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教育故事1:三顧茅廬
公元201年,在曹操迫下,劉備逃往荊州投靠劉表。劉表撥給他壹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劉備憑著漢朝宗室後裔的身份,使得荊州壹帶的豪傑名士紛紛歸附於他,有了落腳之地的劉備就開始圖謀更大的發展,四處尋訪能輔佐自己建功立業的賢才。
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 拜訪 。司馬徽說:?這壹帶有臥龍,還有鳳雛,您能請到其中壹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壹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壹天,徐庶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他說:我朋友諸葛亮,人稱臥龍,是罕見的人才,將軍不想見他嗎?於是劉備表示希望見見諸葛亮,並希望徐庶帶諸葛亮來。徐庶則說: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只能您去見他,不能隨便召他來見您!
本來,劉備認為徐庶已是個難得的人才,想不到徐庶如此推崇諸葛亮,方知諸葛亮更是人才,於是劉備帶了關羽、張飛,準備壹份厚禮,到隆中臥龍崗去拜見諸葛亮,欲請他出山,幫助他治理國家。不巧的是,那天諸葛亮那天不有家,劉備白走了壹趟。
劉備並不灰心,過了些時候再次前去造訪。這時正值隆冬時節,半路上忽然風雪交加。劉備壹行人頂著風雪艱難地跋涉著,沒想到千辛萬苦地趕到後,卻被告知諸葛亮和朋友壹起出門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壹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壹連碰了兩次壁,劉備仍沒有灰心,過了壹段時間,他決定第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壹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壹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諸葛亮家時,他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壹直在臺階下站到諸葛亮醒來。
諸葛亮醒來後,劉備恭恭敬敬地請諸葛亮出山***謀大業。諸葛亮見劉備胸有大誌,求賢誠懇,便與他暢談天下形勢,他說:目前曹操不僅兵力逾百萬,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最大的軍閥,不能與曹操爭鋒;孫權占有江東,已經三代,而且江東地勢險要,可以聯合孫權作為外援;雖然劉表占據荊州,但他懦弱無能,是奪取荊州的良機;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但是其統治者劉障昏庸。因此,諸葛亮建議劉備奪取荊州後即取益州,然後與西南少數民族修好,再和孫權結成聯盟,內修明政,等待時機北伐,興復漢室。
劉備聽了諸葛亮透徹的分析後,極為敬佩,於是極力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諸葛亮見劉備禮賢下士,心胸開闊,抱負遠大,正是自己想要輔佐的人,於是就答應劉備的請求。
?三顧茅廬?的 典故 就是由此而來,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壹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傳統美德教育故事2:毛遂自薦
毛遂在平原君門下已經三年了,壹直默默無聞,總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壹次,碰上秦國大舉進攻趙國,秦軍將趙國都城邯鄲團團圍住,情況十分危急,趙王只好派平原君趕緊出使楚國,向楚國求救。
平原君到楚國去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門客商議,決定從這千余名門客中挑選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謀的人隨同前往。他們挑來挑去最終只有19人合乎條件,還差壹人卻怎麽挑也總覺得不滿意。
這時,只見毛遂主動站了出來說:?我願隨平原君前往楚國,哪怕是湊個數!?
平原君壹看,是平常不曾註意的毛遂,便不大以為然,只是婉轉地說:?妳到我門下已經三年了,卻從未聽到有人在我面前稱贊過妳,可見妳並無什麽過人之處。
壹個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裏,錐尖子很快就會穿破口袋鉆出來,人們很快就能發現他。而妳壹直未能出頭露面顯示妳的本事,我怎麽能夠帶上沒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國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並不生氣,他心平氣和地據理力爭說:?您說的並不全對。我之所以沒有像錐子從口袋裏鉆出錐尖,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像錐子壹樣放進您的口袋裏呀。如果早就將我這把錐子放進口袋,我敢說,我不僅是錐尖子鉆出口袋的問題,我會連整個錐子都像麥穗子壹樣全部露出來。?
平原君覺得毛遂說得很有道理且氣度不凡,便答應毛遂作為自己的隨從,連夜趕往楚國。
壹到楚國,已是早晨。平原君立即拜見楚王,跟他商討出兵救趙的事情。可是這次商談很不順利,從早上壹直談到了中午,還沒有壹絲進展。
面對這種情況,隨同前往的20個人中便有19個只知道幹著急,在臺下直跺腳、搖頭、埋怨。唯有毛遂,眼看時間不等人,機會不可錯過,只見他壹手提劍,大踏步跨到臺上,面對盛氣淩人的楚王,毛遂毫不膽怯。
他兩眼逼視著楚王,慷慨陳詞,申明大義,他從趙楚兩國的關系談到這次救援趙國的意義,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他的凜然正氣使楚王驚嘆佩服;他對兩國利害關系的分析深深打動了楚王的心。通過毛遂的勸說,楚王終於被說服了,當天下午便與平原君締結盟約。很快,楚王派軍隊支援趙國,趙國於是解圍。
事後,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說:?毛遂原來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真抵得過百萬大軍呀!可是以前我竟沒發現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沒壹個人才呢!?
毛遂自薦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總是等著別人去推薦,只要有才幹,不妨自己主動站出來,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傳統美德教育故事3:勾踐臥薪嘗膽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地方,發生壹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
?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妳忘了越王殺妳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壹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壹個叫文種,壹個叫範蠡(音l?)。範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壹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壹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範蠡說:?懊悔沒有聽妳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麽辦?
範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裏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壹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壹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壹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 報告 了。勾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範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壹間石屋裏,叫勾踐給他餵馬。範蠡跟著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誌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誌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壹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壹嘗苦味,還自己問:?妳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臥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範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壹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