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獅是獅隊相會之意。會獅有多種原因:有在路上相逢,有在同壹慶典中相會,也有極少有意相“撞”而相會。不管在什麽情況下,兩獅相會都叫會獅。會獅不像兩車相遇時各行其道,其有行規:第壹,以禮相待,先自謙虛;第二,以禮相讓不成,就用文鬥;第三,文鬥不行,就用武鬥來解決。
壹般是兩獅相距五米左右時,雙方獅隊的師傅便按低本獅,鑼鼓聲輕輕地地響,兩隊的師傅到對方的獅子前,作揖拜獅。然後,各自把對方的獅子扶起,帶領獅子向右邊慢慢前進。如果雙方獅子都慢步前進,會獅就算了事。如果有壹方的獅子不願前進,就出現“引光符”。其內容大致是壹問壹答:
甲方唱:
對面獅子閃金光,不知師兄住何方;獅子大名叫什麽?
示知讓我好宣揚。
鑼鼓響過後,乙方唱:
鑼鼓打來鬧洋洋,小弟家住江灣鄉;獅弟小名只壹個,簡稱江灣康樂堂。
鑼鼓聲響過後,甲方唱:
鑼鼓打來鬧咚咚,今天巧遇我師兄;師兄寬容又大量,莫怪小弟擋路中。
鑼鼓聲停下後,乙方又唱:
師兄家住江灣鄉,大名鼎鼎康樂堂;請恕小弟不懂禮,擋住師兄赴科場。
就這樣妳來我往,互相稱贊,好不熱鬧。但由於各師傅的文化水平不同,應急口才不壹,必然有壹方難以應付。口才較差的師傅又跪行到對方師傅面前,以禮相待,要求對方先走。如果對方接受,先帶獅子前進,會獅就告壹段落。但如果對方認為來者無才,還要讓來者出醜,還要“鬥”下去,那就惹來下面的麻煩來,“光符”由稱贊對方轉為罵對方:
甲方唱:
鑼鼓打來鬧咚咚,何方野狗擋路中;以禮對它它不走,是否用棍才肯動?
乙方唱:
雲遮太陽地轉陰,野狗出口就傷人;無才莫上科場去,泥身木頭裝做人。
甲方唱:
天下怪事樣樣有,敬酒不飲飲罰酒;泥身木腦是妳們,快快後退莫前進。
乙方唱:
天下醜事樣樣新,木偶也來學做人;首首光符欠通順,件件兵器無件精。
用“光符”妳罵我,我罵妳,越罵火越大,最後惹出武鬥的局面。會獅的武鬥不是壹窩蜂群打,而是將來將擋、兵來兵對地有秩序進行。
比武開始前,雙方選出拳、棍、刀能手各壹名,謂之“三人定輸贏”。首先是武術比高低,先是甲方代表紮好架勢——放椿,由乙方代表進攻,勝者得壹分;接著由乙方擺陣讓甲方來破陣,同樣是勝者得壹分。如果有壹方代表得兩分,拳術比武就可停止。如果雙方各得壹分的話,那就由“散打”來定勝負。“散打”是不分“擺”和“攻”,散打開始,雙方離開三米遠,鼓聲壹響,雙方使盡渾身解數,避開對方的進攻,或借對方進攻之勢把對方撩倒,先貼地者為負。三次的較量,勝兩次者為勝方。勝方的獅隊得壹分。
拳術比賽後是棍術比武。棍術比武與拳術壹樣,開頭是“放椿”、“進椿”。如果兩個回合都是壹方勝利,那棍術比武也就停止;如果各勝壹局,那第三局就“散棍”比武——各離開十米左右,鼓聲壹響,比武開始,誰先刺中對方的中、下部就為勝利者(按規定,棍不能打對方的頭部)。拳棍比武過後,最理想是兩樣都是壹方勝利。這樣就不會出現“雙刀”比武。
但往往會出現各得壹分的現象,這樣就必然出現“雙刀”比武。在比武過程中,對方刺來時,可以用盡全力把刀擋開;當對方的刀被擋開後,用刀馬上刺向對方。如果對方躲閃不及,自己的刀尖只能刺到對方的衣服。“雙刀”比武是“眼快、手快、腳快,除快不打”。雙方的師傅見雙方代表都準備好後,馬上緊鑼密鼓,雙方的啦啦隊(獅隊的其他人)便搖旗吶喊,剎時間,寒光閃閃,妳來我往。如果雙方的刀術都不相上下,就會有十多個回合出現;如果刀術不同壹個等級,三下五除二就結束比武。“雙刀”比武不同拳棍比武,只要把對方來刀擋開,又能刺到對方的身體,就算勝利。
經過拳、棍、刀比武後,勝負就已定。這時,就要對失敗方進行處罰。輕處罰是失敗方的師傅把對方的獅子雙手扶起,送勝利方前進50多米遠,並站著目送走遠,才能回到自己的獅隊,偃旗息鼓行50米後,方可重響鑼鼓;重的處罰,是把失敗方的獅子、鑼鼓和所有兵器全部歸勝利方所有。所以,在壹般情況下不會出現比武。獅隊雙方都緊記“能忍壹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都是相遇時以禮相待,低調謙虛,雙方跨步爬行狀走過壹段路程,用低沈的鑼聲前進30米左右,才打正常的鑼鼓和舞正常的動作。
其實,真正功夫水平到家的獅隊,是會牢記“華光精神”——“禮讓三分是上人,自認無能是寶經;逞強好勝禍事起,強中還有強中人。”只有自認為老子天下第壹的“半桶水獅隊”,才會惹是生非,把獅隊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