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清代歷史與人口學”項目為契機,收集了清代人口原始檔案(主要收藏在中國歷史第壹檔案館),還原了清代人口申報制度的原貌,建立了清代人口數據庫,撰寫了新書《清代人口史》。
3.清末至民國時期的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體系研究。
4.清代行政區劃研究認為,清代的“省”不是正式的行政區劃,只是壹個統稱。“分省”和“十八省”是壹種虛構(論文即將發表)。作為主持人,先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中國人口地理數據庫、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清宮檔案與人口編纂、人口報告研究”、教育部985重點基地項目、上海社科基金、上海曙光項目、上海浦江人才計劃和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中國地區間經濟-人口發展不平衡”等項目,並參與人口與家族史歐亞項目。
2004年被上海社會科學基金授予中國人口數據庫。
2005年參加國家級《清史與人口學》,承擔“考異”工作
2006年被上海浦江人才基金授予中國人口地理信息系統。
教育部重點基礎項目“20世紀中國人口數據庫”985基金
2006年,中國人口數據庫1368-2000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
2007年獲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清宮檔案與人口編報研究》《中國人口史》(第1910—1953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盛世啟示錄,中國方正出版社,2011年(按研究類別):
人口類別:
1.《乾隆時期人的報告與評價》,《歷史研究》2008年第3期,利用清宮和內閣檔案恢復報告制度。
2.民國時期中國人口的死亡,《中國人口科學》,2002年第5期..
3.民國時期全國人口統計資料來源,《歷史研究》2000年第4期。
4.《宣彤時期的人口調查》,《歷史研究》第6期,1998。本文通過對原始數據的分析,認為中國第壹次全國性的現代性普查發生在宣彤時期,而不是1953的普查,其結果是可靠的。
5.《明代黃皮書基地中的人口與家庭——以萬歷徽州黃皮書基地為中心》,張國剛主編,《家族史研究新視野》(中國家族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合著,利用已有的明代黃書底本研究,我承擔了人口和戶數類型的定量統計分析,最終統壹了手稿。
6.中國明代黃皮書の🈔歷史的人口學分析(日文)佐藤康弘、清水昭弘、木佐木哲郎編著的《ㇹすジジヒの家庭》(シシ(人口的出生與死亡、家庭類型及其與住房的關系的定量分析
7.《明清江南地區家族人口的生與死》,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點文庫(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
8.中國城鄉人口分布:1900—1953,《200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齊魯書店,2001。
9.《中國人口的傳統死亡模式》,載、郭、丁亦莊主編,《婚姻、家庭與人口行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10.《中國歷史人口的人為壓制》,發表於王鶴鳴主編的《中國家譜研究》(全國家譜開發利用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1.宣彤時期的戶口調查與全國人口估算,歷史地理叢書15。
12.明清江南地區兩個家庭的生育控制,中國人口科學,第4期,1998。本文對8000個樣本的人口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中國歷史人口中存在節育行為。
13.中國蘇南地區的人口模式,1370-1904:範遺傳學個案研究(英文,“中國南方的人口模式”),提交亞洲人口史國際會議(亞洲歷史人口會議,臺北,1996 65438+10月),由IUSSP與臺灣中央研究院聯合主辦。本文研究明清時期江南地區人口格局的階段性變化及其社會背景。
14.《歷史上上海人口的估計》,《學術月刊》第7期,1995。本文運用歷史人口學的方法,全面還原了上海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的人口狀況。
15.1370-1900年間江浙地區的人口與社會變遷(英文《江浙地區的人口與社會》,中國人口科學雜誌,第8卷第4期,1996.361-372頁,紐約。本文研究明清時期生育率、死亡率與米價之間的關系。這篇文章被普林斯頓大學的人口指數收錄。
16.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變遷(與彭希哲合作)《中國人口科學》第3期1996運用人口學、經濟學、歷史學等方法,以家譜為主要數據,對6000多個樣本的人口數據進行分析,
17.20世紀上半葉東北移民的再審視——以偽滿洲國《臨時國情調查》資料為中心,《歷史地理》第23輯,第二作者。
18.1968+0940年代末江南人口與家庭的微觀分析――以嘉寶戶口本數據為中心《西北人口》2009年第2期第二作者。
19.《& lt大壹統的清朝>中國“老年人口”的起源——以江南為例,《清史研究》第1期,2010,第二作者。
20.《20世紀上半葉中國城市人口:定義與估計》,《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版),第1期,2010,第27-31頁。
經濟類別:
1.長江中下遊長途稻谷貿易:1912-1937。《中國經濟史研究》第2期,1996。本文運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研究市場壹體化。中國經濟史學會會長吳先生在《利用糧價變動研究清代市場壹體化》(發表於同期《中國經濟史研究》)壹文中,將此文評價為研究近代市場壹體化的代表作之壹。《中國歷史年鑒》(1997)評論此文為中國現代經濟史代表作。本文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6-1997。
2.《明清上海棉織品產量估算》,《中國歷史研究》,第1997期,第1期。本文運用農業生態學和歷史計量的方法,對明清時期重要商品棉和棉布的主要產地上海的棉和棉布產量進行了估算。
3.過度密集理論與小農經濟決策行為分析,學術月刊,第7期,1994;本文和最後壹篇論文使用實證數據質疑黃宗智教授的“過度致密化”理論。全文轉載於《NPC報紙復印資料》第5期,1994。《中國經濟史研究》第二期(1995)對這兩篇論文作為本課題的代表作進行了評論。
4.對過加密理論的質疑,復旦學報,第2期,1994。
5.《中國經濟-人口發展的地區不平衡》(英文,“中國地區間經濟-人口發展不平衡”研究報告),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研究了1952-1992中國地區間經濟-人口發展的不平衡。這是壹個由笹川良壹和平基金會資助的研究項目。
管理類別:
1.“安慶省”考辨——兼論清代省制,《歷史地理》第23輯,65438+2008年2月,第88-92頁。
2.Xi省考——兼論大陜西與小陜西,《中國史論叢刊》第24卷,1輯,2009年,第68-72頁,135頁。
3.《清代十八省的形成》,《中國歷史地理論》,第25卷,叢書3,2010年7月,第17-28頁。
其他:
1.“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舌象及其與癥狀的相關性分析”,中國中醫雜誌,11,2002,合著者,本人承擔統計分析。
2.宋太宗統考,復旦學報,第2期,1992;本文對中國歷史上兩個復雜的歷史謎團“燭斧之聲”和“金匱之盟”進行了詳細考證,全文轉載於《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宋遼金元史),第3期,1992;中國史研究動態(第3期,1993)評論此文為代表觀點。《中國歷史年鑒》(1993)對此文進行了評論,作為該課題的主要代表論文。此外,歷史月刊和學術月刊在評論這個話題時,都以這篇文章為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