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春節伊始,其日期並不壹致,商朝以臘月為期,周朝又以十壹月為期。隨著華夏大地壹統之後,漢武帝頒布《太初歷》,正月初壹再次成為“歲首”,並延續至當代。春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作為典型的東亞農業國家,我國深厚的農事基礎使得人們對春季具有最深切的感情,春節相關習俗甚多,然而隨著地域和時間的不斷演變,許多習俗已經消弭不見。
▲慶祝春節活動
由於中華傳統文明的廣闊輻射,亞洲各國大多都有過年的相關習俗,比如:日本、韓國、泰國、朝鮮等,春節至今仍是最重要的節日之壹。放鞭炮、貼春聯、穿新衣等大眾習俗仍在現代文明的舞臺上活躍著,然而也有很多春節民俗已然消失不見,其中有很多是極為雅致的。在這些文雅民俗中,我國現今只遺有壹項,而壹衣帶水的日本、韓國卻還保留有兩項。
▲貼春聯
第壹項,青衣迎春。據《後漢書禮儀誌》記:“立春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在中國古代,每到春節來臨之際,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會換上青衣迎接它的到來。受農耕文明的影響,中國古人相信春節是萬物復蘇,萬象更新的季節,天地山河壹片青翠之景。因此,古人以青色作為代表春節的顏色符號,司春之神亦被稱作“青帝”。
▲日本春節神社祈福
第二項,飲椒柏酒或屠蘇酒。作為當代社會廣泛食用的香辛料,花椒不同於辣椒這個舶來品,它本就原產於我國的秦嶺地區,歷史十分悠久。《荊楚歲時記》中關於花椒的記載:“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在當時的荊楚地區,古人在春節時候會飲用花椒、柏枝所制成的椒柏酒。經過歷朝不斷演變,配料及寓意更加繁復的屠蘇酒又誕生出來。然而如今這個習俗已在中國絕跡,只有日本沖繩縣、奄美大島和韓國還能有所窺見。
▲七草粥制作原料
第三項,食七菜粥。據東方朔所著的《占書》所載,正月初七是女媧造人的日子,這天也被稱為“人日”。不僅官方會舉辦隆重的祭祀儀式,普通百姓也會將水芹、薺菜、蘿蔔、蕪菁、繁縷、鼠曲草、稻槎菜這七種早春時期的新鮮蔬菜用來熬粥。這樣的七菜粥被人們認為可以迎新去晦。該習俗自唐朝時期傳入日本,該國江戶時代被廣泛接受。七草粥如今在日本常常可見,而中國早已不復存在。
▲春盤
第四項,食春盤,咬春。據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古人會將面餅雜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蔥和合菜皮等時令蔬菜,輔以水紅蘿蔔生吃,這壹習俗即為咬春。在晉朝時期,古人將韭菜、蔥、水芹、蘿蔔等五種蔬菜切絲攤在盤子上,取名為“五辛盤”,後又稱為“春盤”。他們認為在草木蓬勃生長,經過壹個冬季的蟄伏後,吃帶有辛味的食物對人體健康有極大的好處。如今,當代中國人依然會制作春盤和春卷,只是早已沒有古時那般嚴謹,所用蔬菜也被替換成了海帶、萵筍、粉絲等物。
▲慶祝春節的韓國人
第五項,禦風。《要覽》記載:“列子禦風而行”,列子需要在春節當天禦風歸於八荒,風吹過的地方則草木生長。當然,對於中國古人來講,乘風而行顯然是無法做到,他們有更切實際的做法。據《玉泉記》中記載,人們取嫩竹為管,在竹管內放入草木灰,微微拂過的春風為帶走飛灰,稱為“葭管飛灰”。
▲簪花
第六項,簪花、采花、賜花。春節時期,人們會采摘許多鮮美的花朵,皇帝會將鮮花賜給大臣,以示獎勵。然而,春節盛開的鮮花並不多,平常百姓只能用彩紙做成花朵的樣子插戴。唐宋以後,這壹習俗更加廣泛,就連耄耋老者也會佩花以示榮耀。
▲西塘漢服節
如今街頭小巷中常常能見到身著漢服的年輕人,“漢服熱”至今仍興盛不衰。這從另壹個角度也展現出,中國壹些傳統文化現象在不斷地復蘇。作為中華民族最傳統的節日,春節的這些習俗現在仍有極其精華可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