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實現發展戰略的轉變
新常態下,社會經濟結構和發展格局會逐漸演變。企業應深入分析市場、技術、資源、政治等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根據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戰略,並有針對性地實施。戰略發展方向的確定必須適應新常態,發展目標應該是質量和效益,發展動力應該以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為主,以贏得戰略主動。
比如,新常態下,高汙染企業要將之前被忽視的環境治理成本納入戰略規劃,結合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進行重新評估,以確定是否以及如何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從而形成戰略轉型目標。
1,從成本驅動發展到市場驅動發展。
新常態下,企業有壹個重新適應的過程,競爭對手也在調整發展方向,市場格局會有壹輪結構性調整。同時,新常態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使得市場彈性增大,企業經營風險加大。
這就要求企業從單向的成本驅動發展轉變為雙向的市場驅動發展。這裏所說的單向成本驅動發展,是指企業根據終端市場的需求組織各種資源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忽略了上遊生產資料的變化。這種方式很容易因為上遊形勢的變化而影響下遊市場的發展,導致效率低下,風險增加。
市場的逆向發展,是指企業要著眼於下遊雙向市場的變化,尋求兩個市場之間的動態利潤空間,根據整體市場結構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情況,靈活調整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
我們可以看到兩種發展模式的本質區別。成本驅動的發展模式是單向決策,在經濟周期短、下遊市場有利的情況下可能獲得較好的收益,但在經濟周期過剩的情況下會面臨發展不可持續的風險。市場驅動的發展是壹個區間決策。在壹段時間內,區間發展可能會失去突破上行區間的意外發展機會,同時避免突破下行區間的失速風險和隱患。以持續穩定發展為核心,積少成多,避免大起大落,總量控制是區間發展的本質追求,即以平常心實現常態發展,更符合新常態環境。
比如,紡織服裝企業在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時,不僅要了解產品的市場需求,研究什麽款式的服裝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承受能力,還要了解上遊棉紗市場,掌握組織生產所消耗的主要原材料成本的波動情況,還要了解化纖的市場情況,考慮原材料替代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做出必要的計劃。掌握了幾個市場動態信息,有效規避經營風險、有效發展的基礎和目標就有了依據,企業就能在市場中做出穩定準確的決策。
2.從橫向聯盟發展到縱向產業鏈協同發展。
企業橫向聯盟的發展有助於形成價格聯盟,獲得競爭優勢。新常態下,隨著自由貿易的完善和市場參與者的增加,市場會更加開放和透明。在完全市場環境下,價格聯盟是不可持續的。因此,新常態下企業間橫向聯盟的發展格局將被打破,聯盟間的企業反過來成為競爭對手。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有必要盡快向垂直產業鏈協同發展轉變,擴大與產業鏈企業的合作,為企業發展贏得空間。新常態下,企業垂直產業鏈之間的信息渠道和物流渠道更加高效便捷,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在產業鏈連接上有增效的空間,可以通過產業鏈無縫連接和挖掘,實現共贏。而且產業鏈上的企業相互配合,優勢互補,擴大了市場環境的回旋余地,可以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可以說,企業向垂直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轉型,具有長期穩定發展的效果。
3.構建動態價格傳導機制,向運營創新轉變。
新常態下,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活力增強,促進了商品彈性的增加和引起價格變動的因素的增多。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應當完善價格分析和預警機制,提高對價格波動的分析和決策能力,科學預測和指導生產經營活動,避免因價格不合理波動造成外部損失。
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密切關註上下遊產品的變化和傳導,深入分析國內外市場相關商品的供求、進出口、成本和價格等情況,做好主要相關商品的價格監測和預警分析,及時發現影響價格變化的苗頭性、傾向性、趨勢性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平穩傳導上下遊價格。
在價格傳導存在延遲、扭曲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積極運用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壹些金融工具,制定有效的風險規避方案,對沖價格傳導失靈情況下企業經營的壹些風險。
例如,國際油價自今年7月以來已連續5個月下跌。WTI從107美元/桶跌至目前的75美元/桶,跌幅達30%,BTENT從112美元/桶跌至目前的79美元/桶,跌幅達29%。然而,國內市場已經跟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波動了十個交易日。這裏存在價格傳導滯後的問題。如果石油公司只是根據國家發改委制定的終端產品價格進行決策,可想而知,市場消費者期待價格下調,石油銷售公司按照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價格銷售,得不到市場的認可,造成庫存積壓,後果更加嚴重。
但如果企業建立國際國內油價的聯動傳導機制,在國際市場開始下跌時賣空石油期貨,在石油現貨價格調整後以市場接受的價格賣出石油,同時平倉賣出期貨空頭頭寸,就可以通過期貨市場的盈利部分有效對沖現貨價格的損失,規避油價大幅下跌的風險。當市場不利時,實現穩定發展才能產生競爭力,才能在競爭環境中取勝。
4.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轉化為技術創新。
新常態下,企業有機會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總的來說,在去產能、去汙染、去染色的外部政策環境下,高能耗、低價傾銷的不良競爭局面將得到遏制,追求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生存環境將得到改善,擁有難得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寧靜環境。
同時,信息技術、智能技術和新材料的蓬勃發展,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企業應積極研究和應用這些新的技術領域,鼓勵企業科技人員的自主創新行為和創新激情,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生產過程的智能信息和自動控制技術等新技術,從而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大幅度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水平。有了技術創新的能力,就能響應市場需求,甚至創造市場需求,企業的創新發展也就以此為基礎。
5.舊常態向新常態轉變,必然會遇到壹些阻力。因此,企業要實現轉型發展,必須轉換經營機制。
壹是要重塑與新常態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相適應的統壹高效的決策機制。新常態下,企業的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但企業的發展目標始終統壹在質量效益發展上。當質量發展和效益發展不能兼顧時,要從源頭上找原因,理清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保持定力,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資源解決主要矛盾,避免抓眉毛胡子壹把抓。
二是構建靈活的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和保護員工的積極性。設定靈活的考核目標,留有余地。在考核績效時,要明確區分企業績效構成的原因,區分市場環境因素與主觀努力的關系,避免剛性約束機制影響員工積極性,為新常態下企業轉型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