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首次銷量負增長以來,中國汽車市場正式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現,再次沖擊了已經處於寒冬的中國汽車工業。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汽車工業已經站在了壹個關鍵的歷史節點上。中國汽車產業面臨轉型升級、銷量下行和產業鏈沖擊三大挑戰。這些挑戰帶來的壓力和困難,考驗著所有人的韌性和決心。
首先,汽車“新四化”帶來的技術革命正在改變全球汽車工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如何在智能化、電動化、* * *享受化、網絡化的時代拔得頭籌,取得技術突破,成為全球各大汽車公司和科技公司最關心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朝著“新四化”方向闊步前進,不斷轉型升級。然而,與壹些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壹些技術差距。更值得註意的是,汽車“新四化”的過程是壹場馬拉松比賽,不僅需要快速“起跑”,更需要保持後勁,在漫長的賽道上持續發力。
其次,汽車行業壹直被認為是“經濟的晴雨表”。目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大,我國汽車行業也進入銷量負增長。由於這次疫情的出現,汽車消費受到重創。在上述雙重壓力下,中國汽車市場可能會遇到更多的挑戰,這也將迫使汽車企業和經銷商迅速做出相應的改變。
與其他商品相比,汽車具有非常特殊的屬性。比如汽車行業,對上下遊相關產業鏈的依賴度很高。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難以復工,這將導致汽車行業的零部件供應商、服務商和經銷商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如果這種狀況不能盡快改善,可能會有壹批汽車產業鏈企業瀕臨倒閉,整個產業鏈生態將被破壞。
我從事汽車行業50多年,從來沒有遇到過中國汽車工業在技術、銷量、產業鏈等方面面臨的巨大挑戰。當然,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帶來困難,也蘊含著機遇和希望。
因此,筆者呼籲,中國汽車工業應從政策、技術、國際化、堅定信心等方面努力突破。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出臺特殊的應對措施。首先要做的是提振消費者信心和市場活力。歷年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壹線城市的購車活力最強。但由於環境汙染、城市擁堵等問題,相關部門出臺了相關政策,限制這些城市的汽車消費。
因此,筆者建議相關部門出臺政策,刺激壹線城市的購買力,打通汽車消費的“動脈”。同時,地方政府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利用經濟杠桿緩解汽車上下遊產業鏈企業的資金壓力,幫助其渡過難關。
對於汽車行業來說,沒有創新就沒有明天,沒有技術就沒有未來。所以堅定不移地進行工業技術革命,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當前必須堅持的。
近日,筆者考察了谷歌、微軟等知名科技企業,發現他們在汽車“新四化”技術領域投入巨大。這提醒我們,中國汽車產業必須重視協同效應,進行產學研跨界融合,並繼續加強相關企業間的合作,繼續穩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國際化”也是中國汽車工業需要面對的壹個大問題。隨著國內汽車消費市場日益飽和,“國際化”將成為中國汽車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中國汽車行業湧現出吉利、長城等壹批優秀自主品牌,他們正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與跨國公司合作。
但總體來看,目前海外出口銷量僅占中國汽車產業的3%左右,與日韓的50%、德國的70%相差甚遠。由此可見,中國汽車企業的國際化才剛剛起步,中國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汽車人除了在政策和行動上努力突破,更要在意誌和性格上加強。作者預測,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可能會比去年下降5%-10%。但是,市場銷量的下降壹定不能影響中國汽車工業“新四化”和國際化的進程。只有堅定信念,跨過當前的溝壑和沼澤,中國汽車工業才能按照擬定的中長期規劃穩步前進,迎來壹個全新的時代。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