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元陽梯田民俗文化

元陽梯田民俗文化

元陽縣新街鎮土鍋寨村委會黨支部書記李說,2006年底,鄰村壹位村民從通海縣帶回幾只龍蝦,放在梯田裏養殖。後來很多村民覺得好吃,互相帶回去養殖,讓小龍蝦在元陽縣快速繁殖。

據當地政府統計,到2011,小龍蝦已發展到原陽縣新街鎮、攀枝花等6個鎮、35個村委會,危及3萬畝梯田。據農業局技術人員調查,在新街鎮的梯田裏,深受小龍蝦危害的梯田裏,有近百個小龍蝦挖的洞,最深的洞超過1米。走進梯田,隨處可見這些洞。

小龍蝦對梯田景觀最大的危害就是梯田被鉆後關不了水,會幹涸。去過梯田的人都知道,冬天梯田灌滿水的時候最美。

從2012到2013,在兩年的時間裏,元陽縣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打壹場小龍蝦殲滅戰,采取生物和醫藥雙管齊下的方式防控小龍蝦,希望能徹底控制危害。目前,元陽縣政府已將防控小龍蝦作為首要任務。人們提起元陽,總會想到那裏的梯田。每到冬天,總是煙雨蒙蒙,壹派水墨畫的田園景象。有時候幾個星期都沒有陽光,但細密的雨和霧總會在妳周圍營造出壹種寧靜的氛圍。連綿起伏的梯田隱藏在霧氣的夾縫中,元陽的冬天是那樣的空靈悠閑,讓人沈醉其中,有壹種置身於幻境的錯覺。

元陽的梯田是哈尼族人開墾的。由於地處哀牢山腹地,當地人民為了生計不得不不斷地耕種田地,逐漸形成了今天美麗的梯田。在其境內所有景點中,梯田最值得壹遊。當地的司機總會很耐心的給妳指路,告訴妳日出要去多依樹,日落要去虎口,但如果妳想看哈尼族的傳統文化,就去元陽周邊的青口鎮。

從14世紀開始,梯田的耕作技術遍布中國和東南亞。但無論從規模還是審美角度,很少有地方能比得上元陽的梯田。哀牢山深處,哈尼族人開墾著眼前的梯田。據說明朝皇帝曾稱贊他們為“山雕家”,可見這裏的梯田真的是立足天地的藝術傑作。

梯田壹年四季都很美。哈尼族習慣每年6月插秧,所以夏天的元陽到處都是壹波綠稻。10月,隨著農作物的豐收,山野也變成了金黃色,但看梯田最美的季節永遠是冬天,因為註水後的梯田會閃著銀白色的光,從而凸顯出梯田優美曲折的輪廓。

日出之前,梯田優美的輪廓已經在晨曦中若隱若現,站在高處俯瞰,就像壹幅極其優雅的水墨畫。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紅色的朝霞投射在西邊的村莊上,周圍的色彩也隨著太陽的升起而不斷變化。那種多姿多彩的燦爛不禁讓人陶醉。

巴達和虎口的夕陽同樣驚艷。隨著夕陽的余暉漸漸散去,兩個梯田會變成美麗的顏色。當這種顏色與山脊的線條交織在壹起時,它們就同構成了壹幅極其動人的彩繪。相比之下,龍樹壩梯田則呈現出另壹種情調,小巧而華麗,像是藏在大山深處的田園。因為龍樹壩的浮萍多,所以這裏的梯田會泛紅。所以在浮萍變色的季節,總會有大批攝影師前來拍照。

目前,元陽居住著哈尼族、彜族、傣族、苗族、瑤族、壯族和漢族居民。其中哈尼族的比例比較大。他們的祖先生活在以老縣城元陽為中心的村莊裏。哈尼族早已習慣在山裏勞動。他們只是偶爾去鎮上買點商品,然後回到梯田深處繼續他們平靜的生活。

元陽最有特色的哈尼族村寨叫青口,離老縣城不遠。站在路邊,遊客可以俯瞰整個村莊。哈尼族的房子很有特色。它們總是分為三層,底層用來養牲畜,二層用來住人,頂層是倉庫。因為它的屋頂是茅草搭建的,從遠處看像壹個蘑菇,所以這種房子也被稱為“蘑菇屋”,是哈尼村的標誌性建築。在元陽旅遊,最喜歡的就是這種奇奇怪怪的房子。大大小小的蘑菇房點綴著梯田,讓人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

沿著公路旁邊的村道走,大概半個小時就到了青口。沿途兩邊都是梯田,偶爾能看到婦女在耕作。和雲南山區的很多民族壹樣,哈尼族的農活往往由女性承擔,成年男性負責照顧孩子。相對來說,他們就悠閑多了。雖然種植梯田需要砍伐樹木,但實際上哈尼族壹直很註意保護樹木,他們常常把樹木和祖先聯系在壹起。每年三月,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樹神的活動。

據當地人說,青口有180多戶人家,800多人。就算在元陽,青口也算是比較大的寨子了。在村子的中心,有壹個專門為節日設計的廣場。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哈尼族開始有意識地弘揚自己的傳統文化。在過去的幾年裏,這裏舉行了許多慶祝活動,如長街宴會、苦紮紮、十月和牛祭。廣場東側有兩個銅鼓,後面是青口人自己開的哈尼族文化博物館。

山川、溪流、村落、梯田,是哈尼族最珍惜的四樣東西。在傳統哈尼族人看來,他們所實現的開墾梯田,根本不是外人想象的征服自然。他們認為,周圍的山川河流中有許多掌管自然的神靈,哈尼族人就生活在這裏,只是接受神靈的眷顧。正是通過這種方式,這個國家將用奇妙的技術精致地雕刻梯田。他們終日在虛幻的迷霧下努力追求壹種與自然的和諧。哈尼族是中國十個人口過百萬的少數民族之壹,總人口1.3252萬。哈尼族自古以來就耕種梯田,梯田文化是哈尼族的代表文化。據中國最古老的史書《尚書》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哈尼族“何儀”的祖先就已在其“黑水”(今四川大渡河、雅礱江、安寧河流域)開墾梯田,種植水稻。自唐初(1200年前)哈尼族在紅河南岸哀牢山地區定居並開墾了大量梯田以來,梯田文化已成為整個哈尼族的靈魂。

哈尼族先民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用全民族的努力,挖掘、修築梯田。哈尼族只有壹把柄短身壯的鋤頭。他們胸中只有豪情,腦中只有非凡的智慧。他們畢生致力於修建梯田。壹個哈尼族人如何將自己的生活與梯田糾纏在壹起,通過壹個普通的民俗“命名儀式”就可以看出:哈尼族人出生時,家裏會舉行梯田勞動儀式,在院子裏畫壹個象征梯田的方塊。如果生男孩,七八歲的男孩會用小鋤頭在廣場上表演挖梯田的動作;如果生的是女孩,七八歲的女孩會在方塊代表的“露臺”表演摸蝸牛、拿鰻魚的動作。只有經過這個儀式,她才能有自己的正式名字,才能真正成為村裏的壹員。哈尼族人出生後把生命放在梯田裏,死後依然埋在梯田旁的山坡上,守護在另壹個世界裏。哈尼族世代就是這樣的土地。幾代人從未停止,從未懈怠,把哀牢山前山所有的山谷都開墾成了田野和高山。有專家說過:“每壹個梯田下面,都埋著我們祖先的屍骨,每壹個梯田都是用我們祖先的生命和鮮血做成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祖先才把自己的偉大力量和崇高人格鐫刻在大山上,成為後人的子孫,成為全人類永遠的驕傲和榮耀!"

哈尼族善於與自然相處,自稱“莫米李然”,即“自然之子”。“天”是自然的象征,即哈尼族是自然之子。他們把村子建在森林下的壹個山溝裏,村子下面是梯田。哈尼族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形成了壹套相應的文化和宗教儀式,包括二月的“埃瑪圖”節,作為對春耕的生理和心理準備,作為對村寨守護神“埃瑪”的祭祀;六月(六月)有“苦紮紮”節,是為了人們秋收前的身心調整,樂器是祭祀神靈。到時候會請神來慶祝,人會很開心。十月(十月)有“紮勒特”節,這是壹個告別舊年,迎接豐收後的新年的節日。這些活動在保護山林、水源、土地和維護村落安全,團結各族人民,溝通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元陽哈尼族梯田壹直是壹個充滿活力的大系統,今天仍然是哈尼族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基礎。166689畝梯田正在養育336971農業人口,63958.4公頃高山上的森林為全縣人民提供生活用水和農田用水,全縣4653條溝渠和幹渠仍在灌溉著前山萬嶺以上的梯田,這是元陽哈尼梯田奇觀的顯著特征。不同於長城、故宮、秦始皇陵、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已經失去功能的遺址,也不同於泰山、黃山、尼亞加拉瀑布等樸素的自然景觀,更不同於曲阜孔廟、拉薩布達拉宮、北京頤和園等樸素的人文創造,它是和諧的偉大人類創造, 哀牢山哈尼族與自然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是文化與自然巧妙結合的產物。

  • 上一篇:保險投資渠道
  • 下一篇:辣面是河南的,那麽辣面是河南的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