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是“全國楊梅之鄉”,楊梅是余姚傳統水果名產,素有“余姚楊梅甲天下”之稱,是余姚市的市果,每年夏至前後,姚江兩岸群山翠嶺間,呈現出壹片醉人景象,紫紅的楊梅掛滿樹梢,凝翠流碧,閃紅爍紫,滿山飄溢著馨香,滿山漾蕩著笑聲。 宋詩曾贊頌余姚夏至時節滿山紅的楊梅: 五月楊梅正滿林,初疑壹顆值千金。 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 當地民謠有:端午楊梅掛籃頭,夏至楊梅滿山紅。東有紅紫荸薺果,西有水晶白楊梅。余姚楊梅遍布全市,東部丈亭、三七市等鎮是荸薺種楊梅主產區,有壹片片百年以上的老楊梅樹群,城區東北街道、東南街道崇山峻嶺盛產早大種、遲大種品種,西部馬渚、牟山鎮盛產稀有的水晶白楊梅,果如乒乓球。
楊梅是我國原產的壹種亞熱帶水果,因“其形如水楊子而味似梅故名”,其栽培歷史相當悠久。據對余姚河姆渡遺址的科學考證,早在6000多年前,已開始食用野生楊梅。
江浙壹帶種植楊梅的地區甚多,然而各地區所產楊梅的質量有明顯的優劣之分。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認為:會稽楊梅“為天下冠”。《余姚縣誌》曾記載道:“楊梅,其味冠絕諸果。” 早期余姚楊梅多為荔枝種,以後才發展到多個品種。據楊梅研究所調查,在市境內的楊梅品種有12個,即荸薺種、早大種、遲大種、鳳歡種、早小種、荔枝種、尖刺種、粉紅種、紅種、松漿種、水晶種、遲小種。其中,以荸薺種為最佳,種植面積和產量皆占到80%左右。荸薺種楊梅果型較大,而果核特小,成熟時外表呈紫黑色,味甜而汁多,果實可食率達95%,內含豐富的蛋白質、鐵、鎂、銅和維生素C、檸檬酸等多種有益成份。經過長期的栽培,如今,荸薺種楊梅已發展成全國著名良種,在浙江省歷次楊梅鮮果品評中,荸薺種楊梅均名列前茅,寧波罐頭廠用荸薺種楊梅為原料制成的糖水楊梅罐頭,曾獲得國家銀質獎。
荸薺種楊梅不但品質優良,且產量較高,單株產量最高可達300余公斤。其經濟結果壽命在70年以上,百年以上的老樹也不罕見,被山區人們譽為“搖錢樹”。
作為名貴珍果的楊梅還具有良好的藥理作用,它能幫助消化,利尿益腎,去暑解悶。祖國傳統醫學對它亦有很高的評價,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慈溪民間還習慣挑選上等的楊梅浸於白酒之中,這就是通常所稱的“燒酒楊梅”。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吃上幾顆燒酒楊梅,能消暑開胃,令人氣舒神爽。
楊梅,吸引著無數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外的客人,用它來饋贈親友,款待賓客。明朝的孫升因長年在外,吃不到家鄉的楊梅而寫詩嘆曰:“舊裏楊梅絢紫霞,燭湖佳品更堪誇,自從名系金閨籍,每歲嘗時不在家。”如今,楊梅每年被大量空運到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那些身在海外的遊子再不會有“每歲嘗時不在家”的遺憾了。 市人大常委會決定,每年6月26--28日為余姚楊梅節。作為文化與經濟活動相結合的產物,楊梅節已成為余姚這個楊梅之鄉的重要節日。現在余姚楊梅,有關企業生產出了“楊梅醉”酒,楊梅幹,打入了全國各超市、商場。 附:楊梅詩二首(壹)宋陸遊 綠蔭翳翳連山市,丹實累累照路隅。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頜得驪珠。(二)宋楊萬裏 梅出稽山世無雙,情知風味勝他楊。玉肌半醉生紅粟,墨暈微深染紫囊。火齊堆盤珠徑寸,醴泉澆齒柘為漿。
余姚楊梅燈會風俗 楊梅燈會和迎楊梅神會。舊時姚西農歷正月十三晚上稱“上燈夜”,延續7天至十九日為“落燈夜”。在這段時間內,山民除每戶人家在門口懸掛彩燈外,還要舉行楊梅燈會遊行。燈型有,“跑馬燈”,“舞獅子燈”,“采楊梅籃”和“紗船扛”等。“車子燈”用彩紙絲綢糊紮,形似花轎,實作車子,美觀靈巧。燈內為“楊梅姑娘”扮相的“車芯”,有樂隊伴唱,常用《七朵花》,《九連環》、《十二個月花名》等曲調。最有風趣的是車子燈後面的楊梅公公或楊梅婆婆,逗唱、嬉笑,令人捧腹。“跑馬燈”裝扮者,均為楊梅兒童扮相,他們胸前掛馬頭,身後背個馬屁股,頭上頂壹顆紅紙大楊梅,頭頸掛壹串小楊梅,手握馬鞭,邊唱邊舞,遺有南宋時期從北方遷涉江南定居,保留先民的遺風,曲調為江南《馬燈調》,壹般四、八編隊,不同顏色的跑舞,馬躍龍騰、,楊梅滿船,象征新年吉利,楊梅豐收。“舞獅燈”則由兩人合演壹獅子,壹般4頭編壹隊。舞姿有掀、撲、蹲、跳、滾等動作,以“剪刀舞”最好看。獅子開大口,使人增添激越之情。“采楊梅籃” 由壹個楊梅少女高擎竹編梅籃為導具,邊唱邊舞,出戲事先選好,如余姚傳統的《大補缸》、《呂洞賓盤藥材》和鄉村采楊梅動作舞蹈等,並唱“余姚灘潢”伴唱。“采楊梅籃”小型靈活,逢場出戲,富有特色。“楊梅紗船”在壹塊木板上用彩綢紮成壹條“船”,因余姚多江多湖,楊梅動輸大多靠船,導具外掛彩球龍鳳,紅紙球替代楊梅,內坐經過化妝的楊梅姑娘數人,稱為“楊梅神女”。每到晚上,“船”內燈火通明,“楊梅神女”風姿綽約,並配以樂隊,吸引遊人。同時,山民選擇百年老楊梅樹若幹,家家紅紙折成紙條,掛在樹梢,竹籃糊上紅紙,裝滿香燭錫箔,上山祭祀楊梅神,祈求楊梅掛果多,年豐歲盛。
采茶習俗姚江兩岸和梁弄壹帶的低緩山坡,民間歷來有種植茶樹習慣。四明山中歷為產之鄉。唐朝陸羽在《茶經》中記載:“瀑布仙茗。”可見余姚產茶歷史悠久,相沿成習。 余姚茶,分春茶、夏茶和秋茶三種。采茶講究季節,壹般春茶在抽出壹芽四葉或壹芽五葉時采制,夏茶待抽出壹芽三葉或壹芽四葉時采制,秋茶在抽出壹芽二葉或壹芽三葉時采收。采得早,芽頭小,影響收成,采得過遲,葉質窒老,又會影響質量。茶諺說:“前三日早,正三日寶,後三日草。”茶鄉有“女采茶,男炒茶”的習語。婦女們心靈手巧,采得快,采得好。男人身強力壯,手有勁,炒茶有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法,全靠手上功夫。開采日,全家要吃青團子。炒茶之夜,要吃紅糖雞蛋。采茶講究時間,茶諺說:“前三日早,正三日寶.後三日草。”炒茶要根據嫩葉在徐火炙熱了的茶鍋中的變化,熟練運用各種手法炒制,這樣才能使茶葉扁平挺秀,光滑勻齊,翠綠略黃,香馥若蘭。
陸埠豆酥糖陸埠豆酥糖,是余姚傳統名牌食品,它的色、香、味俱居上乘,與“三北藕絲糖”齊名,暢銷各地,聞名四方。在100多年前,陸埠鎮上有壹爿“乾豐”南貨店聘請了壹個寧波人做阿大(經理),人稱殷先生。此人善於經商,制作糕點手藝高明,又善於動腦。在乾豐南貨店,他試制了壹種新的糕點豆酥糖。他選用在8、9月份登場的花勾黃豆為原料。這種黃豆粒大、粉發濃、色純。他對原料的要求極嚴,要粒粒飽滿、無爛無蛀。將黃豆炒熟以後,去殼、鉆成粉,用絹篩打過。另外再用從英國進口的5號白糖、嚴州產黑芝麻和飴糖做成餡子。嚴州產的黑芝麻殼粉,肉厚、油份足、香味深馥,優於其他地方產的芝麻。飴糖的用料也很講究,用的是潔白晶瑩的隔年陳糯米。經過精工制作後,再用紙包裝得四方棱角分明,厚薄均勻,封底不用漿糊,免得豆酥糖受潮。豆酥糖松脆可口,香留齒頰,回味無窮,老少皆宜。上市以後,大受顧客歡迎,京滬等地俱來訂貨,從此聲譽鵲起,馳名遐邇。
希望能幫到妳,求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