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年級起,我就嘗試讀古文。像《桃花源記》、《嶽陽樓記》、《文心雕龍》裏的原道篇,《道德經》裏面的壹些段落,我都能熟背,而壹些古詩詞、曲讀後更是放不下。愛讀古文猶如我寫書法,讀寫可以忘形,完全沈醉於快樂之中。
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民族的精華,它是凝聚著中華古先賢無數智慧結晶的文化寶典。讀古文,讀古詩讓我受益匪淺。像詩仙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他的詩豪邁不羈,神采氣度飛揚。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讓人讀後不禁掩卷長思,唉,家書抵萬金。而孔子所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這些話讓我在學習中,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健全人格,如何學習怎樣做壹個正直的人,充分享受人生的充實和快樂。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多少好的散文。《嶽陽樓記》是古今傳誦的文章,多少人從小背誦,長大後仍然朗朗上口,堪稱絕唱。《嶽陽樓記》寫景時,烏雲密布,細雨連綿,人們會傷感悲痛;當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時候,人們會變的喜悅興奮,沈醉在景色之中,真是妙哉!作者又借古仁人之心,告誡人們要有先憂後樂的情懷,不可忘記國家,時刻懷有愛國之心。每逢自己背誦之時,心中是十分的陶醉而沈醉其中。
讀古文的另壹個收獲,就是經常翻字典,數筆畫。我真正體會到字典是壹個最好的老師,讀古文,背詩詞,查字典,才會學習更多的字,才知道有許多字都意會錯了,有許多是多音字,還有許多字另有含義。我知道字典裏涵蓋了中華民族豐富的天文、地理、歷史知識。查字典,讓我壹生受用無窮。
通過學習古文我漸漸懂得壹些方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讀,尤其是反復背誦,是學好文言文的法寶。學習古文,誦讀時要抑揚頓挫,有快有慢,要有節奏感。腔調、板眼、感情、氣勢以及文字所蘊藏著的意義等,不是壹下子就能讀出來的,是在反復閱讀中逐步體會、領悟、感知得來的。所以我總結出學習古文要掌握基本知識結構,理解古文的正確意思,多讀,熟讀。
讀古文,讀詩詞、曲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蔭小道上,撲面的美景讓妳目不暇接。曾幾何時,我獨坐書桌前,手捧壹卷古文詩書,把自己融入到千年前的唐風宋雨,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曾幾何時,我放飛我的思緒到江南水天連接處,聽漁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鐘聲是否在迎接客船;曾幾何時,我也曾想,多讀書,學真本領,也要仰天大笑出門去,高唱我輩豈是蓬蒿人。
我學習古文、古詩詞是最好的精神享受,如同品茶,越品越香。讓我們***同寫幾墨詞曲,拈壹脈詩香,古文真美!
2. 怎麽寫壹篇以《讀文言文>為題目的作文壹、重視積累 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百字新事”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與思維發展直接源於生活,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或當天聽過、讀過、看過的新聞,做到語言精煉、流暢。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不求長,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閱讀是壹種特殊的生活,“剪報作文”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壹篇,旁加對文章的點評、心得、聯想,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情感出發,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並落實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後感有著本質區別,後者重在“感”,而剪報作文則重視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在於對寫作內容的“感”,還在於對寫作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的“評”,體味文章成功之道,樹立自己的作文標準。 上兩者交替進行,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吸收營養,也解決了“寫什麽”的問題。
二、新聞引路 輕松入門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因此而設計的“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新聞寫作訓練—想象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優化訓練—研究性作文訓練)中,“新聞寫作訓練”著重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而想象、思維、語言優化、研究性作文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小學到高中老師需不斷重復。
“新聞引路”以結構模式簡單規範(壹般為倒金字塔式)且易於掌握的新聞(消息)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闖入作文王國,牢固把握作文內容與情感真、新,語言簡明精煉等特點,並從此成為習慣。 新聞寫作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規範學生運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規範學生寫出新意並進而培養創新精神;準確、精煉、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了訓練機會;為把新聞 *** 實、生動而去觀察、琢磨的新聞寫作過程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機有很好幫助;散文式通訊和副刊文藝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新天地。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積累起來的,包括老師在內,其他人都幫不上忙,所以重視想象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成為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待學生有了壹定語言積累再訓練語言優化。郭沫若曾說:“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化”,與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象、思維和語言優化訓練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語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聞的規範模式,不會造成模式化的惡果。
三、交給工具 四步成文 筆者認為:寫作是壹個“發散思維--聚斂思維--線性思維”的雙重轉化過程。即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觀察、感受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系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聚斂思維”過程;作者心裏的東西變成文字,語言的“線性”特點(不同的字和話不能同時表達)就體現出來了。
基於此,筆者設計了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其基本步驟是:想(xiang)-選(xuan)-寫(xie)-修(xiu)。
這壹方法符合新課標指出的“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腦圖是英國托尼·巴贊博士開發的全新思維方法,其要點是把主題詞寫在中心;把任何有關論點寫上從中心點引出分支,不同類別另開分支並不斷連接下去。
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中,腦圖被作為幫助學生思維的作文工具。步驟“想”展畫腦圖,實質是發散性思維,通過展開聯想引導線索、豐富內容,由壹事物作為觸發點聯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並引導學生遵從相似聯想、對比聯想、接近聯想等聯想三法則對事物進行聯想使文章內容全面、豐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結合連續思維使文章內容深刻。
步驟“選”完善腦圖,實質是“聚斂思維”,要求學生按照“合題意要求、正確或合理、獨到而新穎、利於發揮優勢”的原則考慮寫作內容寫與不寫、詳寫與略寫、先寫與後寫,對內容進行歸類。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左半球負責加工線性信息,而右半球則負責加工形象性、結構性、層次性信息,腦圖的引入避免了傳統的列作文提綱的線性缺點,使作文選材、構思、立意過程呈發散性或聚斂性,更符合個人思維習慣,有利於調動大腦兩半球協調工作,提高寫作效率。
步驟“寫”即語言的“線性”表達,強調壹氣呵成。步驟“修”教給學生修改方法,強調念作文,使學生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四、先練後導 目標導學 原存並仍在大面積應用的“先導後練”作文教學模式(指導→寫作→批改→講評)中學生喪失主體地位,教師指導代替了學生思維。“新聞引路”序列作文訓練體系采用“先練後導”教學模式則省略了“作前指導”環節。
3. 以文言文為話題寫作文諸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將唐代的遊記推向高峰,被稱為山水文章之祖。其時因提倡新政失敗,坐王叔文黨而獲罪被貶謫至永州的柳宗元,親友皆與之斷訊,仿佛被世界遺棄,這個敏銳的文人看到永州這偏僻之處亦被世界遺忘了的山水,不禁感同身受,遂興發親切感,山水成了他投射心情的對象。壹日,至小丘西小石潭,看到潭水清冽,不免心樂之,看到魚兒似與遊者相樂,但看著看著,又勾起他寂寥的情緒,最後悵然而去。《小石潭記》寫著:「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這壹小段看似輕描淡寫的文字,卻是幾經折騰的人生經驗,凝結而成最精簡也最有力道的字句。
孩子們讀古文,在年少時未必能領悟其中心思,但行過悠悠人生路,再次重逢,便成為心情及際遇的最佳註腳,嘆賞之外更有無限溫暖,古文字句就這麽準確地撫慰了壹個寂寥惆悵難言的生命。
這正是古文的魅力。
4. 以“我看文言文”為副標題寫壹篇400字的作文諸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將唐代的遊記推向高峰,被稱為山水文章之祖.其時因提倡新政失敗,坐王叔文黨而獲罪被貶謫至永州的柳宗元,親友皆與之斷訊,仿佛被世界遺棄,這個敏銳的文人看到永州這偏僻之處亦被世界遺忘了的山水,不禁感同身受,遂興發親切感,山水成了他投射心情的對象.壹日,至小丘西小石潭,看到潭水清冽,不免心樂之,看到魚兒似與遊者相樂,但看著看著,又勾起他寂寥的情緒,最後悵然而去.《小石潭記》寫著:「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這壹小段看似輕描淡寫的文字,卻是幾經折騰的人生經驗,凝結而成最精簡也最有力道的字句.孩子們讀古文,在年少時未必能領悟其中心思,但行過悠悠人生路,再次重逢,便成為心情及際遇的最佳註腳,嘆賞之外更有無限溫暖,古文字句就這麽準確地撫慰了壹個寂寥惆悵難言的生命.。
5. 怎麽寫壹篇以《讀文言文>為題目的作文壹、重視積累 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百字新事”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與思維發展直接源於生活,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或當天聽過、讀過、看過的新聞,做到語言精煉、流暢。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不求長,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閱讀是壹種特殊的生活,“剪報作文”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壹篇,旁加對文章的點評、心得、聯想,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情感出發,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並落實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後感有著本質區別,後者重在“感”,而剪報作文則重視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在於對寫作內容的“感”,還在於對寫作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的“評”,體味文章成功之道,樹立自己的作文標準。 上兩者交替進行,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吸收營養,也解決了“寫什麽”的問題。
二、新聞引路 輕松入門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當經。 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聚斂思維”過程,“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象,及時形成信息反饋、過程與方法的“評”,並引導學生遵從相似聯想、正確或合理,使學生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起草,由壹事物作為觸發點聯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使作文選材、先寫與後寫。
郭沫若曾說,改變指導的盲目性,也解決了“寫什麽”的問題。其基本步驟是,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吸收營養,筆者設計了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不求多、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了訓練機會,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
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後感有著本質區別,有法之後求其化”,努力使自己獲得良好的評價,以評促寫”思想。步驟“選”完善腦圖,其要點是把主題詞寫在中心、心裏話、思維和語言優化訓練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並據實際情況修改作文、立意過程呈發散性或聚斂性,唯求精,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結合連續思維使文章內容深刻、流暢、思維。
二,後者重在“感”、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強調念作文:構思並勾畫腦圖確定內容 “先練” 生、豐富。即從寫作目標出發,更符合個人思維習慣,不僅在於對寫作內容的“感”、詳寫與略寫、感受能力,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讀過;作者心裏的東西變成文字、先練後導 目標導學 原存並仍在大面積應用的“先導後練”作文教學模式(指導→寫作→批改→講評)中學生喪失主體地位、語言的精度,包括老師在內,讓學生及時看到自己思維的特點、構思、空話;為把新聞 *** 實;選材,有利於調動大腦兩半球協調工作。
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中,從而獲得強化 *** ,增加閱讀量,培養語感。步驟“修”教給學生修改方法,不說假話,強調壹氣呵成、情感出發。
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煉意,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 四;準確:“於無法之中求得法,語言簡明精煉等特點,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這壹方法符合新課標指出的“抓住取材。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新聞寫作訓練”著重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寫自己所想,還在於對寫作的內容,其他人都幫不上忙。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新聞引路 輕松入門 筆者認為,通過展開聯想引導線索、層次性信息、套話,所以重視想象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成為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
“新聞引路”序列作文訓練體系采用“先練後導”教學模式則省略了“作前指導”環節,而右半球則負責加工形象性、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命題並引導學生明確題意 生、實話、看過的新聞:初草習作並作簡要的檢查 師,並從此成為習慣、豐富內容。 新聞寫作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規範學生運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交給工具 四步成文 筆者認為:據指導與評價標準以修改 “後導” 生、聯想、心得、構思、琢磨的新聞寫作過程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機有很好幫助,並在學生的當堂修改中得到體現、朝花夕拾中積累起來的,不同類別另開分支並不斷連接下去,做到心中有數,樹立自己的作文標準;散文式通訊和副刊文藝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新天地。
基於此、生動而去觀察,實質是發散性思維、精煉,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三。
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做到語言精煉,師生***同討論得來的“評價標準”具有教學目標作用;同時也是教師當場備課過程。步驟“想”展畫腦圖,發展思維”、語言優化;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規範學生寫出新意並進而培養創新精神、接近聯想等聯想三法則對事物進行聯想使文章內容全面、對比聯想,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系各種知識,。
6. 以“我讀文言文”為題寫500字左右的作文從小學起,我們便開始接觸文言文,但那時只是“小和尚念經”般搖頭晃腦壹陣。真正開始學習文言文後,我才覺得感觸頗深。
文言文裏,我看見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背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守著壹片內心的寧靜,向往那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讓人們的心也隨之壹次次褪去冗雜,沈醉在那“欲界之仙都”。古代文人墨客亦留下了許多美景於他們的筆墨之中。酈道元的《三峽》,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為我們真實的再現了那些驚心動魄的美。碧水清潭、高山聳峙,壹切的壹切,似乎美得無以言表,卻真切地印在白紙之上。文言文是話中的畫,所有的畫也都展現在話中。交相輝映,讓原本平淡的心立刻被壹句壹句的“話中畫”襯得五彩斑斕。
可是,無論文言文語言如何精美,意境如何深幽,卻仍讓人覺得學著不容易。
也許是為了積累,課本中每篇文章幾乎都要背。文言文的文字規律和用法畢竟和白話文不同,有時讀起來都很吃力,更何況要背呢?另有壹點,雖有言道“濃縮的都是精華”,但“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太深,讀了好幾遍都仍不知它是抒情,寫景,還是爭貶時潮。
不論美還是難,卻也是有趣的。有時在這裏看見壹個“之”字,表示“什麽什麽的”,可是在另壹處就說不通了,於是馬上想另壹種解釋。如此反復幾次,竟悟出了幾點規律。有時能自己讀懂壹篇文言文,噫!良多趣味。散文的揣摩重在體味情感;小說的揣摩要從細節入手;戲劇的揣摩重在矛盾分析;而詩歌的揣摩重在意境玩味。文言文中所要表現的思想內涵雖較難懂,但只要稍得點撥,便能找到文中妙處,亦會感嘆:古文之美,古韻之雅,莫能及也。還有那許多田園情趣奇聞軼事,只要三五筆便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壹幅幅豐富多彩的歷史長卷,或詼諧、或深邃、或簡約、或豪放,總之文言文能夠讓人在文字的苗圃裏采擷更多,有時甚至會流連忘返。
文言文,“讓我歡喜讓我憂”。我學文言文,體味到的樂趣亦比困惑多得多。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這只言片語中體現,意味深長,常常讓人感慨萬千。
7. 以文言文為話題寫作文親友皆與之斷訊,□然不動;□爾遠逝,凝結而成最精簡也最有力道的字句,卻是幾經折騰的人生經驗。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將唐代的遊記推向高峰,被稱為山水文章之祖。其時因提倡新政失敗,坐王叔文黨而獲罪被貶謫至永州的柳宗元,皆若空遊無所依,不免心樂之,淒神寒骨,悄愴幽邃,看到魚兒似與遊者相樂,但看著看著,又勾起他寂寥的情緒,最後悵然而去,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這壹小段看似輕描淡寫的文字,仿佛被世界遺棄,遂興發親切感,山水成了他投射心情的對象。以其境過清諸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
壹日,至小丘西小石潭,看到潭水清冽,古文字句就這麽準確地撫慰了壹個寂寥惆悵難言的生命。這正是古文的魅力,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小石潭記》寫著:「潭中魚可百許頭,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再次重逢,便成為心情及際遇的最佳註腳,嘆賞之外更有無限溫暖。……坐潭上。
孩子們讀古文,在年少時未必能領悟其中心思,但行過悠悠人生路,這個敏銳的文人看到永州這偏僻之處亦被世界遺忘了的山水,不禁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