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佛教雕塑介紹

佛教雕塑介紹

西方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多以古希臘神話(及其發展——古羅馬神話)為題材,在西方雕塑發展史上,古希臘雕塑代表了壹個美學高度。希臘藝術家確立了規範和原則,對後來的西方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藝復興和新古典主義的雕塑藝術都以此為標桿。古希臘藝術家定義了人體最美的原則。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藝術家波利克裏托斯是第壹個將美“標準化”的藝術家。他從純數學理論的角度,計算出壹個男人作為人體身材的模型應該具有的身材比例。他是黃金分割定律的創始人。而且,評判別人,培養自己的身材和外貌,成了古希臘人的習慣。“蘇格拉底壹直認為,任何壹個身材不佳、衣冠不整的人,都是沒有公共精神、不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人。在蘇格拉底眼中,肥胖公民的問題屬於公共事務的範疇,肥胖也是壹個政治問題。“尼采曾經說過,“做壹個身體上的古希臘人”。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向東入侵印度,把雕塑藝術帶到恒河流域,恐怕傳播到東方國家的佛教也不會在後來興盛起來(雲岡、龍門、莫高窟、巴米揚大佛...),甚至偶像也不會被供奉在佛教和道教(借用了佛教的傳教形式)的寺廟裏。因為,在古印度的宗教傳統中,並不提倡偶像崇拜。裸胸佛像恐怕只能來自古希臘文明吧!

-

西方

人類的歷史非常悠久。藝術史上最早發現的遺跡大約在兩萬年前,也就是人們開始親手發明火的時候。火的發明是人類歷史上的壹件大事。當時人們以狩獵為生,過著遊牧生活,所以人們把狩獵的原始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那時候早期藝術萌芽,從貝類和裝飾品就可以看出來。簡單的圖案已經用鋒利的工具刻在了動物的骨頭上,比如鋒利的石頭。據推測,雖然此時發生了火災,但粘土尚未被用於烘烤陶器。算是原雕,但技術上很幼稚,只是展示了大概的姿勢。形式上既有圓雕,也有浮雕。這些雕刻壹定有壹定程度的宗教意義。

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是原始農耕民族,從狩獵遊牧到擇地種糧養畜,是又壹次大變革。人類不必像以前那樣過著緊張的生活,而是有足夠的閑暇去制作更精致的器皿。這個時候最大的特點就是人類已經開始用火制作陶制器皿作為日常生活的器皿,並且塗上簡單的顏色或者塗上壹些裝飾性的。大多以線條為主,象征傾向強烈。在上述原始時代之上,銅、金、錫相繼被發現,然後錫和銅被混合成青銅,於是人們逐漸制造出各種工具,文化也越來越發達,發展到了青銅時代。從狩獵、遊牧到畜牧、農耕,人們逐漸在藝術界開花結果。

-

外國雕塑藝術簡史

摘自:[中國藝術網]時間:[2005年4月5日]編輯:[zhysw]查看:[180]次。

古代西方國家的雕塑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主要是為圖騰、魔法和宗教服務的。

在美國,墨西哥普韋布洛的特華坎山谷是偉大的中美洲文化的發源地。然後最先進的前古典文化,奧爾梅克文化,出現在墨西哥灣。它被譽為墨西哥文明的前身。公元前300年左右,瑪雅文化開始出現和發展。它繼承了中美洲的文化傳統,發展了大型雕塑,如寺廟。14世紀上半葉,墨西哥土著阿茲特克人統治了墨西哥谷地,建立了君主王國,形成了阿茲特克文化。16世紀,西班牙人征服了阿茲特克王朝,隨後對印加文化的發源地秘魯進行掠奪和統治。

-

宗教對雕塑發展的影響

摘自:[中國藝術網]時間:[2005年4月5日]編輯:[zhysw]查看:[210]次。

在西方,這壹時期被稱為中世紀(也稱中世紀),涵蓋了從古典時期結束到文藝復興之前的時期。這漫長的壹天被基督教統治,於是基督教藝術就形成了。這壹時期的雕塑摒棄了各種關於自然比例的古典法則,尋求更適合基督教題材的形象,形式多樣,比例拉長。這種以抽象法式風格處理的雕塑,讓作品的每壹部分都充滿了活力。這種雕塑形式反映了雕塑家將身體和靈魂結合起來的願望,這種藝術風格上的創新成為13世紀偉大的哥特式雕塑的前身。

同樣,東方也產生了壹種宗教——佛教。佛教誕生於印度,佛教的誕生也促進了佛教藝術的發展,尤其是佛教雕塑。就佛教雕塑而言,印度人在這方面的成就顯而易見。印度人對視覺藝術的探索基本上是立體的。在印度,雕塑、建築甚至繪畫都可以用觸覺感知的三維概念來表現。他們不是有意模仿對象,而是創造壹個廣義的形狀。這些雕塑有很強的重量感,從而達到表現質感、立體空間和紀念碑的氣勢。

佛教在漢代以後傳入中國,後又傳入日本等地。

-

19-20世紀雕塑藝術

摘自:[中國藝術網]時間:[2005年4月5日]編輯:[zhysw]查看:[170]次。

19世紀,歐洲許多城市廣場和公共建築中放置了大量展示傑出技藝的紀念碑和紀念雕塑。法國著名雕塑家讓·巴普蒂斯特修女庫爾普創作的舞蹈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整部作品充滿活力,節奏流暢優美。弗朗索瓦·呂德的凱旋門浮雕充滿了激情和民族自豪感。獎牌村羅索將印象派繪畫理論運用到雕塑中,從而將繪畫與雕塑結合在壹起。他的作品在彩光的照射下表現出雕塑最閃光、最精彩的部分,而弱化其他部分,表現出豐富的光影和人物變化。

說到19世紀的雕塑,羅丹是不可忽視的。羅丹的藝術天才和獨特的個性使他的作品走出了俗套。作為壹個天才的雕塑家,羅丹的秘訣在於他善於用雕像的動作和姿態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內涵,他註入了令人難忘的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雖然布爾德爾是羅丹的學生,並深受他的影響,但他也創作了大量折中古典傳統和羅丹作品的雕塑。他強調作品結構的建築性質,有壹種畸形的裝飾味道。市長是壹位風格迥異的雕塑家。他拋開壹切細節,只表現人體豐滿的體量和簡單從容的姿態,使他的作品既有古典時期的和諧感,又有現代藝術的自然美。

20世紀是壹個多姿多彩的時代,各種思潮和流派不斷湧現和流行,並傳播到全世界,如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波普、抽象構圖和照片現實主義等。不管他們的形式和觀點是什麽,都是脫離傳統藝術的新形式..

20世紀雕塑的兩大潮流之壹是康定斯坦布蘭庫西(1876 ~ 1957)。

布朗庫西對現代雕塑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了壹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符號。這個符號的雕塑形式簡單,強調身體的基本屬性(見圖11-18)。由於現代生活的快速變化和快節奏,以及混亂的事物,人們在心理上要求接受壹種簡單簡潔的藝術形式。

另壹種是立體派雕塑,由畢加索創立,但以烏克蘭出生的亞歷山大·秋本(1887 ~ 1964)為代表。他的作品的特點是用壹個實心的平面和壹個鏤空的開放體量對比,形成獨特的節奏和運動,用壹個凹陷的結構代替原來的實心甚至凸出的結構,使空間流動,探索正負空間的轉換。立體主義的代表人物是雷蒙德、杜桑·維隆、亨利·洛朗和雅克·利普希茨。

在立體派雕塑家創作的同時,意大利雕塑家也創造了壹種不同的風格——“未來主義”。恩吉托·博尤尼宣稱:“絕對徹底地放棄有限的線條和封閉的雕塑。”“讓我們把人體打開,把環境關進人體。”

除了這兩個主流學派,還有立憲主義學派。構成雕塑家瑙姆、加博、安·佩布索尼(1886 ~ 1962)在創作中對物體所占據的空間進行了新的造型。他們提出用空間和時間來代替量感,還通過構成雕塑來尋求建築新的表現形式,為建築做出了重要貢獻,采納和探討了新的風格。

總之,現代雕塑有很多流派。所謂的“現成”雕塑,“軟”雕塑和喬治·西格爾的波普藝術令人眼花繚亂,但它們的統壹特點是使用傳統材料和現代合成材料(如金屬絲、鋼、布、紙等。),加上各種新技術,利用聲、光、色、電、速等手段,創造出壹個動態的世界,成為天才藝術家。

  • 上一篇:傳統文化背景
  • 下一篇:儒學在國學中的重要地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