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江西省高壹歷史地理考試

關於江西省高壹歷史地理考試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1,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根據(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文)地理特征的差異,中國可分為(4)大地理區域,即(北)區、(南)區(西北)區和(青藏)區。

2.季風區壹般包括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北)區和(南)區;非季風區壹般包括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區和(青藏)區。

3.南部地區與北部地區的分界線壹般穿過秦嶺和淮河,與1月(0)度等溫線和(800) mm年降水量線基本壹致。

4.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南北方人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上也有很大差異。北方農田多為(旱地),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熟(壹年壹熟)或(兩年三熟)。交通以(陸路交通)為主。南方多(水田),主要種植(水稻、油菜等。),以及催熟(壹年兩熟)或(三熟)。運輸主要靠水路。

5.北部地區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包括(長江中下遊、南部沿海和西南);在潮濕(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中,地形大多交錯(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西北地區包括該省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地區和甘肅)。氣候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幹旱和半幹旱)。地形主要是(高原、盆地)。東部高原以地貌為主(草原和沙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積(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出現在盆地邊緣。西北地區河流很少,大部分是(內陸河)。

7.青藏地區包括本省西部(西藏自治區、青海、四川);氣候以(高山氣候)為主;地形主要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被譽為“世界屋脊”。

8.西北和青藏地區都是中國的主要牧區,牧場和主要牲畜品種各有特點。內蒙古為主(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主要是青海和西藏(高山牧場)。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三頭河馬、三頭牛)、新疆(細毛羊)、青藏(牦牛)、(藏羊)、寧夏(灘羊)都是著名的家畜品種。

9.在西北的山麓(河套地區、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人們利用融水(河水、高山冰雪)發展了(灌溉農業);在青藏地區(雅魯藏布江流域)、(湟水流域)等低海拔地區,有(谷)農業。

第六章了解省區

1,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國(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交往的中心。它是中國(公路、鐵路和航空交通)的樞紐。

2.北京老城區的格局形成於元明時期。城內建築呈棋盤狀排列,(故宮)居於市中心,是中國歷代都城規劃建設的代表。

3.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珠江下遊的東西兩側,其中(香港)位於東側,(澳門)位於西側。

4.香港由三部分(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和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它是國際貿易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和(旅遊)中心。

5.香港人口少,多(山區)少(平地),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資源有限。“上天”——建高樓和“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拓展城市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6.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博彩旅遊)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7.臺灣省省包括(臺灣省島)和附近的許多小島(澎湖列島和釣魚島)。(臺灣島)是中國最大的島嶼。它北鄰中國東海,東臨太平洋,南接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接壤。也是壹個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資源豐富(森林、礦產、水產),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8.臺灣島屬於(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溫暖濕潤。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產(水稻、甘蔗、茶葉以及熱帶和亞熱帶)水果。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臺灣省最著名的樹種,其樟腦產量居世界第壹。此外,臺灣省島還被稱為“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岸”。

9.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臺灣省利用自身優勢,重點發展(出口加工)產業,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經濟。工業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穩步提高。其中,工業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份,是壹個以(維吾爾)和(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被譽為(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這裏有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裏木盆地)。

11.新疆山脈和盆地交替分布,北部為(阿爾泰山),中部為(天山),南部為(昆侖山)。雄偉的北天山和南天山分別是(準噶爾)和(塔裏木)盆地。

12,因為遠離海洋,周圍都是高大的山脈,來自海洋的氣流不容易到達,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氣候(幹旱)。山前平原和盆地邊緣沿河部分地區有零星綠洲。它們的水源主要來自降水(山區)和融水(冰雪中)。

13、新疆(綠洲)是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這裏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人們利用古代的引水工程(坎兒井)發展有特色的(灌溉)農業。小麥、玉米和高粱是這裏的主要作物。基於獨特的光熱條件,(棉花、甜菜和多種水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

14.塔裏木盆地沙漠分布廣泛,油氣資源豐富,其中天然氣占中國陸地天然氣資源總量的22%。隨著“穩定(東部)和大力發展(西部)”國家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工業(油氣)基地。

15(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推動塔裏木盆地周邊城市和鄉村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緩解周邊地區因薪柴砍伐造成的(環境)壓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第七章省內地區

1.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遊,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它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2.珠三角的經濟特區是深圳和珠海,沿海開放城市是廣州。

3.珠三角和西雙版納都是高溫多雨的熱帶季風氣候,只是夏季風的風向不同。

4.珠三角的產品通過港澳出口到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20世紀末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和消費品出口基地。

5.珠三角是外向型經濟,與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後廠”。

6.近年來,外商投資的重點從珠三角轉向長三角。

7.珠三角加工制造業的發展,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吸收了大量的國外。

勞動力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

8.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不到40%,與發達國家70%有壹定差距。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省橫斷山脈南麓,南與緬甸、老撾接壤,瀾滄江流經其中。

10,西雙版納是中國除海南省外保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雨林植被種類多,層次多。

11.西雙版納的主要少數民族是傣族,他們住在竹樓裏,吃竹筒飯,慶祝潑水節,跳孔雀舞。

12,西雙版納長期以農業生產為主,現在旅遊業已經發展成為主導產業。

第八章省際區域

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風成學說是公認的。

2.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至長城。黃土高原有三種基本地貌:黃土塬、黃土梁和黃土岬。

3.黃土高原地面破碎,溝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溝谷兩側常見垂直陡崖。

4.黃土高原的黃土結構疏松,有許多空隙和垂直裂縫,許多物質易溶於水。

5.黃土高原屬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6.黃土高原光禿禿的,缺乏植被的保護。由於人們不合理的開墾、采礦和築路活動,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7.壹般來說,地面坡度越大,坡度越長,降水越多,降水強度越大,地面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嚴重。

8.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的肥沃土壤,使農作物減產;增加、擴大和加深山谷,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輸送了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了很大困難。

9.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是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

10.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幹旱,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

11.黃土高原的主要自然災害是洪水,洪水引發了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多種地質災害。

12,黃土高原的治理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合理安排生產活動;此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解決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黃土高原的主導產業是能源產業。

13、長江沿江西起攀枝花,東至上海,是壹個由東向西狹長的“帶狀”區域。

14,沿江地勢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丘為主;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天氣;受地形和氣候影響,河流湖泊眾多,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長江沿岸還有豐富的水電、森林、礦產、水產和耕地資源。

15,長江沿江連接著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和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是連接東西部的紐帶。

16.長江是沿海城市建立和發展的生命線。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是區域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17,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商業中心、工業中心、最大的港口,也是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對長三角、長江沿岸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起著帶動作用。

長江是中國高度發達的綜合工業區。自西向東,形成了以攀枝花、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以宜昌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和冶金工業基地;以武漢為中心的重要鋼鐵和紡織工業基地;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形成的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9.中國長江沿岸有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汽摩基地,構成了長江沿岸的汽車產業走廊。

20.近年來,由於長江上遊陡坡毀林開荒,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導致土壤肥力下降,河道、水庫、湖泊淤塞,加重了下遊洪澇災害。

21.長江中下遊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

22.酸雨是壹種空氣汙染現象。PH值小於5.6的降水成為酸雨,對水土、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危害。中國主要的酸雨區有西南、華中和華東,其中華中是酸雨汙染最嚴重的地區。

23.中國的基本國情是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大;它人口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

24.三北防護林覆蓋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態防護林。

25.人類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口、資源和環境。

回答者:雨後無煙-初入江湖二級4-17 20:48

第五章:

1,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有的是自然區域,比如珠三角;有的是經濟區,比如工業區;有些是行政區,比如西藏自治區。同壹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擁有多個“身份”。

2.根據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不同,中國可分為四個地理區域,即北方區域、南方區域、西北區域和青藏區域。其中,秦嶺和淮河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南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植被類型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南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差異比較;

秦嶺-淮河以北-秦嶺-淮河以南對比項目

1(高於/低於0)月平均氣溫低於0,高於0。

年降水量少。

主要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平原、盆地和高原、丘陵縱橫交錯。

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水流量有小有大。

耕作制度:壹年壹茬或壹年三茬或壹年兩茬。

耕地型旱地水田

谷類作物小麥和水稻

傳統的交通工具,馬車和船

傳統運動包括滑雪、滑冰、賽龍舟和遊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東部以草原和沙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有大面積沙漠;只有罕見的綠洲出現在盆地邊緣。這些都說明西北地區是壹個以幹旱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為地勢高而成為壹個獨特的地區,而伴隨“高”而來的另壹個顯著的自然特征就是“冷”。

6.西北和青藏是中國的主要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山牧場。內蒙古的三河三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羊、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家畜品種。

7.除了畜牧業,西北地區的人們還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第六章:

1.北京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流的中心。人民大會堂是NPC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北京故宮的城市格局是“凸”的,是中國歷代都城規劃建設的代表作。

北京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如長城、頤和園、天壇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4.為提升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壹方面,北京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建設了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媒體大道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壹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的城市環境。

5.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及周邊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香港和澳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壹。

6.香港和澳門是中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壹國兩制”的方針,我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7.香港人口多,人口少。“上天”——建高樓,“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大城市建設用地的兩個重要途徑。

8.港澳的第三產業非常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9.長期以來,香港和澳門與中國內地特別是香港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Mainland China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香港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經濟合作是互補互利的。

10,轉口貿易是指從壹國購買的貨物不在當地銷售,而直接銷往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中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1.臺灣省省包括臺灣省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省島是中國最大的島嶼,北瀕東海,東瀕太平洋,南臨南海,西與福建省隔臺灣省海峽相望。

12、臺灣省島是壹座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壹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香樟是臺灣省最著名的樹種,其樟腦產量居世界第壹。

13.20世紀60年代以前,臺灣省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大米和樟腦。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臺灣省重點發展出口加工業,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的經濟。

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第壹大省。新疆山地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兩盆”的地形特征。雄偉的天山山脈橫跨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裏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

15.新疆有幾千個綠洲,是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是這裏的主要農作物,棉花、甜菜和各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坎兒井是壹項古老的引水工程,新疆綠洲居民長期使用。

16,新疆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占全國土地總儲量的1/3。隨著“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國家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迅速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

第七章:

1.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水陸交通便利,被譽為中國的“南大門”。

珠三角地區形成了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三角)在內的多層次開放體系。

2.利用這裏的優越條件,珠三角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華人投資(珠三角外資的主要來源是港澳),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

3.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三角利用毗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大量引進外資,同時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管理方法和最新的工商科技信息,建立了壹大批加工制造企業,發展了外向型經濟。

4.珠三角生產的產品主要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到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創匯很多。到20世紀末,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和出口基地之壹。

5.港澳與珠三角地區的合作是以“前店後廠”為基礎的。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進行市場營銷和對外銷售,扮演“商店”的角色。珠三角地區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加工制造和組裝產品,扮演“工廠”的角色。

6.珠三角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帶動了餐飲、娛樂、交通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也吸納了數百萬外來勞動力。

7.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移,珠江三角洲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轉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這些非農業用地與剩余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獨特的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土地利用景觀。

8.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外,中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盤根、殘忍的絞殺植物、雄偉的“獨木成林”都是雨林獨特的景觀。

9.西雙版納生活著成千上萬的動物,包括亞洲象、綠孔雀和其他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稱它為“熱帶動物王國”。

10,西雙版納仍然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元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限魅力。

11.長期以來,西雙版納以農業生產為主。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相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其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壹。

2.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的肥沃土壤,降低了農作物產量;增加、擴大和加深山谷,從而減少耕地面積;還向黃河下遊輸送了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很大困難。

3.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相對幹燥,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自然災害頻發。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災害,因此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4.為了實現黃土高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壹方面,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要與修梯田、修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控制水土流失;另壹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退耕還林還草,減少過度放牧地區的放牧牲畜數量。

5.沿江地區是典型的“帶狀”地區,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這壹地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全國經濟發展的中心。

6.長江沿岸的長江把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和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連接起來,形成壹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連接東西部的紐帶。

7.沿江地區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區,有著堅實的工業基礎。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壹。通過許多南北支流和交通要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以輻射南北,使我國南北經濟壹體化。

8.長江沿岸城市很多,中下遊城鎮密集,上遊城市很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區域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四個城市群。

9.長江是中國高度發達的綜合工業區。目前,從東到西已經形成了四大產業基地。沿江分布著鋼鐵、石化、汽車、紡織等工業基地,構成了中國東西走向的“工業走廊”的雛形。

10.在沿江大開發過程中,出現了壹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長江中下遊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水汙染、酸雨等。

11.酸雨會導致水體和土壤酸化,對植物和建築物造成腐蝕危害。華中酸雨區是全國範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汙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華東汙染強度低於華中和西南。

第九章:

1,地域遼闊,地區差異大,是我國的壹個基本國情。壹個地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加強地區之間的聯系。

2.人口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是我國的又壹基本國情。世紀的世界是壹個經濟全球化的世界。中國應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在世界上尋求發展。

  • 上一篇:關於劉伯溫的歷史資料?
  • 下一篇:興華哪些特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