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學派,也被稱作經驗學派或管理學派,主要指的是從經驗事實出發來考察社會現象,並側重於開展傳播效果研究的學派,它是相對於善於以思辨性的方法考察社會現象的批判學派相對而言的。壹般來說,經驗學派主要指的是以美國為主的主流傳播研究,被施拉姆譽為傳播學四大奠基人的拉斯韋爾、拉紮斯菲爾德、盧因、霍夫蘭則是經驗學派的典型代表。
經驗學派作為美國和西方的主流傳播研究範式,成果豐富,美國學者洛厄裏和德弗勒總結了經驗學派的14個著名研究成果,成書為《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裏程碑》。
經驗學派的主要特征在於經驗性的研究方法、實用主義的研究目的、多元主義的社會觀。
(壹)經驗性的研究方法
所謂經驗性的研究方法,是壹種運用可觀察、可測定、可量化的經驗材料對社會現象或社會行為進行實證考察的方法,這種方法論的前提在於研究者承認規律的客觀性、承認規律的可驗證性、承認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經驗性的研究方法主要通過實證方法對規律的客觀性加以驗證,講求客觀性與邏輯性。
因此,經驗性的研究方法首要目標就是收集有關理論假設的無可爭議的科學數據和材料,實證過程要客觀與可重復,以便為其他學者提供驗證的手段,通過分析數據或材料得出的結論需經過公開學術討論,以便建構關於社會現象的壹般理論。
經驗性的研究方法強調切實可靠的經驗材料或客觀數據,主張從環境或外部條件的變量出發來解釋社會現象和社會行為的原因,具有壹定的客觀性和數據理性。但是經驗性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局限性。
首先,社會現象和人的行為具有無限的復雜性,尤其涉及主體的精神和理性活動時,經驗材料並不具有權威性;其次,目前經驗性研究所依賴的技術主要是問卷調查和控制實驗,調查問卷被認為僅具有概率意義上的科學性,而控制實驗也說明不了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再者,經驗性研究所依賴的主要是個人或小群體的經驗材料,在對社會微觀現象的研究上具有壹定的效用,但在考察社會歷史和宏觀社會結構方面缺乏科學性;最後,雖然經驗性的研究方法強調客觀性,但純客觀只能是壹種幻想。
(二)實用主義的研究目的
實用主義是西方廣為流傳的壹種思維方式和哲學流派,它認為判斷事物或真理的標準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它引起的客觀行為,認為“真理就是為我所用”,強調社會科學研究必須立足社會現實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正是這種實用主義的研究目的,導致了經驗學派及其註重效果研究,諸如拉斯韋爾的宣傳研究、霍夫蘭的說服研究、拉紮斯菲爾德的應用社會研究局等,重點考察傳播對人的心理、態度、行為的影響,以及關註如何通過傳播來實現個人或群體的目標,上文中所提到的《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裏程碑》皆是如此。
(三)多元主義的社會觀
經驗學派,也被稱之為管理學派或行政學派,是由於他們所堅持的多元主義的社會觀,他們否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是壹個階級分配社會,反而認為其是壹個由多元利益相互競爭、相互制衡的社會。因此,傳播學的任務不是為了變革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是通過改進傳播機制來實現社會管理。
經驗學派的這種多元主義的意識形態,決定了其不會站在批判的立場去研究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大眾傳播,而是出於維護現存制度的目的,從“管理”的角度對其做些修復。正是由於這種多元的社會觀,收到了來自批判學派的諸多批評。
二、批判學派
批判學派,起源於歐洲,實際上是歐美等國堅持批判的觀點和方法的研究的總稱,是不同的觀點和方法的集合體,而不是特指某壹學派,包括作為開端的法蘭克福學派、從宏觀角度切入的傳播政治經濟學派、意識形態理論,以及從微觀視角切入的文化研究學派、結構主義符號學、女性主義、文化帝國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等。
批判學派與經驗學派的分歧壹方面是在於研究方法上,批判學派反對實證主義的態度,但不反對實證主義的方法,反對將自然的研究方法直接搬用到對人的傳播現象的研究上,承認傳播學研究的主體是有思想和主觀能動性的人,把傳播和傳媒置於歷史、社會、文化的背景下研究,著重考察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等宏觀問題,具有很強的理論思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