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壹中王勇
現在,人類正在從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轉變。信息時代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給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中廣泛使用的壹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於傳統教學中師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和復雜的變化過程,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和過程演示的方式加以解決,不僅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現代教育技術和傳統教學方法可以相輔相成。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下面,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我自己的壹些粗淺看法。
1.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拓展時空,解決難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高中地理第壹單元對宇宙的物質性、流動性和無限性的描述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千百年來,“上帝創造世界”、“上帝主宰壹切”的思想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從古代的“圓地方”到哥倫布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從托勒密的地心說、哥白尼的日心說到星系理論、暴脹宇宙理論,都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驗證過程。這些理論的闡述僅僅通過老師的語言表達,顯然是單薄而抽象的,而多媒體可以幫助我們從近到遠,從太陽、月亮、星星的升起到西方的落山,從地月系統到太陽系到銀河系到總星系,壹步步地介紹整個宇宙。還可以通過展示BIGBANG的模擬動畫,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天體系統的層次,從而明確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不斷變化的。
2.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直觀地展示天體的運動規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年變化規律具有很強的空間概念,依靠傳統教學中使用的平面圖像很難理解。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動畫解釋太陽直射點的含義(即地球表面垂直於太陽光的點,該點所在的地平面與該點的地面法線相切)。在任何時刻,地面上真正意義上的直接點只有壹個“點”。此時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是從直射點的同心圓向“四面八方”遞減(直射點最大,90;晨曦微明圈上的0;直接點的對跖點最小,為-90。高於陰陽極區為正,低於陰陽極區為負。教材重點講了“正午太陽高度角”這個概念,這是壹個特定時刻的特定概念。中午,太陽的高度角因時因地而異,即同時隨緯度而變(從直射點向南北遞減);同壹緯度隨時間(季節)變化。
這些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動態演示,逐點講解,讓學生直觀地理解這些知識。
3.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發散思維。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有五個天文區,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了地球上五個天文區的範圍,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和北極圈的位置。而且由於地軸的歲差,赤緯角也會發生變化(由於國際上已采用1984,23° 26′21″作為赤緯角)。因為九大行星各自的“黃道角”不等於地球的黃道角,這就產生了壹個問題:當黃道角的大小發生變化時,天文五帶的範圍會發生什麽變化?顯然,僅僅靠黑板上的平面“板圖”來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完善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三維動畫來演示,不僅讓學生壹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
再比如,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之壹是“晝夜交替”,晝夜交替的影響因素是什麽,課本上沒有解釋。由於晝夜交替的知識安排在“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的題目下,學生很容易把“壹晝夜(24小時)”誤認為是地球自轉的周期。其實不是,因為地球運動的最大特點是“既自轉又公轉”,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來分解這個問題。第壹種情況,假設地球“只自轉不公轉”(如圖1),原因很簡單。當地球繞軸自轉360度時,地球上的A點將完成壹次晝夜交替。此時晝夜交替的周期為“1恒星日(23小時56分4秒)”;第二種情況,如果地球“不自轉,只公轉”(如圖2,A為地球上某點),當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L1的位置時,A點正對太陽,處於白天(正午);當地球旋轉到L2時。
位置,a點在黃昏;當地球公轉到L3位置時,A點背對太陽,處於黑暗中(午夜);地球公轉到L4位置時,A點是早晨;當地球回到L1的位置時,A點完成壹次晝夜交替。此時晝夜交替的周期為“1恒星年(365天6小時9分10秒)”。目前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周期為“24小時(1太陽日)”,這是地球“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在“地球在宇宙中”的單元教學中,由於涉及的天文現象較多,許多宏觀的抽象概念比較深刻,多媒體輔助教學比傳統教學有著特殊的優勢。
現代教育技術對傳統教育手段的超越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大量現代教育媒體進入教育教學領域,為建立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物質基礎。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成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已成為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迫切任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相比,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以下優勢:
首先,讓教師從單純的講師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家長式的解釋者,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後,教師從單純的講課者變成了教學設計者和學生的學習指導者。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獲取知識。
第二,改變了學生的地位,提升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只註重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被動地聽,始終處於被灌輸的被動地位。現代教育媒體以其獨特的功能和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界刺激和豐富的學習資源,也提供了多種參與學習的機會。這樣,學生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三,媒體的作用增強了,使教學媒體成為學生的認知工具。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媒體只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傳授知識的工具。現代教育應用於教育教學領域後,媒體的作用進壹步增強。視聽媒體直接介入教學活動過程,以其生動形象的表現力,幫助學生全面感知教材,深刻理解教材,成為學生新的認知工具。
四是在教學過程中縮短了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應用知識幾個環節組成的。但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後,上述環節融為壹體。它以其形象直觀生動的獨特優勢,縮短了時空距離,把遙遠的事物呈現在學生面前,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把抽象的事物變成具體的事物,促進學生的多種感官直接參與到揭示事物本質和內在聯系的教學過程中,從而縮短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意誌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五是改變了教材單壹的局面,不斷豐富新的視聽教材。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教學領域後,出現了新的現代教材體系。幻燈、投影、錄音、電影、電視、光盤、計算機軟件等新型視聽教材按照人類認知規律,以文字、圖形、動畫、視頻、聲音等多媒體形式展示教學信息,豐富了教材內容。這是教育領域的壹場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