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妳認為紙質書會消失嗎?

妳認為紙質書會消失嗎?

紙質書真的會消失嗎?

本月中旬,上海教育部門透露,今年9月開學時,上海各區學校將試點使用“電子書包”。再過兩三年,“電子書包”可能會完全取代紙質教科書。此消息壹經發布,再次引起了公眾對紙質書和紙質閱讀命運的關註。

進入新世紀以來,數字閱讀以不可估量的速度迅速進入每個人的生活。它不僅創造了新的閱讀方式,改變了傳統的閱讀習慣,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圖書創作、編輯、出版等壹系列環節。在這種背景下,代表傳統閱讀方式的紙質書逐漸失去原有地位,甚至面臨消失的可能。

然而,就在人們越來越相信紙質書終將被電子書取代的時候,不同的調查、數據、現象和討論卻壹再表明,大多數普通讀者仍然將紙質書視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閱讀載體,他們認同紙質書所承載的文化重量不是壹臺普通的電子閱讀器所能取代的。

所以,數字閱讀雖然不可抗拒地重構了大家對閱讀的理解,但真正能改變的可能只是方式,而不是觀念。

紙質書仍然是大多數人的閱讀偏好。

瓊·甘斯·庫尼中心最近發布了壹項新的調查。在1200名有親子閱讀經驗的家長中,大部分認為紙質書仍然是他們和孩子的閱讀偏好。有研究指出,如果孩子比紙質書更沈浸在增強型電子書的閱讀中,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可能會下降。

事實上,雖然數字閱讀越來越方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大量閱讀,但根深蒂固於觀念中的傳統閱讀追求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消失。

根據今年4月公布的第九次全國閱讀調查數據,2011年,網絡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等各種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而紙質書閱讀量增長緩慢。但調查結果也顯示,65,438+08-70歲的國民中,有75.3%的人更喜歡“用紙質書閱讀”,65,438+065,438+0.8%的數字讀者承認在看完電子書後購買了紙質版的書。這壹結果表明,紙質書仍然是大多數人的閱讀偏好,通過紙質書閱讀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紙質書的收藏價值也被讀者所看重。

6月16日,上海靜安中央商務區掛出了“新華書店”的招牌。這個看似普通的事件,被當地媒體稱為“實體書店再次奏響的振興之聲”。數字閱讀的快速發展壓縮了紙質書和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幾乎所有城市的報紙都出現過包含“書店萎縮”、“告別書店”字樣的頭條。於是,壹家新華書店的開張被賦予了壹些“恢復”和“振興”的重要意義。

種種現象表明,紙質書的處境和未來並沒有看上去那麽艱難。讀者對紙質書還是抱著信任和期待的,市場上對紙質書有比較穩定的需求。

紙質書比電子書更有趣。

隨著電腦、手機、電子閱讀器的技術不斷升級,很多產品的廣告語都特別強調產品“有紙質閱讀的感覺”。但是,機器始終是機器。即使iPhone 4S和新iPad的顯示效果已經非常接近紙質書,但也只是眼睛的感覺,手掌還是很難取代紙張的質感。可見,紙質閱讀帶來的閱讀體驗仍然是機器無法企及的。因此,追求紙質閱讀體驗不時成為數字化浪潮中的逆勢之舉。經常通過電腦、手機、電子閱讀器閱讀的讀者,更能體會到紙質閱讀的優勢。

在Baidu.com上,有網友問了壹個問題:“誰能總結壹下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優缺點?”網友“夢之螢”回復:“紙質書好潦草,讀起來舒服,逼真,但不便於攜帶和整理;電子書的優點是攜帶方便,制作成本低,易於傳播,信息量大。缺點包括信息容易丟失,長時間閱讀對眼睛有害。”這個對比可能不全面,但基本概括了普通讀者對兩種閱讀載體的基本感受。

電子書便於攜帶、刪除和修改。壹方面,它們確實給閱讀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另壹方面,它們也沖淡了閱讀的價值感。相比較而言,除了在形式上更加真實,紙質書天然的文化重量也能讓讀者體會到閱讀的氛圍和趣味。所以,有人曾經說過,“紙質書比電子書更有趣。”這種味道不僅僅是書的味道,更是文化的味道。

近年來,為了推動讀者回歸紙質閱讀,許多城市打出“書香社會”、“書香城市”的口號,甚至在世界讀書日舉辦“吃書”的趣味活動,以此呼籲讀者關註紙質閱讀。

今年以來,曾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美國著名作家喬納森·弗蘭岑(jonathan franzen)多次炮轟電子書。他曾公開表示不喜歡用電子閱讀器閱讀,擔心有壹天電子侵權可能會毀掉出版業甚至他的寫作。喬納森的擔憂反映了文學界、學術界和出版界的壹種普遍心理。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南京大學教授吳軍曾談到數字時代對創作和閱讀的影響。在他看來,數字閱讀和寫作將改變文學形式,進而改變審美標準。因此,他特別強調文學批評的功能和任務。他說:“批評家不能失語。面對新的文學現實和創作現實,批評應該有自己的聲音,發揮導向作用。”

紙質書的文化傳承功能值得珍惜和堅守。

紙,生於中國;造紙術的出現對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紙、紙書、紙閱讀對中國人來說,更有非同尋常的價值。誠然,數字閱讀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但紙質書在傳承傳統、延續文化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依然值得珍惜和堅守。

現在流行壹個術語叫“淺閱讀”。顧名思義,淺閱讀是指沒有深入思考的淺閱讀。它的特點是獲取信息快,閱讀速度快,閱讀速度快,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視覺愉悅和心理愉悅。這種閱讀適應了全媒體時代快速、創新的特點,但同時也在閱讀過程中失去了積累和回味的過程。電子書的出現正是響應了“淺閱讀”的需求。相反,它是“深度閱讀”,強調閱讀的質量,追求閱讀過程中的文化體驗,重視高層次的精神享受。紙質書是適合“深度閱讀”的載體,能讓讀者更深入地投入閱讀,不僅能提供文字的美感,還能通過書籍裝幀、設計、紙張質感甚至印刷帶來的墨香營造出整體的美好氛圍。毫不誇張地說,這壹系列的閱讀享受只有通過紙質閱讀才能真正獲得。

熱愛閱讀的人對紙質閱讀的優勢深有體會。在新浪微博搜索關鍵詞“論文閱讀”,可以找到很多相關評論。比如“紙質閱讀帶來的安心和愉悅,是任何信息渠道都無法帶來的”;“精挑細選,靜品味,電子時代紙質閱讀更有價值”;“我還是喜歡紙質閱讀,電子書可以瀏覽,但不適合閱讀”;“當我選擇數字媒體閱讀時,更多的是對信息的需求,而當我真正想要獲取文化和思想時,我會選擇紙質閱讀。”

據市場消息,目前,裝幀精美、設計獨特的紙質書很受讀者歡迎,套裝書、精裝書銷量驚人。前不久,海豚出版社出版了《東僑七十》這本書。本書從東僑迄今出版的33部文集1800篇文章中精心挑選了70篇,並合為壹冊。裝幀設計非常考究,包括皮革精裝、仿皮、毛邊、簽名,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所以壹經出版,立刻引起了購買熱潮。另壹方面,作為數字閱讀主力群體的青少年也會成為紙質書的粉絲。去年,電影《哈利·波特7》上映期間,原著銷量穩步上升,許多讀者購買全套原著進行收藏。

今年3月,《環球時報》發表了壹篇題為《讀精致紙質書的人更優秀》的文章。文中提到,村上春樹在美國推出的《1Q84》精裝版賣了9.5萬冊,而電子版只賣了2.8萬冊,成功讓紙質書“打敗”了電子書。

紙質書的生存空間,或許可以從創造“面子”開始。質感和真實感是紙質書的天然優勢,但電子閱讀器正在通過技術創新逐步提升用戶的閱讀體驗。因此,紙質書在外觀和收藏價值上多下功夫,是未來拓展生存空間的必然選擇。

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將長期共存。

中國人歷來重視讀書,把讀書作為“立人”之本。閱讀本身實際上已經帶有壹定的文化傳統。真正的閱讀應該是線性的、連續的,有生命的體溫。它標誌著壹個民族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對文化傳承和民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數字時代,發現並重視紙質閱讀的價值,是中國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文化自覺。

現實表明,紙質書仍然擁有廣泛的受眾,它提供的閱讀舒適度仍然是獨壹無二的。而且大部分讀者對紙質閱讀還是有很強的適應性和習慣的。不可否認,數字閱讀將成為壹種重要而普遍的閱讀方式,但其碎片化、娛樂化的特點並不能滿足讀者對深度閱讀的需求。所以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的關系不應該是非此即彼。作為普通讀者,我們應該充分了解並利用各自的優勢為閱讀服務,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滿足不同的閱讀需求。

或許,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將長期共存,從而無形中擴大人們的閱讀選擇,增加人們的閱讀時間,最終惠及每壹個真正熱愛閱讀的人。□本報記者/王燕

■鏈接

紙的歷史

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在紙發明之前的很長壹段時間裏,人們都是用繩結來記筆記,事情發生時就打結。後來,他在龜甲的骨頭上刻字,即所謂的“甲骨文”。青銅制成後,還刻有“青銅銘文”或“鐘鼎文”。然後,把字寫在從竹木上割下來的片上,這種片叫做“竹簡”。例如,較寬的竹片稱為“竹簡”。同時,有些還寫在絲綢制品的絲上。先秦以前,除上述材料外,還發現了刻在石頭上的文字。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科技發明之壹。它與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壹起,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和技術基礎。紙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西漢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已經出現了麻紙,但很粗糙。從目前出土的早期古紙及其年代順序來看,可以歸納為:(1)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吊春紙、馬泉灣紙、居延紙;西漢後期的幹灘坡紙。這些紙比蔡倫紙要早,有的還有墨汁字體,說明當時是用紙寫字的。東漢蔡倫利用各種原料改進造紙方法,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和產量。唐代的造紙業非常發達。宣州產宣紙,江西臨川產薄滑紙,揚州六合紙,廣州竹紙,都是優秀的紙制品。宣紙產於宣州府(今安徽省涇縣),自唐代開始相互接觸。宣紙的特點是質地軟韌,紋理優美,白毫細膩,經久耐用,善於表現筆墨的濃淡和濕潤,變化無窮。古代詩人稱贊它“滑如春冰,密如繭”,還稱之為“紙中之王”、“紙壽千年”。

到了五代,造紙業繼續發展,周舍產的誠信堂紙被公認為最好的紙,直到北宋。到了元代,造紙業雕零,只有江南壹帶,勉強維持著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紙業再度興盛,主要名品有宣紙、竹紙、宣德紙和松江覃健。清代宣紙的制造技術進壹步提高,成為知名紙張。到清末,機器造紙技術傳入中國,造紙業進入新階段。

  • 上一篇:什麽是後現代主義(壹些外國電影反映的主題)?詳細討論壹下。
  • 下一篇:信陽師範學院華銳學院的系部設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