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第壹,精神第二。
2.三種歷史形式: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是唯物主義哲學的原始形態。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了世界的物質起源和統壹性,但由於認識水平的限制,總是把壹種或某種特定的物質形態作為世界的物質起源和統壹的物質基礎。
比如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萬物生於水又歸於水,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萬物的五大基本元素。歐洲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原子論,中國古代的氣壹元論,都屬於樸素唯物主義的範疇。
(2)現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它是唯物主義哲學的第二種形式,也叫機械唯物主義。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征是,承認世界的物質性,卻以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來解釋世界,看不到世界上事物和現象之間的普遍聯系和發展,或者只承認機械的聯系和機械的運動,以孤立的、靜止的、機械的觀點來觀察和解釋世界的思維方式,從而表現出機械的、形而上學的特征。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另壹個局限是它的不徹底性,這主要表現在其自然觀上的唯物主義和社會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機械唯物主義表現出以下三個局限性。第壹,機械。第二,玄學。第三,歷史唯心主義。
(3)辯證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發展中最徹底、最科學的形態,是唯物主義歷史上的第三形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局限性和不徹底性,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有機地統壹起來,形成了非常完整和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既重視對世界的理論解釋,又強調對世界的實踐改造,這就是實踐唯物主義。這是迄今為止唯物主義哲學發展的最高形式,是最科學、最革命的哲學形式。
(2)理想主義
1,意思:唯心主義是與唯物主義相對立的思想體系。它認為精神是第壹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意識決定物質,而不是物質決定意識。
2、兩種主要形式:
(1)主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產物,精神是物質世界的起源。在認識論上,唯心主義主張人的知識是先天的或人的心靈是主觀自生的,否認知識來源於實踐和外部物質世界。在社會歷史觀上,它把人類歷史看作是某種先天原則和原理的體現,或者是傑出人物意誌的產物,把精神、意誌和動力看作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否認物質生產資料的生產及其主體(勞動者)是歷史的創造者,主張“天才”歷史觀。
哲學史上有很多主觀唯心主義的著名代表,比如:(1)中國明代的王守仁,他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物,心外無理”。(2)歐洲18世紀,英國的貝克勒提出了如下觀點:“事物是觀念的集合”,“存在是被感知的”,“物體和感覺本來就是壹個東西”。
(2)客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壹樣,認為精神是物質世界的本源。唯壹不同的是,它認為世界不是壹個人主觀意識的產物,而是存在於世界某處的某種神秘而“客觀”的精神的產物。
哲學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客觀唯心主義代表人物,如:(1)中國南宋朱,他主張精神“理”是天地之前獨立存在的實體。“沒有天地,說到底,那只是原因。有此理,有此世;若無此物,則無天地,無壹人,無壹物。”(2)歐洲和古希臘的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唯壹真實的存在,各種具體的東西只是“理念”的影子,是由它衍生出來的。(3)近代德國的萊布尼茨認為,“單子”(壹種精神實體)是世間萬物的基礎,單子有不同的層次,決定了不同事物的性質和區別。(4)德國黑格爾,他提出“絕對概念”(“絕對精神”)是世界的本質,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絕對概念”本身運動發展的產物和表現。
簡單總結幾句話,聯系就在於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解決了哲學最根本的基本問題,都是人類智慧通向真理的自證性嘗試。分歧集中在對從不同角度構建傳統哲學框架的決定性認識上。兩者沒有必然的區別,都是作為壹種後期的哲學分類出現在哲學話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