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迅:以其高度成熟的小說創作,完成了為中國現代小說奠基的重任,開創了中國現代小說的現實主義主潮,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站在時代的巔峰,他有意識地在小說中體現出對民族歷史發展的崇高責任感,關註普通中國人,關註他們的思想和精神狀態。從魯迅小說的藝術形象中,人們總能感受到對中華民族苦難的深切悲憤,對宗法制度及其倫理道德的熾烈仇恨,對美好社會的熱切期盼。他的小說反映了強烈而清醒的反封建意識。
喊(1918—1922):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藥,明天,壹件小事,頭發的故事,風波與故鄉。
流浪系列(1924—1926):祝福,在餐廳,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展示公眾,高,離婚,孤獨的人和悲傷的過去。
新故事(1922—1935):補天,奔月,鑄劍,非攻,治水,挑魏,通關,起死回生。
1918魯迅5月出版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部白話小說。
2.“生活派”問題小說:主要內容是探討社會、生活問題,又稱五四問題小說。文學研究會成立於1921,提出了“為生活”的口號。代表人物:1921年冰心的《當妳孤獨無助又貧窮》、《超人》和《去鄉下》冰心的小說轉向了年輕人的抑郁心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五四之後,壹代年輕人開始覺醒,但面對壹個麻這樣的問題社會,他們陷入了無處可去的悲哀,產生了內心的苦悶和焦慮,冰心開出了藥方——愛的哲學。超人的主人公何斌曾經認為“愛和憐憫都是邪惡的”,所以他想成為壹個“超人”。在幫助了壹個可憐的孩子之後,愛和同情的種子開始在他的心中發芽。
王靖西的《雪夜》,羅嘉倫的《愛或痛》,葉聖陶的《這是壹個人》,俞平伯的《園丁》,廬隱的《海邊的老朋友》,許地山的《織網累蜘蛛》。
3.鄉土現實主義小說:20世紀20年代中期,以農村生活為題材,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鄉土色彩的小說興盛並延續到30年代,即鄉土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人物:廢名(),徐階的賭徒吉順,徐的壹生,瘋女人,(原名,因愛魯迅而改名,其代表作《菊影之婚——鬼婚》,黃金標誌著本土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成熟,石伯伯順道借錢,參加婚宴——坐下。)劍、李、彭的《陳思蝶的牛》、臺靜農、徐玉諾、典等。鄉土小說植根於家鄉的土地和農民,充滿鄉土氣息,敢於正視農民的辛酸和悲傷,作出平實自然的描寫。
4.“自我小說”的體裁:以自我表現和自我抒情為特征。1921年7月,郭沫若、程、郁達夫、田漢等人發起創造社,強調文學必須表現作家的“內心要求”。壹批作家,面對民族的苦難,傾吐內心的情感和訴求,或昂揚樂觀,或悲涼痛苦,對祖國命運和個人生活焦慮不安,形成了他們豐富而強烈的內心情感。郁達夫,小說描寫了壹系列表達作家自我的自我形象,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呈現出鮮明的浪漫主義風格。沈淪——他被族群歧視,精神抑郁,自憐自艾,在呼籲“祖國迅速富強”的同時跳海自殺。這些形象大多是多愁善感、憂郁甚至頹廢的“零余者”。
5.“革命小說”的體裁: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代表人物:蔣光慈《少年浪子》(描寫壹個少年在異鄉漂泊,尋仇,後投身北伐。具有壹定的現實意義。)咆哮的大地。洪的《海》。由於缺乏對革命和工農感情的體驗和認同,對革命鬥爭的描寫膚淺空洞,往往使革命生活簡單化。
6.社會分析派: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初,蔣政權進入相當穩定時期,民族矛盾激化,各種社會矛盾加劇。這些作家堅持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以科學的社會觀和多樣的藝術手法對現代中國社會進行全景式的觀察和分析,揭示其本質和基本規律。代表:茅盾的《子夜》(通過吳蓀甫的藝術形象,表現了中國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反而更加殖民地化的深刻思想內涵。)日食三部曲(幻滅、動搖、追尋)、林家堡、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7.“京派小說”:活躍於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北方文壇的壹個重要流派。北京受南方動蕩政局的影響較小,進入了壹個黑暗而相對平靜的歷史時期。壹些對社會現實不滿的知識分子投身文壇,追求理想境界和個性發展。新文化運動的批判和否定指向了傳統文化中的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卻沒有觸及民族文化範式和審美心理的深層積澱。“京派小說”的重要特征是以獨特的審美意識對生活進行主觀的過濾和凈化,呈現出壹幅樸素之美、純粹之美的生活畫卷。代表:沈從文的《邊城》。王、淩叔華、林、廢名的《竹林的故事》、蕭乾等。
8.“新感覺派”小說: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中國第壹個現代主義小說流派,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啟發,直接受日本新感覺派小說的影響。他們不再滿足於簡單地描述外部現實,而是重視直覺,強調主觀感受,將主觀感受與感受對象相結合,創造所謂的“新現實”,並善於描述心理活動。代表:荀瑙的《無軌列車》(半月談)、戴望舒、穆時英的《上海狐步舞》、施蟄存的《梅雨之夜》(運用意識流和內心獨白的方法,詳細描寫了主人公在雨中送壹個女孩回家過程中的心理。)
缺點:明顯感染了西方現代派文學固有的悲觀、頹廢、絕望等色彩和情調。
9.“山妖蛋派”小說: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壹種植根於山西農村的小說類型,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反映了農村由封建專制統治向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期轉變的基本面貌,表現了農村階級關系、人際關系和壹些社會習俗的變化。在藝術上具有“新穎獨特的流行風格”,小說形式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現實性。代表人物有趙樹理的《良緣》、《鍛煉》、榮的《呂梁英雄傳》。
同時也出現了著名的作家和作品: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雨》、孫犁的《荷花湖》(大多反映農村的生活和鬥爭,追求質樸、純粹的藝術境界,故稱“詩化小說”。)
10,老舍:《月牙兒》(表現了母女相繼被迫淪為妓女的悲劇,發出了對非人世界的控訴。《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齊天佑,對民族文化的反思與批判,寄托了作者的家國之痛。)
11、巴金:其作品的兩大主題最為顯著。壹個是表達社會革命,探索青年革命之路,壹個是抨擊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中舊式家庭的腐朽和邪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2、李《死水回環》(以成都郊區天回鎮為人物活動的中心舞臺,圍繞蔡大姐(即鄧瑤姑)的情節,具體描寫了以羅歪嘴為首的袍哥與以古田為代表的教民之間的矛盾糾葛。)
13,錢鐘書的《圍城》,在更廣闊的生活背景下,對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做了刻意的描寫和無情的透視。小說以方鴻漸為中心,描寫了壹群留學生和大學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愛情上的沖突和糾葛,以及他們的猥瑣靈魂和灰色人生。《圍城》象征著當時生活的絕境。
張恨水(110以上)“金粉世家”展現了富豪貴族的興衰歷史。啼笑皆非的事業帶有壹定的反封建色彩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和《金鎖記》表現了壹些中國人空虛、頹廢、變態的靈魂。
路翎的《財主的兒女》(以江南封建大家族蔣捷三壹家族的風流韻事為中心)反映了11月28日淞滬抗戰後十年中國的社會狀態,提出了動蕩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的道路問題。)
當代小說
14,建國後十七年小說:(1949——1967)
①革命歷史題材:主要反映民主革命、劉清的《銅墻鐵壁》、杜鵬程保衛延安、羅廣斌和楊益言的《紅巖》、曲波的《林元》、楊沫的《青春之歌》、吳強的《紅太陽》、歐陽山的《三家巷的奮鬥》、李英如的《野火燎原古城》和馮德英。
②農村題材:趙樹理的《李三灣》、孫犁的小說《風雲傳》、《鐵木前傳》、《周立波的山區巨變》、《劉清的創業史》。
這些小說反映了建國後的社會生活,具有相當的廣度和深度,塑造了壹批具有鮮明時代色彩的人物形象。但這些人物生活基礎少,顯得類型化、模式化,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些欠缺。
15,新十年小說:(1977——1987)
新時期的十年,是在批判“四人幫”鼓吹的“遮遮掩掩”的文學基礎上誕生的。
(1)1977年劉《班主任》的出版,開辟了“傷痕文學”(主旨是揭露和批判,作家們在十年動亂後勇敢正視生活的真相,真實地、創造性地再現“文革”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悲劇和精神創傷,由表及裏到其反復歸的本質。的前奏)。這些作品控訴四人幫的悲劇,充滿了不平、激越、憤怒和悲哀。陸信花刀疤。
②反思文學:不再滿足於指責,試圖從更高的歷史高度去觀察和思考過去的教訓,以獲得對歷史的新認識。盧彥舟的《田蕓傳奇》、王蒙的《不離不棄》、茹誌娟的《編錯的故事》、的《中年》、張喜安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高曉聲的《在李順蓋房子》、陳煥生的《進城》、張賢亮的《男人的壹半是女人》等。
(3)改革文學:(1980後)帶頭面對變革的現實,及時展現“四化”建設中的鬥爭、挫折、困難和希望。在這個階段,許多作家開始思考健康的人性、人情和人道主義,表現出強烈的道德力量和豐富的審美意義。張傑的愛情令人難忘。此時,社會題材在文學中無處不在,作家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不斷湧現出反映新時期人民生活的新題材、新領域。軍事題材有:李存葆的《山下的花環》、徐懷中的《西線軼事》
(4)探索小說: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之外,借鑒西方現代派創作方法,在小說藝術創新上大膽探索、有所變革的作品。它的出現是新時期文學創作多元化的重要標誌之壹,也是新時期作家思想解放、創作自由的重要標誌之壹。代表:王蒙的《夜之眼》、《春之聲》、《硬粥》、莫言的《紅高粱》、《透明的胡蘿蔔》。
⑤文化小說(尋根文學):出現在1985前後,作家開始從各個角度觀察和表達社會生活,實現了小說觀念的壹次重大更新,試圖尋求更深意義上的文學觀念的解放。代表人物:韓少功的《爸爸爸爸》、賈平凹的《廢都》商州世界等。他們不僅寫民俗、民風,還把民俗作為壹種文化現象,透視民族文化心理的某些方面,尋找民族生命力的根源和病理根源。
⑥普通小說:普通小說的壹些作家以溫暖的筆觸觸及普通生活的文化背景,以悲憫之心容納“小人物”的情緒,給人以醇厚的美感。代表人物:汪曾祺受戒、大鬧年譜、魯(魯蘇州)、深巷、籬笆等。
⑦“知青”小說:“知青”出身的作家,對知青生活的記憶珍視,對農民問題的獨特探討,對人生真諦的探求,使知青小說成為新時期小說中最凝重、最奇特的部分。代表:張承誌的《綠夜》(象征發現的美好瞬間)、黑馬(象征永恒的遺憾)、北河(象征人生的理想境界)、黃泥屋(象征人類的向往)、金色牧場(象征人類的理想)、和。
⑧女性小說:女作家以強烈的女性意識、獨特的審美感受、藝術視角和筆觸,通過對女性命運的觀察和思考,細膩地描繪女性的內心世界,展現了女性為自身解放和人格獨立而奮鬥的心路歷程。代表:張傑的《愛不能忘》、《翡翠》(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3—1984)、《方舟》;王安憶的《小城之戀》、《荒山之戀》、《錦繡谷之戀》、《山上世紀》、《聖壇》等。
⑨新現實主義:以現實主義為特征,但又特別註重對現實生活原始形態的還原,真誠面對現實和生活,具有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善於吸收和借鑒現代主義各流派的藝術長處,追求更豐富、更廣闊的文學境界。代表人物:劉恒(三伏天的食物、伏羲伏羲和白渦)、劉震雲、葉、余華、蘇童、方方(風景、黑洞、曲折、燦爛的桃花)、池莉、、等。
⑩現代派小說:著力表現新條件下精神與現實的錯位,反映改革開放過程中陣痛的心理沖擊和影響。劉索拉的《妳別無選擇》描寫了壹群放縱任性的學生,通過他們的無厘頭、放縱、混亂、騷動,表現了壹些年輕人對現狀的焦慮和對未來的追求,以及在追求中的迷茫、失落和苦惱。沒有主題的變奏曲,主人公對壹切都冷漠而認真,有點玩世不恭卻又不隨波逐流,對生活不滿,對自己不滿,卻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麽或者向往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