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家庭教育在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兒童價值觀、行為規範和獨特個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整理的壹篇關於孩子家庭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兒童家庭教育範文1:提高流動兒童家庭教育質量的途徑

摘要:家庭教育是兒童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對於流動兒童來說,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可以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促進他們融入學校。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與學校合作,提升流動兒童家庭文化資本,構建社會支持系統,是提高流動兒童家庭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徑

全國婦聯2013年發布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6-14.72萬的流動兒童人數已達14.72萬,比2005年增加347萬。作為城市中壹個特殊的弱勢群體,流動兒童在接受學校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家庭教育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家庭教育是基礎教育,尤其是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質量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壹,家庭教育對流動兒童的重要性

(壹)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

流動兒童和他們的家人壹起融入了城市。面對陌生的環境,他們只能從家人那裏尋求安慰和鼓勵。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氛圍、家長素質、家長教育觀念和方法等。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為流動兒童的心理發展提供積極的作用,這對兒童的思想發展極為重要。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提高流動兒童的學習成績。

流動兒童的父母普遍文化程度較低,教育觀念往往相對落後。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期望往往寄托在學校身上,責任心不高,往往忽視對孩子學習的鼓勵。好的家庭教育能發現孩子的優點,表揚和鼓勵孩子;同時會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糾正孩子的缺點,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積極自信的孩子在學校也往往表現積極,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流動兒童的學校融入。

研究表明,流動兒童及其父母的城市融入水平與其家庭教育質量正相關。流動人口子女及其父母在經濟、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質量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能促進父母的城市融入水平,也能促進孩子的城市融入水平,從而提高流動兒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

二,提高流動兒童家庭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壹)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家庭教育指導的目的是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改進家長的教育方法。對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進行指導,不僅可以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促進他們的發展,而且可以維護教育的公平和正義,確保流動兒童享有全面平等的教育。要有效引導家庭教育,可以從建立家長學校入手。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切實保障家長學校的實際執行和運行,確保活動的質量和數量。其次,教師需要發揮專業優勢,幫助流動兒童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能力;最後,家長可以通過各種活動真正體會到教育的意義。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教育學生,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得到家庭的支持,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能得到學校的指導[2]。家校合作可以讓家庭和學校取長補短,在運作的過程中發現和解決雙方教育過程中的問題,為流動兒童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的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投入,這使得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規化。從雙方來看,學校要把家校合作常規化,讓家長把家校合作當成學校的常規工作,讓家長習慣性參與;學校應該把家校合作制度化,讓老師把家校合作當成自己日常工作的壹部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家長要敞開心扉,積極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發展。

(三)提升家庭文化資本

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PierreBourdieu認為,文化資本是指任何與文化和文化活動有關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在家庭教育意義上,家庭文化資本包括家庭文化氛圍、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書籍、視頻、繪畫、父母文憑、職業資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視家庭文化資本對孩子學業成就的作用。教育行為產生的學術收益取決於家庭預先投入的文化資本?[3]。家庭文化資本對流動兒童尤為重要,提升流動兒童的家庭文化資本可以直接增加他們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動兒童家庭的文化資本,首先,政府和社會應該為流動兒童父母的市民化提供平臺,特別是在就業方面,應該確保他們公平就業,幫助他們尋求更好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間接增加流動兒童父母的文化資本;其次,流動兒童家長也要做出自己的努力,平時多讀書看報,學習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積累和提升自己的文化資本。

(D)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農民工家庭在城市中屬於外來者,但他們在城市中的貢獻不可低估。面對農民工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困境,我們認為應該建立和完善社會支持系統,為農民工家庭提供服務和幫助,讓他們感受到城市的社會關懷,增加他們對城市的歸屬感,促進農民工家庭的社會融入,進而促進農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長。構建流動兒童家庭的社會支持系統,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過發揮統籌和引導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來保證社會支持系統的存在。其次,社區和其他社會誌願力量需要發揮行動的作用,共同努力為流動家庭提供具體的幫助。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不僅關系到流動兒童這壹特殊群體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祖國下壹代的健康成長,是壹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提高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質量,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們的耐心和時間,* * *有助於流動兒童的成長。

參考資料:

【1】周光舉。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現狀調查[J].江蘇工學院學報,2014(5):6-20。

[2]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438+052。

[3](法國)布迪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M]。包,上海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兒童家庭教育範文二: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摘要: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數千萬農民背井離鄉,湧向城市尋求生存。同時,大規模?留守兒童群體隨之而來。因為親子分離,這種長期的親子分離的家庭模式隱藏著很多問題。當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已經成為壹個亟待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善現狀的對策。

關鍵詞: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解決對策

2013年5月,全國婦聯發布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與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超過6000萬,且數量還將繼續上升[1]。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農村留守兒童有61025500人,占農村兒童的37.7%,占全國兒童的21.88%[2]。父母與孩子長期分離的家庭模式給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在孩子發展的每壹個關鍵時期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教育問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人格和道德,阻礙國民人口素質的提高,制約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壹,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非理想家庭教育模式

健全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但對於農村留守兒童來說,和父母住在壹起,推心置腹的談心,卻是壹種奢望。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不是壹朝壹夕的。首先,它們體現在幾種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中。這種家庭教育模式就是孩子的父母壹方外出打工。在農村,由?男人當家,女人當家?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母親陪伴留守兒童的現象較為普遍。這樣的家庭模式容易讓孩子住進去?單親家庭?焦慮和不安。同時,留守壹方因為繁重的農活和瑣碎的家務,往往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導致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經常猶豫不決,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這些家長通常文化素質較低,對孩子的學習指導缺乏時效性和科學性。這種家庭教育模式就是壹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同時外出打工後,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托管。像這樣?隔代教育模式?它進壹步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妳在線嗎?隔代教育模式?在環境上,代溝?問題往往會導致爺爺奶奶和孩子意見的分歧,尤其是在孩子性格和心理發展出現偏差的情況下。年長的爺爺奶奶往往難以察覺,在孩子與人發生爭執時,盲目偏袒壹方,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這種代際溺愛心理不利於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容易導致孩子霸道、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征。最後,在?上壹代教育模式?孩子在中學成長的家庭教育更是堪憂。壹方面,至親好友很難把握留守兒童的教育,過於嚴厲容易給孩子帶來抑郁和抵觸情緒;過於寬松容易造成孩子隨波逐流,不利於留守兒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父母角色參與是消極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的作用同樣重要,不可替代。赫瑟林頓和其他研究認為,父親在孩子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他的自我認同方面。父親幫助孩子與母親進行心理交流。分離?教他們控制自己的沖動,學習各種規範和規則,同時幫助母親避免過度情緒化地處理她和孩子之間的關系[3]。家庭教育需要母親的參與,但更重要的是呼籲父親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壹個好的父親會在孩子面前盡可能展示母親生活之外的東西,成為孩子探索新領域的向導和力量源泉[4]。現實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家庭教育意識薄弱。比如有的媽媽在孩子還在繈褓中的時候就離開家,壹兩年回家看望壹次孩子。壹些母親甚至不在春節期間與他們的孩子團聚。再比如,留守兒童的父母認為外出打工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閱讀和生活環境。這些家長經常?重學歷輕教育?認為給錢就是養育和教導,有的人為了彌補不在身邊的虧欠感,盲目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他們認為物質上的滿足可以換來孩子親情上的安慰。但是呢?陪伴就是愛?父母陪伴的缺失會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傷害。隨著時間的推移,壹些長期在外打工的父母把希望寄托在爺爺奶奶、家裏的親戚朋友和學校的老師身上。他們壹方面在精神上缺乏與親人的情感交流,另壹方面現實的生活狀況在物質上與當初的理想生活背道而馳。這些人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歸屬感,同樣在城市工作的異性同伴成了他們尋找歸屬感的目標。臨時情侶?現象有所擡頭。在這樣的環境下,那些留守兒童的父母無暇顧及他們的生活狀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更加消極。

3.學校教育缺乏針對性的指導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著基礎性作用,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著主導作用。與家庭教育相比,學校教育更專業、更系統、更全面地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但現實是,壹些學校盲目追求升學率;留守兒童的教育主要著眼於兒童的發展而不是留守兒童的個體需求;缺乏對需要重點幫助的留守兒童的針對性關註。忽視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是學校與家長脫節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壹方面缺乏優秀負責的教師資源,另壹方面家長和學校老師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身心發展缺乏了解和溝通,導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脫節。

4.缺乏有效的社會教育支持

社會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有利於促進留守兒童的社會化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然而,現實情況是缺乏系統的機構為留守兒童提供有效的幫助。此外,由於農村地區經濟建設落後,教育水平低下,農村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的作用微乎其微。留守兒童社會教育的缺失,弱化了社會在留守兒童教育中應該發揮的決定性作用,甚至導致壹些已經走上社會的留守兒童在面對人生各個階段的選擇時,產生迷茫和無助感,加劇了自身認知方式與解決問題之間的矛盾。

二,如何有效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1.推動政策調整,減輕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

各地區要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因地制宜,努力增加當地就業,鼓勵、引導和幫助勞動者在當地自主就業或創業,發展當地經濟;采取政治和經濟措施,加大縣域經濟發展力度,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創造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使農民工在家鄉有良好的就業選擇,從而縮小城鄉實際收入差距,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5]。政府要鼓勵和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增加就業崗位,提高農民工就業選擇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城鄉分割的二元戶籍管理制度是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的關鍵。比如,為留守兒童提供隨父母在流入地正常上學的機會,有條件的地方新建留守兒童公辦學校,減免留守兒童借讀費等。只有解決好留守兒童的上學問題,才能讓他們結束留守生活,回到父母的懷抱。

2.提高家長的角色認同

提高家長作為家長的角色認同,讓留守兒童家長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法國著名青年節目主持人克裏斯蒂安?施皮茨博士曾建議父母:培養妳的孩子,多陪陪他們,因為家人的安慰和關愛有助於他們的成長[6]。壹、留守兒童家長要改變?給錢就是養育和教導?只有定期與孩子溝通,培養孩子的情緒,及時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動態,與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感,孩子才能把這種陪伴式的愛轉化為激勵自己努力的動力,才能避免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把父母的說教變成聾子的耳朵。因此,留守兒童的家長應與他們的臨時監護人和學校老師保持穩定的聯系,以便及時了解孩子的發展動態,分享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第二,與孩子溝通時,要註意避免時間間隔過長,采用多種溝通方式,註重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父母只有增強親子意識,增強對自己角色的認同感,才能幫助下壹代形成正確的家庭觀念。

3.整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結果,不可偏廢?[7]。只有形成三種教育力量,才能促進孩子自身的社會化。因此,當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出現問題時,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應該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支持。首先,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關註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兒童的道德素養,促進健全人格的發展。其次,在學校的日常管理中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幫助和關懷,比如為其家庭建立更新的人口流動檔案;有效利用留守兒童家長回家探親的機會,與家長溝通孩子近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發展情況,告訴家長家庭關愛是解開留守兒童心結的關鍵。在學校課程設置上,要開設有利於強化留守兒童家庭意識的課程,教授如何與家人相處的科學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為人處事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家庭意識,讓他們從心理上逐漸理解父母進城打工的行為,並將這種對父母的理解和向往轉化為學習的主動性和生活的自主性。良好的家庭意識有利於和諧家庭氛圍的形成,這將促進整個社會良好人際氛圍的形成。最後,應增設農村社區教育咨詢服務中心和留守兒童活動中心,讓留守兒童在與他人交往的同時,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健全的人格。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和支持。家庭教育立法只是促進家庭教育的壹個條件。只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參考資料:

[1]新華網。全國婦聯: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過6000萬。

[2]全國婦聯課題組。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和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的研究報告[R]. 19920.686868686617

[3]楊,董廣衡.父親的缺席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05 (03): 260?266.

[4]劉,,。父親的角色卷入與兒童的成長[J]。國外教育研究,2006 (11): 13?18.

[5]周宇,楊宇。社會管理創新理論視角下的留守兒童問題[J].科技創業月刊,2013 (08): 167?168.

[6]鄒,羅春賢。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J]。掃盲教育論壇(教師版),2010(03)。

[7]黃曉慧。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10)。

兒童家庭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1.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2.小學家庭教育論文

3.基於家庭教育功能的兒童社會化研究論文。

4.3-6歲兒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5.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作用

  • 上一篇:妳不知道的武漢大學建築風格
  • 下一篇:對六壹兒童節節目的迫切需求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