱1000斤,十個大秤可以稱10000斤。但是,人還是擡不起來。由於用力過猛,十桿天平的橫梁被折斷了。

燕昭王問部長們他們還能做什麽來稱豬的重量。水官說可以“立”稱,也就是坐船。燕昭王采用了這種做法,最後他能夠稱這只大豬為“它的沈重的命運”。壹針三十斤,壹千針三萬斤。大豬的重量可能明顯被誇大了,但是用船稱豬的方法和用船稱大象的方法差不多。

古書《付梓》中,只說水官用船稱大豬,怎麽用船稱不清楚。也許在其他古籍中有記載,但今天已經失傳了;也許是其他古籍沒有記載,這要看人們的知識水平了。

曹沖的教育在當時應該是最好的。他的老師壹定是個大學者,他大概給曹沖講過壹個用船稱豬的故事。所以曹沖就知道用前人稱豬的方法來稱大象。所以大致可以推斷,曹沖做大象的智慧來自於對前人經驗的借鑒,而不是單單來自於壹個神童的智商。

  • 上一篇:交互設計:什麽不是什麽是?
  • 下一篇:從《儒林外史》看古人的待客吃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